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来倒贴我家爱豆!_214
于是,王子越放下心来,转回目光认真地望向大银幕。
.
虽然已经多次观看《乱世浮沉》,但王子越每次都会保持认真的态度去落实司柏志的先进经验,也就是转换视角深入解剖电影的音画与结构。
为什么这里要用这个角度去拍摄?为什么那里要插入音乐去烘托?何时该切换角度?何时该从这一段剧情过渡到下一段?
王子越不停地思考着这些问题。
或许对于大部分演员,甚至是当红的演员来说,演戏不过是念念台词做做表情和动作罢了,只要是有手有脚会说话的人都能做。
但是,随着王子越愈加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他就愈加发现电影艺术是多么高深复杂,决不是说两句台词做几个表情那么简单。
.
镜头语言是最富感染力的语言之一,电影的叙事艺术是一门深奥的大学问。
实际上,从古至今、从东到西大部分电影理论归根到底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这听上去很简单,但恰恰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命题,千百年来困扰着历史上有名无名的所有创作者。
当盲诗人荷马在希腊城邦内吟唱史诗时,他思考的就是这个问题;当莎士比亚行走在伦敦的剧院门前时,他思考的就是这个问题。
时代更迭技术更新,这个问题仍然萦绕在包括电影人在内的每一个创作者的心头。
最核心的问题从没改变,历史上每一代创作者都给出了精彩纷呈的奇妙答案。其答案本身又构成了更多的新问题,为同辈与后代的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研究方向。
说实话,创作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研究如何创作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尽管创作这个行为,在各类影视剧中已经被创作者本身所扭曲。
.
比如说一位苏联作家就曾经批评过影视作品中对诗人的错误描绘:
“不消说,很多人还记得诗人和沙皇这部电影。在这部影片里,普希金坐着,如梦如幻地望向天空,然后痉挛地抓起笔来便写,又停下,再重新抬起眼睛,咬住鹅毛笔,然后又匆匆地写下去。
我们看见过多少地方把普希金描写得活象一个得意忘形的疯子!(注1)”
优美的诗篇决不是诗人像疯子一样挥毫泼墨就能迅速创造出来的。不光是诗人,影人的创作也同样艰苦。
“好电影固然都拥有着幸运的灵光乍现,但剧本却不是在意外中完成的。不经意蹦出的素材,不能就这么保持随意。作者将灵感一再反复改写,让作品看起来像凭本能而随意创作的成果。
事实上,电影看起来之所以如此浑然天成,是因为耗费了无数心力与人工雕琢。(注2)”
编剧如何撰写故事,演员如何演绎角色,导演如何安排拍摄,这需要由零开始从无到有的艰苦工作。
万般艰辛也不一定浇灌出美丽的花朵。
名留青史的创作者只是少数,大多数人汲汲一生都只能碌碌无为,生前身后只是历史的一粒无名尘埃。
因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要想成为顶尖人物都绝非易事。
而王子越能有幸参演《乱世浮沉》,遇到优秀的导演和演员,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机会。
.
又一次,秦闻源出现在大银幕上。
又一次,他大声地质问,他愤怒地吼叫,他退场了,他出场了,他麻木地行走,他仓惶地呼唤。
又一次,王子越细细地端详自己的眉目表情与一举一动。
这里他说的台词节奏不对,那里他的情绪过渡不够自然;这里他的眼神太过苍白,那里他的动作太过夸张。
王子越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种种不足。他细细地琢磨,究竟该如何雕琢,才能使角色不像是雕琢的产品?究竟该如何设计,才能使得角色不像是设计的假人?
歌者要用歌声去打动听众,演员要用演技去感动观众。两者都是在传情达意,而传达的方式却千差万别。
王子越乐于探索这其中的差别,他真心觉得表演这件事真是太有趣了!
.
两个小时的光影冒险比想象中要快得多。
镜头又一次地扫向蓝天白云,屏幕一黑,片尾的演职人员名单开始缓缓飘过。
电影院的灯光陆续亮起,王子越心满意足地伸了个懒腰,转过头笑着问:“大娃,你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
旁边的座位上,申为奇抱着胳膊低着头,原本反戴的棒球帽不知何时戴到了前面,帽檐正随着主人摇晃的脑袋一点一点,好似喝水的小动物般可爱~
王子越:“……”
大娃居然睡着了……
明明电影才开场时,申为奇还一副“给我保持安静,不要干扰我,我要认真欣赏电影”的严肃模样,现在居然看电影看到睡着……
现在想想,王子越一开始还能用余光看到申为奇时不时动弹两下,等到秦闻源出国留洋神隐以后,申为奇好像就慢慢没动静了……
呵呵,我在这边看得激情燃烧热血澎湃,从古希腊一路扯到中世纪,你居然躺在旁边呼呼大睡?
这个葫芦精是想气死我啊!
.
影院的观众们陆续起身慢慢离场,王子越压抑住熊熊燃烧的怒火,默默戴上墨镜,轻轻推了推申为奇的胳膊。
申为奇抱紧胳膊翘起二郎腿:“ZZZ……”
王子越:“……大娃起来啦,我们该出去了。”
申为奇:“ZZZ……”
由于他们俩迟迟不起身,后排的观众们被堵在了通道中。
.
