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下套出招
萧瑀话说的清楚清晰,罗士信又不是没脑子缺心眼,如何能够不明白萧瑀这话中的意思?他摸了摸鼻子,接口道:“却不想我从天而降,横插一脚,将刑部尚书这个他志在必得的位子给霸占了?”
萧瑀默默的点了点头,作为大唐宰相尚书右仆射,刑部正是他管辖的范围之内。对于刑部之事,他亦了如指掌。
那屈突通为人忠烈,论及行军作战有些能力,可是刑法方面却是一窍不通。他将军法的形势带入刑部,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只老鼠一个洞。严法太过,黎民百姓终究不是军人,又如何能够适应?这以治军的手段来处理刑部的事情,不说是刑部,就连他这个执掌六部的宰相为之头痛,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屈突通自己辞退了刑部尚书职位之后,针对刑部尚书的任命。不只是刑部上下认同刘德威,就连他也举荐了刘德威。
因为刑部乃是六部中最为特殊的一部,想要混好刑部懂法是最关键的,就任刑部尚书的人,司法素养越好的能,越能把握个中的轻重,也能凭借知识经验来断案审案。刘德威固然是武将出生,但是他很早就混迹过大理寺,在大理寺中担任检校大理少卿,从而培养了一身出色的司法能力,转入刑部侍郎之后,凭借一身经验,如鱼得水,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刑部上下的认可。与刑部尚书屈突通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专业一个非专业,差距何止千万。
刘德威有优秀的司法能力,又有足够的资历功绩,着实是刑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在萧瑀看来,将刘德威提拔为刑部尚书是当之无愧的。
只是谁也没有料到李渊并没有赞同他的提议,而是采纳了李世民的提议,将罗士信从朔方调回长安执掌刑部。
皇帝与太子的决定,萧瑀一个尚书右仆射自然是拧不过他们,也只能默认了这个任命。但他了解刑部,因为屈突通在处理刑部事务的时候,险些造成冤案,让刑部成为天下笑柄。是刘德威力挽狂澜挽回了局面,保住了刑部的颜面。
刘德威并没有诚心夺权,但是他的能力将屈突通完全压了下去,导致了刑部所有官员都认可刘德威而不是屈突通。又因为这次意外,刑部上下都对刘德威推崇备至,威望甚极高。罗士信又恰好与屈突通是一个性质,都是直接由大将转为刑部尚书。
虽然罗士信并不是屈突通,两个人不能以一个人因对。但是刑部上下受了屈突通这个外行人的苦,面对罗士信的从天而降,毫无疑问的会将他视为第二个屈突通来对待。尽管说起来对罗士信有着极大的不公允,但这是可以想象的事实。
罗士信将萧皇后从北方迎回来,一路照顾有加。萧瑀自幼受到萧皇后的照顾,对于罗士信也存着一定的感恩之心,也便略尽绵薄之力的,特地来刑部给他撑腰,让刑部上下注意一下分寸。
萧瑀来到刑部,也发现他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当他说是来找罗士信的时候,刘德威的表情明显有了一点点的变化。虽然对方隐藏的很好,但却也没有瞒过他的注意。
这谁不想步步高升,最后封侯拜相,名垂青史?晋升刑部尚书这意味着能够参与国事,只要表现的好成绩优异,再进一步升为宰辅之臣却也不是不可能的。
刘德威对刑部尚书志在必得,罗士信却横空出世,将他的晋升之路给阻挡住了,自然引起了刘德威的不快。
刘德威适才向罗士信请示,也没存着什么好心,让他这个不了解刑部的人胡乱下达命令,让刑部上下将罗士信视为第二个屈突通。
但很明显罗士信为人更加睿智高明,在自己不懂的领域,没有冒然的乱下命令。这份睿智,无心中让他避开了一小劫难。
萧瑀续道:“尚书若无心在刑部久待,则刘德威可以大用。尚书若有心干一番事业,刘德威更需要大用。至于如何用,就看尚书大人的本事了。瑀能帮尚书大人的不多,一切还需看尚书大人自己能不能掌控刑部尚书这个职位。”
