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节
大太太高氏看柳芽儿长得像粉团似的,甚是可爱,把她揽在怀里,稀罕个不够。
柳老太太问了这十几年三房的境况,柳絮轻描淡写,略说了几句,柳絮不敢多说,从前的事她不记得,言多语失,怕话漏了马脚。
隐去卖去周家做童养媳,只说了父亲跑了,把她卖身吴府做丫鬟,听得大爷和二爷夫妻暗恨,马氏骂道;“老三太不是东西,禽兽不如,就听说自己跑了不管几个年幼的孩子,还不知道把柳絮卖身为奴的事,老三这顿打轻了,该挨的。”
大太太高氏心善,同情地道:“柳絮,多亏你能干,养活弟妹,几个孩子现在好好的,都出息,这是你的功劳。”
柳老太太抹泪道:“要知道这样,我早派人接你们姊弟回来,不认你那狼心狗肺的爹。”
十几年没见,一家子至亲骨肉,不久就熟了,柳絮倍感亲近。
大太太高氏对老太太和大爷柳文龙道;“三房的人一路舟车劳顿,妾身看还是先回房歇着,晚膳摆酒,设家宴,庆阖家团圆,替三房洗尘。”
高氏命人把柳絮等带去歇息。
柳府内宅大太太掌家,大太太高氏早吩咐人把三房原来住的院子收拾出来,自十几年前三房人搬出去,三房院落一直空着,无人住,高氏命人打扫清理,把旧家什挪出来,换上新的。
三房原来住的地方,在柳府东面,一处跨院,正房五间,配东西厢房。
柳絮带着小生子几个住在正房,柳絮看正房里面家什摆设都是新置办的,炕上被褥都是簇新的,对领她来的那个嬷嬷道;“让大伯母费心了。”
那个老嬷嬷笑道:“大太太带着人足忙活了七八日,大太太吩咐,姑娘若有什么需要,尽管跟大太太说,这就是自己家里,千万别见外,生哥过阵子太太说挪到外院,跟府里的轩哥和昊哥跟着先生在外院读书。”
柳絮笑着客气道;“大伯母受累了,回去回大伯母,就说我说的,屋子里齐整,很好。”
这时,一个管家媳妇在门外喊了声,“二姑娘,太太吩咐,奴婢带使唤的人过来。”
“进来吧!”柳絮赶紧在屋里答应一声。
一个年轻的管家媳妇领着七八个丫鬟媳妇进来,这几个丫鬟媳妇进屋,站成两排,束手垂头。
那个管家媳妇先指着两个二十几岁的妇人道;“这两个是新挑的奶娘,一个侍候宝哥儿,一个侍候姐儿。”
管家媳妇又指着一个身材略丰满的大丫鬟道;“她叫玉钗。”
又指着一个个头略矮,身形没太长开的小丫鬟道;“她叫碧珠,她俩个是侍候二姑娘的丫鬟。”
柳芽儿和宝儿,除了各自的奶娘,还有一个小丫鬟,小生子屋里放了两个丫鬟。
三房另有四五个粗使的丫鬟婆子。
这些人,共总算起来,连上念琴,三房使唤人就有十三四个人。
三房的下人齐齐叩拜了主子。
柳絮细问了问,派给她的两个丫头是新买的,玉钗和碧珠较其她的丫鬟出挑,显然,大太太高氏有打算的,这两个给柳絮带去王府做陪嫁的,要拿得出手的,不丢柳府的面子,三房一应使唤的人,按照柳府别房份例。
柳絮住东屋,带着柳芽儿和宝儿,柳絮住外屋,柳芽儿住碧纱橱里,宝儿住暖阁。
小生子住西屋,西面正房几间屋,柳絮让小生子一个人住,小生子看书,不让别人打扰,自己住一面清净。
小生子带着两个新分来的小丫鬟回西屋,柳芽儿和宝儿同奶娘进里屋睡晌觉,玉钗和碧珠围在柳絮跟前,玉钗倒茶,碧珠打扇,大概才进府没几日,想好好表现,讨主子欢心。
柳絮问;“你们两个都多大了。”
玉钗道:“奴婢十六。”“奴婢十三。”
碧珠有点稚嫩,没有玉钗成熟,“你们家是哪里人?”
