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
“爱卿真不考虑一下?”
“不用考虑!”高巍一拱手,“陛下,臣去了!”
看着高巍的背影,建文帝半天没出声。
难道高爱卿没发现,他最后那句话有多不吉利?
燕王对高巍的到来也感到惊奇,敢这个时候来北平,胆子够大!
果然,高巍很快向燕王证明了他有多么的耿直,多么的刚直不阿,多么的大胆,多么的……想找死。
“太祖升遐,皇上嗣位,不意大王与朝廷有隙……昔周公闻流言,即避位居东。若大王能割首计者送京师,解去护卫,质所爱子孙,释骨肉猜忌之疑,塞残贼离间之口,不与周公比隆哉!”
不等高巍说完,燕王就怒了。
连连冷笑,你小子知道自己在谁的地盘上吗?竟敢这么胡说八道?
让他主动交出地盘财产,砍掉心腹的脑袋,把儿子送去南京当人质,再给那个黄口小儿负荆请罪?
当他没长脑袋?!
高巍似乎没看到燕王黑成锅底的脸,仍在滔滔不绝,“……大兴甲兵,袭疆宇,任事者得借口,以为殿下假诛左班文臣,实欲效汉吴王倡七国诛晁错,大王获罪先帝矣!”
如果把怒气分个等级,朱棣的怒火绝对飙升到了刻度表的最高值。
起兵靖难,打的就是洪武帝训诏的旗号,高巍给他扣上个获罪先帝的帽子,无异于爬上旗杆,把杆上的旗扯下来,扔到地上踩两脚,顺便吐几口唾沫。
这还能忍,他就不是朱棣!
“够了!”
燕王暴怒,拔刀就要砍人。
等在暖阁后的道衍和尚连忙奔出;好说歹说劝住了他。
高巍不能杀,至少现在不能!
朝廷遣使赴燕,全天下都看着,把高巍砍了,是痛快了,靖难的大旗也扯不住了。
皇帝免了“奸臣”的官位,亲自派遣使者同燕王对话,燕王却二话不说把人砍了,这不是造反还是什么?
燕王知道自己是造反,可靖难这块遮羞布必须披着!
无奈,朱棣只得令人把高巍暂时押下去,自己跑回屋里钉建文帝的小人。
故意的,一定是故意的!
这黄口小儿够阴险,打不过他,派姓高的来是要气死他!
燕王的怒火不断飙升,必须找人揍一顿才行,德州的李景隆再一次不幸撞到了枪口上。
见过杜平,顺势被带到中军帐前接受盘查的孟清和,即将把砍人的刀子送到燕王手里,成为李景隆悲剧的最大帮凶。
第六十七章 计成
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李景隆,没有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更加合适。
李景隆的身材长相极似李文忠,国字脸,浓眉大眼,鼻子高挺,下巴方正,着绯红麒麟服,腰束花色玉带,不知底细的,初见其人,绝对会赞一声“好”。
世袭公爵,太子太师,几十万大军的主帅。
此时的李景隆,正面临人生中最艰难也是最辉煌的一段日子。
打不过燕王,又没法向皇帝交差,夹在这对叔侄之间,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在德州期间,李景隆始终愁眉不展,往日围绕在他身边的一群人,此时也躲得远远的。
哪怕皇帝还没收回他的官印,朝廷下达的几道命令,也相当于狠狠扇了他的巴掌。只要有脑子,就能猜到曹国公现在的处境到底如何。
就是在这种情况,孟清和与杜平搭上了线,千方百计获得杜平的好感与信任,以此获得了面见李景隆的机会。
机会来之不易,若非用再立一功及与家人相见的诱饵钓住杜平,事情未必会如此顺利。
孟清和走进大帐,只匆匆扫了一眼,便跪地行礼。
“卑下参见总戎!”
头也不敢抬,面上诚惶诚恐,将一个底层小卒乍见主帅的激动与畏惧表现得淋漓尽致。心中却在腹诽,单看外表,没人会相信面前这位会有畏战逃跑的名声。更难以想象,这样正气凛然的外表之下竟然是一肚子草包。
这就是所谓的“样子货”?
