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所以她并没有叫嚷,装作受了蒙汗药半梦半醒的样子,乖乖趴在这拐子胸口——天知道她有多恨,恨不得眼前这人即刻下地狱,受阴司刑罚!
这恨意全是她这些年的怨气所致,她的苦楚不正是由这个拐子造成的么!
只是再恨也必须忍耐,她打算积攒一些力气,在见机行事。就在等待的时候心念一动,偷偷从袖口蹭下一枚带着线头的缝衣针来。
这似乎是她从七岁之前就有的习惯,这时候她已经学针线了,总会在袖口别上一根针一缕线。或许这是她母亲教导她的,为的是应急方便。但这也只是推测,她其实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只是留下了这个习惯而已。
她拿针穿过那拐子后颈上的衣领,只把红色的线头留下,算是做了一个标记,然后把真攥在手心不放开。
这时候拐子已经走到了人潮最多的地方了,穿过这一处就会越来越僻静。莺莺心中估计,拐子的落脚处肯定就在那些僻静地方,不然当初十几个孩子是怎么藏起来的?整日用蒙汗药也不能够啊,那非得把好孩子弄地痴傻了不可。
穿过虹桥附近,也就过了最热闹的地方。这时候莺莺手心已经出汗了,她一直没有等到什么机会,而现在已经到了最后可以反抗的地方,真的到了完全僻静处,那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第3章
大概是虹桥实在人多,根本不能穿过了。这个拐子是沿着小秦淮河往北去,到了板桥附近才过小秦淮河到北柳巷。
北柳巷因挨着小秦淮河,平常也是一道极热闹的街巷了。不过今日大概是因为人都涌到虹桥附近看烟火去了,倒是比平常冷清许多。除了各家开着的店铺,就只有零零星星的行人而已。
莺莺看在眼里,虽然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北柳巷。但心里十分清楚,已经过了最热闹的地方了,再往边上去只会更加少人,那时候就算叫嚷出来也没人来帮助。所以要自救,也就在这条巷子了。
她防备着抱着自己的拐子,这是一个身形高大的成年男子,她只有一次机会——一但一次不成,这样的男子拿住她一个小丫头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到时候她就只有任人宰割了。
任人宰割,那就是她之前经历过的人生了,一点都不会变化。
想到这里她陡然爆发出一阵极强的信念!她是绝对不要再经历一次那种日子的——皇宫生活将她的性子打磨地温顺沉默的同时,也带来了倔性。
她们这些宫女子就没有下不了狠心的,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毕竟在皇宫里她们就是最低贱的人,没有人爱惜她们。所以她们哪怕心里再伤心,把手掌心掐出血来,也见不到一滴眼泪。都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呆一会儿,也就重新带上笑脸该做什么做什么去。
所以哪怕是在梦里也好,倔强性子上来了,她非得救自己一次,改变自己的人生——哪怕是假的!
她屏住一口气,在这拐子看不到的地方眼不错看着这条街巷上的人来来往往。大概到了一个拐角,有一队人马出来。
这应该是个豪门人家,一队中有四五顶轿子,周围也有小厮,也有丫鬟跟着行走。因前头轿子是两顶并联出来的,所以离那拐子十分近。
莺莺心里知道这就是最好的机会了,赶紧把手上攥紧的那一根针下死力气给扎到那拐子的脖颈上。那拐子冷不防受了她这一下,疼痛异常,一下把她丢开手去了。
莺莺跌落在地上,顾不得脚崴了的钻心疼。立刻扑到那轿门,攀着车门帘子大叫:“拐子,拐子!有拐子!救我!”
事出突然,这一队大户人家的人马也是没应过来。不然也就不会莺莺扑到主人家的轿子上,小厮、车夫们都没有拦住了。
那拐子也是悚然一惊,莺莺就是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然后趁他疼痛的时候找到人呼救。他眼看着这个拐来的小姑娘一下竟挨到了这样大户人家的车轿,晓得就算胡搅蛮缠也不能的了。
只得恨恨地瞪了莺莺一眼,又恐怕自己被人拿住,赶紧趁着没人应过来,一溜烟转身跑走了。看方向是小秦淮河那边,那边人山人海的,他过去了就如同一粒沙子藏进了沙海里,再也找不出来了。
这轿子中本坐着一个四十岁上下的老爷,看上去是个读书人,十分正派。看到轿门突然出来一个小孩子,初也是一惊,后头听她叫嚷才知道这是遇到了拐子。
即刻吩咐家人去追那拐子,又看莺莺生的清清秀秀玉雪可爱,心里喜欢。就抱起她道:“你是哪里来的孩子?方才又是什么事儿?”
