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困兽
我得承认日军的确很勇敢,只是他们的这种勇敢却更像一只没有人性的野兽,更像是一只不知生死的畜牲。野兽和畜牲是不值得对他们有任何的尊敬的,所以越是看到他们这样我心中的杀意和愤恨就越浓。
***************
第二十一章困兽
日军一个甲种师团大慨拥有各式坦克六十几辆、火炮一百多门,然而这一回日军这个师团所带来的坦克和火炮肯定不多,毕竟他们都是从军舰上登陆作战的不是?在这时代要将日军这种并非水陆两用坦克的坦克从军舰上弄下来还是很麻烦的,再加上小日本也一向讲究用最快的速度发起进攻,海军司令部等待他们救援的战情也不允许这么做……于是乎日军在装甲部队、炮兵部队还没有完全登陆的时候就迫不急待的发起了进攻!
不是吗?从日军舰队到达上海到日军发起进攻仅仅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这半个小时日军一个师团的部队再加上部份装甲部队、炮兵部队能够成功登陆已经算不错了。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注定了这日军这个师团要在我们的枪口下付出惨重的代价。
小日本带着的为数不多的坦克和大炮被德械师打掉一批,其后被我们又不费吹灰之力的缴获一批,现在又让那三名完全不顾自己生命的战士开着汽车炸掉一批……于是日军剩余的坦克的大炮已经不多了。
没有了坦克和大炮的日军,就像是没有牙齿的老虎,再加上日军的这个师团实际下已经处于我军的包围之中,许多部队甚至都与德械师咬在了一起,这也就意味着日军舰队与飞机的火力打击也随之失去了作用……于是,面前的这些日军就成了一只困兽,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困兽!
然而就像我们认识的小日本一样,日军并不会就这样甘心失败,他们还在利用着自身装备及素质上的优势对在我们的包围圈中做困兽之斗……
日军还有援军吗?我相信还是有的,因为任何一个指挥官都不会一次就将所有的兵力投入到战场上,即使是以小日本的轻狂自大。但同时我也相信,日军的留在军舰的部队不会太多,而且在这个师团陷入我军陷阱后他们已经不敢再轻举妄动,毕竟小日本也知道这时国军在上海的兵力至少已有十几个师二十几万人了,谁也不敢保证新派出救援的部队不会重蹈覆辙。
于是他们就只能寄希望于已登陆的这个师团能站稳脚跟并挡住国军的进攻。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被我军围困的师团是日军第十一师团,留在军舰上的则是日军第三师团,他们也是日军最早到达上海战场的第一批援军!
日军不是傻瓜,他们当然知道要想在陆上站稳脚并能在国军的团团围困下生存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攻下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并以此为依托与中国军人对抗,日军海军陆战队仅以三行多人就可以在这里守上十天不是?十一师团如果能攻下这里,那无疑是给了自己一个藏身之处,甚至还有可能籍此发展战果!
“とつげき(日语:突击)!”于是随着日军军官的一声怪叫,成片成片的小日本就端着刺刀跨过他们刚刚被炸毁的坦克、山炮以及成片成片尸体朝我们司令部冲了上来!
应该说事先我并没有想到这一点,我想张治中也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他才会放心的让我们这支杂牌军的部队而且仅仅只有一个团的兵力驻守在这里。
不过我们虽说没想到,却并不代表我们会因为要面对日军一个师团的进攻而害怕。几天前三千多名小日本驻守在这里的时候能挡得住上万名德械师的进攻,那么今天……我们十五团驻守在这里也一样能挡得住两万余名日军的进攻!
我想战士们也都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们一个个都端着枪脸上毫无惧色的看着阵地前向潮水般涌上的日军等着上峰的命令……
五百米!
阵地前有许多坦克、汽车以及山炮的残骸,有些甚至还在燃烧,然而这些似乎丝毫也不能阻挡住日军的脚步,他们根本就不理会地上还在燃烧的火头,就像是发了狂似的拥挤着朝我们阵地冲来,以至于有不少日军还没冲出多远身上已着了几处火……只是他们却像没事似的依旧狂吼着往前冲,即没有停下扑灭火焰更没有后退!