说着萧瑀详细的给罗士信介绍了刑部尚书的权势任务。
李渊用人以亲疏论之,向来为人逅病,现任宰相真正有王佐宰辅之才的并不多,但萧瑀却是其中最有才华的一位。作为尚书右仆射,比他权重的唯有裴寂一人。裴寂固然是百官之首,干略却委实一般,尚书省的大多事情皆由萧瑀代为处理。
萧瑀也因此对于六部之事了如指掌,对于刑部的了解不会逊色于刘德威。
罗士信也听得极为认真,一点一点的记下来。
直至正午,萧瑀方才告辞离去。
罗士信从萧瑀口中了解到这刑部尚书的权值重要,为了避免刑部的权值过大,免得刑部成为司法机构的一言堂。从汉朝起便以御史台、大理寺外加刑部这三司法来分摊司法权值。
对于自己自身的职位重要,罗士信再一次得以体会。
**********
“萧相走了?”刘德威一直暗中关注着罗士信与萧瑀。
屈突通让刘德威无心架空,身为刑部侍郎的刘德威便成了无冕的刑部尚书,以侍郎的职位行尚书的事务,也培养出了一众亲信。他的本意是自己继任刑部尚书之后,好好的大干一场,在自己的黄金年岁中干出一番大事,光耀门楣,名留青史。
他怎么也没想到势在必得的尚书位子,让一个年纪小他许多一个只有蛮劲勇力的小屁孩给抢去了:在他的印象中罗士信就是当初在裴仁基麾下的那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的屁娃子,就算罗士信现在崛起了,成为了公认的大唐名将,刘德威依然有着很强的即视感,觉得就算罗士信在军事上大有长进,在司法上面也不可能有什么特长。
让一个小屁孩阻挡了前进的道路,刘德威心中自有怨气。
但想着屈突通,却也有了定计。
他要让罗士信知道,刑部不是他想坐稳就坐得稳的地方。没有专业的水准,刑部了呆不下去。
从接到上面任命罗士信为刑部尚书的时候,他便开始暗自筹划了。有屈突通这前车之鉴,刘德威几乎没有多做考虑,毫不犹豫的就拟定出一套详细的针对计划来。
屈突通最早当任刑部尚书的时候,刘德威还在大理寺学习,升为刑部侍郎对于屈突通这个上司也没有任何的不敬,将他挤掉并非是存心的,实在是屈突通的性格能力驾驭不了整个刑部,让他以能力挤掉的。能够挤掉屈突通便能挤掉罗士信。
刘德威的本意便是打算利用屈突通事件以孤立罗士信,让罗士信在刑部自己待不下去,如屈突通一样,申请调离刑部,但是萧瑀的出现却无形之中给了刘德威一个警示。
萧瑀是仅次裴寂的大唐次相,还是刑部的上司,他与罗士信的关系如此之好,孤立罗士信的办法明显是不能用了。固然刑部上下都服气他,但要刑部上下官员冒着得罪萧瑀的危险,对付罗士信,显然不会多少人会配合他的。而且万一事情传到了萧瑀耳中,对于他的前途也是一种影响。
一计不成,只能再施一计,让罗士信自己犯错,然后再如屈突通事件一样,他力挽狂澜解决事情。
萧瑀在,他不好行动,只有等萧瑀走了,他才能实施计划。
这一等就等了一个上午,等到的消息是罗士信与萧瑀相谈甚欢,甚至聚在一起吃了中饭。
一直到午时过后,刘德威才看见负责监视萧瑀、罗士信的官员顾明急冲冲的走进他的工作室。
这没等顾明开口,刘德威已经迫不及待的问了起来。
顾明跟刘德威一样,原来是大理寺的人。
刘德威在大理寺发觉的一个人才,他调到刑部之后,手中无心腹听用,将与之关系好的几人都招揽到了刑部,委以重任。
顾明在大理寺原来是一个经验丰富却甚无地位的小吏,在刘德威的提拔之下成了刑部下四堂的刑部主事之一,地位提高了好几倍。对于刘德威自然是感恩戴德,无比忠心。此刻慎重道:“已经走了,足足三个时辰。这萧相一早而来,足足与罗尚书相处了三个时辰,这个消息整个刑部都知道了,刑部上下的话题都离不开这点。罗尚书的声望无形中已经提高了很多,我怕,原先的计划不能用了。”
刘德威上前拍了拍顾明的肩膀道:“你说的有道理,孤立计划可以放弃了。我怎么也想不到罗尚书竟然得到了萧相的支持,有萧相撑腰。不过也没关系,刑部尚书自然要处理刑部的事情,我已经准备好了几起错综复杂的案件,等会便要交给罗尚书定论。我倒要看看,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在这刑法上能够得出什么高论。今日我便要让刑部所有人知道,罗士信不过是第二个屈突通。”
