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其中进士科和明经科是科举的主流,考试内容则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
其中贴经这个部分从童子试贯穿到会试,相当于是对士子们基本功的考察,所以非常重要。基本上要求全对才能够考过。
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脑子灵活些,出口成章,引经据典都很容易。
平安自己不认识这样的人,身边的朋友们好像都是有事问度娘,自己能够记得多少却很难说。但平安听说过,钱钟书先生编《管锥编》的时候,身边是没有任何资料的,全凭记忆力。这样的文学素养简直令人肃然起敬。
所以说网络的发展,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平安曾经在不少文学作品中看到过,在网络发展到极致之后,纸质书籍已经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存储。之后人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因为储存这些资料的服务器被损毁,导致人类文明断层。
虽然脑洞很大,但是也未必不可能发生。
扯远了……对于平安来说,他现在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才。
出口成章,不用翻书就能说得出哪个典故出自某某书,厉害一些的,甚至连第几页第几行都能说得出来。这就省下了大量的翻找资料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编书的效率。
平安自己做不到,但温家人也好,他们找来的这些才子儒师们也好,对他们来说,做到这一点好像特别轻松。
所以平安一开始的时候还能以“顾问”的身份去指点一二,后来发现人人好像都比自己更强,自信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一时之间简直生无可恋。
之后除非是有什么难以决断的事情,温老爷子派人过来请他,否则平安轻易不肯过去受这个刺激。
被戳到短处的人伤不起。
从来都自诩自己是“脑力工作者”的平安赫然发现,如今自己更适合做的居然是“体力劳动者”。那就是去施工现场监督图书馆的建造工作,同时也考察一下建筑公司这边,看看管理上或者执行上,是否还有什么可以调整的地方。
除此之外,需要平安操心的事情并不多。所以平安陡然发现,自己居然又空闲下来了。
闲下来的时间,平安就凑到徐文美这里跟他一起消磨。徐文美对他十分嫌弃,“我年纪大了也就罢了,正该颐养天年。你年纪轻轻,整日里跟我混在一起是怎么回事?”
此时他们正划了船在河上捞菱角。——徐文美的住处就在河边,宅子后面开了小门,还建了一个小小的码头,船不用时系在那里,要用时解开锚绳,便能出行。
江南水网稠密,水中的物产自然也十分丰富。平安来的时候好,正是莲子和菱角成熟的时节,立刻撺掇着徐文美出来游河。
这会儿他正剥了一只脆生生的菱角放进嘴里,闻言笑眯眯的道,“我在这里,自然是要伺候师父。否则师父哪能如此悠闲的躺在船上等着吃?”
徐文美抬脚踹了他一下,“你吃得比我多!”而且采到了新鲜的货色,一定是自己第一个吃,绝对想不到孝敬给他这个师父!
其实徐文美并没有用力,但平安“哎哟”了一声,故意将船划得歪歪斜斜几乎翻掉。
话说平安来到这里之后,划船的技术简直突飞猛进,一开始的时候只能傻乎乎的用力划桨,眼看着小船在河里转圈圈,就是不往前走。现在已经能够自然的捣乱了。
但不管船颠簸得多么厉害,徐文美都好似浑然不觉。
平安见状,简直想将船直接掀翻。不过想来想去,还是没有这么干。毕竟是自家师父,欺师灭祖这个罪名太大了。
两人在湖上折腾了大半天,载着半船莲蓬和菱角回去。开阳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回来了,见平安半边身子都被河水浸湿,毫无形象的将外袍前面的那一块撩起来,将莲蓬和菱角一股脑儿的兜进去,不由抽了抽嘴角,额头上青筋直跳。
主子让自己将平安一路上的事情事无巨细都汇报上去,这种毁形象的事情,到底要不要汇报呢?
另外,还有一个疑问一直充斥着开阳的脑海之中,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虽然他也承认平安很厉害,尤其是之前在西北的时候弄出来的那个炸弹,简直堪称人间杀器。但即使如此,开阳也还是如何都想不明白,自家主子究竟是怎么看上平安的呢?
