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节
  预先取之必先予之,这是很古老的道理,很多人并不懂,但是皇帝显然明白。
  他精心挑选的棋子,需要一个很好的背景,而且需要一定的胆识和魄力,但是却又不能拥有挣脱皇帝控制的巨大能力,所以皇帝最终的选择,是韩漠!
  我皇族借你西花厅,借你豹突营,以这些皇族的势力来包装韩族,提升韩族制衡萧苏的实力,有了实力,韩氏家族自然不甘人下,也就会在这局棋中更加活跃,越是活跃,皇族的借势之途也就越有效果。
  借势于韩家,再以韩家之势为皇族谋利益,这就是皇帝内心的真实想法。
  当然,借势的重点就是韩漠,皇族通过韩漠借势于韩家,也必须提防韩家真的壮大起来,所以皇族必定要有随时能够收回皇族权势的能力。
  西花厅且不说,最重要的豹突营,即使放权韩漠,但是只要颚青仑不死,随时都能收回大权的,因为颚青仑是豹突营的精神支柱,他在豹突营的影响力,甚至比皇帝都要大,韩漠即使在豹突营掌握了权力,但是短时间内,影响力不可能与颚青仑媲美。
  所以皇帝希望颚青仑能多活几年,那会免去许多的麻烦。
  当然,所有的一切,皇帝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设想走下去,至少目前的情况来看,他的设想正在顺利地发展。
  韩漠得了势,扎在豹突营的萧家钉子慕容鹤很快就被清除掉,韩漠做的很干净,这让皇帝虽然有些惊讶之余,更多的是满意。
  这一把锋利的刀子,果然没有让自己失望。
  皇帝当然也深知,政治的博弈,那本身就是一个很残酷的战场,谁也掌控不了政治的前进走向,政治的瞬息万变,有时候仅仅因为一个芝麻大的小事就能改变所有的既定方略。
  他的借势之途也是充满风险,但是政.治斗.争本就是冒险家的游戏,如果不想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无能之君,他便要积极地参与到这场游戏之中去。
  皇帝当然不想成为无能之君,更不想一直在世家的阴影下战战兢兢地坐着他那并不稳固的龙座。
  他更清晰地认识到,要想皇权稳固削弱甚至诛灭世家,只凭皇权天威那是儿戏之谈,他选择的最有用的途径就是“借势”。
  借势出去,虽然存在着很大风险,但是皇帝自然觉得自己的胜算很大。
  有过半的胜算,自然值得冒险!
  ……
  皇帝和易总管在说着什么,门外再次传来了凌公公的嗓音:“启禀圣上,内阁有奏报!”
  皇帝皱起眉头,从内阁发来的奏报,要么是为世家争取利益的,要么就是实在太过棘手的问题,反正是没什么好事。
  易总管取来奏报,皇帝只看了一眼,也是微微色变。
  “大常江决堤!”
  ---------------------------------------------------
  砸票票。谢谢哈!
  第二八六章 【急朝】
  太平殿,已经很久没有举行过今日这般临时出现的“急朝”了。
  所谓“急朝”,那是国家发生极重大的事件,召集文武百官上朝紧急议事的非正常性朝会,所以当东宫门外那十几只大鼓震天般地敲响时,分在燕京城内各处的“急鼓”也纷纷响起,数百只大鼓在燕京城内的各个角落响起来,燕京城内处处可闻,官吏们闻到鼓声,不敢怠慢,纷纷放下手中的事务,往太平殿聚集。
  文武百官林立太平殿内,对于这次急朝,都是颇为疑惑,在大多数人看来,如此急朝,十有八九是与边关战事有关,但是最近可也没听说庆国相对燕国发动进攻啊,至于风国,那更不可能走出风国境内来向燕国挑衅。
  当然,官员中有极少一部分人却是知道这次急朝的原委。
  皇帝穿着火红色的龙袍,如同一团火焰坐在龙座上,直接向萧太师道:“太师,缘何急朝,你向诸位爱卿告知一下。”
  萧太师起身恭敬道:“遵旨。”微一沉吟,才沉声道:“今日得报,宜春郡内的大常江……因为降下的暴雨,已然决堤,一溃上百里,宿松,黄梅以及兰和三县之地大部分都被洪水侵占,冲垮房屋无数,伤亡据称过万人,三县百姓都往北部逃离,急报上来时,宜春郡尚在下着暴雨,奏请朝廷立刻派人援救!”
