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逆袭悲剧人生_63
很快张老夫人就选定了人选,就是户部尚书徐大人家的女儿,这姑娘是徐大人三十多岁才得的,自从女儿出生前头的儿子就成了棵草,夫妻两个是如珠如宝地宠着。
再加上两个哥哥的宠爱,这徐小姐并没被宠坏,反而知书达理、娴静文雅,不光管家理事是把好手,诗词歌赋也多有涉猎,人长得还不赖。
找机会让贾琏和徐小姐悄悄见上一面,两个小年轻看着都相互满意,大人们才将亲事定了下来。
徐夫人心疼女儿想多留两年,先交换了庚帖定了亲,等徐小姐年满十七再出嫁。贾琏正好接下来的两年要准备考进士,时间正正好,说不得将来就是进士的身份娶妻,更是荣光些。
听说贾琏定亲的王熙凤是多伤心欲绝先不提。进宫几年的元春也在一年前被放出来,很快被安排了一门亲事嫁了出去。
贾母和王夫人完全没想到精心培养多年的元春差点砸手里,前头爷们不帮忙,后院的女眷能有什么门路去联系深宫的元春,更何况元春被关在中宫内根本出不得门。
一开始许久收不到元春的消息,贾母和王夫人只以为宫中规矩森严不好轻易传消息,后来是越等心越凉,在隐隐知道贾赦和皇帝的关系后,基本不再抱什么元春被皇帝看中的希望。
一边抱怨贾赦一个男子霸占着皇帝不撒手,一边盼望着元春被哪个皇子看中收入府内也是好的,贾母有时候在想贾赦要是个女儿身那该有多好,说不得能有个受宠的皇子呢。只能叹后宅老妇目光短浅啊!
元春出宫时为了给她造造声势还特意封赏一番,赞她为故去的皇后祈福,衷心可嘉。毕竟是贾赦的侄女儿,灰溜溜地出宫太过难看。
正好当年有个寒门进士皇帝惜他的才华,人品也不错,这元春被培养了多年,彻底熄了往上攀的心思后,配一个寒门进士那是绰绰有余。
这进士不了解内情,只以为元春真的如皇帝嘉奖的那样,加上又是荣国府二房的女儿,能娶到这样身份的女子只觉得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再说元春长得明媚大气,这相貌很容易讨人喜欢。
自从元春进了门,一家子都供着她,生怕她受气,那进士也是个会疼人,对元春爱护有加,元春有了身孕后一颗被压抑了许久的心才重新活过来,体会到被人疼爱的滋味,脸上终于有了笑模样,不再如一开始那样经常肃着一张脸,不敢让人亲近。
元春知道现在难得的生活大半靠贾赦这个大伯的身份,相公家贫一点没事儿,反正自个带的嫁妆多,这里边大半都是贾赦贾政二人添的妆,往日最亲近的母亲和祖母反而反应平平,只是意思意思添了妆,估摸着是在怪自己不争气吧。
算了,还是不要多想,眼下的幸福日子来之不易,那每一个一人守在深宫佛堂的孤寂夜晚,从来没能想到还能有这样的好日子,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元春跟着外派的相公,欢欢喜喜的迎接新的生活。未来的日子想来就是夫妻恩爱,儿女双全,将来子孙满堂,再不是原著中经历了无上荣耀后又那样凄惨孤寂地死于深宫。
贾珠也迎来了第一个儿子的出世,取名贾兰,他这两年虽然身体好了不少,毕竟之前底子有些损伤,在后边备战进士的考试时太过劳累吐血昏迷,大夫交代以后不可太过耗费心神。
贾珠消沉了一些时日,又有周围的人劝着,特别知道李纨怀了身孕,逐渐振作起来,不再去刻意强求进士,有时还跟着贾政参加诗社,爷俩个小日子过得贼舒心。