萧瑀默默的点了点头,作为大唐宰相尚书右仆射,刑部正是他管辖的范围之内。对于刑部之事,他亦了如指掌。
那屈突通为人忠烈,论及行军作战有些能力,可是刑法方面却是一窍不通。他将军法的形势带入刑部,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只老鼠一个洞。严法太过,黎民百姓终究不是军人,又如何能够适应?这以治军的手段来处理刑部的事情,不说是刑部,就连他这个执掌六部的宰相为之头痛,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屈突通自己辞退了刑部尚书职位之后,针对刑部尚书的任命。不只是刑部上下认同刘德威,就连他也举荐了刘德威。
因为刑部乃是六部中最为特殊的一部,想要混好刑部懂法是最关键的,就任刑部尚书的人,司法素养越好的能,越能把握个中的轻重,也能凭借知识经验来断案审案。刘德威固然是武将出生,但是他很早就混迹过大理寺,在大理寺中担任检校大理少卿,从而培养了一身出色的司法能力,转入刑部侍郎之后,凭借一身经验,如鱼得水,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刑部上下的认可。与刑部尚书屈突通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专业一个非专业,差距何止千万。
刘德威有优秀的司法能力,又有足够的资历功绩,着实是刑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在萧瑀看来,将刘德威提拔为刑部尚书是当之无愧的。
只是谁也没有料到李渊并没有赞同他的提议,而是采纳了李世民的提议,将罗士信从朔方调回长安执掌刑部。
皇帝与太子的决定,萧瑀一个尚书右仆射自然是拧不过他们,也只能默认了这个任命。但他了解刑部,因为屈突通在处理刑部事务的时候,险些造成冤案,让刑部成为天下笑柄。是刘德威力挽狂澜挽回了局面,保住了刑部的颜面。
刘德威并没有诚心夺权,但是他的能力将屈突通完全压了下去,导致了刑部所有官员都认可刘德威而不是屈突通。又因为这次意外,刑部上下都对刘德威推崇备至,威望甚极高。罗士信又恰好与屈突通是一个性质,都是直接由大将转为刑部尚书。
虽然罗士信并不是屈突通,两个人不能以一个人因对。但是刑部上下受了屈突通这个外行人的苦,面对罗士信的从天而降,毫无疑问的会将他视为第二个屈突通来对待。尽管说起来对罗士信有着极大的不公允,但这是可以想象的事实。
罗士信将萧皇后从北方迎回来,一路照顾有加。萧瑀自幼受到萧皇后的照顾,对于罗士信也存着一定的感恩之心,也便略尽绵薄之力的,特地来刑部给他撑腰,让刑部上下注意一下分寸。
萧瑀来到刑部,也发现他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当他说是来找罗士信的时候,刘德威的表情明显有了一点点的变化。虽然对方隐藏的很好,但却也没有瞒过他的注意。
这谁不想步步高升,最后封侯拜相,名垂青史?晋升刑部尚书这意味着能够参与国事,只要表现的好成绩优异,再进一步升为宰辅之臣却也不是不可能的。
刘德威对刑部尚书志在必得,罗士信却横空出世,将他的晋升之路给阻挡住了,自然引起了刘德威的不快。
刘德威适才向罗士信请示,也没存着什么好心,让他这个不了解刑部的人胡乱下达命令,让刑部上下将罗士信视为第二个屈突通。
但很明显罗士信为人更加睿智高明,在自己不懂的领域,没有冒然的乱下命令。这份睿智,无心中让他避开了一小劫难。
萧瑀续道:“尚书若无心在刑部久待,则刘德威可以大用。尚书若有心干一番事业,刘德威更需要大用。至于如何用,就看尚书大人的本事了。瑀能帮尚书大人的不多,一切还需看尚书大人自己能不能掌控刑部尚书这个职位。”
说着萧瑀详细的给罗士信介绍了刑部尚书的权势任务。