我得承认日军的确很勇敢,只是他们的这种勇敢却更像一只没有人性的野兽,更像是一只不知生死的畜牲。野兽和畜牲是不值得对他们有任何的尊敬的,所以越是看到他们这样我心中的杀意和愤恨就越浓。
四百米!
日军冲锋的速度很快,百米远的距离对他们来说不过就是眨眼间的事。然而教育长却还是没有下令开枪,这让我有些疑惑不解,因为现在以我们的火力以我们所拥有的弹药量,我们足可以打出一片弹雨将日军挡在五百米外……
后来我才知道教育长是对的,在日军失去了坦克和山炮之后,我们所担心的并不是能不能挡住日军人海战术的冲锋,而是能让多少日军倒在我们的枪下。很明显教育长对日军的野心要比我想像的要大得多!
三百米!
这时我不禁有些紧张起来,跟小日本打仗打到现在,我很清楚他们十分擅长使用掷弹筒。这玩意看起为虽是不起眼,甚至我还知道它几年后还会渐渐被迫击炮所取代。其原因是掷弹筒无论是在射程还是精度上都无法与迫击炮相提并论……
然而那只是相对于有钱的欧美国家而言,对于资源极度贫乏的日本和穷得连步枪都装备不全的中国来说,这掷弹筒无疑就是一种即廉价又实用的武器。甚至都可以说小日本对这种武器都有了一种依赖,因为每当步兵要冲锋、要防御或是火力不足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掷弹筒,一旦没有了掷弹筒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打仗了。
这一回当然也不例外,我在狙击枪的瞄准镜里已清楚的看到一排排的日军一边朝我们狂冲一边抽出掷弹筒做好了发射准备……
我没有看错,小日本的确可以一边跑一边发射掷弹筒,而且掷弹筒这玩意也的确是可以抓在手上或是抵在脚步进行发射的。
掷弹筒发射手雷的有效射程是两百米。换句话说,也就是如果我们再不开枪的话,就要寄希望于小日本打掷弹筒打不准了!
教育长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当即举起手枪朝我们大叫一声:“开火!”
密集的枪声很快就响了起来,不管这些小日本有多疯狂,也不管他们有多自大,他们都无法抵挡从我们的武器中射出的一排排子弹。一阵弹雨过去,冲在前面的日军就像打着摆子似的浑身颤抖着倒下,血花溅在身后的战友身上却一点都没有影响他们的冲锋速度……但结果却没有任何的分别,因为就算他们的速度再快也快不过子弹。
这不是一场战争,这是子弹组成的钢铁防线与血肉的抗争,或者也可以说是与日军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之间的抗争。虽说日军这种悍不畏死的冲锋精神的确让人震憾,但这种战术如果是用在以前装备汉阳造的我们身上或许还有效,现在我军却是装备了大量的日式轻机枪、重机枪甚至是掷弹筒、迫击炮……
人海战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被证明是无用的,所以他们这样的冲锋也许只能说是愚蠢。也难怪美军在与日军对阵时,往往将日军的冲锋形容为“自杀式进攻”。
只是让我感到有些心痛的是,就在几天前……国军的德械师不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朝这个司令部大楼进攻吗?他们难道不知道人海战术除了增加伤亡外起不了什么作用?黄浦军校出身的他们当然知道,只是他们一没有坦克二没有能摧毁敌军工事的大炮,更没有飞机军舰的火力增援,那除了用人命去堆还能怎么打呢?
