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节
哎,学开车?这个好像真的可以有啊!
这个时代会开车的人可是凤毛麟角,司机还是个很吃香的职业嘞。
当然,小舅舅不会去当专职司机,只不过,学会开车的话,很多时候会方便许多!
于是,小秋就又一次向吴戈求助。她不需要吴戈安排小舅舅去学车,她只需要,小舅舅学会开车后,找人给小舅舅一个考取驾证的机会。因为这会儿考驾证也不面向广大老百姓,一般都是单位举荐、推送谁谁谁去学习,学习上半年到一年,经过考试合格后,才发给驾驶证。这会儿学驾照可不仅仅只是会开车,还得学会怎么修车……
吴戈一听这话,几乎没犹豫地就答应了。然后,他也在心里暗暗琢磨着,他和戎子最好也顺便一起去考个驾照回来。则以后用车的机会越来越多,会驾照无疑会方便许多。
可以说,没有谁是笨蛋,小秋想到的,吴戈也同样一想就明白了。
吴戈喝秦戎他们又去送货了,他们的车刚走,唐伟光就过来了。一见到满屋子的油桶,个顶个沉的碰不动,唐伟光就激动的脸上直冒红光。宋秀程可是跟他说了,这一趟买卖弄好了,后边给他三十块钱的跑腿费。以后再有活计也会先想着他。
有了三十块钱,他至少两个月不用挨饿了。原来学校里补贴的粮食,他根本吃不饱,每顿饭都灌一大茶缸水下去——自己骗自个儿呐!
等吴戈他们送货回来,唐伟光等不及了,催着去送油。看着离吃午饭还有大半个小时,大家一商量也就答应了。主要是,大家也都知道了,倒腾这些油来,就是为了给他们换口粮。所以,一个个也特别有干劲儿,三百多斤的大油桶死沉死沉的,却没有一个人叫苦。
当然了,这么沉的油桶抬是不行的,他们就歇了个床板子架在车兜后边,然后把油桶顺着木板滚到车上去。
装完车,唐伟光说到地头有人卸车,于是,就只有吴戈和小秋两个人跟着车去送油。
还真是个大型的粮油供应库,几十亩地大院子里,高高耸立如塔的尖顶子建筑,是一座座大粮仓,比宋秀程差点儿陷在里边的仓库大多了,也高多了。小秋走到近前,抬头看上去,只看见墙壁看不见屋顶,相比较之下,她感觉自己渺小的像一只蚂蚁。
卸油、装粮食都很顺利,没有人注意吴戈和小秋,只以为他们是跟着来玩的俩孩子了。
天气晴好,大片大片的晒场上铺满了粮食。既有小麦、大米、大豆、玉米、地瓜干、高粱等大宗粮食产品,也有花生、小米、绿豆、红豆、江米、糜子、芝麻等小品种产品。
小秋装作好奇的样子,一路溜溜达达走过去,她的大碗里就又多了好几个新品种。比如江米,比如糜子,这两种都是黏性米,有了这个,就可以随时随地蒸年糕吃了!裹粽子也行,炸江米条、脆果子也行……
粮油供应库的人员很多,还有些专门感谢力气活的临时工,卸车、装车都没用他们操心,很快就装好了。小秋其间过去摸了两把,以确定米面的质量都没问题。
旁边有人也后悔没动动心思,这几个人看着就都是生茬子,居然没有一个要打开包装看一看米面的质量,就是给他们掺一部分生霉变味的米面,他们也不知道吧?
也亏得这位只是想想,没有真的付诸实施,要不然,他就会知道,少年不可欺!
第三百六十三章
等他们拉上米面回到厂里,大伙儿帮着常宏伟已经做好了午饭。熬了一锅绿豆汤,炒了一大盆黄瓜炒鸡蛋,大块的鸡蛋黄灿灿的,在这时候也算是难得的好菜了。
车一停,小秋就招呼人先吃饭,吃饱了再卸车。
大家围拢在一张大桌子周围,一人一只碗盛着晾的温热的绿豆汤,桌子上摆着一盆黄瓜鸡蛋,和几碗腌咸菜。玉米面大饼子烙的一面焦黄的饹馇,咬一口酥脆喷香。
一说开动,众多小伙子就如群狼下山,大家伙儿也都没人说话了,一个个运筷如飞,一手抓着饼子,一手夹菜,咬一大口饼子吃一大口菜……
小秋小口慢咽的半个饼子没吃下去,唐伟光第三个饼子已经快吃完了……
一顿风卷残云,盆光、碗光、锅也光了,‘三光政策’执行的很彻底很到位。
最后端起绿豆汤填填缝儿,众人这才心满意足地叹口气,或者打个饱嗝,然后起身,七手八脚地把碗筷收拾了。
秦戎低头问小秋:“吃饱了么?”他注意到了,小秋只吃了半个饼子喝了一碗汤,菜基本没动。
小秋很想说一句,她是没抢上,没等她夹两筷子,盆子里的菜都见底了!