莺莺知道自己是得救了心下松了一口气,回忆着道:“我是赵家的孩子,和家人出来看灯,在那边热闹地方被个拐子拐了。我心里知道他是歹人,只是强他不过,直等到了这边见到老伯家的人才寻到了机会。把我娘给我别到衣领上的绣花针扎在他身上,他吃疼不过就松了手,我脱身下来立刻求老伯搭救——他不敢惹上老伯家这样的。”
这在轿子中坐着的的确不是普通人物,他正是如今扬州府的父母官,周知府。今日七夕灯会万民同乐,他也想看看这盛世风华,又不想惊动他人。便没有乘坐官轿,也没有打起知府的一应排场,只是微服做平常士绅,带着家人出门游玩。
他家并没有一个女儿,因此见莺莺口齿清楚条理分明,又生的清秀,本就有些喜欢。又知道她这样机敏,一个七岁女童遇到这样的事也能不慌不忙,最后还脱险了,越赞叹了。
摸了摸莺莺的头,和蔼道:“小姐儿不要心慌,伯伯是扬州父母官,这样的事正撞在我手上!”
又问莺莺:“你知不知道你家在何处,家里何人,我好送你回家去。”
回家,辗转近二十年,才有这一句‘回家’。莺莺忍者眼泪道:“我家姓赵,也不知道住的巷子名,只知道住在城南那边。家里有祖母、爹娘、兄姐和一个小妹妹,院子里有一株极大的栀子花树和柚子树。”
这话真短,然而却是莺莺所有关于自己真正的家的记忆了,她也从来没对人说过——皇宫选宫女一惯要求身家清楚,只从京城下辖八县里清白人家择选。她是替了自己名义上的堂姐,而她本身又不是真的宛平县人。事情泄露,追究起来可大可小,她一惯谨慎当然不会犯这个错。
她这样不大的孩子,不知道自家居住的街巷名字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周知府倒是料着了,依旧十分从容与她说话:“这也没什么,既然你家里失了孩子必然是焦急的。我让衙役往城南发告示,必然有你的家人来应,至于今日小姐儿先随本府家去罢。”
说着问旁边一个小厮:“不是张大他们几个去追那拐子,有没有个结果?”
小厮恭恭敬敬回道:“老爷,张大他们几个已经循着那歹人去的方向追了,这会儿还没有回来。老爷是想在这里停轿等候,还是先家去?”
灯会虽然好看,周知府却觉得实在太过拥挤了。于是在放烟火之前就携着内眷家人往回走,不然也不会这一会儿在北柳巷这边了。
“先回府!”周知府撂下帘子,淡淡的吩咐。
莺莺轻轻舒了一口气,知道自己眼前这个是扬州府的知府大人才算是彻底松了心。如果是别的人家她还要担心能不能帮忙找到家人——非亲非故的一个孩子,救了人就算不错了,至于费大力气再给找家人,这种事实在是可能性极小。
然而官家人就不同了,哪怕是不作为的官员,也知道抓拐子救孩童算是政绩。况且抓贼找人的,也不算自家出力,都是遣衙门里的人手就是。
方才精神十分紧张,这会儿也不能安定下来。她就隔着轿子纱窗看外面的街景——其实有什么可看的,对于扬州人来说,不过是见惯了的店铺人流。可是这种烟火气的热闹与放松,对于莺莺来说却是真正的恍如隔世。
周知府只以为是小孩子喜欢热闹,又心里笑她心大。才从拐子手里走脱,这就看起热闹了。转而又想,这就是小孩子了,最容易受惊吓,也容易忘记事。他是个慈爱性子的人,本就喜欢小的,便抱着莺莺移了移位置,挨着纱窗坐,看外面也清楚一些。
又见外头有卖磨合乐等玩具的,立刻让小厮买了两个放在莺莺手上。莺莺微微怔了怔,她不是还对这些小孩子玩具痴迷,只是——她忍不住抿起嘴笑起来,这可真是一个好梦啊。她可以不像以前经历过的一样被卖到千里之外,而是能够回家,而且救助她的人是个好人。
这个笑容和她在皇宫里的笑容相似而又不尽相同,在皇宫里笑也是经过训练的。
在皇宫这种地方,他们这些宫人,无论太监还是宫女,都是一样的低贱,是主子们的玩意儿。既然是玩意儿,自然就要做出主人最喜欢的样子。
脸上的表情也是一样,他们当然不能是一张死人脸,看着多让人丧气啊。也不能强自笑,那样的笑最别扭,还不如不笑。他们的笑容都是经过相当的训练,把脸都练习地不会真心做表情了,这才有的。
他们的笑意讲究自然真心——眼睛里带着笑意,微微翘了一点点的嘴角带着笑意,就连圆圆的下颌都是笑意。又甜又不失分寸,这才是皇宫里的笑。
皇宫真是一个厉害的地方,活生生地把个虚假的笑训练地比外头真心的笑容还要妥帖,还要讨人喜欢。但是身处其中十年的莺莺知道,假的就是假的,脸面上的笑从来不会让她真的有一丁点儿开心。
她现在的笑和那时候的笑多相像啊,似乎是十年的训练和一丝不苟带来的结果,她笑出来的样子和在皇宫里没什么两样。但是心里不同,她是真的开心了,这就是最大的不同。
周知府当然也是看到了莺莺笑地眼睛眯了起来,觉得十分可爱,便越发上心她的事情:得让差人手脚利落一些,给这小姐儿寻到家人。一时又想,那拐子真十分可恶,也不知道家人抓到他没有。
第4章
等到了扬州府衙,周知府也没有叫人来商量——今日是七夕佳节,属官们也大都要过节,少有这个时候找得到人的。只是让守着衙门的两班捕头和随身跟着的师爷过来,商量着抓拐子的事情。
师爷听了莺莺如何被拐,又如何走脱,赞了几句机灵。正商议着如何拿拐子,忽然有个门子急匆匆过来:“老爷,外面有孙部堂家人过来,说是他家孩子前半夜在鸦子桥那边走失了。家人满扬州府寻找也不见得,写了帖子请老爷帮忙!”
