第25节
  这也是为何薛扬最终选择木剑的原因,温良辰小身体爆发力太强,又喜欢胡乱动作,若在她手中放了真剑,没准不出半柱香就能捅死自己,倒霉的也只有他薛扬的份。
  虽然她看不出温良辰有早夭的命数,但人平日某些细小行为,同样会对既定命盘造成影响,他还是……谨慎些的好。
  他刚指点完温良辰,秦元君火速蹭了上来,站在他和温良辰中间,似模似样地举着剑:“道长,你且我看对不对。”
  然后,他使剑标准地一划,风声快而急促。
  “不错,你比师侄使得好些。”薛扬道。
  听闻薛扬夸他,秦元君挑挑眉,心中倒有些莫名。
  他心道,这薛扬虽然认死理,但人却是公正,倒还值得相交……只是,男女大防,不得寻个机会,向他好生提一提!
  巨阙站在树下,虽然脸上毫无表情,心中却似要抓了狂:主子,您好歹是和亲王府堂堂少爷,年纪轻轻得中案首,居然屈身向一位道人学剑……
  他实在是,不知该如何开口。
  纯钧站在一边,向来不善言辞的她,也无甚好说的。
  秦元君就这般被晾了四天,在这四天之内,他都未瞧见徐正的半片影子,而温良辰的师父平羲,闭关炼药还未出关,不能授以书画课,于是,她只好成日带着秦元君,在藏经阁内苦读。
  徐正于三日前下令,温良辰可自由出入藏经阁,所读书籍由她自选,薛扬只要负责查验,保证她不偷懒便可。
  虽然温良辰无所谓,但秦元君却十分焦急。
  在太清观的时日,每次早晨讲经会,那位老者便要上去说上几个时辰,常常寻他这名科举靴子提问,他自小所读皆是儒学,偏生这老者所说的道学,又有那么些道理和有点,弄得他是脑子混乱,两者时常打起架来。
  这倒不能怪他,追溯儒道两家本源,本就为帝王借机服务,只是儒学更为经世致用,又为后世各朝各代推崇,所发展更为兴盛。
  等到徐正再次传唤,秦元君的假期已经不多了。
  徐正端坐在蒲团上,看着双拳紧握、神情坚定的秦元君,忽地露出一抹洞明诸事的笑容。
  “请掌教大人,收我为徒!”秦元君不等徐正开口,就如同温良辰当年那般,直接磕头下去。
  徐正心道,二人在逼迫他人上,倒是极为相似得很。
  “你如今在国子监读书,师父众多,为何独独选我?”徐正神色不变道。等到秦元君中举之后,前来招徒者估计会踏破王府门槛,清流各方势力眼尖得很,必不会放过这等好苗子。
  秦元君抬起头,侃侃而谈:“其一,不瞒您说,学生得知掌教大人名讳之后,便心生仰慕,夜不能寐,能为连中三元者之徒,乃是我辈书生的宏愿,是故学生要来争上一争;其二,学生自幼无名师教导,掌教大人和讲经老师,其言行皆让我心服口服,学生愿常侍左右;其三,请掌教大人,授我道中真义。”
  徐正摸了一把胡子,道:“道中真义?我道学包罗万象,你想学什么?”
  秦元君暗暗在心底着急,都这节骨眼了,你还和我卖关子。
  “《道德经》中有言,以道治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秦元君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学……经纬治世。”
  徐正霍地睁开双眼,心道:好小子当真厉害,打着幌子张口,实质是想学那道中制衡治国之术,简直是胆大包天!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今天还有一更。。
  再次提醒这是小说啊啊啊,请大家看看就过去啦,很多东西是蜜糕瞎编的,尤其是算命那些神神道道的的;至于圣人言,是我的一己之见,做不得准的。
  【请跟我默念“都是残忍的剧情需要啊”nnnnn遍】。
  ☆、第30章 志且坚
  幸亏徐正了解温良辰的性子,收下秦元君为俗家弟子之后,并未收在座下,而是送往平羲之处。
  多了一个“师弟”的温良辰,乐得合不拢嘴,对着秦元君叫唤几声“师弟”,最后在他一句“你若再喊我便下山”的眼神下闭上嘴巴,老老实实继续喊“表哥”。
  秦元君派人下山递话,暂且先外出游学三个月,再回国子监读书。和亲王府皇亲国戚,而秦元君又天资在身,监学并未表示反对,直接批准此事,只盼他早日回来,好参加贡举考试。
  和亲王妃却被气得个倒仰,一手砸碎一套青花茶盏。秦元君四处乱跑不说,外出游学竟然一声招呼都不与她打,待她得知消息之时,怕是整个监学师傅怕都知晓了罢。
  更令人气愤的是,秦元君不知怎生回事,带了一个神神鬼鬼的仆从出门之后,连踪影都没了,这要是死在外头,和亲王还不生吃了她!