或者说,看上了平安什么地方?
“开阳,你回来了?”平安看见他,兴冲冲的跑过来,“今天采了新鲜的菱角和莲藕,你有口福了。对了,殿下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殿下说京城已经平静下来了,问你几时回去。”开阳板着脸道。
平安挠了挠头,“这边的事情还没完,暂时不能回去。”
开阳瞥了一眼他兜着的东西,心想这边的事情还没完,是这边的东西还没吃完吧?
平安才不理会开阳的腹诽,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利,许多东西都是地域性的。所以在京城根本吃不到那么新鲜的帘莲子和菱角。既然如此,他难得来一趟,当然要吃个够本。
将莲蓬和菱角从船上弄下来之后,平安整了整衣裳,噗通一声跳进了河里,将开阳吓了一跳,下意识的想要跟过去救人,被徐文美拉住。
“没事,他去拿捕虾笼。”
果然没过一会儿,平安就提着笼子冒出水面,兴奋的朝徐文美喊,“师父,今儿有一条鱼!”
“河鱼腥气重,味道不好。”徐文美嫌弃道。
他所说的腥气,指的是土腥气,因为这些鱼多半都生活在河底淤泥之中,所以处理不好,就会带着一股很重的腥气,难以下咽。对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徐文美来说,这种味道就更加难以忍受。
其实河虾也是如此,不过自从平安从京城带来了“外挂”辣椒粉,制作出香辣小龙虾之后,徐文美便十分愉快的接受其成为餐桌上的一员了。
平安笑眯眯的说,“师父尝尝我做的水煮鱼片。”
午饭自然是平安掌勺。饭是莲子菱角粥,菜是香辣小龙虾和水煮鱼片。菜下锅之后,院子里便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香气,引得周围的人家都忍不住开门来看。原本就饥肠辘辘的开阳觉得自己好像更饿了。
这种味道虽然有点儿呛人,但的确是非!常!香!
风卷残云一般的吃过午饭之后,平安和徐文美一人搬着一把藤椅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广玉兰树宽阔的叶子将头顶的天空遮得密密实实,两人保持同样的姿势歪在躺椅上,又同时快活的舒了一口气,引得旁边看着的开阳嘴角又是一抽。
开阳没有午休的习惯,自然再次不见踪影。等到他回来时,平安已经睡醒了,正蹲在屋后的码头上不知道在干什么。开阳不由走过去问,“这是在做什么?”
平安转过头看了他一眼,笑着“哦”了一声,然后伸手往水里一捞,重新拿出来之后,手中已经抓着三个河螺。这些河螺不知道长了多久,每一个都有核桃大小,看上去锃光油亮。
开阳:“……你抓这个做什么?”
平安笑眯眯的说,“当然是抓来吃。你也来帮忙吗?”
“这个怎么抓?”吃过了一顿午饭之后,开阳没有贸然鄙视平安的食谱,犹豫片刻后,走过来跟他蹲在了一起。
“看好了。”平安说着将手往水里一放。因为河水很清澈,距离又近,所以开阳很快就看到了,原来平安是从河两岸的石壁上将这些河螺撸下来的。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开阳这才注意到,原来这石壁上,密密麻麻竟贴着不知道多少只河螺。
这要是全都撸下来,得做多少菜啊!开阳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伸出了罪恶的爪子。
练过的果然不一样,没一会儿平安拿出来的盆就装满了,他连忙止住捞上瘾的开阳,“这些就够了。”
开阳意犹未尽,“多抓一些明天吃。”
“朋友,你知道可持续发展吗?”平安抽了抽嘴角,问。
开阳疑惑的看向他。
平安用自己湿漉漉的手掌拍在开阳肩上,语重心长,“我们要给这些河螺留一条活路,这样明年、后年、以后的每一年,才会都有得吃啊!”
开阳恍然大悟,“可是明年我们就回京城了。”
言下之意大有“反正我也吃不到所以留不留无所谓了”的想法,吓得平安赶快把人拉走。想不到啊想不到,开阳赶尽杀绝起来,比自己可厉害多了!