原本还算轻松商量的几人一下就急躁起来,这位孙部堂是如今可是朝中的工部尚书。他老家正是扬州,如今几个儿子都是在扬州照管家业的。他家孩子走失了,可就不是什么普普通通的孩子走失,到时候没个结果是要得罪人的!
周知府赶紧盘问,譬如那拐子是何等身材样貌,可知道他往哪里去了。谁知道竟是一问三不知,那门子苦着脸:“大人,我何尝不知道这等事就是要先问这些。只是他家下帖子的管事只知道是家里小厮抱了少爷,人群里挤挤挨挨,又贪看烟火,这才冷不防才把小孩子走失了。其余的,一概不知。”
这种小孩子走失的案子本就是最麻烦的,偏偏还一点头绪都没有。周知府脸上难看起来,吩咐门子:“你去叫几个小厮去几位大人府上送信,让过节的也不必再过了。出了这种事,这几日只能守着衙门过了。”
那门子应了一声,抬脚就要走,却被周知府叫了回来:“还有,你去问一问孙部堂家人,他家小孩子是个什么样子,不然差人就算找到了孩子也不知道是他家的。”
那门子脚下飞快,蹿出去半盏茶的功夫不到就领来了一个管事模样的人物。这人先拜了拜,然后才拿出一张画像:“我们少奶奶就防着要用这个,特让我把前些日子请人给我们小少爷画的像给拿来了。”
这画像上当然是一个极清秀的玉孩儿,只是画像看人本就难作准,何况是长相上分别不大的小孩子。因此左右看了看,没有看到类似于胎记之类的独特记号,周知府也就还了画像。
那管事似乎也知道凭这个画像找人实在是太为难,收了画像道:“其实我们小少爷还有一样可以用来辨认——穿着不用说,也只是寻常人家齐整打扮就是了,唯独小少爷那顶小帽儿,是用了米珠穿成的。除此之外,帽子前头镶了一圈手指头尖大小的红宝,火彩非凡。顶上则是一个二两重的金镶蓝宝帽顶子,是珍宝之物”
说了这个又有些觉得不好意思,连忙道:“只是这顶帽子值钱,恐怕那歹人见了就拿了去,不能够做标记。”
“你家小少爷是不是还挂着一把金锁,上面堑着‘福寿绵长’四个字?”就在四下为难的时候,莺莺却开口了。
那管事本来并没有注意到莺莺这一个小丫头,这时候听她一声却如听仙乐得了凤凰儿一般,忙忙点头:“让小姐说的一丝不差,正是这样!不知道小姐在哪里见过,好告诉小老儿,我家乃是孙部堂家族,若真是因小姐之故救了小少爷,必然是有重谢的。”
这下不只是孙家管事看她,就连周知府、两班捕头、师爷,也都齐齐看向了赵莺莺。
赵莺莺在这一会儿功夫里渐渐想起了很多当年的事情,大概是从扬州到京城,那一路的事情都太过于让她印象深刻了,以至于她十几年后都还记得许多。其中就包括管家提起的那顶帽子——那顶帽子里有两条人命!
话说这种拐子拐骗小孩子也是有门道的,一般都是要清秀漂亮的,至少也要齐整,因为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赚到更多的钱。而贫穷人家,自家吃饭都吃不饱,养个孩子自然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这种自然入不了这些拐子的门的眼。
一般来说他们的目标都是城里中产人家的小孩子,至于大户人家。一则人家家人小厮婆子一大堆,团团围着,难有下手的时候。二则这样的人家不知道底细,若是个权势大的,立刻就能大大地惊动官府。
譬如这七夕节吧,人多手杂,正是他们活动的好时机。丢一两个孩子并不稀罕,官府虽然会找寻一番,但没有为这个大动干戈的。但是其中若有一个权贵人家孩子,那就了不得了,人家都是能直接往官府递帖子的!
官府里头或许不会为平头百姓着急,但是权宦人家的事情却要急人之所急不可。收到这样的帖子,立刻就要满城发通缉,然后是各个城门派官兵守着,一个一个地查。运气好的撇下孩子能走脱,运气不好的化成灰也让人逮到了!
