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曲GL_68
众人落在她身上的目光犹如针蜇一般,汉王浑身不自在,心底的慌张涌上来,小脸煞白的,掩在宽袖的双手几乎不知该往何处放才好。
她胆小,从不敢这样惹人注目的,可是她想,若是她一直软弱,一直需要阿瑶护持,一遇事便惊惶无措,寻求庇护,阿瑶如何放心得下她。
她要保护她,这话听起来真像是大话。阿瑶那么厉害,怎会需她保护。可是汉王是当真决心要保护她的。她不会妨碍她,待她有一日终于能飞升,却因放心不下她,而留在凡间。
汉王一声不吭,板着脸,任诸臣打量。
皇帝想了想,又点了刑部尚为钦使,往州郡彻查此案,涉案官员,不论身在何职,一律夺官下狱,押送京师。”
刑部尚书领旨。
有心之人一看便知,如此安排,是恐汉王难当大任。二人同赴州郡,一人查案,一人抚民,汉王殿下若有疏漏,卢尚书就在近旁,可代为周全。
汉王偷偷看了眼刑部尚书,只见这位老尚书身形干瘪,形容刻板,甚为严肃,好似一名积威日久的教书先生,一看就是严厉之人。
卢尚书仿佛察觉到汉王的目光,朝她望过来,冲她颔首为礼,汉王欲回礼,卢尚书已回过头去,不再看她。分明是不怕她的。
汉王怯了怯,连忙安慰自己,不怕,我是汉王呢,他不能凶我。
及散朝,走出大殿,卢尚书朝汉王走来。汉王止步,等了等他。
卢尚书见汉王容色沉静,又看四周还未走的大臣有意无意地留意这边,便与汉王道:“臣有事与殿下商议,殿下若得闲,午后望驾临舍下。”
汉王点头:“孤必至。”
卢尚书闻言,与汉王抬袖一礼,便走了。
纵然卢尚书未明言,汉王也知,他与她商议的,多半是启程之期,与当地的些许境况。
民怨沸腾,不可不抚。二人自是愈早启程愈好。但二人行装却不能不打点,汉王还有许多仪仗,刑部尚书则还要点属官文书之流,与他一同办案。那县令送入京的奏本也在这一两天,若能一览,便能对当地境况更了解两分。
汉王略略站了站,见卢尚书去的方向乃是六部衙门所在,知他多半是往刑部,转了个身,往宫外去。
卢尚书为一部主官,主理刑部事宜,他要出京,部中众多事务皆需安排。汉王却无这许多杂事,下了朝,便回王府,令府中打点行装。
家令听闻陛下将代天抚民的重任交与汉王,也是大吃一惊,惊诧过后,便是欣慰,恭敬道:“殿下出行,不可儿戏,臣这便去准备。”
府中事务,家令从未出过差错,汉王是很信他的,见家令就要退下,汉王忽然想起一事:“不必铺张。”
季舅兄去的两处乃是东城、东安两郡,这两郡年成不好,又被搜刮了一通,想来正处凄风苦雨之中。上行下效,汉王若王驾铺张,地方必待之以隆重,其中花费银钱,事后又要加诸于百姓。两郡百姓境况凄苦,她去是为抚民,不能再让他们雪上加霜了。
家令一点即通,连连点头:“正是。”说完,又道,“殿下首次领了差使,可与王妃说了?”
既是要离家远行,少不得与王妃说一声的。何况侍从、仪仗有家令准备,殿下换洗衣物,佩饰、冠帽却需王妃打点。
汉王听到王妃二字,心下就是一颤,努力维持了稳重道:“我正要去说。”
她忽然就要出京,不知此去要多久。
汉王见天色尚早,缓缓步入后院。王妃正与两名管事说话,见汉王驾临,她挥了挥手,示意二人退下。
汉王微微松了口气,若有旁人在场,她真不知如何与阿瑶开口。
汉王满脸都写满了心事,王妃又怎能看不出来。她令汉王在她身旁坐了,方问:“殿下可有事要说?”
汉王道:“陛下令我出京抚民,行期就在这两日。”
说的时候,很有些恹恹的模样。她有心自立,好让王妃对她放心,不至于将来因放心不下她而留在凡间。可一想到接下去有许多日子不能见王妃,她还是很惆怅。
这消息来得突然,王妃再是冷静,也不禁显出意外来,见汉王十分低落的模样,不由一笑:“殿下不想去?”
汉王点点头,点了一半,想起什么,又连忙摇头。先点头,又摇头,当真矛盾得紧。汉王悄悄看了王妃一眼,见王妃始终温和地看着她。心中不禁高兴起来,然而这高兴中又杂糅着难过。
其实,她们就算要分离,也在数十年后,她此时便开始因此而烦忧,着实早了些。分离与轮回是无论如何都避不开的,与其为此伤神,不若及时行乐。可汉王就是忍不住。
她低头,拨弄着腰间的玉佩,一下一下的,像是个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的孩子。王妃摸了摸她的后颈,手下肌肤软滑,带着汉王的体温。汉王下意识地在她手心蹭了蹭。
“陛下此举,用心良苦,殿下需好生行事,休要让她失望。”王妃缓缓道。
汉王抬头,不解地眨了下眼。她是想过为何陛下会指派她去抚民的,朝中贤臣满殿,并非非她不可,只是她于朝政不上心,怎么也想不出来。眼下王妃说了,她就问了一句:“为何?”