  刑部尚书贺庆之老家就在宜春郡,那黄梅和兰和二县也正是在贺家的属地上,两县出现决堤洪灾,这不但是对整个宜春郡百姓的重大打击,对于贺家来说那也是极大的打击。
  宜春郡共有七县,贺家占据三县之地,这陡然有两个县遭受洪水袭击,损耗无数人力物力,已经是动摇了贺家的根本。
  贺庆之此时已经出了朝列,一脸悲伤,倒不是作伪,这贺家在宜春郡族人不少,此番受难不单是宜春百姓,贺家族人自然是连累在内,更为重要的是,贺家在宜春郡的产业甚多,这洪水一冲,一切都被冲毁,越是富贵的人家遭受的打击也就越重,贺家的产业损毁无数,元气大伤,不由得贺庆之不伤心,奏道:“启奏圣上,如今灾情万急,臣请圣上下旨,往宜春调派工部人手,加紧修堤抵挡洪水继续蔓延,无数百姓家园被毁,如今更是要调集大批赈灾粮运往宜春郡救援……!”
  范云傲也出列奏道:“启奏圣上,贺大人所言极是,当务之急,乃是加急修建第二甚至第三道堤坝,阻挡洪水继续蔓延,而且宜春目前形势混乱,食物短缺,要安定人心,必先往宜春调派赈灾粮,否则若有居心叵测之辈从中挑唆,只怕会闹出更大的乱子。”
  宿松县是在范家的属地上,为了家族的利益,范云傲这一次的意见竟与贺庆之出奇的一致。
  皇帝微一沉吟,才问萧太师道:“太师,依你之见,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这位皇帝,很少在朝堂上拿出自己的决议,有时候让自己显得无能一点,那并不是一件坏事情,至少会让很多人错误地低估你。
  萧太师恭敬道:“民心为重,贺大人与范大人所言不错,赈灾是必要的,阻住洪水继续蔓延更是必要的……由工部派人前往宜春郡治灾,户部发粮,这都是刻不容缓之事……!”
  很少在朝堂上发话的苏观涯今日终于出来,平静奏道:“圣上,内阁今日突然得到宜春洪讯,在这之前,臣在内阁却是没有得到丝毫关于宜春有可能决堤的消息,就是在昨日,臣也毫无所知……!”他瞥了贺庆之一眼,才缓缓道:“所以臣倒是想问一问,这大常江的江堤,倒是如何突然决口了?”
  贺庆之冷眼望了苏观涯一眼,才道:“宜春郡本来是连续大半个月的暴雨,那大常江水势漫起来,堤坝常年未曾修缮,并不稳固,这阴雨绵绵,一开始有几处小缺口,当地官员也是令人堵上了,这后面歇了几日雨,本以为这江水能退下去,谁知道……从前日开始,又是倾盘暴雨,昨日凌晨,堤坝终是抵挡不住,决了口……!”
  “原来如此。”苏观涯似笑非笑,一脸平静:“明知堤坝有随时决口的危险,却不向朝廷禀明,更是没有疏散百姓,致使决口之后,灾祸深重,无数百姓伤亡,这样的罪责,谁来承担?”
  “苏大人,下面的官员,不过是想为朝廷免些麻烦,能处理的事情他们自行处理,这莫非有错?”贺庆之冷笑道。
  苏观涯这个时候出来,自然是要在此时对宜春郡的官员进行洗牌,矛头自然是指向贺家甚至是范家。
  “自行处理?”苏观涯儒雅的脸孔带着冷漠的笑意:“如此重大的事务,他们若是能够处理好,朝廷自然无话可说,但是……结果如今变成这样,那就证明某些官员妄自尊大,不顾百姓安危,自行其是。造成如此严重后果,若不追究,那以后各地官员什么事情都不向朝廷禀明,圣上天威何在,朝廷法度何在?”