不过也有情形不同的时候,有的拐子犯了贪心,正好那孩子落在了手边。就像是贼不走空一样,他们这样的人也从来不把到手的财货丢出去,在行当里这是要遭‘报应’的。
这个孙家小少爷大抵就是这样——赵莺莺也说不准他在哪里,当初她在拐子拐来的那十几个小孩子里并没有看到什么大少爷打扮的人,或许怕出城的时候麻烦,已经丢下了也说不准。
不过从孙家小少爷身上撸下来的东西她却知道,除了这顶小帽和一把‘福寿绵长’金锁之外,还有金手镯、金脚镯、白玉平安扣等好东西。这些东西都让个拐子贴身放着,到了京城才方便换成银子。
这些拐子是三五个人一起合伙做事的,做老大的那个当仁不让地占下了这些财货。只是他们这样的人发的就是最黑心的财,早就没得天良了。看到老大占下这样大的一注财货,他们却连跟着喝汤都不能,心里就有了坏念头。
当时包括赵莺莺在内的十多个小孩子都是见到了的,为了一个小包包里的财宝,那几个‘徒弟’就要杀老大!只是走惯江湖的老大先动手,倒是先把几个徒弟了结了。
当时那小包包就跌落在赵莺莺跟前,上面染着血,里头几样东西她看的清清楚楚。之后的几天里她就一直在做噩梦,当时的事情是够吓坏一个小孩子的了。也正是因为这几场噩梦,那些东西她还能记得。
只是这个理由就不能说出来了,她只好撒了个谎:“你家小少爷和我是被一伙歹人拐走的,我被拐子使了药按在怀里。只是不知道怎么的半路醒了过来,我听到那拐子说‘今日赚了好大一笔财货,只是这珍珠帽子、‘福寿绵长’金锁上头有标记,倒是不好出手,要到京城去销货’。”
听赵莺莺说的清清楚楚,那管事欢喜地再没有,周知府等人也没有了疑惑。
只是事情可没有这样容易就解决了,就算知道拐了赵莺莺的拐子和拐了孙家小公子的歹人是一伙人,也不能抓住他们啊——周知府派出去抓人的家人早就回来了,不出意料的,把人跟丢了。
可恨这件事,周知府一拍大腿:“唉唉!知道这个也无法,到底是那些拐子惯于跑路遮掩的,几个小厮也没有捉住。不然这时候顺藤摸瓜,也该抓住了!”
赵莺莺想起那十几个和自己一路去到京城的孩子,他们和自己是一样的,离开真正的家人,本来普通而幸福的人生没有了。自己可以救他们,不管这是不是梦境,她清楚地想到。
“找到拐子并不难,我知道方法。”
平常这些大人谈正事当然不会在意一个小孩子的发言,不过赵莺莺不同,今晚她已经屡次让这些大人惊讶了。先是一个七岁女童竟能自己从拐子手上逃脱,然后又能清清楚楚把一些线索记忆下来。所以等她说出这句话之后,就连周知府也有些期待地看着她。
赵莺莺又不是一个真正的七岁女童,见过的大场面也多,当然不会为这么一点阵仗就不自如起来。
“自我学针线后我娘就教我拿一根针、一缕线别在领口上,为的是有时候好救急。我从拐子怀里醒来之后,想到官府捉他没有一个记号,就用针线在他领口上缝了一道,留下线头在他身上。”
赵莺莺这一番话可是大大的救了急,周知府立刻就点了官兵衙役去各路口、城门排查,以衣领上的线头为记号,让歹人插翅难飞!
那管事则是再三拜了拜赵莺莺,他是真心感谢的。若是家里受宠的小少爷有个什么万一,今天他们这些跟着出来的下人全都要跟着遭殃。
“小姐这一回是活命之恩!我心底里谢谢小姐。若这一回我家小少爷救回来了,孙家必然会重重酬谢小姐的。”
有了这样的变化,周知府心里也轻松了一些,见莺莺已经神色疲惫。就吩咐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厮:“你领着这小姐儿去后宅,与夫人说今日的事情,让她照看着——吃食、住处都要用心,别吓着这小姐儿了。”
第5章
赵莺莺本就是受过蒙汗药了的,侥幸清醒了而已。这个时候夜已经深了,她的身体又只是个小孩子,立刻有一些睡意朦胧。
小厮领着她去了后宅,后宅的夫人已经听丫头说了前头发生了什么。这时候见到莺莺,见是个十分齐整的女孩子,喜欢她机灵,立刻吩咐丫头:“快去拿些好克化的点心与小姐儿吃,再收拾一张清爽凉床出来。”
丫头脆生生地应了,立刻就去打点。知府夫人眼看着莺莺十分疲惫的样子,就只略说了几句安抚的话,让她好好休息,不要慌张,明天就去寻她的家人。
赵莺莺吃了点心,有个小丫头带她洗手洗脚。然后就昏沉沉地睡过去了,临睡之前她恍恍惚惚地想:梦要醒了,恐怕这是我临死之前的回光返照。
只是她想错了,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她又醒了过来,这时候屋外已经天光大亮。睁开眼睛的时候正好有一束光照在她脸上,她愣住了。
这恨意全是她这些年的怨气所致,她的苦楚不正是由这个拐子造成的么!