“太常荒谬,殿下与他究竟是翁婿,少不得受他牵连,陛下派遣殿下前去抚民,既是信任,也是平息众臣怀疑。且抚民是大功,待殿下回京,倘若要救太常一家,正可凭此功恳请圣上从轻发落。”
王妃解说仔细,汉王一听就明白了,她全然未曾想到这其中竟还有这许多考量,呆了呆方严肃道:“我会好好办事的。”
作者有话要说: 修改一下病句。
☆、第五十一章
汉王心性单纯, 皇帝为她考量, 委她以重任, 她下定决心, 此去定要好好抚民,使两郡百姓, 重复安定。
只是她虽有此心,具体如何安抚黎庶, 却毫无头绪。幸而陛下令卢尚书与她同行, 她当好生向他请教才是。
汉王一下子想了许多。
卢尚书邀她午后往他府中一叙, 此时天色尚早,不必着急, 汉王又蹭到王妃身旁。王妃见多识广, 兴许她也知道如何安抚百姓。
汉王就要问,话到口边不知怎么,想起那两郡百姓受官府盘剥, 不知是如何惨状。汉王生于京师,长于京师, 自小到大, 所见皆繁华, 所闻皆锦绣,何曾亲眼见过民间疾苦。即便她心中记挂着两郡百姓,可要她说一说那两郡百姓如何受苦,她却说不出来。
“东城、东安二郡,果真已如此危急了?”汉王问道。往日, 她只知天灾使百姓受难,苛捐杂税使百姓无以度日,却未听闻连征收粮饷也能引起民愤的。
她一面说,一面望向王妃。王妃无奈一笑,看了看她,只见汉王白皙的面庞,水润的眼眸,王冠嵌了宝石,腰间悬着玉佩,袍服缂丝所制,轻软舒适,单单这一件便值百金。
就是一个锦衣玉食,不知民间疾苦的呆孩子。
汉王眼巴巴地等着王妃释疑。
王妃道:“若不危急,朝廷只需处置涉事大臣,将银钱还之于民即可,何必让皇弟亲往抚民。”
她胆小,从不敢这样惹人注目的,可是她想,若是她一直软弱,一直需要阿瑶护持,一遇事便惊惶无措,寻求庇护,阿瑶如何放心得下她。
她要保护她,这话听起来真像是大话。阿瑶那么厉害,怎会需她保护。可是汉王是当真决心要保护她的。她不会妨碍她,待她有一日终于能飞升,却因放心不下她,而留在凡间。
汉王一声不吭,板着脸,任诸臣打量。
皇帝想了想,又点了刑部尚为钦使,往州郡彻查此案,涉案官员,不论身在何职,一律夺官下狱,押送京师。”
刑部尚书领旨。
有心之人一看便知,如此安排,是恐汉王难当大任。二人同赴州郡,一人查案,一人抚民,汉王殿下若有疏漏,卢尚书就在近旁,可代为周全。
汉王偷偷看了眼刑部尚书,只见这位老尚书身形干瘪,形容刻板,甚为严肃,好似一名积威日久的教书先生,一看就是严厉之人。
卢尚书仿佛察觉到汉王的目光,朝她望过来,冲她颔首为礼,汉王欲回礼,卢尚书已回过头去,不再看她。分明是不怕她的。
汉王怯了怯,连忙安慰自己,不怕,我是汉王呢,他不能凶我。
及散朝,走出大殿,卢尚书朝汉王走来。汉王止步,等了等他。
卢尚书见汉王容色沉静,又看四周还未走的大臣有意无意地留意这边,便与汉王道:“臣有事与殿下商议,殿下若得闲,午后望驾临舍下。”
汉王点头:“孤必至。”
卢尚书闻言,与汉王抬袖一礼,便走了。
纵然卢尚书未明言,汉王也知,他与她商议的,多半是启程之期,与当地的些许境况。
民怨沸腾,不可不抚。二人自是愈早启程愈好。但二人行装却不能不打点,汉王还有许多仪仗,刑部尚书则还要点属官文书之流,与他一同办案。那县令送入京的奏本也在这一两天,若能一览,便能对当地境况更了解两分。
汉王略略站了站,见卢尚书去的方向乃是六部衙门所在,知他多半是往刑部,转了个身,往宫外去。
卢尚书为一部主官,主理刑部事宜,他要出京,部中众多事务皆需安排。汉王却无这许多杂事,下了朝,便回王府,令府中打点行装。
家令听闻陛下将代天抚民的重任交与汉王,也是大吃一惊,惊诧过后,便是欣慰,恭敬道:“殿下出行,不可儿戏,臣这便去准备。”
府中事务,家令从未出过差错,汉王是很信他的,见家令就要退下,汉王忽然想起一事:“不必铺张。”
季舅兄去的两处乃是东城、东安两郡,这两郡年成不好,又被搜刮了一通,想来正处凄风苦雨之中。上行下效,汉王若王驾铺张,地方必待之以隆重,其中花费银钱,事后又要加诸于百姓。两郡百姓境况凄苦,她去是为抚民,不能再让他们雪上加霜了。
家令一点即通,连连点头:“正是。”说完,又道,“殿下首次领了差使,可与王妃说了?”