玉钗道;“奴婢家是西南府青阳县,家里兄弟姊妹多,地里收成不好,没口粮,爹娘就把我卖了,听说京城能买上好价钱,人牙子把我带到京城,卖到柳府。”
碧珠道;“奴婢家住东德府,洪家村,奴婢的继母过门生养了几个弟妹,家穷,撺掇我父亲把我卖了。”
柳絮能看出来,这两个丫鬟稚嫩,不像大宅门里丫鬟老练,柳絮放心,日后这几人带到王府,王府里人杂事多,身边的丫鬟必须是自己心腹可靠之人。
次日,柳老太太命开柳家宗祠,大爷柳文龙是族长,柳家一族以柳府为首,其他分支,人丁稀少,不成什么气候。
女子不入本族族谱,古代以男性为主,女子生子后记入夫家族谱,一笔带过,均无名,只有姓氏,男子才有资格入族谱,一早起,柳絮把小生子和宝儿打扮齐整,由奶娘带着,去上房老太太屋里,由大爷赵文龙领着去宗祠,拜祖宗,名字写入柳家族谱。
小生子名字叫赵生,宝儿名字起做赵宝。
袁知府的书信送到京城户部衙门,顾普看完袁知府的书信,诧异不已,没想到赵琛求娶的正妃家世不但清白,祖父一介清流,竟然还是礼部侍郎的亲侄女,怎么会流落民间,匪夷所思。
顾普没有贸然上呈皇上,先去柳府拜访柳侍郎。
柳文龙早料到顾普会来,也不惊讶,彼此客气,让进书房。
顾普开门见山问:“柳大人,本官来是有一事核实。”
柳文龙客气地道;“大人请讲。”
“本官查实备选梁王妃的柳絮姑娘的家世,下面呈报柳絮姑娘是大人的亲侄女,本官有一事不解,为何之前没有查到柳家来历,柳絮姑娘竟跟大人如此至亲,为何流落民间?”
柳文龙早想好说辞,如今认下三房,柳絮是他亲侄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当下道;“大人,是这么回事,家父亡故之后,三房乃庶出,有意思分家另过,不瞒大人说,不怕大人见笑,三房三弟乃家父小妾所生,闹着要分家,家母仁厚,就答应了,后来柳家三房搬去江南,开始还通书信,时间长了,不通消息,他们又频繁搬家,没有音讯,直到家母大寿日,三弟带着三房的人赶来京城祝寿,才得以见面。”
柳文龙看顾普半信不疑,又解释道;“三弟出远门,留下几个孩子在家,对家里事不是很清楚,三弟回来,带这一家老小上京,亲人相认,这都十几年未见了。”
顾普听柳文龙说的也找不出什么破绽,心想,家家都有难唱曲,有隐情人家不方便说,就知趣不问了,总之问明白,柳絮的身份不假,呈报皇上,交了差事。
柳府多一房人,姑娘的排序变了,别的照旧,下人们议论几日,柳府恢复往日平静。
这日,大太太高氏把柳絮叫到大房,对她道;“柳絮,你日后嫁给梁王,有些礼仪还是提早学一学,你大姐明年出嫁,我已给她请人来家中教授举止言行,我们柳家出去的姑娘,不能让人笑话,你明日跟你姐姐一块学规矩可好?”
柳絮站起身,低身福了福,“柳絮谢大伯母关怀,柳絮一百个愿意。”
柳絮跟柳明月一块跟着女先生学礼仪规矩。
永熹帝接到顾普的奏折,看完,永熹帝高兴地拿着奏折,去太后的慈宁宫,给太后看,太后看了,喜欢道:“好,没想到柳絮姑娘是柳学士的亲孙女,虽然柳絮姑娘的父亲的是个白丁,但她伯父是当朝三品礼部侍郎,符合梁王妃条件。”
永熹帝满意地道;“此女家世堪为琛儿的王妃,朕下旨意,召琛儿进京,张罗婚事,不过此女要母后、朕、皇后看过,再做定夺。”
柳府接到圣旨,命柳絮即日进宫。
柳絮跪地接旨谢恩,打发走了传旨太监,赵文龙私下里嘱咐柳絮道;“进宫见驾,万事小心谨慎,相机行事。”
大太太高氏把柳絮叫了去,又嘱咐一番,“皇家选妃,有严格的一套程序,按照惯例验身,这一关若过了,方大功告成,大伯母有句话不知当不当问?”