只是再恨也必须忍耐,她打算积攒一些力气,在见机行事。就在等待的时候心念一动,偷偷从袖口蹭下一枚带着线头的缝衣针来。
这似乎是她从七岁之前就有的习惯,这时候她已经学针线了,总会在袖口别上一根针一缕线。或许这是她母亲教导她的,为的是应急方便。但这也只是推测,她其实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只是留下了这个习惯而已。
她拿针穿过那拐子后颈上的衣领,只把红色的线头留下,算是做了一个标记,然后把真攥在手心不放开。
这时候拐子已经走到了人潮最多的地方了,穿过这一处就会越来越僻静。莺莺心中估计,拐子的落脚处肯定就在那些僻静地方,不然当初十几个孩子是怎么藏起来的?整日用蒙汗药也不能够啊,那非得把好孩子弄地痴傻了不可。
穿过虹桥附近,也就过了最热闹的地方。这时候莺莺手心已经出汗了,她一直没有等到什么机会,而现在已经到了最后可以反抗的地方,真的到了完全僻静处,那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第3章
大概是虹桥实在人多,根本不能穿过了。这个拐子是沿着小秦淮河往北去,到了板桥附近才过小秦淮河到北柳巷。
北柳巷因挨着小秦淮河,平常也是一道极热闹的街巷了。不过今日大概是因为人都涌到虹桥附近看烟火去了,倒是比平常冷清许多。除了各家开着的店铺,就只有零零星星的行人而已。
莺莺看在眼里,虽然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北柳巷。但心里十分清楚,已经过了最热闹的地方了,再往边上去只会更加少人,那时候就算叫嚷出来也没人来帮助。所以要自救,也就在这条巷子了。
她防备着抱着自己的拐子,这是一个身形高大的成年男子,她只有一次机会——一但一次不成,这样的男子拿住她一个小丫头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到时候她就只有任人宰割了。
任人宰割,那就是她之前经历过的人生了,一点都不会变化。
想到这里她陡然爆发出一阵极强的信念!她是绝对不要再经历一次那种日子的——皇宫生活将她的性子打磨地温顺沉默的同时,也带来了倔性。
她们这些宫女子就没有下不了狠心的,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毕竟在皇宫里她们就是最低贱的人,没有人爱惜她们。所以她们哪怕心里再伤心,把手掌心掐出血来,也见不到一滴眼泪。都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呆一会儿,也就重新带上笑脸该做什么做什么去。
所以哪怕是在梦里也好,倔强性子上来了,她非得救自己一次,改变自己的人生——哪怕是假的!
她屏住一口气,在这拐子看不到的地方眼不错看着这条街巷上的人来来往往。大概到了一个拐角,有一队人马出来。
这应该是个豪门人家,一队中有四五顶轿子,周围也有小厮,也有丫鬟跟着行走。因前头轿子是两顶并联出来的,所以离那拐子十分近。
莺莺心里知道这就是最好的机会了,赶紧把手上攥紧的那一根针下死力气给扎到那拐子的脖颈上。那拐子冷不防受了她这一下,疼痛异常,一下把她丢开手去了。
莺莺跌落在地上,顾不得脚崴了的钻心疼。立刻扑到那轿门,攀着车门帘子大叫:“拐子,拐子!有拐子!救我!”
事出突然,这一队大户人家的人马也是没应过来。不然也就不会莺莺扑到主人家的轿子上,小厮、车夫们都没有拦住了。
那拐子也是悚然一惊,莺莺就是打他一个措手不及,然后趁他疼痛的时候找到人呼救。他眼看着这个拐来的小姑娘一下竟挨到了这样大户人家的车轿,晓得就算胡搅蛮缠也不能的了。
只得恨恨地瞪了莺莺一眼,又恐怕自己被人拿住,赶紧趁着没人应过来,一溜烟转身跑走了。看方向是小秦淮河那边,那边人山人海的,他过去了就如同一粒沙子藏进了沙海里,再也找不出来了。
这轿子中本坐着一个四十岁上下的老爷,看上去是个读书人,十分正派。看到轿门突然出来一个小孩子,初也是一惊,后头听她叫嚷才知道这是遇到了拐子。
即刻吩咐家人去追那拐子,又看莺莺生的清清秀秀玉雪可爱,心里喜欢。就抱起她道:“你是哪里来的孩子?方才又是什么事儿?”