  萧太师咳嗽一声,道:“苏大人,责任的追究,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是当务之急,不是追究谁的责任,而是如何抗洪救灾,主次是要分明的。”
  苏观涯淡淡道:“太师所言极是,这主次自然是要分明的,但却不是说先主后次,而是主次需要同时行进。宜春洪灾,抗洪救灾自然是头等大事,但是安抚民心,我想也不是小事情吧?如何安民,除了发放赈灾物资,解决实际困难,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百姓的怨气能够收敛。”
  “怨气?”皇帝凝视苏观涯,问道:“何样怨气?”
  苏观涯立刻恭敬道:“启奏圣上,据臣所知,宜春郡没有将大常江堤坝险情呈报上来,乃是另有玄机在内。”
  “哦?”皇帝龙眉皱起:“苏爱卿,有何玄机,你且说来!”
  苏观涯瞥了贺庆之一眼,缓缓道:“启奏圣上,据臣所知,宜春郡的地势比较低,除了吴郡,我燕国境内,宜春郡便是地势最低的州郡,尤以宿松黄梅和兰和三县的地势最低。宜春郡的堤坝早年却是加固修缮过,虽然不是十分坚固,但是因为地势极低,所以当年也是尽量加宽加高,若不是这次连续大半个月的奇特天气,堤坝应该是不会决口的。不过先帝在时,倒也曾嘱咐过,这宜春郡的大常江堤坝不决口倒无妨,一旦决口,必定是大灾,所以曾经下过旨意,宜春郡负责工程的工部下属衙门一定要好生注意大常江堤坝的安危。”
  皇帝微微颔首道:“父皇当年却是说过这句话,我倒也记得。”
  苏观涯又道:“连续大半个月的暴雨,大常江水漫,堤坝随时有决口的危险,宜春一郡官员,却无一人往朝廷报讯……臣不知私下可有人报讯,但是内阁中,却是没有收到一份正式的折子……嘿嘿,如此大事,无一人上报,这实在太过诡异了吧。”
  皇帝皱着眉头,问道:“苏爱卿,你说此事另有玄机,这玄机又何在?”
  苏观涯回道:“据臣得到可靠消息,宜春官员不将此事上奏,乃是为了新辟财道而已!”
  “新辟财道?”皇帝更是疑惑,朝臣们也都是低声私语,不知道苏观涯此言究竟是何深意。
  “宜春郡极少发生今次这般的大洪涝,所以宜春郡的百姓都以为不会出现大决堤的情况。”苏观涯缓缓道:“正因如此,他们没有估量到今日这样的后果,大常江水漫,危及堤坝,他们却是想出法子,以加固堤坝为名,向宜春百姓增设了收税名头,而且是大笔的税银,且不说普通百姓,据我所知,一些独立的小商户,每户便需缴纳一百两银子,宜春郡七县之地,仅不到半月时间,据说已经收起十多万两银子用来修筑堤坝,只是这银子有没有用在所谓的修筑堤坝上,臣实在有些怀疑……!”
  贺庆之立刻道:“苏大人,你这是从哪里听来的谣传?我的老家就在宜春郡,可是从未听过此事。”
  “不错,范某也从未听过此事。”范云傲也冷视苏观涯:“苏大人这些消息,只怕是道听途说吧?即使收税,只怕也是其他税项,与修筑堤坝无关吧?圣上英明,苏大人之言,实在有欠思量,更有诋毁之嫌疑,还望圣上为宜春官员做主!”