柳絮道;“大伯母像是柳絮的亲娘,大伯母有话尽管说。”
高氏未说话,脸先红了,踌躇一下,小声问;“梁王没要了你吧?”
柳絮羞涩,咬唇,摇摇头。
高氏松了一口气,笑道;“大伯母就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会做糊涂事。”
☆、第146章
柳府为大姑娘柳明月请的是一个宫里放出来的老嬷嬷,姓蔡,教授规矩极严苛,一丝不苟,柳絮三日后入宫,蔡嬷嬷这两日专门教柳絮宫里一些礼仪。
蔡嬷嬷说话不疾不徐,吐字清晰,“现在学跪拜礼,行礼时,两膝着地,伸直腰及大腿,上身端直,前倾,双手伏地,以头碰地。”蔡嬷嬷在前面师范一次,柳絮跟着学,反复几次,蔡嬷嬷纠正她的姿势,直到做正确,方往下教。
“现在学常礼,双手平措右手压左手,左手按在左胯骨上,双腿并拢屈膝,微低头。”蔡嬷嬷示范一遍,柳絮记住,跟着做。
柳府的三位姑娘旁听,蔡嬷嬷让每人做一遍动作,挨个纠正,柳府的三位姑娘对宫里的礼仪熟悉,就是有的姿势不太规范。。
蔡嬷嬷讲授了半日,宫中基本的礼节、坐姿、站姿等,让柳絮回去练习,柳絮从前在吴府和邵府都是跟着别人学,依葫芦画瓢,没人认真指导过她。
高氏请蔡嬷嬷到房中,高氏关切地问;“二姑娘学得怎么样?二姑娘长在民间,宫里一些规矩和礼仪,嬷嬷细心教导。”
蔡嬷嬷满意地道;“贵府里的二姑娘天资聪颖,学得极认真、刻苦,悟性很好,老身看王妃位非她莫属。
高氏从公心和私心都极力扶助柳絮,柳絮若有个好结果,对柳府姑娘小爷将来是个助力。
下晌,吃过午膳,柳絮在房中练习,玉钗和碧珠围在身旁侍候,时已入夏,天气炎热,柳府里的主子们都歇晌,柳絮一遍遍练习行跪拜礼,膝盖磕在青石地砖上生疼,柳絮咬牙忍住。
玉钗看主子一头细汗,一旁拿绣帕为主子擦拭,碧珠手里拿着大蒲扇,用力给主子扇风,姑娘做事执着,谁劝也不听,来来回回起来又这会子跪下,玉钗数着都有三十六次了。
次日,蔡嬷嬷教授新动作前,复习查考昨日学的礼仪,蔡嬷嬷先叫柳明月做一遍常礼,跪拜礼,柳明月仰头施施然上前,做了一遍,蔡嬷嬷点了一下头,算是过关了。
接着柳明珠上前,演练一遍,蔡嬷嬷微微点点头,轮到柳明玉,柳明玉年岁小,有点胆怯,越是胆怯,动作生疏,做得生硬,不规范,蔡嬷嬷摇头,寒素着脸道:“回去下点功夫。”
最后轮到柳絮,柳明珠抱着看笑话心态,心里寻思,我姊妹平常接触的都是官宦人家的夫人,小姐,礼数看熟了的,柳絮在民间长大,只怕没见个什么有钱人,能见到的也是乡下土财主,能懂得什么规矩,更别说宫廷礼仪。
柳絮听蔡嬷嬷唤她,端端正正上前,一丝不苟细节做得极到位,姿势好看,柳絮起身,蔡嬷嬷露出微笑,朝三位姑娘道;“你们觉得今这堂课,谁完成得最好?”