迎春现在除了每天管家理事,剩下的心思都放在下棋上,陈子靖知道贾琏有个天分好爱下棋的妹妹,主动收了做个徒弟,别看迎春只有八九岁,这棋艺贾赦都比不得。
有两位嬷嬷教养,迎春不再如书中那样软弱可欺,只是天性敦厚善良,扮不得那厉害角色,以后找个好人家一样能顺遂美满。
扬州林府,林如海和贾敏都还好好的,黛玉三岁的弟弟景玉也是个健康的小男孩,只是贾敏生景玉时伤了身子,恐怕难再有孕。
林如海已经很满意了,林家世代单传,到这代能有一儿一女可谓圆满至极,不敢再有其他奢求。
六岁的黛玉也开始抽条,不再如小时候胖乎乎的,已初见了以后林妹妹那一身风姿。只是每每想起这柔柔弱弱的外形之下潜藏着一个可以徒手碎大石的属性,贾敏都有些哭笑不得,自家女儿太有欺骗性了。
看着林家一家子都正常,没有早逝的迹象,黛玉琢磨着是时候去荣国府走剧情了,早去早了结,否则头上总悬着一把剑,这滋味儿太难受了。
她还在想着要找什么借口去荣国府呢,林如海就主动提及送贾敏还有两个小的回京城探亲,两个小的不明白怎么回事,贾敏可是一清二楚。
定是扬州现在局势危急,自家老爷担心安全问题才要假借探亲的名头回京避祸。只是自己怎么忍心独自一人带着儿女回京,留下老爷一人身处这危机四伏之中。
贾敏非要留下来陪林如海,无法只得送了黛玉、景玉姐弟两个进京,这些年和贾赦常有书信往来,贾敏在信中将一双子女托付给贾赦,怀着满心不舍送走了年幼的儿女。
原著中林如海先后失去儿子和妻子,唯一的女儿又送到了安全的地方,自以为有了托付,整个人就心灰意懒起来,没有想太多留后路的问题,再加上当时的身体确实不行。
现在的情况又完全不一样,娇妻幼子都等着自己保护,林如海就是杀也得杀出一条生路来,不能让自己折损其中,留下孤儿寡母无人依靠。
只能说处境不同人的心态也是大不相同。
☆、见面
贾赦收到扬州的来信时,黛玉和景玉已经乘船出发了半个多月,这次并不是如原著中贾雨村陪船护送,特意让林府的二管事上京一趟。当年林如海给黛玉找西席先生时考虑过贾雨村,被黛玉一句我不喜欢这个老师就打发了。
这贾雨村表面功夫做的好,浸淫官场许久的林如海都没看出异常,自家女儿不喜欢,林如海心里还觉得有些惭愧,特意奉上一百两纹银算作道歉,贾雨村错失良机只得另寻新的出路。
从收到扬州的来信,贾赦就日日派人去码头等候,生怕错过了黛玉到达的时间,每每这时贾赦就分外怀念现代通讯方便,只需提前打个电话或者发个信息,哪用得着这样麻烦。
又过了十多天终于迎来了黛玉的船只,这次上京算是快的,路上耽搁的时间越长越不安全,那二管家为了早日将小主子安全送到,那可是令船夫轮换日夜赶路,东西也提前带的足足的,极少下岸补给。
这次黛玉进府再不是原著中开的下人进出的西北角门,而是中门大开,迎候的仆妇一路极为周到有礼,可没了原著中的仗势欺人。再说这换了芯子的林妹妹也不是书中那个敏感多思,生怕走错一步路的人儿,谁敢欺负到头上第一时间打回去。
姐弟两个到的时候贾赦还在宫里授课,进府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拜见贾母,贾母也是盼了多日,这两个乖孙儿自从出生就没见过面,贾母自然是时时惦记。
贾母先是揽着姐弟俩稀罕了好一会儿,没了贾敏的逝世有的只是亲人见面的欢喜之情,只是看见乖孙儿,贾母还是勾起了对女儿的思念之情,少不得落了两滴泪。