平安忍不住思索起一个自己在现代时就疑惑无比的问题来:难道吃货是会传染的?
……
悠闲的日子一晃而过。四个月后,江南图书馆正式落成。
让平安没有想到的是,江南果然文风鼎盛,在江南水泥厂成立之后,其他地方也并没有干等着建筑公司这边腾出人手,而是由官府出面,士绅募捐,雇佣普通百姓开始修建图书馆。
京城的皇楚图书馆有五层楼,江南图书馆最后只建了四层,但是占地面积更大。而其他州的图书馆都是两层楼三层楼,建筑难度低,速度自然也更快,最后竟跟江南图书馆差不多前后脚落成。
而且图书馆一经落成,立刻有不少人家捐出书籍,很快就将空荡荡的图书馆摆满,然后正式对外开放。
这种效率让平安叹为观止。
也就是江南了,其他地方,恐怕都要花费不少功夫。不过,有江南路起到的带头作用,其他地方的官府如果不想被皇帝斥责的话,也只会在这上面更加用心。如此一来,想来推行的时候会容易些。
平安在江南一直待到了接近腊月,才启程回京城。
不过实际上,皇帝并没有召平安回去的意思。大概他也觉得平安之间弄出来的风波太大了,需要几年时间来沉淀一下。
毕竟是年纪大了,不像年轻时候锐意进取。皇帝自觉近来精力大不如前,也知道自己的身体开始出问题,不知道能够坚持到什么时候。但总归不会太长久就是了。
所以在这几年之内,他自然是希望大楚太太平平的,不要发生什么猝不及防之事。如此,他也就能够跟列祖列宗交代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当然不会召平安回京。
事实上,当初他之所以“处罚”平安,除了因为秦州出事之外,未尝没有“借题发挥”的意思。毕竟如果只是秦州那点事,他不可能护不住平安。
而选择这么做,自然也是为了大楚的将来做考虑。
便如皇帝之前所想过的,平安这样的能人,自然要留给自己的继任者来用。
可是平安在他身边时便是如日中天,将来又怎么可能会信服刚刚登基位置不稳的新皇呢?所以这时候,皇帝就势必要挫一挫平安的锐气,打压一下他。到时候新皇登基,再给与恩典,让他回京效命,便更加容易收拢他的心。
这是皇家常用的手段,皇帝并不认为自己的这种安排有什么不妥。
所以听说平安去了江南,他也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还会觉得,平安暂时远离权力中心,是一件好事。
平安就算在江南待个三年五年的,估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他之所以回京城,主要是自己之前曾经答应过赵璨。要是迟迟不回去,赵璨肯定会生气。他生气了,倒霉的自然还是自己。
再者说,皇楚图书馆这边,平安也不能完全做甩手掌柜。有了江南那边的经验之后,再来京城组织编书,就有章法得多了。而平安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经验送过来。
平安离开京城的时候,可谓走得风光,不少人都来相送。然而回来的时候,却是悄无声息。
这当然不是大家没有得到消息,只不过从皇帝的态度里琢磨出了东西,自然就不敢对平安表现得太过亲近了。这是人之常情,平安并不在意。
让他觉得有趣的是,他派人去找张东远要东西,基本上很快都会被送到,但张东远本人却没有再见他的意思。平安从中看出了一点端倪,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唯一态度没变的是傅彦。
他本来就是那种性情方正严肃的人,根本不会为外物所动。所以平安发达也好落魄也好,对他来说并没有分别。他更在意平安从江南带回来的东西。
“《自然之理》?这名字道是有几分意思。”他拿着平安交给自己的书,一边翻看一边评价。
平安道,“探索自然界之中存在的道理,所以叫做自然之理。”
傅彦点头,翻看了一会儿,发现只是将过往书籍之中的内容挑选出来,不由若有所思。
图书分类法是他跟平安一起折腾出来的。所以比任何人都更加知道平安对这方面的坚持。而现在,他似乎有些明白平安的意思了。这些东西原本就存在于典籍之中,然而内容却是散乱的,并不成系统。
而平安想做的,便是将这些东西归纳总结起来,形成一个新的体系,也就是他所说的自然科学。
从这一点小事里,傅彦便可看出,平安因小见大,恐怕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已经想到了许久之后。这样长远的眼光,对于大楚来说,是福气。可是对平安本人来说,恐怕并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他能看得见的地方,别人却看不到。所以他要做的事情,总难免会受到阻挠。