柳明月咬唇,垂头,红脸不肯吭声,柳明珠扭脸,一副不服气的模样,柳明玉小声道;“二姐姐做得最好。”说完,又瞄了大姑娘柳明月和二姑娘柳明珠一眼,怯怯地道;“大姐姐和二姐姐。”
看柳明珠瞪着她,小声说了句,“也……好。”
蔡嬷嬷扫了四个人一眼,“二姑娘做得最好,可见是下了一番真功夫。”
“你们回去再多练练,不要学个皮毛,自以为都会了,离宫里的规矩差得远了。”
上午授课,下午歇息。
柳絮午膳草草吃了,闷在屋里不出去,琢磨蔡嬷嬷教授的宫里的规矩。
黄昏时分,柳府门前,突然驶来几辆马车,柳府看门的家人,平常阅人无数,来柳府的都是达官显贵,撘一眼,便认出是王府的马车,不敢怠慢,跑去开大门,有人朝里回禀。
柳侍郎刚下朝,进内宅跟夫人高氏刚说了几句话,官服都没换下,听下人一叠连声高喊,“梁王千岁到。”
柳文龙惊诧,跟夫人互看看,一个箭步跨出门去,柳侍郎来到前院,就见几辆豪华马车停在前院,王府几个侍从,正从车上往下搬几口箱子,这时,梁王赵琛从车上下来。
柳文龙紧走几步上前,跪拜,“微臣拜见梁王千岁,迎接来迟,望梁王千岁恕罪。”
赵琛弯腰,亲自搀扶起来他,“柳侍郎是本王的长辈,不用大礼,本王来得有点唐突。”
柳文龙惶恐,作揖,“微臣不敢,王爷屈尊降贵来微臣府上,是微臣阖府的荣幸。”
毕恭毕敬把梁王让进前厅,梁王命把几口箱子送到后宅,对柳文龙道;“江南的特产,带些来,孝敬老太太,太太,给贵府上的姑娘小爷玩。”
柳文龙行礼谢恩,“微臣带家母,贱内收下,谢王爷赏赐。”
赵琛微笑道:“过不久,就都是一家人,柳侍郎何必拘谨。”
柳文龙心中暗喜,梁王亲临柳府,不用说,为柳絮而来,看来梁王对柳絮极在乎的,连带对柳家的人都看重。
柳老太太屋里,柳家大太太高氏、二太太马氏,几位姑娘和哥儿,都聚在上房。
王府侍从抬着几口箱子下人进门,“回老太太,梁王千岁给孝敬老太太、太太的,都是江南特产玩意,给府里的哥儿姐儿玩。”
柳老太太笑道:“如此说老身怯之不恭,谢王爷赏赐。”
柳老太太满脸堆笑,忙吩咐人,“赏。”赏赐来人。
几口箱子摆在老太太堂屋地中央,老太太命人打开,几口箱子盖齐齐打开,众人朝里一望,有两口箱子里装着江南织造的绫罗绸缎绣品,剩下的几口箱子里装的都是江南特产、饰品,玩物,柳府里的姑娘们新奇,这些玩意都是没见过的,头饰、手钏、戒指,团扇、绢花,样式新颖,工艺精湛,柳明珠摸着光滑的丝绸,爱不释手。
柳老太太由大太太扶着,走到近前看,高兴地道;“这些绫罗绸缎,老身看着,比宫里的都还好,难怪就连宫里的嫔妃娘娘们,都穿江南丝绸,这些料子花色鲜亮,市面上花多少钱买不到的,尤其是这些绣品,都出自江南唐家,绣活手艺堪称一绝。”
马氏望着柳絮笑道;“二侄女,你有福气,将来提携提携你三妹妹,你三妹妹的亲事你到时帮着张罗。”
柳絮不好意思,婚事八字还没一撇,自己还没拜见太后和皇上、皇后,这一关不知能不能顺利,心里嗔怪赵琛太张扬,别婚事不成,弄得到时没法收场。
柳老太太问了这十几年三房的境况,柳絮轻描淡写,略说了几句,柳絮不敢多说,从前的事她不记得,言多语失,怕话漏了马脚。