现在正是风水轮流转轮到日军朝我们进攻了,那我哪里还会跟他们客气,扣动扳机将一发发仇恨的子弹射进敌人的胸膛就是。
看着一个个小日本倒在我枪下,看着他们在机枪下惨嚎翻滚,看着他们的鲜血和尸体铺满了整个阵地,我心里竟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有时我都在想,这战场是不是已经把我变成一个杀人狂了……
终于,在我军打出了一排掷弹筒将成片成片的日军炸翻在地的时候,日军撤退了。战场上只留下一堆堆的尸体,和一些倒在地上暂时没死但即将要死的日军的呻呤和哀号。
小日本不一向都把自己当作是上等人吗?不知道他们这些“上等人”以优势兵力、优势装备还打不下我们这个仅以一个团杂牌军驻守的司令部大楼,会有何感想!(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二十一章困兽
日军一个甲种师团大慨拥有各式坦克六十几辆、火炮一百多门,然而这一回日军这个师团所带来的坦克和火炮肯定不多,毕竟他们都是从军舰上登陆作战的不是?在这时代要将日军这种并非水陆两用坦克的坦克从军舰上弄下来还是很麻烦的,再加上小日本也一向讲究用最快的速度发起进攻,海军司令部等待他们救援的战情也不允许这么做……于是乎日军在装甲部队、炮兵部队还没有完全登陆的时候就迫不急待的发起了进攻!
不是吗?从日军舰队到达上海到日军发起进攻仅仅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这半个小时日军一个师团的部队再加上部份装甲部队、炮兵部队能够成功登陆已经算不错了。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注定了这日军这个师团要在我们的枪口下付出惨重的代价。
小日本带着的为数不多的坦克和大炮被德械师打掉一批,其后被我们又不费吹灰之力的缴获一批,现在又让那三名完全不顾自己生命的战士开着汽车炸掉一批……于是日军剩余的坦克的大炮已经不多了。
没有了坦克和大炮的日军,就像是没有牙齿的老虎,再加上日军的这个师团实际下已经处于我军的包围之中,许多部队甚至都与德械师咬在了一起,这也就意味着日军舰队与飞机的火力打击也随之失去了作用……于是,面前的这些日军就成了一只困兽,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困兽!
然而就像我们认识的小日本一样,日军并不会就这样甘心失败,他们还在利用着自身装备及素质上的优势对在我们的包围圈中做困兽之斗……
日军还有援军吗?我相信还是有的,因为任何一个指挥官都不会一次就将所有的兵力投入到战场上,即使是以小日本的轻狂自大。但同时我也相信,日军的留在军舰的部队不会太多,而且在这个师团陷入我军陷阱后他们已经不敢再轻举妄动,毕竟小日本也知道这时国军在上海的兵力至少已有十几个师二十几万人了,谁也不敢保证新派出救援的部队不会重蹈覆辙。
于是他们就只能寄希望于已登陆的这个师团能站稳脚跟并挡住国军的进攻。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被我军围困的师团是日军第十一师团,留在军舰上的则是日军第三师团,他们也是日军最早到达上海战场的第一批援军!
日军不是傻瓜,他们当然知道要想在陆上站稳脚并能在国军的团团围困下生存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攻下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并以此为依托与中国军人对抗,日军海军陆战队仅以三行多人就可以在这里守上十天不是?十一师团如果能攻下这里,那无疑是给了自己一个藏身之处,甚至还有可能籍此发展战果!
“とつげき(日语:突击)!”于是随着日军军官的一声怪叫,成片成片的小日本就端着刺刀跨过他们刚刚被炸毁的坦克、山炮以及成片成片尸体朝我们司令部冲了上来!
应该说事先我并没有想到这一点,我想张治中也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他才会放心的让我们这支杂牌军的部队而且仅仅只有一个团的兵力驻守在这里。
不过我们虽说没想到,却并不代表我们会因为要面对日军一个师团的进攻而害怕。几天前三千多名小日本驻守在这里的时候能挡得住上万名德械师的进攻,那么今天……我们十五团驻守在这里也一样能挡得住两万余名日军的进攻!
我想战士们也都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们一个个都端着枪脸上毫无惧色的看着阵地前向潮水般涌上的日军等着上峰的命令……
五百米!
阵地前有许多坦克、汽车以及山炮的残骸,有些甚至还在燃烧,然而这些似乎丝毫也不能阻挡住日军的脚步,他们根本就不理会地上还在燃烧的火头,就像是发了狂似的拥挤着朝我们阵地冲来,以至于有不少日军还没冲出多远身上已着了几处火……只是他们却像没事似的依旧狂吼着往前冲,即没有停下扑灭火焰更没有后退!