连傅彦本人,也曾经是阻挠平安的一员,所以感触更加深刻。他虽然并不知道平安到底想要做什么,但只从编书这件事情便能看出,那恐怕会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
傅彦并没有贸然评价平安要做的事,他甚至没有表现出自己已经猜出一部分内容的意思。毕竟他本身不是多话的人,况且他到了这个年纪,已经有了自己的道路和坚持,不会贸然接受平安的那东西,既然如此,探问也无益。
所以他很快重新将精力集中在这本《自然之理》上,开始吸收其中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最后放下书时,他忍不住叹道,“身在朝中虽然有许多便利之处,然而要做事时,却是处处受制。”
平安笑着说,“我一直认为,这世上并没有绝对的自由和公平,一切都只是相对的。若是先生觉得自己受到了束缚,我觉得那是因为先生还没有摸清楚朝廷的规则,并且将自己融入其中。一旦你融入其中,便会发现,原本阻挠你的东西,现在都可用来帮助你。”
“便如你冯先生那般?”傅彦闻言若有所思。
他跟冯璋是好友,入朝之后也没有利益纠葛,关系自然还是十分亲近。不过眼看冯璋渐渐融入朝廷之中,变成了他从前最讨厌的那种人,傅彦的心情其实也十分复杂。
那是一种不知道自己所坚持的东西究竟是对是错的无措。
现在听到平安的话,更是忍不住皱眉,“如此说来,不管是什么样的规则,都要融入其中?否则便是错?”
“不。”平安否认得斩钉截铁,“古往今来,不愿意入仕的人亦不胜枚举,因为他们代表了另一种规则,即是另一种自由。先生如今的坚持,未尝不是另一种规则呢?”
其中贴经这个部分从童子试贯穿到会试,相当于是对士子们基本功的考察,所以非常重要。基本上要求全对才能够考过。
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脑子灵活些,出口成章,引经据典都很容易。
平安自己不认识这样的人,身边的朋友们好像都是有事问度娘,自己能够记得多少却很难说。但平安听说过,钱钟书先生编《管锥编》的时候,身边是没有任何资料的,全凭记忆力。这样的文学素养简直令人肃然起敬。
所以说网络的发展,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平安曾经在不少文学作品中看到过,在网络发展到极致之后,纸质书籍已经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存储。之后人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因为储存这些资料的服务器被损毁,导致人类文明断层。
虽然脑洞很大,但是也未必不可能发生。
扯远了……对于平安来说,他现在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才。
出口成章,不用翻书就能说得出哪个典故出自某某书,厉害一些的,甚至连第几页第几行都能说得出来。这就省下了大量的翻找资料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编书的效率。
平安自己做不到,但温家人也好,他们找来的这些才子儒师们也好,对他们来说,做到这一点好像特别轻松。
所以平安一开始的时候还能以“顾问”的身份去指点一二,后来发现人人好像都比自己更强,自信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一时之间简直生无可恋。
之后除非是有什么难以决断的事情,温老爷子派人过来请他,否则平安轻易不肯过去受这个刺激。
被戳到短处的人伤不起。
从来都自诩自己是“脑力工作者”的平安赫然发现,如今自己更适合做的居然是“体力劳动者”。那就是去施工现场监督图书馆的建造工作,同时也考察一下建筑公司这边,看看管理上或者执行上,是否还有什么可以调整的地方。
除此之外,需要平安操心的事情并不多。所以平安陡然发现,自己居然又空闲下来了。
闲下来的时间,平安就凑到徐文美这里跟他一起消磨。徐文美对他十分嫌弃,“我年纪大了也就罢了,正该颐养天年。你年纪轻轻,整日里跟我混在一起是怎么回事?”