隐去卖去周家做童养媳,只说了父亲跑了,把她卖身吴府做丫鬟,听得大爷和二爷夫妻暗恨,马氏骂道;“老三太不是东西,禽兽不如,就听说自己跑了不管几个年幼的孩子,还不知道把柳絮卖身为奴的事,老三这顿打轻了,该挨的。”
大太太高氏心善,同情地道:“柳絮,多亏你能干,养活弟妹,几个孩子现在好好的,都出息,这是你的功劳。”
柳老太太抹泪道:“要知道这样,我早派人接你们姊弟回来,不认你那狼心狗肺的爹。”
十几年没见,一家子至亲骨肉,不久就熟了,柳絮倍感亲近。
大太太高氏对老太太和大爷柳文龙道;“三房的人一路舟车劳顿,妾身看还是先回房歇着,晚膳摆酒,设家宴,庆阖家团圆,替三房洗尘。”
高氏命人把柳絮等带去歇息。
柳府内宅大太太掌家,大太太高氏早吩咐人把三房原来住的院子收拾出来,自十几年前三房人搬出去,三房院落一直空着,无人住,高氏命人打扫清理,把旧家什挪出来,换上新的。
三房原来住的地方,在柳府东面,一处跨院,正房五间,配东西厢房。
柳絮带着小生子几个住在正房,柳絮看正房里面家什摆设都是新置办的,炕上被褥都是簇新的,对领她来的那个嬷嬷道;“让大伯母费心了。”
那个老嬷嬷笑道:“大太太带着人足忙活了七八日,大太太吩咐,姑娘若有什么需要,尽管跟大太太说,这就是自己家里,千万别见外,生哥过阵子太太说挪到外院,跟府里的轩哥和昊哥跟着先生在外院读书。”
柳絮笑着客气道;“大伯母受累了,回去回大伯母,就说我说的,屋子里齐整,很好。”
这时,一个管家媳妇在门外喊了声,“二姑娘,太太吩咐,奴婢带使唤的人过来。”
“进来吧!”柳絮赶紧在屋里答应一声。
一个年轻的管家媳妇领着七八个丫鬟媳妇进来,这几个丫鬟媳妇进屋,站成两排,束手垂头。
那个管家媳妇先指着两个二十几岁的妇人道;“这两个是新挑的奶娘,一个侍候宝哥儿,一个侍候姐儿。”
管家媳妇又指着一个身材略丰满的大丫鬟道;“她叫玉钗。”
又指着一个个头略矮,身形没太长开的小丫鬟道;“她叫碧珠,她俩个是侍候二姑娘的丫鬟。”
柳芽儿和宝儿,除了各自的奶娘,还有一个小丫鬟,小生子屋里放了两个丫鬟。
三房另有四五个粗使的丫鬟婆子。
这些人,共总算起来,连上念琴,三房使唤人就有十三四个人。
三房的下人齐齐叩拜了主子。
柳絮细问了问,派给她的两个丫头是新买的,玉钗和碧珠较其她的丫鬟出挑,显然,大太太高氏有打算的,这两个给柳絮带去王府做陪嫁的,要拿得出手的,不丢柳府的面子,三房一应使唤的人,按照柳府别房份例。
柳絮住东屋,带着柳芽儿和宝儿,柳絮住外屋,柳芽儿住碧纱橱里,宝儿住暖阁。
小生子住西屋,西面正房几间屋,柳絮让小生子一个人住,小生子看书,不让别人打扰,自己住一面清净。
小生子带着两个新分来的小丫鬟回西屋,柳芽儿和宝儿同奶娘进里屋睡晌觉,玉钗和碧珠围在柳絮跟前,玉钗倒茶,碧珠打扇,大概才进府没几日,想好好表现,讨主子欢心。
柳絮问;“你们两个都多大了。”
玉钗道:“奴婢十六。”“奴婢十三。”
碧珠有点稚嫩,没有玉钗成熟,“你们家是哪里人?”