  这宜春郡的官员,十之七八都是范贺两家的人,苏观涯对宜春郡发难,范云傲和贺庆之自然是要联手应对的。
  苏观涯平静道:“我所言实与不实,在朝堂上也不必多辩。”他向皇帝恭敬道:“圣上,臣恳请圣上下旨,由我吏部派出调查官员前往宜春郡,对相关问题进行彻查,若有作奸犯科的奸佞官员,必当严惩,如此才能安抚民心,令事态不至于恶化。”
  贺庆之神色冰冷,范云傲也皱起眉头,说来说去,苏观涯就是要在这非常之时,往宜春郡插上一把刀子。
  ----------------------------------------------
  兄弟姐妹们莫忘记给小沙漠砸票哦,更不许忘记收藏哦!
  第二八七章 【监察使】
  苏观涯提出由吏部官员往宜春郡彻查官员瞒报的责任,这自然也是他权力范围之内的事情,虽然提出的时间有些不合时宜,但是以他的身份,这种事务当然是可以过问的。
  皇帝颔首道:“苏爱卿所言极是,朕也想知道,这所谓的谣言,究竟有几成是假几成是真。”
  “圣上英明。”苏观涯恭敬道:“臣举荐吏部右侍郎苏克雍为吏部钦使,前往宜春郡彻查此事。”
  萧太师立刻道:“圣上,苏侍郎前往宜春郡彻查官员,倒也使得,不过老臣以为,此时的宜春郡乃是非常之时,苏侍郎前往彻查,虽是法度可允,却在情理上颇有不妥。这另立名项收取税银,也只是苏大人一家之言,如果宜春大小官吏都是兢兢业业为国尽忠,此时却去严苛彻查他们,必定引得所有官员惶恐不安。宜春郡目前的善后事宜,毕竟还需要一众官员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苏观涯道:“太师,真正忠心报国的官员,那也是不怕彻查的,就怕那些奸佞宵小之辈夹杂其中,不但做不了事,反而会掣肘真正用心办事的官吏。苏某既然身在吏部,自然有职责清除那些掺杂在好官员之中的沙子。”
  贺庆之大声道:“苏大人说的不错,不过谁能保证某些人不会以权谋私,借着彻查之机,在宜春郡排除异己兴风作浪?宜春郡本已天灾无情,若是再有人灾出现,百姓们还要不要活了?”顿了顿,上前两步,恭敬屈身道:“圣上,宜春郡洪涝,若是全力以赴,尽早赈灾平息,安稳民心,自是国泰民安,亦是我大燕举国上下乐见之事。只是若因为此次水患,引出更多的麻烦,必定会衍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北庆一直在对我国虎视眈眈,此即也必定关注我大燕内务,若是处理不当,发生混乱,臣不敢想象北庆是不是会趁机对我燕国用兵?臣为大燕及宜春郡黎民安危所虑,恳请圣上暂不下旨派人彻查,等到水患过后,万事确定,再行追究各项责任。”
  “北庆用兵?”苏观涯淡淡笑道:“北庆后有西魏,安敢轻易对我大燕用兵?更何况我西北大营横亘边疆,以萧大将军之才干,要阻敌于边疆,亦不是难事情。”
  “兵之诡道,谁能预料?”贺庆之毫不犹豫地道:“我燕国内部若有混乱之局,你又怎能确保北庆不想借机扩张?商钟离那头老狐狸可不是好对付的,我举国之力用在赈灾之上,西北大营少了支援,即使萧大将军用兵如神,但是谁又能肯定我燕国一定会固若金汤?”
  范云傲也禀道:“圣上,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宜春郡水患,说大可大说小可小,若是我举国同心全力以赴,自然可将危难化于无形。有天灾不可怕,团结一心自是能够化解一切危难。宜春水患,百姓惶恐,臣自想敌国的暗探们必定还要在宜春郡挑起动乱,如果此时不能一致应对,还要互相攻击,那后果……实在可怕!”
  苏观涯立刻道:“范大人此言似乎也是有欠考虑吧。互相攻击?此话本官实在不明白是何意思,莫非我吏部派人去彻查管理安抚民心,乃是为了攻击别人吗?”