既是要离家远行,少不得与王妃说一声的。何况侍从、仪仗有家令准备,殿下换洗衣物,佩饰、冠帽却需王妃打点。
汉王听到王妃二字,心下就是一颤,努力维持了稳重道:“我正要去说。”
她忽然就要出京,不知此去要多久。
汉王见天色尚早,缓缓步入后院。王妃正与两名管事说话,见汉王驾临,她挥了挥手,示意二人退下。
汉王微微松了口气,若有旁人在场,她真不知如何与阿瑶开口。
汉王满脸都写满了心事,王妃又怎能看不出来。她令汉王在她身旁坐了,方问:“殿下可有事要说?”
汉王道:“陛下令我出京抚民,行期就在这两日。”
说的时候,很有些恹恹的模样。她有心自立,好让王妃对她放心,不至于将来因放心不下她而留在凡间。可一想到接下去有许多日子不能见王妃,她还是很惆怅。
这消息来得突然,王妃再是冷静,也不禁显出意外来,见汉王十分低落的模样,不由一笑:“殿下不想去?”
汉王点点头,点了一半,想起什么,又连忙摇头。先点头,又摇头,当真矛盾得紧。汉王悄悄看了王妃一眼,见王妃始终温和地看着她。心中不禁高兴起来,然而这高兴中又杂糅着难过。
其实,她们就算要分离,也在数十年后,她此时便开始因此而烦忧,着实早了些。分离与轮回是无论如何都避不开的,与其为此伤神,不若及时行乐。可汉王就是忍不住。
她低头,拨弄着腰间的玉佩,一下一下的,像是个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的孩子。王妃摸了摸她的后颈,手下肌肤软滑,带着汉王的体温。汉王下意识地在她手心蹭了蹭。
“陛下此举,用心良苦,殿下需好生行事,休要让她失望。”王妃缓缓道。
汉王抬头,不解地眨了下眼。她是想过为何陛下会指派她去抚民的,朝中贤臣满殿,并非非她不可,只是她于朝政不上心,怎么也想不出来。眼下王妃说了,她就问了一句:“为何?”
“太常荒谬,殿下与他究竟是翁婿,少不得受他牵连,陛下派遣殿下前去抚民,既是信任,也是平息众臣怀疑。且抚民是大功,待殿下回京,倘若要救太常一家,正可凭此功恳请圣上从轻发落。”
王妃解说仔细,汉王一听就明白了,她全然未曾想到这其中竟还有这许多考量,呆了呆方严肃道:“我会好好办事的。”
作者有话要说: 修改一下病句。
☆、第五十一章
汉王心性单纯, 皇帝为她考量, 委她以重任, 她下定决心, 此去定要好好抚民,使两郡百姓, 重复安定。
只是她虽有此心,具体如何安抚黎庶, 却毫无头绪。幸而陛下令卢尚书与她同行, 她当好生向他请教才是。
汉王一下子想了许多。
卢尚书邀她午后往他府中一叙, 此时天色尚早,不必着急, 汉王又蹭到王妃身旁。王妃见多识广, 兴许她也知道如何安抚百姓。
汉王就要问,话到口边不知怎么,想起那两郡百姓受官府盘剥, 不知是如何惨状。汉王生于京师,长于京师, 自小到大, 所见皆繁华, 所闻皆锦绣,何曾亲眼见过民间疾苦。即便她心中记挂着两郡百姓,可要她说一说那两郡百姓如何受苦,她却说不出来。
“东城、东安二郡,果真已如此危急了?”汉王问道。往日, 她只知天灾使百姓受难,苛捐杂税使百姓无以度日,却未听闻连征收粮饷也能引起民愤的。
她一面说,一面望向王妃。王妃无奈一笑,看了看她,只见汉王白皙的面庞,水润的眼眸,王冠嵌了宝石,腰间悬着玉佩,袍服缂丝所制,轻软舒适,单单这一件便值百金。
就是一个锦衣玉食,不知民间疾苦的呆孩子。
汉王眼巴巴地等着王妃释疑。
王妃道:“若不危急,朝廷只需处置涉事大臣,将银钱还之于民即可,何必让皇弟亲往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