玉钗道;“奴婢家是西南府青阳县,家里兄弟姊妹多,地里收成不好,没口粮,爹娘就把我卖了,听说京城能买上好价钱,人牙子把我带到京城,卖到柳府。”
碧珠道;“奴婢家住东德府,洪家村,奴婢的继母过门生养了几个弟妹,家穷,撺掇我父亲把我卖了。”
柳絮能看出来,这两个丫鬟稚嫩,不像大宅门里丫鬟老练,柳絮放心,日后这几人带到王府,王府里人杂事多,身边的丫鬟必须是自己心腹可靠之人。
次日,柳老太太命开柳家宗祠,大爷柳文龙是族长,柳家一族以柳府为首,其他分支,人丁稀少,不成什么气候。
女子不入本族族谱,古代以男性为主,女子生子后记入夫家族谱,一笔带过,均无名,只有姓氏,男子才有资格入族谱,一早起,柳絮把小生子和宝儿打扮齐整,由奶娘带着,去上房老太太屋里,由大爷赵文龙领着去宗祠,拜祖宗,名字写入柳家族谱。
小生子名字叫赵生,宝儿名字起做赵宝。
袁知府的书信送到京城户部衙门,顾普看完袁知府的书信,诧异不已,没想到赵琛求娶的正妃家世不但清白,祖父一介清流,竟然还是礼部侍郎的亲侄女,怎么会流落民间,匪夷所思。
顾普没有贸然上呈皇上,先去柳府拜访柳侍郎。
柳文龙早料到顾普会来,也不惊讶,彼此客气,让进书房。
顾普开门见山问:“柳大人,本官来是有一事核实。”
柳文龙客气地道;“大人请讲。”
“本官查实备选梁王妃的柳絮姑娘的家世,下面呈报柳絮姑娘是大人的亲侄女,本官有一事不解,为何之前没有查到柳家来历,柳絮姑娘竟跟大人如此至亲,为何流落民间?”
柳文龙早想好说辞,如今认下三房,柳絮是他亲侄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当下道;“大人,是这么回事,家父亡故之后,三房乃庶出,有意思分家另过,不瞒大人说,不怕大人见笑,三房三弟乃家父小妾所生,闹着要分家,家母仁厚,就答应了,后来柳家三房搬去江南,开始还通书信,时间长了,不通消息,他们又频繁搬家,没有音讯,直到家母大寿日,三弟带着三房的人赶来京城祝寿,才得以见面。”
柳文龙看顾普半信不疑,又解释道;“三弟出远门,留下几个孩子在家,对家里事不是很清楚,三弟回来,带这一家老小上京,亲人相认,这都十几年未见了。”
顾普听柳文龙说的也找不出什么破绽,心想,家家都有难唱曲,有隐情人家不方便说,就知趣不问了,总之问明白,柳絮的身份不假,呈报皇上,交了差事。
柳府多一房人,姑娘的排序变了,别的照旧,下人们议论几日,柳府恢复往日平静。
这日,大太太高氏把柳絮叫到大房,对她道;“柳絮,你日后嫁给梁王,有些礼仪还是提早学一学,你大姐明年出嫁,我已给她请人来家中教授举止言行,我们柳家出去的姑娘,不能让人笑话,你明日跟你姐姐一块学规矩可好?”
柳絮站起身,低身福了福,“柳絮谢大伯母关怀,柳絮一百个愿意。”
柳絮跟柳明月一块跟着女先生学礼仪规矩。
永熹帝接到顾普的奏折,看完,永熹帝高兴地拿着奏折,去太后的慈宁宫,给太后看,太后看了,喜欢道:“好,没想到柳絮姑娘是柳学士的亲孙女,虽然柳絮姑娘的父亲的是个白丁,但她伯父是当朝三品礼部侍郎,符合梁王妃条件。”
永熹帝满意地道;“此女家世堪为琛儿的王妃,朕下旨意,召琛儿进京,张罗婚事,不过此女要母后、朕、皇后看过,再做定夺。”
柳府接到圣旨,命柳絮即日进宫。
柳絮跪地接旨谢恩,打发走了传旨太监,赵文龙私下里嘱咐柳絮道;“进宫见驾,万事小心谨慎,相机行事。”
大太太高氏把柳絮叫了去,又嘱咐一番,“皇家选妃,有严格的一套程序,按照惯例验身,这一关若过了,方大功告成,大伯母有句话不知当不当问?”