此时他们正划了船在河上捞菱角。——徐文美的住处就在河边,宅子后面开了小门,还建了一个小小的码头,船不用时系在那里,要用时解开锚绳,便能出行。
江南水网稠密,水中的物产自然也十分丰富。平安来的时候好,正是莲子和菱角成熟的时节,立刻撺掇着徐文美出来游河。
这会儿他正剥了一只脆生生的菱角放进嘴里,闻言笑眯眯的道,“我在这里,自然是要伺候师父。否则师父哪能如此悠闲的躺在船上等着吃?”
徐文美抬脚踹了他一下,“你吃得比我多!”而且采到了新鲜的货色,一定是自己第一个吃,绝对想不到孝敬给他这个师父!
其实徐文美并没有用力,但平安“哎哟”了一声,故意将船划得歪歪斜斜几乎翻掉。
话说平安来到这里之后,划船的技术简直突飞猛进,一开始的时候只能傻乎乎的用力划桨,眼看着小船在河里转圈圈,就是不往前走。现在已经能够自然的捣乱了。
但不管船颠簸得多么厉害,徐文美都好似浑然不觉。
平安见状,简直想将船直接掀翻。不过想来想去,还是没有这么干。毕竟是自家师父,欺师灭祖这个罪名太大了。
两人在湖上折腾了大半天,载着半船莲蓬和菱角回去。开阳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回来了,见平安半边身子都被河水浸湿,毫无形象的将外袍前面的那一块撩起来,将莲蓬和菱角一股脑儿的兜进去,不由抽了抽嘴角,额头上青筋直跳。
主子让自己将平安一路上的事情事无巨细都汇报上去,这种毁形象的事情,到底要不要汇报呢?
另外,还有一个疑问一直充斥着开阳的脑海之中,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虽然他也承认平安很厉害,尤其是之前在西北的时候弄出来的那个炸弹,简直堪称人间杀器。但即使如此,开阳也还是如何都想不明白,自家主子究竟是怎么看上平安的呢?
或者说,看上了平安什么地方?
“开阳,你回来了?”平安看见他,兴冲冲的跑过来,“今天采了新鲜的菱角和莲藕,你有口福了。对了,殿下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殿下说京城已经平静下来了,问你几时回去。”开阳板着脸道。
平安挠了挠头,“这边的事情还没完,暂时不能回去。”
开阳瞥了一眼他兜着的东西,心想这边的事情还没完,是这边的东西还没吃完吧?
平安才不理会开阳的腹诽,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利,许多东西都是地域性的。所以在京城根本吃不到那么新鲜的帘莲子和菱角。既然如此,他难得来一趟,当然要吃个够本。
将莲蓬和菱角从船上弄下来之后,平安整了整衣裳,噗通一声跳进了河里,将开阳吓了一跳,下意识的想要跟过去救人,被徐文美拉住。
“没事,他去拿捕虾笼。”
果然没过一会儿,平安就提着笼子冒出水面,兴奋的朝徐文美喊,“师父,今儿有一条鱼!”
“河鱼腥气重,味道不好。”徐文美嫌弃道。
他所说的腥气,指的是土腥气,因为这些鱼多半都生活在河底淤泥之中,所以处理不好,就会带着一股很重的腥气,难以下咽。对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徐文美来说,这种味道就更加难以忍受。
其实河虾也是如此,不过自从平安从京城带来了“外挂”辣椒粉,制作出香辣小龙虾之后,徐文美便十分愉快的接受其成为餐桌上的一员了。
平安笑眯眯的说,“师父尝尝我做的水煮鱼片。”
午饭自然是平安掌勺。饭是莲子菱角粥,菜是香辣小龙虾和水煮鱼片。菜下锅之后,院子里便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香气,引得周围的人家都忍不住开门来看。原本就饥肠辘辘的开阳觉得自己好像更饿了。
这种味道虽然有点儿呛人,但的确是非!常!香!