虽然已经多次观看《乱世浮沉》,但王子越每次都会保持认真的态度去落实司柏志的先进经验,也就是转换视角深入解剖电影的音画与结构。
为什么这里要用这个角度去拍摄?为什么那里要插入音乐去烘托?何时该切换角度?何时该从这一段剧情过渡到下一段?
王子越不停地思考着这些问题。
或许对于大部分演员,甚至是当红的演员来说,演戏不过是念念台词做做表情和动作罢了,只要是有手有脚会说话的人都能做。
但是,随着王子越愈加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他就愈加发现电影艺术是多么高深复杂,决不是说两句台词做几个表情那么简单。
.
镜头语言是最富感染力的语言之一,电影的叙事艺术是一门深奥的大学问。
实际上,从古至今、从东到西大部分电影理论归根到底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这听上去很简单,但恰恰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命题,千百年来困扰着历史上有名无名的所有创作者。
当盲诗人荷马在希腊城邦内吟唱史诗时,他思考的就是这个问题;当莎士比亚行走在伦敦的剧院门前时,他思考的就是这个问题。
时代更迭技术更新,这个问题仍然萦绕在包括电影人在内的每一个创作者的心头。
最核心的问题从没改变,历史上每一代创作者都给出了精彩纷呈的奇妙答案。其答案本身又构成了更多的新问题,为同辈与后代的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研究方向。
说实话,创作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研究如何创作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尽管创作这个行为,在各类影视剧中已经被创作者本身所扭曲。
.
比如说一位苏联作家就曾经批评过影视作品中对诗人的错误描绘:
“不消说,很多人还记得诗人和沙皇这部电影。在这部影片里,普希金坐着,如梦如幻地望向天空,然后痉挛地抓起笔来便写,又停下,再重新抬起眼睛,咬住鹅毛笔,然后又匆匆地写下去。
我们看见过多少地方把普希金描写得活象一个得意忘形的疯子!(注1)”
优美的诗篇决不是诗人像疯子一样挥毫泼墨就能迅速创造出来的。不光是诗人,影人的创作也同样艰苦。
“好电影固然都拥有着幸运的灵光乍现,但剧本却不是在意外中完成的。不经意蹦出的素材,不能就这么保持随意。作者将灵感一再反复改写,让作品看起来像凭本能而随意创作的成果。
事实上,电影看起来之所以如此浑然天成,是因为耗费了无数心力与人工雕琢。(注2)”
编剧如何撰写故事,演员如何演绎角色,导演如何安排拍摄,这需要由零开始从无到有的艰苦工作。
万般艰辛也不一定浇灌出美丽的花朵。
名留青史的创作者只是少数,大多数人汲汲一生都只能碌碌无为,生前身后只是历史的一粒无名尘埃。
因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要想成为顶尖人物都绝非易事。
而王子越能有幸参演《乱世浮沉》,遇到优秀的导演和演员,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机会。
.
又一次,秦闻源出现在大银幕上。
又一次,他大声地质问,他愤怒地吼叫,他退场了,他出场了,他麻木地行走,他仓惶地呼唤。
又一次,王子越细细地端详自己的眉目表情与一举一动。
这里他说的台词节奏不对,那里他的情绪过渡不够自然;这里他的眼神太过苍白,那里他的动作太过夸张。
王子越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种种不足。他细细地琢磨,究竟该如何雕琢,才能使角色不像是雕琢的产品?究竟该如何设计,才能使得角色不像是设计的假人?
歌者要用歌声去打动听众,演员要用演技去感动观众。两者都是在传情达意,而传达的方式却千差万别。
王子越乐于探索这其中的差别,他真心觉得表演这件事真是太有趣了!
.
两个小时的光影冒险比想象中要快得多。
镜头又一次地扫向蓝天白云,屏幕一黑,片尾的演职人员名单开始缓缓飘过。
电影院的灯光陆续亮起,王子越心满意足地伸了个懒腰,转过头笑着问:“大娃,你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
旁边的座位上,申为奇抱着胳膊低着头,原本反戴的棒球帽不知何时戴到了前面,帽檐正随着主人摇晃的脑袋一点一点,好似喝水的小动物般可爱~
王子越:“……”
大娃居然睡着了……
明明电影才开场时,申为奇还一副“给我保持安静,不要干扰我,我要认真欣赏电影”的严肃模样,现在居然看电影看到睡着……
现在想想,王子越一开始还能用余光看到申为奇时不时动弹两下,等到秦闻源出国留洋神隐以后,申为奇好像就慢慢没动静了……
呵呵,我在这边看得激情燃烧热血澎湃,从古希腊一路扯到中世纪,你居然躺在旁边呼呼大睡?
这个葫芦精是想气死我啊!
.
影院的观众们陆续起身慢慢离场,王子越压抑住熊熊燃烧的怒火,默默戴上墨镜,轻轻推了推申为奇的胳膊。
申为奇抱紧胳膊翘起二郎腿:“ZZZ……”
王子越:“……大娃起来啦,我们该出去了。”
申为奇:“ZZZ……”
由于他们俩迟迟不起身,后排的观众们被堵在了通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