黛玉对贾母这个人谈不上有多观感不好,但也没有多亲近,书中可以看到黛玉是贾母除了宝玉外最喜欢心疼的一个,只是贾母事事处处都想为宝玉考虑,因为私心放纵了一些事情,却逼得黛玉年纪轻轻香消玉殒。
荣国府恐怕还要待上一段时间,黛玉的打算就是做个乖巧的外孙女,若是贾母能早早放弃把自己和贾宝玉凑成堆的想法,黛玉不介意一直保持
这个形象,若是贾母不肯歇了心思,反正住在大房那里,以后最多就是作为晚辈日常的请安罢了。
至于弟弟还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奶娃娃,乍一到陌生的地方,自然只会时时巴着黛玉这个最熟悉的姐姐,旁人轻易哄不过去。
和贾母见了礼,黛玉又呈上贾敏准备的各项礼物,这次是托付儿女自然准备的格外丰厚。
然后就是和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相互见礼,黛玉这次来荣国府的时间提前,除迎春稍大些,其余两位还都是小姑娘,完全看不出书中描写的那样各有风姿。但是多了黛玉这个姐妹都是高高兴兴地欢迎。
因着探春从小被亲娘带在身边,平日里又和迎春玩的好,耳濡目染地从迎春的两位教养嬷嬷那里学到不少东西,再不是那个只认嫡母、贬低亲母的人。
惜春原著中就是个明白人,奈何亲爹哥哥不管,只能寄人篱下,很多事情心里明白的紧,面上却不能宣之于口,贾母接过来只是派人养着,跟宝玉做个伴儿,并没有过多关注。
现在迎春、探春都过得舒心,自然不忍心这个小妹妹落单,时常带着一起玩儿,姐妹间的情意不是书中能比拟的,惜春除了还住在贾母的院子后头,其余大多时间都是三姐妹一起。
贾赦请的两个嬷嬷一个人是教,三个人也是教,现在基本上是一起学规矩,迎春已经能管着大房的一应事物,有了什么东西都给惜春备上一份,贾赦送礼物时每次都是三人都有。
是以现在的惜春过得也很是自在。三人都不需要如原著中迫于无奈时时巴着宝玉,宝玉要是闹得过分了,直接把他丢在一旁不理,宝玉除了湘云和一众丫鬟,再没了原著中一群姐姐妹妹环绕的情景。
贾母如原著一样想把黛玉留在碧纱橱,被黛玉委婉地拒绝,说是弟弟年幼离不得身,碧纱橱好是好,只怕吵着贾母不能好好休息。
再加上两个哥哥的宠爱,这徐小姐并没被宠坏,反而知书达理、娴静文雅,不光管家理事是把好手,诗词歌赋也多有涉猎,人长得还不赖。
找机会让贾琏和徐小姐悄悄见上一面,两个小年轻看着都相互满意,大人们才将亲事定了下来。
徐夫人心疼女儿想多留两年,先交换了庚帖定了亲,等徐小姐年满十七再出嫁。贾琏正好接下来的两年要准备考进士,时间正正好,说不得将来就是进士的身份娶妻,更是荣光些。
听说贾琏定亲的王熙凤是多伤心欲绝先不提。进宫几年的元春也在一年前被放出来,很快被安排了一门亲事嫁了出去。
贾母和王夫人完全没想到精心培养多年的元春差点砸手里,前头爷们不帮忙,后院的女眷能有什么门路去联系深宫的元春,更何况元春被关在中宫内根本出不得门。
一开始许久收不到元春的消息,贾母和王夫人只以为宫中规矩森严不好轻易传消息,后来是越等心越凉,在隐隐知道贾赦和皇帝的关系后,基本不再抱什么元春被皇帝看中的希望。
一边抱怨贾赦一个男子霸占着皇帝不撒手,一边盼望着元春被哪个皇子看中收入府内也是好的,贾母有时候在想贾赦要是个女儿身那该有多好,说不得能有个受宠的皇子呢。只能叹后宅老妇目光短浅啊!