风卷残云一般的吃过午饭之后,平安和徐文美一人搬着一把藤椅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广玉兰树宽阔的叶子将头顶的天空遮得密密实实,两人保持同样的姿势歪在躺椅上,又同时快活的舒了一口气,引得旁边看着的开阳嘴角又是一抽。
开阳没有午休的习惯,自然再次不见踪影。等到他回来时,平安已经睡醒了,正蹲在屋后的码头上不知道在干什么。开阳不由走过去问,“这是在做什么?”
平安转过头看了他一眼,笑着“哦”了一声,然后伸手往水里一捞,重新拿出来之后,手中已经抓着三个河螺。这些河螺不知道长了多久,每一个都有核桃大小,看上去锃光油亮。
开阳:“……你抓这个做什么?”
平安笑眯眯的说,“当然是抓来吃。你也来帮忙吗?”
“这个怎么抓?”吃过了一顿午饭之后,开阳没有贸然鄙视平安的食谱,犹豫片刻后,走过来跟他蹲在了一起。
“看好了。”平安说着将手往水里一放。因为河水很清澈,距离又近,所以开阳很快就看到了,原来平安是从河两岸的石壁上将这些河螺撸下来的。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开阳这才注意到,原来这石壁上,密密麻麻竟贴着不知道多少只河螺。
这要是全都撸下来,得做多少菜啊!开阳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伸出了罪恶的爪子。
练过的果然不一样,没一会儿平安拿出来的盆就装满了,他连忙止住捞上瘾的开阳,“这些就够了。”
开阳意犹未尽,“多抓一些明天吃。”
“朋友,你知道可持续发展吗?”平安抽了抽嘴角,问。
开阳疑惑的看向他。
平安用自己湿漉漉的手掌拍在开阳肩上,语重心长,“我们要给这些河螺留一条活路,这样明年、后年、以后的每一年,才会都有得吃啊!”
开阳恍然大悟,“可是明年我们就回京城了。”
言下之意大有“反正我也吃不到所以留不留无所谓了”的想法,吓得平安赶快把人拉走。想不到啊想不到,开阳赶尽杀绝起来,比自己可厉害多了!
平安忍不住思索起一个自己在现代时就疑惑无比的问题来:难道吃货是会传染的?
……
悠闲的日子一晃而过。四个月后,江南图书馆正式落成。
让平安没有想到的是,江南果然文风鼎盛,在江南水泥厂成立之后,其他地方也并没有干等着建筑公司这边腾出人手,而是由官府出面,士绅募捐,雇佣普通百姓开始修建图书馆。
京城的皇楚图书馆有五层楼,江南图书馆最后只建了四层,但是占地面积更大。而其他州的图书馆都是两层楼三层楼,建筑难度低,速度自然也更快,最后竟跟江南图书馆差不多前后脚落成。
而且图书馆一经落成,立刻有不少人家捐出书籍,很快就将空荡荡的图书馆摆满,然后正式对外开放。
这种效率让平安叹为观止。
也就是江南了,其他地方,恐怕都要花费不少功夫。不过,有江南路起到的带头作用,其他地方的官府如果不想被皇帝斥责的话,也只会在这上面更加用心。如此一来,想来推行的时候会容易些。
平安在江南一直待到了接近腊月,才启程回京城。
不过实际上,皇帝并没有召平安回去的意思。大概他也觉得平安之间弄出来的风波太大了,需要几年时间来沉淀一下。
毕竟是年纪大了,不像年轻时候锐意进取。皇帝自觉近来精力大不如前,也知道自己的身体开始出问题,不知道能够坚持到什么时候。但总归不会太长久就是了。
所以在这几年之内,他自然是希望大楚太太平平的,不要发生什么猝不及防之事。如此,他也就能够跟列祖列宗交代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当然不会召平安回京。
事实上,当初他之所以“处罚”平安,除了因为秦州出事之外,未尝没有“借题发挥”的意思。毕竟如果只是秦州那点事,他不可能护不住平安。
而选择这么做,自然也是为了大楚的将来做考虑。
便如皇帝之前所想过的,平安这样的能人,自然要留给自己的继任者来用。
可是平安在他身边时便是如日中天,将来又怎么可能会信服刚刚登基位置不稳的新皇呢?所以这时候,皇帝就势必要挫一挫平安的锐气,打压一下他。到时候新皇登基,再给与恩典,让他回京效命,便更加容易收拢他的心。
这是皇家常用的手段,皇帝并不认为自己的这种安排有什么不妥。