不过,她也理解眼前的这一幕,年轻小伙子,又每天干许多体力活,消耗大吃得自然也就多。再一个,这时候的人吃肉少,肚子里油水不足,自然容易饿。
她在心里盘算,要不要在院子里养头猪?
转念,她就把这个想法否定了。养猪的出产期太长,指着养猪吃猪肉……太不现实了。
因为拉着一车米面,车上盖了防水篷布的。
等篷布一掀开,大伙儿一见着满满一大车兜子的面粉大米,真是又惊又喜,各人都不用张罗,就主动往车上爬,去卸车了。看他们那带着紧张的兴奋劲儿,好像卸晚了,米面就会飞走一样。
一下子搞到这么多大米白面,众人都吃惊,却只是表达着喜悦,没有哪个多嘴询问米面的来源,只自觉地分好工,有序地把一袋一袋大米白面卸下车,搬进指定的充当仓库的房间里,整整齐齐地码好。
卸完车,小秋指着房间角落的一桶油道:“这是十斤油,再搬上一袋大米一袋白面,大伙儿帮把手帮搬到厨房里去,还有昨天领的五十斤玉米面……常师傅,你也做了几天饭了,心里也该有个数了,这些东西,你估摸着能吃几天?”前头看着人搬走了米面和油,小秋就转头询问常宏伟。
常宏伟还真是有心的,垂着眼略算了片刻,很快就报了个数:“前几天,咱们每天差不多消耗六到七斤面,吃大米的话,大概比白面消耗的稍多些,玉米面消耗的也稍多……这米面加起来也有一百四十多斤了,毛算着差不多能吃二十天吧。”
小秋点点头:“那就暂定这个数,吃吃看,多退少补吧。”
常宏伟却坦然一笑,道:“够的,够的,咱们做的菜硬实,这么些米面,二十天只会剩,不会差的。”
小秋笑笑,一边拿了账簿子递给常师傅,一边道:“大家伙儿干活累,吃不饱可不行。油啊肉啊稀罕,咱们没办法顿顿吃,但饭得管饱!”
却是小秋建立了一个粮油领取登记簿,原则上油定量,粮食管够吃,不过每次领取的时间、数量、人员,都需要做个登记,也好方便管理。
这一番铺排缜密,考量周到,常师傅一边登记签字,一边在心里暗暗叹息,瞧瞧人家还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咋就能这么周全周道呢?还有人家这气魄,这能力,前几天那么多人下乡也只收了些粗粮来,人家在这里运筹帷幄的,一转眼就捣腾回一车细粮来!生生让他这三十大几的老爷们儿也不得不心服口服啊!
忙完粮食这一摊,小秋就不在厂里盯着了,让小石头每天早上和下午去卷棚胡同上课。
略作休息,秦戎和田金民三人又出了门。
吴戈却因为要去找叶三叔询问印刷和考驾证的事情,留了下来。
小秋则直接带着小石头回卷棚胡同,顺路去了趟裁缝铺子,把她定做的门帘、窗帘、床围子都取了回来。
回到家后,她给小石头讲了半个小时课,然后就出了题让小石头做题。她自己则打了水,开始打扫西厢房的卫生。
西厢房与其他房间一样,他们进京之前都是刚刚修饰过的,家具陈设虽然简单,也不是新家具,却都还算整齐,部件没有缺损,漆面也还光亮整齐,没有明显的划痕破损之类的。
小秋先把地面洒了些水,压一压浮尘,然后才开始拿笤帚来扫地。再用干净的抹布细细地擦拭一遍,西厢房很快就变得窗明几净,干净清爽起来。
又搬了个凳子来踩着,把门帘子、窗帘和床围子都挂好,屋子里除了干净,就又多了一份生活气息了。
这个时代会开车的人可是凤毛麟角,司机还是个很吃香的职业嘞。
当然,小舅舅不会去当专职司机,只不过,学会开车的话,很多时候会方便许多!