李景隆手持公文,眼皮抬也不抬,像是懒得去看孟清和一眼。
随同进帐的杜平拱手说道:“总戎,此人有重要情报。”
“说。“
李景隆没叫起,孟清和只能继续跪着。
这算什么,发官威?对他一个小兵至于吗?
咬咬牙,跪就跪吧,一切为了靖难!
日后早晚能找补回来!
孟十二郎刻意压低了嗓子,缩起了肩膀,就差哆嗦几下以示被李总戎的霸气震慑。
多次观摩历史名人专场,演技必须大幅度飙升。
“回、回总戎,卑下逃跑时……”
“恩?”
李景隆目光扫过,像是带着刀子,孟十二郎立刻意识到用词不对,马上改口。
“卑下与同袍撤退途中,见到两支燕逆的军队在大同方向厮杀。”
两支燕逆的军队?
李景隆神色终于有了变化,“你可看清楚了?”
“回总戎,卑下不敢说谎。”孟清和脸色煞白,好像正在回忆当时的情形,“他们身上的袢袄和卑下的不一样,口音也不同,都骑着战马,杀起来当真是吓人。断胳膊断腿不稀奇,卑下还见到掉了脑袋继续往前冲的,还有捂着肚子的……”
“别说了!”
李景隆脸色也白了,孟清和的话让他回忆起在北平城下的惨烈战斗,表情相当的难看。
正如朱棣所言,没有经历过大的战阵,整日捧着兵书,以为战场就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让这样的人率领几十万大军对抗、能征善战的边军,根本就是个笑话!
身为大军统帅,竟然被战场上的厮杀场面吓到,丢下军队连夜逃跑。
有这样一个没用的草包儿子,李文忠泉下有知,说不定会再气死一回。
大帐中,孟清和低着头,李景隆和杜平都白着脸,一时间谁也没有说话。
短暂的沉默之后,李景隆突然问道:“你之前是谁的麾下?”
身为南军,却是北方口音?
“回总戎,卑下祖籍河北,原是富峪卫守军,后随百户调入山东。之前随天军讨逆,在北平城外被逆贼所破,一路逃……撤退,才侥幸活得一命。得知总戎在德州练兵,卑下和活着的弟兄们千辛万苦才逃了过来……”
说着说着,孟清和就哭了起来,嗓门奇大,帐外都听得见。
“撤退的路上,卑下和弟兄们饿了啃树皮,渴了饮雪水,几场大雪下来,树皮都啃不动,还崩掉了门牙!”孟清和一边说一边掉眼泪,“卑下也曾是个壮实汉子,八块腹肌!可现在,大腿都没有原来的胳膊粗,怕是想娶媳妇都要被人嫌弃。卑下一路上都在发誓,与逆贼不共戴天!”
李景隆:“……”
杜平:“……”
若真是这样,那还真够凄惨。
“总戎,被抓住的弟兄们更惨!不给吃不给喝,一天照三顿抽鞭子!总戎,一定要为弟兄们报仇啊!”
说着,孟清和趴伏在了地上,哭得直打嗝。
李景隆动容了,杜平也是泪流满面。
帐外听到的南军纷纷红了双眼,真是太无情太残忍了!
孟清和又断断续续的说了许多,真话假话掺杂,让李景隆想分辨也难。
大同有战事发生?
的确有,但不是燕军出现了内讧,而是之前的蓟州镇抚曾浚与徐忠所部的遭遇战,以曾浚被徐忠咔嚓告终。
河北有队伍要投靠李景隆?