李渊用人以亲疏论之,向来为人逅病,现任宰相真正有王佐宰辅之才的并不多,但萧瑀却是其中最有才华的一位。作为尚书右仆射,比他权重的唯有裴寂一人。裴寂固然是百官之首,干略却委实一般,尚书省的大多事情皆由萧瑀代为处理。
萧瑀也因此对于六部之事了如指掌,对于刑部的了解不会逊色于刘德威。
罗士信也听得极为认真,一点一点的记下来。
直至正午,萧瑀方才告辞离去。
罗士信从萧瑀口中了解到这刑部尚书的权值重要,为了避免刑部的权值过大,免得刑部成为司法机构的一言堂。从汉朝起便以御史台、大理寺外加刑部这三司法来分摊司法权值。
对于自己自身的职位重要,罗士信再一次得以体会。
**********
“萧相走了?”刘德威一直暗中关注着罗士信与萧瑀。
屈突通让刘德威无心架空,身为刑部侍郎的刘德威便成了无冕的刑部尚书,以侍郎的职位行尚书的事务,也培养出了一众亲信。他的本意是自己继任刑部尚书之后,好好的大干一场,在自己的黄金年岁中干出一番大事,光耀门楣,名留青史。
他怎么也没想到势在必得的尚书位子,让一个年纪小他许多一个只有蛮劲勇力的小屁孩给抢去了:在他的印象中罗士信就是当初在裴仁基麾下的那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的屁娃子,就算罗士信现在崛起了,成为了公认的大唐名将,刘德威依然有着很强的即视感,觉得就算罗士信在军事上大有长进,在司法上面也不可能有什么特长。
让一个小屁孩阻挡了前进的道路,刘德威心中自有怨气。
但想着屈突通,却也有了定计。
他要让罗士信知道,刑部不是他想坐稳就坐得稳的地方。没有专业的水准,刑部了呆不下去。
从接到上面任命罗士信为刑部尚书的时候,他便开始暗自筹划了。有屈突通这前车之鉴,刘德威几乎没有多做考虑,毫不犹豫的就拟定出一套详细的针对计划来。
屈突通最早当任刑部尚书的时候,刘德威还在大理寺学习,升为刑部侍郎对于屈突通这个上司也没有任何的不敬,将他挤掉并非是存心的,实在是屈突通的性格能力驾驭不了整个刑部,让他以能力挤掉的。能够挤掉屈突通便能挤掉罗士信。
刘德威的本意便是打算利用屈突通事件以孤立罗士信,让罗士信在刑部自己待不下去,如屈突通一样,申请调离刑部,但是萧瑀的出现却无形之中给了刘德威一个警示。
萧瑀是仅次裴寂的大唐次相,还是刑部的上司,他与罗士信的关系如此之好,孤立罗士信的办法明显是不能用了。固然刑部上下都服气他,但要刑部上下官员冒着得罪萧瑀的危险,对付罗士信,显然不会多少人会配合他的。而且万一事情传到了萧瑀耳中,对于他的前途也是一种影响。
一计不成,只能再施一计,让罗士信自己犯错,然后再如屈突通事件一样,他力挽狂澜解决事情。
萧瑀在,他不好行动,只有等萧瑀走了,他才能实施计划。
这一等就等了一个上午,等到的消息是罗士信与萧瑀相谈甚欢,甚至聚在一起吃了中饭。
一直到午时过后,刘德威才看见负责监视萧瑀、罗士信的官员顾明急冲冲的走进他的工作室。
这没等顾明开口,刘德威已经迫不及待的问了起来。
顾明跟刘德威一样,原来是大理寺的人。
刘德威在大理寺发觉的一个人才,他调到刑部之后,手中无心腹听用,将与之关系好的几人都招揽到了刑部,委以重任。
顾明在大理寺原来是一个经验丰富却甚无地位的小吏,在刘德威的提拔之下成了刑部下四堂的刑部主事之一,地位提高了好几倍。对于刘德威自然是感恩戴德,无比忠心。此刻慎重道:“已经走了,足足三个时辰。这萧相一早而来,足足与罗尚书相处了三个时辰,这个消息整个刑部都知道了,刑部上下的话题都离不开这点。罗尚书的声望无形中已经提高了很多,我怕,原先的计划不能用了。”
刘德威上前拍了拍顾明的肩膀道:“你说的有道理,孤立计划可以放弃了。我怎么也想不到罗尚书竟然得到了萧相的支持,有萧相撑腰。不过也没关系,刑部尚书自然要处理刑部的事情,我已经准备好了几起错综复杂的案件,等会便要交给罗尚书定论。我倒要看看,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在这刑法上能够得出什么高论。今日我便要让刑部所有人知道,罗士信不过是第二个屈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