莺莺知道自己是得救了心下松了一口气,回忆着道:“我是赵家的孩子,和家人出来看灯,在那边热闹地方被个拐子拐了。我心里知道他是歹人,只是强他不过,直等到了这边见到老伯家的人才寻到了机会。把我娘给我别到衣领上的绣花针扎在他身上,他吃疼不过就松了手,我脱身下来立刻求老伯搭救——他不敢惹上老伯家这样的。”
这在轿子中坐着的的确不是普通人物,他正是如今扬州府的父母官,周知府。今日七夕灯会万民同乐,他也想看看这盛世风华,又不想惊动他人。便没有乘坐官轿,也没有打起知府的一应排场,只是微服做平常士绅,带着家人出门游玩。
他家并没有一个女儿,因此见莺莺口齿清楚条理分明,又生的清秀,本就有些喜欢。又知道她这样机敏,一个七岁女童遇到这样的事也能不慌不忙,最后还脱险了,越赞叹了。
摸了摸莺莺的头,和蔼道:“小姐儿不要心慌,伯伯是扬州父母官,这样的事正撞在我手上!”
又问莺莺:“你知不知道你家在何处,家里何人,我好送你回家去。”
回家,辗转近二十年,才有这一句‘回家’。莺莺忍者眼泪道:“我家姓赵,也不知道住的巷子名,只知道住在城南那边。家里有祖母、爹娘、兄姐和一个小妹妹,院子里有一株极大的栀子花树和柚子树。”
这话真短,然而却是莺莺所有关于自己真正的家的记忆了,她也从来没对人说过——皇宫选宫女一惯要求身家清楚,只从京城下辖八县里清白人家择选。她是替了自己名义上的堂姐,而她本身又不是真的宛平县人。事情泄露,追究起来可大可小,她一惯谨慎当然不会犯这个错。
她这样不大的孩子,不知道自家居住的街巷名字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周知府倒是料着了,依旧十分从容与她说话:“这也没什么,既然你家里失了孩子必然是焦急的。我让衙役往城南发告示,必然有你的家人来应,至于今日小姐儿先随本府家去罢。”
说着问旁边一个小厮:“不是张大他们几个去追那拐子,有没有个结果?”
小厮恭恭敬敬回道:“老爷,张大他们几个已经循着那歹人去的方向追了,这会儿还没有回来。老爷是想在这里停轿等候,还是先家去?”
灯会虽然好看,周知府却觉得实在太过拥挤了。于是在放烟火之前就携着内眷家人往回走,不然也不会这一会儿在北柳巷这边了。
“先回府!”周知府撂下帘子,淡淡的吩咐。
莺莺轻轻舒了一口气,知道自己眼前这个是扬州府的知府大人才算是彻底松了心。如果是别的人家她还要担心能不能帮忙找到家人——非亲非故的一个孩子,救了人就算不错了,至于费大力气再给找家人,这种事实在是可能性极小。
然而官家人就不同了,哪怕是不作为的官员,也知道抓拐子救孩童算是政绩。况且抓贼找人的,也不算自家出力,都是遣衙门里的人手就是。
方才精神十分紧张,这会儿也不能安定下来。她就隔着轿子纱窗看外面的街景——其实有什么可看的,对于扬州人来说,不过是见惯了的店铺人流。可是这种烟火气的热闹与放松,对于莺莺来说却是真正的恍如隔世。
周知府只以为是小孩子喜欢热闹,又心里笑她心大。才从拐子手里走脱,这就看起热闹了。转而又想,这就是小孩子了,最容易受惊吓,也容易忘记事。他是个慈爱性子的人,本就喜欢小的,便抱着莺莺移了移位置,挨着纱窗坐,看外面也清楚一些。
又见外头有卖磨合乐等玩具的,立刻让小厮买了两个放在莺莺手上。莺莺微微怔了怔,她不是还对这些小孩子玩具痴迷,只是——她忍不住抿起嘴笑起来,这可真是一个好梦啊。她可以不像以前经历过的一样被卖到千里之外,而是能够回家,而且救助她的人是个好人。
这个笑容和她在皇宫里的笑容相似而又不尽相同,在皇宫里笑也是经过训练的。
在皇宫这种地方,他们这些宫人,无论太监还是宫女,都是一样的低贱,是主子们的玩意儿。既然是玩意儿,自然就要做出主人最喜欢的样子。
脸上的表情也是一样,他们当然不能是一张死人脸,看着多让人丧气啊。也不能强自笑,那样的笑最别扭,还不如不笑。他们的笑容都是经过相当的训练,把脸都练习地不会真心做表情了,这才有的。
他们的笑意讲究自然真心——眼睛里带着笑意,微微翘了一点点的嘴角带着笑意,就连圆圆的下颌都是笑意。又甜又不失分寸,这才是皇宫里的笑。
皇宫真是一个厉害的地方,活生生地把个虚假的笑训练地比外头真心的笑容还要妥帖,还要讨人喜欢。但是身处其中十年的莺莺知道,假的就是假的,脸面上的笑从来不会让她真的有一丁点儿开心。
她现在的笑和那时候的笑多相像啊,似乎是十年的训练和一丝不苟带来的结果,她笑出来的样子和在皇宫里没什么两样。但是心里不同,她是真的开心了,这就是最大的不同。
周知府当然也是看到了莺莺笑地眼睛眯了起来,觉得十分可爱,便越发上心她的事情:得让差人手脚利落一些,给这小姐儿寻到家人。一时又想,那拐子真十分可恶,也不知道家人抓到他没有。
第4章
等到了扬州府衙,周知府也没有叫人来商量——今日是七夕佳节,属官们也大都要过节,少有这个时候找得到人的。只是让守着衙门的两班捕头和随身跟着的师爷过来,商量着抓拐子的事情。
师爷听了莺莺如何被拐,又如何走脱,赞了几句机灵。正商议着如何拿拐子,忽然有个门子急匆匆过来:“老爷,外面有孙部堂家人过来,说是他家孩子前半夜在鸦子桥那边走失了。家人满扬州府寻找也不见得,写了帖子请老爷帮忙!”