也有。曾镇抚的铁杆,河北指挥张伦的确是一颗红心向南京,只可惜被沈瑄带兵给追上,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满腔的报国热情注定付诸东流。
孟清和故意将话说得颠三倒四,间或嚎上几嗓子,让李景隆自己在他的话中去探索,发现“真相”。
向燕王献策时,孟清和已经表明,不一定要告诉李景隆燕王的哪块根据地防守空虚,刻意而为反倒落了下乘。只需要让李景隆动心,认为此时派兵进入燕王的地盘,有极大可能捞到好处占到便宜就足够了。
北地酷寒,南军肯定不习惯北方的天气。进入十二月,连日大雪,常驻塞外的边军都有些扛不住。若能引李景隆派兵前来,根本用不着正面对战,只需要堵住他们撤退的道路,或用疑兵诱使大军迷路,领着他们在雪地中绕圈子,恶劣的天气足以成为南军的催命符,让他们有来无回。
燕王再适时伸出援手,感念救命之恩的士兵必定不少。
若有在郑村坝投靠燕王的陈都督现身说法,更可事半功倍。
比起让他们来送死的主帅,燕王多仁义!必须投靠燕王一起靖难!
此计算得上是阳谋,落在智谋之士眼中很是粗陋,只配称作儿戏,用于对付李景隆却偏偏会很有效。
如果此时练兵德州的是徐辉祖,燕王绝对不会采纳孟清和的计策,还会斥责他“胡闹”。
换成是李景隆,朱棣直接拍板通过,还大力称赞孟十二郎“人才啊!”
可见,美人需要对比,天才和草包也是一样。
孟清和哭得投入,最后是被搀扶着离开大帐。当然,也或许是因为跪了太久,血脉不通。
之后,李景隆又召见了孟清江和其他几名燕军,众人的说辞各不相同,仅有少数几点能对得上,反而更显得可信。
众口一词才使人怀疑。
杨铎没有露面,一直留在帐篷里。纪纲缩在帐篷一角,小心翼翼的看着杨同知手中把玩的匕首,刀光闪过,不是一般的锋利。
纪纲很紧张,偶尔会出现面部神经失调的状况,任谁在生命饱受威胁时都会这样。
杨铎扫了他一眼,笑了,分外的英俊,“不用担心,现在你很安全。”
现在很安全?
“不用考虑!”高巍一拱手,“陛下,臣去了!”
看着高巍的背影,建文帝半天没出声。
难道高爱卿没发现,他最后那句话有多不吉利?
燕王对高巍的到来也感到惊奇,敢这个时候来北平,胆子够大!
果然,高巍很快向燕王证明了他有多么的耿直,多么的刚直不阿,多么的大胆,多么的……想找死。
“太祖升遐,皇上嗣位,不意大王与朝廷有隙……昔周公闻流言,即避位居东。若大王能割首计者送京师,解去护卫,质所爱子孙,释骨肉猜忌之疑,塞残贼离间之口,不与周公比隆哉!”
不等高巍说完,燕王就怒了。
连连冷笑,你小子知道自己在谁的地盘上吗?竟敢这么胡说八道?
让他主动交出地盘财产,砍掉心腹的脑袋,把儿子送去南京当人质,再给那个黄口小儿负荆请罪?
当他没长脑袋?!
高巍似乎没看到燕王黑成锅底的脸,仍在滔滔不绝,“……大兴甲兵,袭疆宇,任事者得借口,以为殿下假诛左班文臣,实欲效汉吴王倡七国诛晁错,大王获罪先帝矣!”
如果把怒气分个等级,朱棣的怒火绝对飙升到了刻度表的最高值。
起兵靖难,打的就是洪武帝训诏的旗号,高巍给他扣上个获罪先帝的帽子,无异于爬上旗杆,把杆上的旗扯下来,扔到地上踩两脚,顺便吐几口唾沫。
这还能忍,他就不是朱棣!
“够了!”
燕王暴怒,拔刀就要砍人。
等在暖阁后的道衍和尚连忙奔出;好说歹说劝住了他。
高巍不能杀,至少现在不能!
朝廷遣使赴燕,全天下都看着,把高巍砍了,是痛快了,靖难的大旗也扯不住了。
皇帝免了“奸臣”的官位,亲自派遣使者同燕王对话,燕王却二话不说把人砍了,这不是造反还是什么?