  朝堂上各人暗藏杀机,互相拆台。
  皇帝眉头紧皱,但是心里却颇有些满意,他喜欢看到这些人互相进攻的情形,但是他却也明白,当务之急,处理水患要紧,真要是因为水灾而引起整个燕国的动乱,那可是得不偿失了。
  “诸位爱卿所言,都是很有道理。”皇帝缓缓道,又看向萧太师,“太师,你看这吏部是否该派人前去?”
  萧太师岂不知苏观涯的心思,那是借这个大好机会插手宜春事务,搞倒一批宜春官员,说得更清楚一些,就是借此机会,削弱贺家甚至是范家的力量。
  宜春郡是范贺两家之地,表面上看来,即使在当地搞倒一批官员,但是贺范两家很快就会用其他族人补充,似乎不会伤什么元气。
  不过政治的玄妙,就在于牵连。
  世家的朝廷官员与地方官员那是千丝万缕的关系,只要用心对地方官员进行彻查,总是能够以他们为线索,直接打击到燕京来,而且到时候的牵连面会非常广,即使世家能够压制住,不让事态扩大化,甚至可以保住不少人,但是真要被抓住地方官员的把柄,打掉一些世家京官实在不是很难的事情。
  除此之外,更有一个极厉害的后果,那就是打击声望。
  世家能够霸占一地,靠的是两点,一时根深蒂固的强大实力,另一个就是延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威望。
  势力控制人的行动,而威望控制人的内心。
  或许当地百姓已经感知到世家的腐败,但是毕竟有世家实力控制,大部分人是敢怒不敢言,但是如果按照苏观涯的计划,派出朝廷官员到地方彻查,揪出大批腐败官员,那么百姓们就会得到一个很直观的信号-----朝廷要来管了。
  这个信号的后果,就会让当地百姓不但从心理上与世家脱轨,而且甚至可能在行动上有了敢于反抗的勇气。
  就好比渤州郡。
  朝廷未发兵之前,渤州郡的土皇帝是叶吴两家,虽然渤州郡百姓在叶吴两家的残酷统治下已经离心离德,但是忌惮于两家的势力,所以大部分百姓只能默默忍受,敢怒不敢言。
  当朝廷开始对渤州郡发兵,渤州郡的百姓立刻感觉自己有了靠山-----虽然他们所谓依仗的皇威不过是借世家之势而已,但是他们却有了反抗的勇气,世家军入,百姓倒戈相向,共同对付叶吴家族,由此也让渤州郡战事在极端的时间内结束。
  苏观涯派官吏进入宜春郡,揪出世家的贪官污吏,如此一来,会让宜春百姓对贺范两家更是反感,因为朝廷的参与,甚至会出现敌对贺范两家的情绪。
  各世家的地盘,虽然是世家子弟掌握各种官职,但是真正的组成部分,毕竟还是无数的普通百姓。
  百姓真要与世家离心离德,那么世家的前途自然不妙。
  苏观涯的心思,朝中各大世家的头子,焉有不知之理,所以贺范两家必定是要联手应对,而萧太师却是有些犹豫的。
  能够打击到范家,自然是他乐意看到的,但是同时要打击到贺家,这让他不得不好好思量一番了。
  如果借这次机会,以牺牲贺家为代价打击范家,也是一个不错的手段,若不是为了长远的盟友利益考虑,萧太师还真愿意在这个时候与他的老对手苏家联手打击一下宜春郡。
  “圣上……!”老太师佝偻着身子道:“贺大人和范大人所言,自然是很有道理,这个时候,宜春官员应对洪水,本不应该对他们彻查,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而耽搁抗洪赈灾,不过……苏大人所言却也有两分道理,宜春百姓遭遇水灾,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甚至是家破人亡,对当地官员也是有怨恨的,要想安抚民心,也是要彻查几人……!”
  他说这话,不少人都皱起眉头,贺庆之也微微眯起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