  有了秦元君作伴,温良辰日子好玩许多。
  不过,秦元君与她课业不同,温良辰下午学画,秦元君便去徐正处学棋,她晚间在藏经阁看书,秦元君就在旁温书读经。
  这般又过去三个月,已入春季,秦元君该下山前往国子监,待得半年之后,才能以“游学”名义再次上山。
  温良辰表示要下山相送,秦元君并未拒绝,二人正打着包袱准备离去,谁知薛扬突然蹿了出来,道:“师侄,师父说让我跟着你。”
  见他后身材高挑,后背悬剑,秦元君抿了抿嘴,露出一脸古怪之色。虽然如今对薛扬印象大有改观,但听闻他要与温良辰呆在一处,心中还是颇有芥蒂。
  “那便有劳师叔。”温良辰点点头道,其实她走得并不远,也就在静慈庵打止了,再远的地方,如今守孝在身的她,并不好出去。
  “嗯,师侄若不嫌弃,可否回程之时,在我家作一会停留。”薛扬手上也提着一个包袱,温良辰刚想着,他其实不用带太多东西,他们送完之后,晚上便上山回来,没想到这包袱是要给……他的家人。
  “你家在山下?是你何人?”温良辰觉得不可思议,薛扬这般寡情寡欲之人,从未提起过有家人的存在,她还以为他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呢。
  薛扬顿了一顿,道:“是我母亲。”
  “原来是你的母亲啊。”温良辰露出疑惑之色,“我鲜有见你下山瞧她,不是故意不知道。”
  “我晚上下山,次日午后回来,你无法发觉,所以不怪你。”薛扬有些不自在地道。
  “鱼肠,你去厨下准备些点心,用食盒给装好了,另外,再带上两块颜色鲜艳的尺头。”薛扬对于温良辰来说,已是半师半友的关系,虽然二人时常起摩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吵着吵着也就熟悉了,该给他面子的地方,温良辰半点都不会吝啬。
  “……其实不必。”薛扬嘴角一动,声音似有些恍惚,但他又不知说什么,只好手足无措地离开。
  秦元君摸了一下下巴,转头交待巨阙:“上次带来的木棉还有剩?帮我拿些下去,算作我送给薛夫人的。”
  他是个男人,用度简洁,无甚东西可相送,而在这太清观中,又无处可购置物品,只好拿些趁手的送了。
  众人的下山的速度倒是快,还未至中午,便已经到达山下。
  秦元君与诸人告别之后,特意向薛扬拱手致歉:“因我在观中所存物资不多,礼物略薄,望你和薛夫人不要嫌弃才好。”
  薛扬似是被唬了一跳,忙不好意思地别过头去,摇摇头道:“……不必如此。”
  温良辰狡黠地眨眨眼,与秦元君对视一笑,插言逗趣儿道:“表哥,你莫再说了,师叔的脸要红成猴屁股啦。”
  她在心中喜滋滋地想道,原来薛扬害怕别人对他表示感谢,她今后可要好生利用一番。
  薛扬不自在地碾了碾脚尖,最后实在受不住温良辰的言语攻击,只好转过身,一个人往马车飘过去,站定之后,开始和马儿对视起来。
  温良辰望了他一眼,转过头来,瞧着明显气色好多了的秦元君,略有些舍不得,道:“表哥……”
  “我此去之后,要半年后才能相见,良辰你要保护好身子。”秦元君咬咬牙,看着一脸苦闷之色的温良辰,十分不放心,他恨不得将国子监搬到三元山上来,每日陪着温良辰才好。
  可惜男儿志在四方,若是困在此处,不接触外界,他定无丝毫进步。为了他今后的未来,以及为了温良辰,他只有一勇向前,考个功名来证明自己,才有实力保护她。
  “放心罢,半年光阴转瞬即逝,更何况我有了假,便回来见你……”秦元君安慰数句之后,与温良辰分别。
  他看了马车旁薛扬一眼,朝他一抱拳:“保重。”
  薛扬点点头,回应道:“你也是。”
  秦元君勾唇一笑,掀开帘子,钻进了马车。
  光线瞬间变暗下来,秦元君背靠在软垫之上,看着马车帐顶,于心中想道:他才不会愚蠢地交待薛扬照顾温良辰,给对方以可趁之机,他的温良辰,只能由他来照顾。
  送走秦元君之后,诸人先去静慈庵用了加餐,再坐马车前往薛扬母亲所居之处。
  薛扬的母亲住在一个小村落上,村子还没有公主府庄子大,而他的母亲的房子更是简陋,一个小小的院子,光站着十个下人,感觉已被塞得满当当。