燕王知道自己是造反,可靖难这块遮羞布必须披着!
无奈,朱棣只得令人把高巍暂时押下去,自己跑回屋里钉建文帝的小人。
故意的,一定是故意的!
这黄口小儿够阴险,打不过他,派姓高的来是要气死他!
燕王的怒火不断飙升,必须找人揍一顿才行,德州的李景隆再一次不幸撞到了枪口上。
见过杜平,顺势被带到中军帐前接受盘查的孟清和,即将把砍人的刀子送到燕王手里,成为李景隆悲剧的最大帮凶。
第六十七章 计成
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李景隆,没有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更加合适。
李景隆的身材长相极似李文忠,国字脸,浓眉大眼,鼻子高挺,下巴方正,着绯红麒麟服,腰束花色玉带,不知底细的,初见其人,绝对会赞一声“好”。
世袭公爵,太子太师,几十万大军的主帅。
此时的李景隆,正面临人生中最艰难也是最辉煌的一段日子。
打不过燕王,又没法向皇帝交差,夹在这对叔侄之间,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在德州期间,李景隆始终愁眉不展,往日围绕在他身边的一群人,此时也躲得远远的。
哪怕皇帝还没收回他的官印,朝廷下达的几道命令,也相当于狠狠扇了他的巴掌。只要有脑子,就能猜到曹国公现在的处境到底如何。
就是在这种情况,孟清和与杜平搭上了线,千方百计获得杜平的好感与信任,以此获得了面见李景隆的机会。
机会来之不易,若非用再立一功及与家人相见的诱饵钓住杜平,事情未必会如此顺利。
孟清和走进大帐,只匆匆扫了一眼,便跪地行礼。
“卑下参见总戎!”
头也不敢抬,面上诚惶诚恐,将一个底层小卒乍见主帅的激动与畏惧表现得淋漓尽致。心中却在腹诽,单看外表,没人会相信面前这位会有畏战逃跑的名声。更难以想象,这样正气凛然的外表之下竟然是一肚子草包。
这就是所谓的“样子货”?
李景隆手持公文,眼皮抬也不抬,像是懒得去看孟清和一眼。
随同进帐的杜平拱手说道:“总戎,此人有重要情报。”
“说。“
李景隆没叫起,孟清和只能继续跪着。
这算什么,发官威?对他一个小兵至于吗?
咬咬牙,跪就跪吧,一切为了靖难!
日后早晚能找补回来!
孟十二郎刻意压低了嗓子,缩起了肩膀,就差哆嗦几下以示被李总戎的霸气震慑。
多次观摩历史名人专场,演技必须大幅度飙升。
“回、回总戎,卑下逃跑时……”
“恩?”
李景隆目光扫过,像是带着刀子,孟十二郎立刻意识到用词不对,马上改口。
“卑下与同袍撤退途中,见到两支燕逆的军队在大同方向厮杀。”
两支燕逆的军队?
李景隆神色终于有了变化,“你可看清楚了?”
“回总戎,卑下不敢说谎。”孟清和脸色煞白,好像正在回忆当时的情形,“他们身上的袢袄和卑下的不一样,口音也不同,都骑着战马,杀起来当真是吓人。断胳膊断腿不稀奇,卑下还见到掉了脑袋继续往前冲的,还有捂着肚子的……”
“别说了!”
李景隆脸色也白了,孟清和的话让他回忆起在北平城下的惨烈战斗,表情相当的难看。
正如朱棣所言,没有经历过大的战阵,整日捧着兵书,以为战场就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让这样的人率领几十万大军对抗、能征善战的边军,根本就是个笑话!
身为大军统帅,竟然被战场上的厮杀场面吓到,丢下军队连夜逃跑。
有这样一个没用的草包儿子,李文忠泉下有知,说不定会再气死一回。
大帐中,孟清和低着头,李景隆和杜平都白着脸,一时间谁也没有说话。
短暂的沉默之后,李景隆突然问道:“你之前是谁的麾下?”