所以听说平安去了江南,他也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还会觉得,平安暂时远离权力中心,是一件好事。
平安就算在江南待个三年五年的,估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他之所以回京城,主要是自己之前曾经答应过赵璨。要是迟迟不回去,赵璨肯定会生气。他生气了,倒霉的自然还是自己。
再者说,皇楚图书馆这边,平安也不能完全做甩手掌柜。有了江南那边的经验之后,再来京城组织编书,就有章法得多了。而平安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经验送过来。
平安离开京城的时候,可谓走得风光,不少人都来相送。然而回来的时候,却是悄无声息。
这当然不是大家没有得到消息,只不过从皇帝的态度里琢磨出了东西,自然就不敢对平安表现得太过亲近了。这是人之常情,平安并不在意。
让他觉得有趣的是,他派人去找张东远要东西,基本上很快都会被送到,但张东远本人却没有再见他的意思。平安从中看出了一点端倪,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唯一态度没变的是傅彦。
他本来就是那种性情方正严肃的人,根本不会为外物所动。所以平安发达也好落魄也好,对他来说并没有分别。他更在意平安从江南带回来的东西。
“《自然之理》?这名字道是有几分意思。”他拿着平安交给自己的书,一边翻看一边评价。
平安道,“探索自然界之中存在的道理,所以叫做自然之理。”
傅彦点头,翻看了一会儿,发现只是将过往书籍之中的内容挑选出来,不由若有所思。
图书分类法是他跟平安一起折腾出来的。所以比任何人都更加知道平安对这方面的坚持。而现在,他似乎有些明白平安的意思了。这些东西原本就存在于典籍之中,然而内容却是散乱的,并不成系统。
而平安想做的,便是将这些东西归纳总结起来,形成一个新的体系,也就是他所说的自然科学。
从这一点小事里,傅彦便可看出,平安因小见大,恐怕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已经想到了许久之后。这样长远的眼光,对于大楚来说,是福气。可是对平安本人来说,恐怕并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他能看得见的地方,别人却看不到。所以他要做的事情,总难免会受到阻挠。
连傅彦本人,也曾经是阻挠平安的一员,所以感触更加深刻。他虽然并不知道平安到底想要做什么,但只从编书这件事情便能看出,那恐怕会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
傅彦并没有贸然评价平安要做的事,他甚至没有表现出自己已经猜出一部分内容的意思。毕竟他本身不是多话的人,况且他到了这个年纪,已经有了自己的道路和坚持,不会贸然接受平安的那东西,既然如此,探问也无益。
所以他很快重新将精力集中在这本《自然之理》上,开始吸收其中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最后放下书时,他忍不住叹道,“身在朝中虽然有许多便利之处,然而要做事时,却是处处受制。”
平安笑着说,“我一直认为,这世上并没有绝对的自由和公平,一切都只是相对的。若是先生觉得自己受到了束缚,我觉得那是因为先生还没有摸清楚朝廷的规则,并且将自己融入其中。一旦你融入其中,便会发现,原本阻挠你的东西,现在都可用来帮助你。”
“便如你冯先生那般?”傅彦闻言若有所思。
他跟冯璋是好友,入朝之后也没有利益纠葛,关系自然还是十分亲近。不过眼看冯璋渐渐融入朝廷之中,变成了他从前最讨厌的那种人,傅彦的心情其实也十分复杂。
那是一种不知道自己所坚持的东西究竟是对是错的无措。
现在听到平安的话,更是忍不住皱眉,“如此说来,不管是什么样的规则,都要融入其中?否则便是错?”
“不。”平安否认得斩钉截铁,“古往今来,不愿意入仕的人亦不胜枚举,因为他们代表了另一种规则,即是另一种自由。先生如今的坚持,未尝不是另一种规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