于是,小秋就又一次向吴戈求助。她不需要吴戈安排小舅舅去学车,她只需要,小舅舅学会开车后,找人给小舅舅一个考取驾证的机会。因为这会儿考驾证也不面向广大老百姓,一般都是单位举荐、推送谁谁谁去学习,学习上半年到一年,经过考试合格后,才发给驾驶证。这会儿学驾照可不仅仅只是会开车,还得学会怎么修车……
吴戈一听这话,几乎没犹豫地就答应了。然后,他也在心里暗暗琢磨着,他和戎子最好也顺便一起去考个驾照回来。则以后用车的机会越来越多,会驾照无疑会方便许多。
可以说,没有谁是笨蛋,小秋想到的,吴戈也同样一想就明白了。
吴戈喝秦戎他们又去送货了,他们的车刚走,唐伟光就过来了。一见到满屋子的油桶,个顶个沉的碰不动,唐伟光就激动的脸上直冒红光。宋秀程可是跟他说了,这一趟买卖弄好了,后边给他三十块钱的跑腿费。以后再有活计也会先想着他。
有了三十块钱,他至少两个月不用挨饿了。原来学校里补贴的粮食,他根本吃不饱,每顿饭都灌一大茶缸水下去——自己骗自个儿呐!
等吴戈他们送货回来,唐伟光等不及了,催着去送油。看着离吃午饭还有大半个小时,大家一商量也就答应了。主要是,大家也都知道了,倒腾这些油来,就是为了给他们换口粮。所以,一个个也特别有干劲儿,三百多斤的大油桶死沉死沉的,却没有一个人叫苦。
当然了,这么沉的油桶抬是不行的,他们就歇了个床板子架在车兜后边,然后把油桶顺着木板滚到车上去。
装完车,唐伟光说到地头有人卸车,于是,就只有吴戈和小秋两个人跟着车去送油。
还真是个大型的粮油供应库,几十亩地大院子里,高高耸立如塔的尖顶子建筑,是一座座大粮仓,比宋秀程差点儿陷在里边的仓库大多了,也高多了。小秋走到近前,抬头看上去,只看见墙壁看不见屋顶,相比较之下,她感觉自己渺小的像一只蚂蚁。
卸油、装粮食都很顺利,没有人注意吴戈和小秋,只以为他们是跟着来玩的俩孩子了。
天气晴好,大片大片的晒场上铺满了粮食。既有小麦、大米、大豆、玉米、地瓜干、高粱等大宗粮食产品,也有花生、小米、绿豆、红豆、江米、糜子、芝麻等小品种产品。
小秋装作好奇的样子,一路溜溜达达走过去,她的大碗里就又多了好几个新品种。比如江米,比如糜子,这两种都是黏性米,有了这个,就可以随时随地蒸年糕吃了!裹粽子也行,炸江米条、脆果子也行……
粮油供应库的人员很多,还有些专门感谢力气活的临时工,卸车、装车都没用他们操心,很快就装好了。小秋其间过去摸了两把,以确定米面的质量都没问题。
旁边有人也后悔没动动心思,这几个人看着就都是生茬子,居然没有一个要打开包装看一看米面的质量,就是给他们掺一部分生霉变味的米面,他们也不知道吧?
也亏得这位只是想想,没有真的付诸实施,要不然,他就会知道,少年不可欺!
第三百六十三章
等他们拉上米面回到厂里,大伙儿帮着常宏伟已经做好了午饭。熬了一锅绿豆汤,炒了一大盆黄瓜炒鸡蛋,大块的鸡蛋黄灿灿的,在这时候也算是难得的好菜了。
车一停,小秋就招呼人先吃饭,吃饱了再卸车。
大家围拢在一张大桌子周围,一人一只碗盛着晾的温热的绿豆汤,桌子上摆着一盆黄瓜鸡蛋,和几碗腌咸菜。玉米面大饼子烙的一面焦黄的饹馇,咬一口酥脆喷香。
一说开动,众多小伙子就如群狼下山,大家伙儿也都没人说话了,一个个运筷如飞,一手抓着饼子,一手夹菜,咬一大口饼子吃一大口菜……
小秋小口慢咽的半个饼子没吃下去,唐伟光第三个饼子已经快吃完了……
一顿风卷残云,盆光、碗光、锅也光了,‘三光政策’执行的很彻底很到位。
最后端起绿豆汤填填缝儿,众人这才心满意足地叹口气,或者打个饱嗝,然后起身,七手八脚地把碗筷收拾了。
秦戎低头问小秋:“吃饱了么?”他注意到了,小秋只吃了半个饼子喝了一碗汤,菜基本没动。
小秋很想说一句,她是没抢上,没等她夹两筷子,盆子里的菜都见底了!