身为南军,却是北方口音?
“回总戎,卑下祖籍河北,原是富峪卫守军,后随百户调入山东。之前随天军讨逆,在北平城外被逆贼所破,一路逃……撤退,才侥幸活得一命。得知总戎在德州练兵,卑下和活着的弟兄们千辛万苦才逃了过来……”
说着说着,孟清和就哭了起来,嗓门奇大,帐外都听得见。
“撤退的路上,卑下和弟兄们饿了啃树皮,渴了饮雪水,几场大雪下来,树皮都啃不动,还崩掉了门牙!”孟清和一边说一边掉眼泪,“卑下也曾是个壮实汉子,八块腹肌!可现在,大腿都没有原来的胳膊粗,怕是想娶媳妇都要被人嫌弃。卑下一路上都在发誓,与逆贼不共戴天!”
李景隆:“……”
杜平:“……”
若真是这样,那还真够凄惨。
“总戎,被抓住的弟兄们更惨!不给吃不给喝,一天照三顿抽鞭子!总戎,一定要为弟兄们报仇啊!”
说着,孟清和趴伏在了地上,哭得直打嗝。
李景隆动容了,杜平也是泪流满面。
帐外听到的南军纷纷红了双眼,真是太无情太残忍了!
孟清和又断断续续的说了许多,真话假话掺杂,让李景隆想分辨也难。
大同有战事发生?
的确有,但不是燕军出现了内讧,而是之前的蓟州镇抚曾浚与徐忠所部的遭遇战,以曾浚被徐忠咔嚓告终。
河北有队伍要投靠李景隆?
也有。曾镇抚的铁杆,河北指挥张伦的确是一颗红心向南京,只可惜被沈瑄带兵给追上,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满腔的报国热情注定付诸东流。
孟清和故意将话说得颠三倒四,间或嚎上几嗓子,让李景隆自己在他的话中去探索,发现“真相”。
向燕王献策时,孟清和已经表明,不一定要告诉李景隆燕王的哪块根据地防守空虚,刻意而为反倒落了下乘。只需要让李景隆动心,认为此时派兵进入燕王的地盘,有极大可能捞到好处占到便宜就足够了。
北地酷寒,南军肯定不习惯北方的天气。进入十二月,连日大雪,常驻塞外的边军都有些扛不住。若能引李景隆派兵前来,根本用不着正面对战,只需要堵住他们撤退的道路,或用疑兵诱使大军迷路,领着他们在雪地中绕圈子,恶劣的天气足以成为南军的催命符,让他们有来无回。
燕王再适时伸出援手,感念救命之恩的士兵必定不少。
若有在郑村坝投靠燕王的陈都督现身说法,更可事半功倍。
比起让他们来送死的主帅,燕王多仁义!必须投靠燕王一起靖难!
此计算得上是阳谋,落在智谋之士眼中很是粗陋,只配称作儿戏,用于对付李景隆却偏偏会很有效。
如果此时练兵德州的是徐辉祖,燕王绝对不会采纳孟清和的计策,还会斥责他“胡闹”。
换成是李景隆,朱棣直接拍板通过,还大力称赞孟十二郎“人才啊!”
可见,美人需要对比,天才和草包也是一样。
孟清和哭得投入,最后是被搀扶着离开大帐。当然,也或许是因为跪了太久,血脉不通。
之后,李景隆又召见了孟清江和其他几名燕军,众人的说辞各不相同,仅有少数几点能对得上,反而更显得可信。
众口一词才使人怀疑。
杨铎没有露面,一直留在帐篷里。纪纲缩在帐篷一角,小心翼翼的看着杨同知手中把玩的匕首,刀光闪过,不是一般的锋利。
纪纲很紧张,偶尔会出现面部神经失调的状况,任谁在生命饱受威胁时都会这样。
杨铎扫了他一眼,笑了,分外的英俊,“不用担心,现在你很安全。”
现在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