元春出宫时为了给她造造声势还特意封赏一番,赞她为故去的皇后祈福,衷心可嘉。毕竟是贾赦的侄女儿,灰溜溜地出宫太过难看。
正好当年有个寒门进士皇帝惜他的才华,人品也不错,这元春被培养了多年,彻底熄了往上攀的心思后,配一个寒门进士那是绰绰有余。
这进士不了解内情,只以为元春真的如皇帝嘉奖的那样,加上又是荣国府二房的女儿,能娶到这样身份的女子只觉得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再说元春长得明媚大气,这相貌很容易讨人喜欢。
自从元春进了门,一家子都供着她,生怕她受气,那进士也是个会疼人,对元春爱护有加,元春有了身孕后一颗被压抑了许久的心才重新活过来,体会到被人疼爱的滋味,脸上终于有了笑模样,不再如一开始那样经常肃着一张脸,不敢让人亲近。
元春知道现在难得的生活大半靠贾赦这个大伯的身份,相公家贫一点没事儿,反正自个带的嫁妆多,这里边大半都是贾赦贾政二人添的妆,往日最亲近的母亲和祖母反而反应平平,只是意思意思添了妆,估摸着是在怪自己不争气吧。
算了,还是不要多想,眼下的幸福日子来之不易,那每一个一人守在深宫佛堂的孤寂夜晚,从来没能想到还能有这样的好日子,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元春跟着外派的相公,欢欢喜喜的迎接新的生活。未来的日子想来就是夫妻恩爱,儿女双全,将来子孙满堂,再不是原著中经历了无上荣耀后又那样凄惨孤寂地死于深宫。
贾珠也迎来了第一个儿子的出世,取名贾兰,他这两年虽然身体好了不少,毕竟之前底子有些损伤,在后边备战进士的考试时太过劳累吐血昏迷,大夫交代以后不可太过耗费心神。
贾珠消沉了一些时日,又有周围的人劝着,特别知道李纨怀了身孕,逐渐振作起来,不再去刻意强求进士,有时还跟着贾政参加诗社,爷俩个小日子过得贼舒心。
迎春现在除了每天管家理事,剩下的心思都放在下棋上,陈子靖知道贾琏有个天分好爱下棋的妹妹,主动收了做个徒弟,别看迎春只有八九岁,这棋艺贾赦都比不得。
有两位嬷嬷教养,迎春不再如书中那样软弱可欺,只是天性敦厚善良,扮不得那厉害角色,以后找个好人家一样能顺遂美满。
扬州林府,林如海和贾敏都还好好的,黛玉三岁的弟弟景玉也是个健康的小男孩,只是贾敏生景玉时伤了身子,恐怕难再有孕。
林如海已经很满意了,林家世代单传,到这代能有一儿一女可谓圆满至极,不敢再有其他奢求。
六岁的黛玉也开始抽条,不再如小时候胖乎乎的,已初见了以后林妹妹那一身风姿。只是每每想起这柔柔弱弱的外形之下潜藏着一个可以徒手碎大石的属性,贾敏都有些哭笑不得,自家女儿太有欺骗性了。
看着林家一家子都正常,没有早逝的迹象,黛玉琢磨着是时候去荣国府走剧情了,早去早了结,否则头上总悬着一把剑,这滋味儿太难受了。
她还在想着要找什么借口去荣国府呢,林如海就主动提及送贾敏还有两个小的回京城探亲,两个小的不明白怎么回事,贾敏可是一清二楚。
定是扬州现在局势危急,自家老爷担心安全问题才要假借探亲的名头回京避祸。只是自己怎么忍心独自一人带着儿女回京,留下老爷一人身处这危机四伏之中。
贾敏非要留下来陪林如海,无法只得送了黛玉、景玉姐弟两个进京,这些年和贾赦常有书信往来,贾敏在信中将一双子女托付给贾赦,怀着满心不舍送走了年幼的儿女。
原著中林如海先后失去儿子和妻子,唯一的女儿又送到了安全的地方,自以为有了托付,整个人就心灰意懒起来,没有想太多留后路的问题,再加上当时的身体确实不行。
现在的情况又完全不一样,娇妻幼子都等着自己保护,林如海就是杀也得杀出一条生路来,不能让自己折损其中,留下孤儿寡母无人依靠。
只能说处境不同人的心态也是大不相同。
☆、见面