原本还算轻松商量的几人一下就急躁起来,这位孙部堂是如今可是朝中的工部尚书。他老家正是扬州,如今几个儿子都是在扬州照管家业的。他家孩子走失了,可就不是什么普普通通的孩子走失,到时候没个结果是要得罪人的!
周知府赶紧盘问,譬如那拐子是何等身材样貌,可知道他往哪里去了。谁知道竟是一问三不知,那门子苦着脸:“大人,我何尝不知道这等事就是要先问这些。只是他家下帖子的管事只知道是家里小厮抱了少爷,人群里挤挤挨挨,又贪看烟火,这才冷不防才把小孩子走失了。其余的,一概不知。”
这种小孩子走失的案子本就是最麻烦的,偏偏还一点头绪都没有。周知府脸上难看起来,吩咐门子:“你去叫几个小厮去几位大人府上送信,让过节的也不必再过了。出了这种事,这几日只能守着衙门过了。”
那门子应了一声,抬脚就要走,却被周知府叫了回来:“还有,你去问一问孙部堂家人,他家小孩子是个什么样子,不然差人就算找到了孩子也不知道是他家的。”
那门子脚下飞快,蹿出去半盏茶的功夫不到就领来了一个管事模样的人物。这人先拜了拜,然后才拿出一张画像:“我们少奶奶就防着要用这个,特让我把前些日子请人给我们小少爷画的像给拿来了。”
这画像上当然是一个极清秀的玉孩儿,只是画像看人本就难作准,何况是长相上分别不大的小孩子。因此左右看了看,没有看到类似于胎记之类的独特记号,周知府也就还了画像。
那管事似乎也知道凭这个画像找人实在是太为难,收了画像道:“其实我们小少爷还有一样可以用来辨认——穿着不用说,也只是寻常人家齐整打扮就是了,唯独小少爷那顶小帽儿,是用了米珠穿成的。除此之外,帽子前头镶了一圈手指头尖大小的红宝,火彩非凡。顶上则是一个二两重的金镶蓝宝帽顶子,是珍宝之物”
说了这个又有些觉得不好意思,连忙道:“只是这顶帽子值钱,恐怕那歹人见了就拿了去,不能够做标记。”
“你家小少爷是不是还挂着一把金锁,上面堑着‘福寿绵长’四个字?”就在四下为难的时候,莺莺却开口了。
那管事本来并没有注意到莺莺这一个小丫头,这时候听她一声却如听仙乐得了凤凰儿一般,忙忙点头:“让小姐说的一丝不差,正是这样!不知道小姐在哪里见过,好告诉小老儿,我家乃是孙部堂家族,若真是因小姐之故救了小少爷,必然是有重谢的。”
这下不只是孙家管事看她,就连周知府、两班捕头、师爷,也都齐齐看向了赵莺莺。
赵莺莺在这一会儿功夫里渐渐想起了很多当年的事情,大概是从扬州到京城,那一路的事情都太过于让她印象深刻了,以至于她十几年后都还记得许多。其中就包括管家提起的那顶帽子——那顶帽子里有两条人命!
话说这种拐子拐骗小孩子也是有门道的,一般都是要清秀漂亮的,至少也要齐整,因为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赚到更多的钱。而贫穷人家,自家吃饭都吃不饱,养个孩子自然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这种自然入不了这些拐子的门的眼。
一般来说他们的目标都是城里中产人家的小孩子,至于大户人家。一则人家家人小厮婆子一大堆,团团围着,难有下手的时候。二则这样的人家不知道底细,若是个权势大的,立刻就能大大地惊动官府。
譬如这七夕节吧,人多手杂,正是他们活动的好时机。丢一两个孩子并不稀罕,官府虽然会找寻一番,但没有为这个大动干戈的。但是其中若有一个权贵人家孩子,那就了不得了,人家都是能直接往官府递帖子的!
官府里头或许不会为平头百姓着急,但是权宦人家的事情却要急人之所急不可。收到这样的帖子,立刻就要满城发通缉,然后是各个城门派官兵守着,一个一个地查。运气好的撇下孩子能走脱,运气不好的化成灰也让人逮到了!