  薛扬敲着堂屋的门,过了许久,方才有人“哎”了一声,跑出来开门。
  见一群人站在院中,薛扬的母亲被吓了一跳,哆哆嗦嗦道:“我儿,你,这些人是……”
  “母亲,他们是我观中的朋友,”薛扬一个侧步,将身后的温良辰露了出来,介绍道,“她是我师侄温良辰,师侄,这是我母亲。”
  “薛夫人。”温良辰客气地行了一礼,抬起眼皮,不动声色地瞧着眼前的妇人。
  英娘大概三十年纪,生着一张福气的鹅蛋脸,虽然衣着简朴,却也是认真收拾过的,一身干净而利落,穷却不潦倒,让人看起来颇有好感。
  “哎,使不得!这是哪家的大姑娘,你称她什么,师侄?也是你叫的……”薛扬的母亲露出惊惶之色,忙又闪了身让出道来,语无伦次地道,“姑娘莫要嫌弃我屋子寒酸。对了,你唤我英娘便是了,薛夫人……我当不起大姑娘如此称呼。”
  与薛扬不同的是,英娘流落多年,饱尝生活艰辛,温良辰那一身的打扮和身后仆从的架势,一看便知非富即贵。
  英娘在房里忙前忙后,又是擦桌倒水又是沏茶,纯钧见她在屋里乱转,将英娘按了下来,笑着接过茶壶道:“薛夫人不必如此,将事情交给奴婢来做罢。”
  温良辰也在一边劝道:“薛夫人,您坐下来罢,薛扬是来瞧您的,若是忙得不行,哪有时间同我们说话。再说,我还有事寻你呢。”
  英娘在围裙上搓了搓手,哆哆嗦嗦坐了下来,还是十分紧张地道:“姑娘可想吃些什么?你说这孩子,竟不早些提醒我,让我没得个准备。”
  “哪里,我今日才得知薛扬下山来探望于你,礼物准备得仓促,”温良辰慢慢说着,已有丫鬟将食盒个托盘呈上,她指着东西道,“这些是我厨下所作点心,还有两匹尺头,颜色淡了些,望你不要嫌弃。另外,这个包袱中放着我表哥秦元君托我带来的木棉,如今虽已至春日,但夜间未免寒凉,恰好用于填充被褥。”
  “哎……多谢大姑娘。”英娘实在是无话可说,心中为薛扬交的这两个朋友感动不已,不住地点头,“大姑娘,有劳你费心了。”
  “莫要见外了。”温良辰笑道。
  纯钧将茶呈上之后,又为诸人一一倒茶,便往后退了下去,谁知脚下绊到一个箩筐,一样东西从上头的篓子飞了出来。
  温良辰见地上躺着一只小鞋,朝纯钧招招手道:“拿过来给我瞧瞧。”
  她上下瞧了这只鞋好几遍,终于忍不住撒了手,心中震惊:“薛夫人,这绣鞋出自于你之手?”
  这绣鞋明显是给姑娘穿的,定是薛夫人所制而成,再拿去卖银子补贴家用。
  纯钧也露出吃惊之色:“薛夫人好手艺,这绣活儿当真巧夺天工,咱们院子没一个能比得上呢。”
  温良辰低头瞧着绣鞋的鞋尖,在鞋尖上有一朵盛放的莲花,花瓣层层叠叠,叶片上还沾有露水,仿佛活了似的。
  纯钧道:“薛夫人做这些未免可惜了,若是去绣楼,指不定能成大名人呢……”
  “不了,我若去京城,薛扬下山便瞧不着我了。”英娘笑了笑,“若大姑娘喜欢,便将这鞋拿去罢。”
  温良辰捏着鞋把玩一番,心中甚是喜爱,但却不愿意英娘再为她操劳,便拒绝道:“我尚在守孝期间,这颜色穿不得。”
  英娘面露惶恐之色,忙告罪道:“是我疏忽了。”的确,温良辰着装打扮太素了,她若是不那般紧张,定能反应过来。
  未免在夜晚之前赶不回去,在离去之时,薛扬将包袱往桌上一放,温良辰甚至能听见里头银子触碰的响声。
  她心中疑惑,太清观时常接活儿,薛扬没事去前头帮人看个面相,便能收大笔银子,更何况他给的银子不少,那为何英娘的生活还如此拮据?
  难不成是个守财奴不成?
  温良辰摇了摇头,薛扬姑且不提此事,那她也没必要多嘴去说。
  英娘收了银子,道:“你在山上跟着师父好生学道,若是没有他,咱们哪能过上好日子呢。”
  薛扬顺意点了点头。
  待出了屋子之后,温良辰正要上马车,却突然听见身边传来薛扬清淡的声音。
  “多谢。”
  这话语虽简洁而短促,却无丝毫的做作,温良辰转过头,朝他狡黠一笑:“与我这般客气作甚?要不明日让我少完成一次功课,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