贾赦收到扬州的来信时,黛玉和景玉已经乘船出发了半个多月,这次并不是如原著中贾雨村陪船护送,特意让林府的二管事上京一趟。当年林如海给黛玉找西席先生时考虑过贾雨村,被黛玉一句我不喜欢这个老师就打发了。
这贾雨村表面功夫做的好,浸淫官场许久的林如海都没看出异常,自家女儿不喜欢,林如海心里还觉得有些惭愧,特意奉上一百两纹银算作道歉,贾雨村错失良机只得另寻新的出路。
从收到扬州的来信,贾赦就日日派人去码头等候,生怕错过了黛玉到达的时间,每每这时贾赦就分外怀念现代通讯方便,只需提前打个电话或者发个信息,哪用得着这样麻烦。
又过了十多天终于迎来了黛玉的船只,这次上京算是快的,路上耽搁的时间越长越不安全,那二管家为了早日将小主子安全送到,那可是令船夫轮换日夜赶路,东西也提前带的足足的,极少下岸补给。
这次黛玉进府再不是原著中开的下人进出的西北角门,而是中门大开,迎候的仆妇一路极为周到有礼,可没了原著中的仗势欺人。再说这换了芯子的林妹妹也不是书中那个敏感多思,生怕走错一步路的人儿,谁敢欺负到头上第一时间打回去。
姐弟两个到的时候贾赦还在宫里授课,进府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拜见贾母,贾母也是盼了多日,这两个乖孙儿自从出生就没见过面,贾母自然是时时惦记。
贾母先是揽着姐弟俩稀罕了好一会儿,没了贾敏的逝世有的只是亲人见面的欢喜之情,只是看见乖孙儿,贾母还是勾起了对女儿的思念之情,少不得落了两滴泪。
黛玉对贾母这个人谈不上有多观感不好,但也没有多亲近,书中可以看到黛玉是贾母除了宝玉外最喜欢心疼的一个,只是贾母事事处处都想为宝玉考虑,因为私心放纵了一些事情,却逼得黛玉年纪轻轻香消玉殒。
荣国府恐怕还要待上一段时间,黛玉的打算就是做个乖巧的外孙女,若是贾母能早早放弃把自己和贾宝玉凑成堆的想法,黛玉不介意一直保持
这个形象,若是贾母不肯歇了心思,反正住在大房那里,以后最多就是作为晚辈日常的请安罢了。
至于弟弟还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奶娃娃,乍一到陌生的地方,自然只会时时巴着黛玉这个最熟悉的姐姐,旁人轻易哄不过去。
和贾母见了礼,黛玉又呈上贾敏准备的各项礼物,这次是托付儿女自然准备的格外丰厚。
然后就是和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相互见礼,黛玉这次来荣国府的时间提前,除迎春稍大些,其余两位还都是小姑娘,完全看不出书中描写的那样各有风姿。但是多了黛玉这个姐妹都是高高兴兴地欢迎。
因着探春从小被亲娘带在身边,平日里又和迎春玩的好,耳濡目染地从迎春的两位教养嬷嬷那里学到不少东西,再不是那个只认嫡母、贬低亲母的人。
惜春原著中就是个明白人,奈何亲爹哥哥不管,只能寄人篱下,很多事情心里明白的紧,面上却不能宣之于口,贾母接过来只是派人养着,跟宝玉做个伴儿,并没有过多关注。
现在迎春、探春都过得舒心,自然不忍心这个小妹妹落单,时常带着一起玩儿,姐妹间的情意不是书中能比拟的,惜春除了还住在贾母的院子后头,其余大多时间都是三姐妹一起。
贾赦请的两个嬷嬷一个人是教,三个人也是教,现在基本上是一起学规矩,迎春已经能管着大房的一应事物,有了什么东西都给惜春备上一份,贾赦送礼物时每次都是三人都有。
是以现在的惜春过得也很是自在。三人都不需要如原著中迫于无奈时时巴着宝玉,宝玉要是闹得过分了,直接把他丢在一旁不理,宝玉除了湘云和一众丫鬟,再没了原著中一群姐姐妹妹环绕的情景。
贾母如原著一样想把黛玉留在碧纱橱,被黛玉委婉地拒绝,说是弟弟年幼离不得身,碧纱橱好是好,只怕吵着贾母不能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