不过也有情形不同的时候,有的拐子犯了贪心,正好那孩子落在了手边。就像是贼不走空一样,他们这样的人也从来不把到手的财货丢出去,在行当里这是要遭‘报应’的。
这个孙家小少爷大抵就是这样——赵莺莺也说不准他在哪里,当初她在拐子拐来的那十几个小孩子里并没有看到什么大少爷打扮的人,或许怕出城的时候麻烦,已经丢下了也说不准。
不过从孙家小少爷身上撸下来的东西她却知道,除了这顶小帽和一把‘福寿绵长’金锁之外,还有金手镯、金脚镯、白玉平安扣等好东西。这些东西都让个拐子贴身放着,到了京城才方便换成银子。
这些拐子是三五个人一起合伙做事的,做老大的那个当仁不让地占下了这些财货。只是他们这样的人发的就是最黑心的财,早就没得天良了。看到老大占下这样大的一注财货,他们却连跟着喝汤都不能,心里就有了坏念头。
当时包括赵莺莺在内的十多个小孩子都是见到了的,为了一个小包包里的财宝,那几个‘徒弟’就要杀老大!只是走惯江湖的老大先动手,倒是先把几个徒弟了结了。
当时那小包包就跌落在赵莺莺跟前,上面染着血,里头几样东西她看的清清楚楚。之后的几天里她就一直在做噩梦,当时的事情是够吓坏一个小孩子的了。也正是因为这几场噩梦,那些东西她还能记得。
只是这个理由就不能说出来了,她只好撒了个谎:“你家小少爷和我是被一伙歹人拐走的,我被拐子使了药按在怀里。只是不知道怎么的半路醒了过来,我听到那拐子说‘今日赚了好大一笔财货,只是这珍珠帽子、‘福寿绵长’金锁上头有标记,倒是不好出手,要到京城去销货’。”
听赵莺莺说的清清楚楚,那管事欢喜地再没有,周知府等人也没有了疑惑。
只是事情可没有这样容易就解决了,就算知道拐了赵莺莺的拐子和拐了孙家小公子的歹人是一伙人,也不能抓住他们啊——周知府派出去抓人的家人早就回来了,不出意料的,把人跟丢了。
可恨这件事,周知府一拍大腿:“唉唉!知道这个也无法,到底是那些拐子惯于跑路遮掩的,几个小厮也没有捉住。不然这时候顺藤摸瓜,也该抓住了!”
赵莺莺想起那十几个和自己一路去到京城的孩子,他们和自己是一样的,离开真正的家人,本来普通而幸福的人生没有了。自己可以救他们,不管这是不是梦境,她清楚地想到。
“找到拐子并不难,我知道方法。”
平常这些大人谈正事当然不会在意一个小孩子的发言,不过赵莺莺不同,今晚她已经屡次让这些大人惊讶了。先是一个七岁女童竟能自己从拐子手上逃脱,然后又能清清楚楚把一些线索记忆下来。所以等她说出这句话之后,就连周知府也有些期待地看着她。
赵莺莺又不是一个真正的七岁女童,见过的大场面也多,当然不会为这么一点阵仗就不自如起来。
“自我学针线后我娘就教我拿一根针、一缕线别在领口上,为的是有时候好救急。我从拐子怀里醒来之后,想到官府捉他没有一个记号,就用针线在他领口上缝了一道,留下线头在他身上。”
赵莺莺这一番话可是大大的救了急,周知府立刻就点了官兵衙役去各路口、城门排查,以衣领上的线头为记号,让歹人插翅难飞!
那管事则是再三拜了拜赵莺莺,他是真心感谢的。若是家里受宠的小少爷有个什么万一,今天他们这些跟着出来的下人全都要跟着遭殃。
“小姐这一回是活命之恩!我心底里谢谢小姐。若这一回我家小少爷救回来了,孙家必然会重重酬谢小姐的。”
有了这样的变化,周知府心里也轻松了一些,见莺莺已经神色疲惫。就吩咐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厮:“你领着这小姐儿去后宅,与夫人说今日的事情,让她照看着——吃食、住处都要用心,别吓着这小姐儿了。”
第5章
赵莺莺本就是受过蒙汗药了的,侥幸清醒了而已。这个时候夜已经深了,她的身体又只是个小孩子,立刻有一些睡意朦胧。
小厮领着她去了后宅,后宅的夫人已经听丫头说了前头发生了什么。这时候见到莺莺,见是个十分齐整的女孩子,喜欢她机灵,立刻吩咐丫头:“快去拿些好克化的点心与小姐儿吃,再收拾一张清爽凉床出来。”
丫头脆生生地应了,立刻就去打点。知府夫人眼看着莺莺十分疲惫的样子,就只略说了几句安抚的话,让她好好休息,不要慌张,明天就去寻她的家人。
赵莺莺吃了点心,有个小丫头带她洗手洗脚。然后就昏沉沉地睡过去了,临睡之前她恍恍惚惚地想:梦要醒了,恐怕这是我临死之前的回光返照。
只是她想错了,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她又醒了过来,这时候屋外已经天光大亮。睁开眼睛的时候正好有一束光照在她脸上,她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