不过,她也理解眼前的这一幕,年轻小伙子,又每天干许多体力活,消耗大吃得自然也就多。再一个,这时候的人吃肉少,肚子里油水不足,自然容易饿。
她在心里盘算,要不要在院子里养头猪?
转念,她就把这个想法否定了。养猪的出产期太长,指着养猪吃猪肉……太不现实了。
因为拉着一车米面,车上盖了防水篷布的。
等篷布一掀开,大伙儿一见着满满一大车兜子的面粉大米,真是又惊又喜,各人都不用张罗,就主动往车上爬,去卸车了。看他们那带着紧张的兴奋劲儿,好像卸晚了,米面就会飞走一样。
一下子搞到这么多大米白面,众人都吃惊,却只是表达着喜悦,没有哪个多嘴询问米面的来源,只自觉地分好工,有序地把一袋一袋大米白面卸下车,搬进指定的充当仓库的房间里,整整齐齐地码好。
卸完车,小秋指着房间角落的一桶油道:“这是十斤油,再搬上一袋大米一袋白面,大伙儿帮把手帮搬到厨房里去,还有昨天领的五十斤玉米面……常师傅,你也做了几天饭了,心里也该有个数了,这些东西,你估摸着能吃几天?”前头看着人搬走了米面和油,小秋就转头询问常宏伟。
常宏伟还真是有心的,垂着眼略算了片刻,很快就报了个数:“前几天,咱们每天差不多消耗六到七斤面,吃大米的话,大概比白面消耗的稍多些,玉米面消耗的也稍多……这米面加起来也有一百四十多斤了,毛算着差不多能吃二十天吧。”
小秋点点头:“那就暂定这个数,吃吃看,多退少补吧。”
常宏伟却坦然一笑,道:“够的,够的,咱们做的菜硬实,这么些米面,二十天只会剩,不会差的。”
小秋笑笑,一边拿了账簿子递给常师傅,一边道:“大家伙儿干活累,吃不饱可不行。油啊肉啊稀罕,咱们没办法顿顿吃,但饭得管饱!”
却是小秋建立了一个粮油领取登记簿,原则上油定量,粮食管够吃,不过每次领取的时间、数量、人员,都需要做个登记,也好方便管理。
这一番铺排缜密,考量周到,常师傅一边登记签字,一边在心里暗暗叹息,瞧瞧人家还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咋就能这么周全周道呢?还有人家这气魄,这能力,前几天那么多人下乡也只收了些粗粮来,人家在这里运筹帷幄的,一转眼就捣腾回一车细粮来!生生让他这三十大几的老爷们儿也不得不心服口服啊!
忙完粮食这一摊,小秋就不在厂里盯着了,让小石头每天早上和下午去卷棚胡同上课。
略作休息,秦戎和田金民三人又出了门。
吴戈却因为要去找叶三叔询问印刷和考驾证的事情,留了下来。
小秋则直接带着小石头回卷棚胡同,顺路去了趟裁缝铺子,把她定做的门帘、窗帘、床围子都取了回来。
回到家后,她给小石头讲了半个小时课,然后就出了题让小石头做题。她自己则打了水,开始打扫西厢房的卫生。
西厢房与其他房间一样,他们进京之前都是刚刚修饰过的,家具陈设虽然简单,也不是新家具,却都还算整齐,部件没有缺损,漆面也还光亮整齐,没有明显的划痕破损之类的。
小秋先把地面洒了些水,压一压浮尘,然后才开始拿笤帚来扫地。再用干净的抹布细细地擦拭一遍,西厢房很快就变得窗明几净,干净清爽起来。
又搬了个凳子来踩着,把门帘子、窗帘和床围子都挂好,屋子里除了干净,就又多了一份生活气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