我得承认日军的确很勇敢,只是他们的这种勇敢却更像一只没有人性的野兽,更像是一只不知生死的畜牲。野兽和畜牲是不值得对他们有任何的尊敬的,所以越是看到他们这样我心中的杀意和愤恨就越浓。
四百米!
日军冲锋的速度很快,百米远的距离对他们来说不过就是眨眼间的事。然而教育长却还是没有下令开枪,这让我有些疑惑不解,因为现在以我们的火力以我们所拥有的弹药量,我们足可以打出一片弹雨将日军挡在五百米外……
后来我才知道教育长是对的,在日军失去了坦克和山炮之后,我们所担心的并不是能不能挡住日军人海战术的冲锋,而是能让多少日军倒在我们的枪下。很明显教育长对日军的野心要比我想像的要大得多!
三百米!
这时我不禁有些紧张起来,跟小日本打仗打到现在,我很清楚他们十分擅长使用掷弹筒。这玩意看起为虽是不起眼,甚至我还知道它几年后还会渐渐被迫击炮所取代。其原因是掷弹筒无论是在射程还是精度上都无法与迫击炮相提并论……
然而那只是相对于有钱的欧美国家而言,对于资源极度贫乏的日本和穷得连步枪都装备不全的中国来说,这掷弹筒无疑就是一种即廉价又实用的武器。甚至都可以说小日本对这种武器都有了一种依赖,因为每当步兵要冲锋、要防御或是火力不足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掷弹筒,一旦没有了掷弹筒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打仗了。
这一回当然也不例外,我在狙击枪的瞄准镜里已清楚的看到一排排的日军一边朝我们狂冲一边抽出掷弹筒做好了发射准备……
我没有看错,小日本的确可以一边跑一边发射掷弹筒,而且掷弹筒这玩意也的确是可以抓在手上或是抵在脚步进行发射的。
掷弹筒发射手雷的有效射程是两百米。换句话说,也就是如果我们再不开枪的话,就要寄希望于小日本打掷弹筒打不准了!
教育长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当即举起手枪朝我们大叫一声:“开火!”
密集的枪声很快就响了起来,不管这些小日本有多疯狂,也不管他们有多自大,他们都无法抵挡从我们的武器中射出的一排排子弹。一阵弹雨过去,冲在前面的日军就像打着摆子似的浑身颤抖着倒下,血花溅在身后的战友身上却一点都没有影响他们的冲锋速度……但结果却没有任何的分别,因为就算他们的速度再快也快不过子弹。
这不是一场战争,这是子弹组成的钢铁防线与血肉的抗争,或者也可以说是与日军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之间的抗争。虽说日军这种悍不畏死的冲锋精神的确让人震憾,但这种战术如果是用在以前装备汉阳造的我们身上或许还有效,现在我军却是装备了大量的日式轻机枪、重机枪甚至是掷弹筒、迫击炮……
人海战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被证明是无用的,所以他们这样的冲锋也许只能说是愚蠢。也难怪美军在与日军对阵时,往往将日军的冲锋形容为“自杀式进攻”。
只是让我感到有些心痛的是,就在几天前……国军的德械师不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朝这个司令部大楼进攻吗?他们难道不知道人海战术除了增加伤亡外起不了什么作用?黄浦军校出身的他们当然知道,只是他们一没有坦克二没有能摧毁敌军工事的大炮,更没有飞机军舰的火力增援,那除了用人命去堆还能怎么打呢?
现在正是风水轮流转轮到日军朝我们进攻了,那我哪里还会跟他们客气,扣动扳机将一发发仇恨的子弹射进敌人的胸膛就是。
看着一个个小日本倒在我枪下,看着他们在机枪下惨嚎翻滚,看着他们的鲜血和尸体铺满了整个阵地,我心里竟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有时我都在想,这战场是不是已经把我变成一个杀人狂了……
终于,在我军打出了一排掷弹筒将成片成片的日军炸翻在地的时候,日军撤退了。战场上只留下一堆堆的尸体,和一些倒在地上暂时没死但即将要死的日军的呻呤和哀号。
小日本不一向都把自己当作是上等人吗?不知道他们这些“上等人”以优势兵力、优势装备还打不下我们这个仅以一个团杂牌军驻守的司令部大楼,会有何感想!(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