柳絮道;“大伯母像是柳絮的亲娘,大伯母有话尽管说。”
高氏未说话,脸先红了,踌躇一下,小声问;“梁王没要了你吧?”
柳絮羞涩,咬唇,摇摇头。
高氏松了一口气,笑道;“大伯母就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会做糊涂事。”
☆、第146章
柳府为大姑娘柳明月请的是一个宫里放出来的老嬷嬷,姓蔡,教授规矩极严苛,一丝不苟,柳絮三日后入宫,蔡嬷嬷这两日专门教柳絮宫里一些礼仪。
蔡嬷嬷说话不疾不徐,吐字清晰,“现在学跪拜礼,行礼时,两膝着地,伸直腰及大腿,上身端直,前倾,双手伏地,以头碰地。”蔡嬷嬷在前面师范一次,柳絮跟着学,反复几次,蔡嬷嬷纠正她的姿势,直到做正确,方往下教。
“现在学常礼,双手平措右手压左手,左手按在左胯骨上,双腿并拢屈膝,微低头。”蔡嬷嬷示范一遍,柳絮记住,跟着做。
柳府的三位姑娘旁听,蔡嬷嬷让每人做一遍动作,挨个纠正,柳府的三位姑娘对宫里的礼仪熟悉,就是有的姿势不太规范。。
蔡嬷嬷讲授了半日,宫中基本的礼节、坐姿、站姿等,让柳絮回去练习,柳絮从前在吴府和邵府都是跟着别人学,依葫芦画瓢,没人认真指导过她。
高氏请蔡嬷嬷到房中,高氏关切地问;“二姑娘学得怎么样?二姑娘长在民间,宫里一些规矩和礼仪,嬷嬷细心教导。”
蔡嬷嬷满意地道;“贵府里的二姑娘天资聪颖,学得极认真、刻苦,悟性很好,老身看王妃位非她莫属。
高氏从公心和私心都极力扶助柳絮,柳絮若有个好结果,对柳府姑娘小爷将来是个助力。
下晌,吃过午膳,柳絮在房中练习,玉钗和碧珠围在身旁侍候,时已入夏,天气炎热,柳府里的主子们都歇晌,柳絮一遍遍练习行跪拜礼,膝盖磕在青石地砖上生疼,柳絮咬牙忍住。
玉钗看主子一头细汗,一旁拿绣帕为主子擦拭,碧珠手里拿着大蒲扇,用力给主子扇风,姑娘做事执着,谁劝也不听,来来回回起来又这会子跪下,玉钗数着都有三十六次了。
次日,蔡嬷嬷教授新动作前,复习查考昨日学的礼仪,蔡嬷嬷先叫柳明月做一遍常礼,跪拜礼,柳明月仰头施施然上前,做了一遍,蔡嬷嬷点了一下头,算是过关了。
接着柳明珠上前,演练一遍,蔡嬷嬷微微点点头,轮到柳明玉,柳明玉年岁小,有点胆怯,越是胆怯,动作生疏,做得生硬,不规范,蔡嬷嬷摇头,寒素着脸道:“回去下点功夫。”
最后轮到柳絮,柳明珠抱着看笑话心态,心里寻思,我姊妹平常接触的都是官宦人家的夫人,小姐,礼数看熟了的,柳絮在民间长大,只怕没见个什么有钱人,能见到的也是乡下土财主,能懂得什么规矩,更别说宫廷礼仪。
柳絮听蔡嬷嬷唤她,端端正正上前,一丝不苟细节做得极到位,姿势好看,柳絮起身,蔡嬷嬷露出微笑,朝三位姑娘道;“你们觉得今这堂课,谁完成得最好?”
柳明月咬唇,垂头,红脸不肯吭声,柳明珠扭脸,一副不服气的模样,柳明玉小声道;“二姐姐做得最好。”说完,又瞄了大姑娘柳明月和二姑娘柳明珠一眼,怯怯地道;“大姐姐和二姐姐。”
看柳明珠瞪着她,小声说了句,“也……好。”
蔡嬷嬷扫了四个人一眼,“二姑娘做得最好,可见是下了一番真功夫。”
“你们回去再多练练,不要学个皮毛,自以为都会了,离宫里的规矩差得远了。”
上午授课,下午歇息。
柳絮午膳草草吃了,闷在屋里不出去,琢磨蔡嬷嬷教授的宫里的规矩。
黄昏时分,柳府门前,突然驶来几辆马车,柳府看门的家人,平常阅人无数,来柳府的都是达官显贵,撘一眼,便认出是王府的马车,不敢怠慢,跑去开大门,有人朝里回禀。
柳侍郎刚下朝,进内宅跟夫人高氏刚说了几句话,官服都没换下,听下人一叠连声高喊,“梁王千岁到。”
柳文龙惊诧,跟夫人互看看,一个箭步跨出门去,柳侍郎来到前院,就见几辆豪华马车停在前院,王府几个侍从,正从车上往下搬几口箱子,这时,梁王赵琛从车上下来。
柳文龙紧走几步上前,跪拜,“微臣拜见梁王千岁,迎接来迟,望梁王千岁恕罪。”
赵琛弯腰,亲自搀扶起来他,“柳侍郎是本王的长辈,不用大礼,本王来得有点唐突。”
柳文龙惶恐,作揖,“微臣不敢,王爷屈尊降贵来微臣府上,是微臣阖府的荣幸。”
毕恭毕敬把梁王让进前厅,梁王命把几口箱子送到后宅,对柳文龙道;“江南的特产,带些来,孝敬老太太,太太,给贵府上的姑娘小爷玩。”
柳文龙行礼谢恩,“微臣带家母,贱内收下,谢王爷赏赐。”
赵琛微笑道:“过不久,就都是一家人,柳侍郎何必拘谨。”
柳文龙心中暗喜,梁王亲临柳府,不用说,为柳絮而来,看来梁王对柳絮极在乎的,连带对柳家的人都看重。
柳老太太屋里,柳家大太太高氏、二太太马氏,几位姑娘和哥儿,都聚在上房。
王府侍从抬着几口箱子下人进门,“回老太太,梁王千岁给孝敬老太太、太太的,都是江南特产玩意,给府里的哥儿姐儿玩。”
柳老太太笑道:“如此说老身怯之不恭,谢王爷赏赐。”
柳老太太满脸堆笑,忙吩咐人,“赏。”赏赐来人。
几口箱子摆在老太太堂屋地中央,老太太命人打开,几口箱子盖齐齐打开,众人朝里一望,有两口箱子里装着江南织造的绫罗绸缎绣品,剩下的几口箱子里装的都是江南特产、饰品,玩物,柳府里的姑娘们新奇,这些玩意都是没见过的,头饰、手钏、戒指,团扇、绢花,样式新颖,工艺精湛,柳明珠摸着光滑的丝绸,爱不释手。
柳老太太由大太太扶着,走到近前看,高兴地道;“这些绫罗绸缎,老身看着,比宫里的都还好,难怪就连宫里的嫔妃娘娘们,都穿江南丝绸,这些料子花色鲜亮,市面上花多少钱买不到的,尤其是这些绣品,都出自江南唐家,绣活手艺堪称一绝。”
马氏望着柳絮笑道;“二侄女,你有福气,将来提携提携你三妹妹,你三妹妹的亲事你到时帮着张罗。”
柳絮不好意思,婚事八字还没一撇,自己还没拜见太后和皇上、皇后,这一关不知能不能顺利,心里嗔怪赵琛太张扬,别婚事不成,弄得到时没法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