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历史车轮滚滚,挡着淘汰
崇祯皇帝正想着,听到周皇后叫换,回过神来,也不以为意,笑着说道:“皇后说什么,朕刚才一时愣神,没听到。哦,对了,我们进去说话!”
此时的他,心情极好,上前握着周皇后的手便进殿而去。
与此同时,在奉天门广场这边,随着官员退朝,那等候半天的人群也已经炸了。
“什么,衍圣公向皇上提议,把科学技术学识加入科举考试?”
“衍圣公怎么能这样,他疯了么?他还是衍圣公么?”
“衍圣公肯定是被胁迫了,他肯定是迫不得已才这么说的?可这样算什么,圣人有云,威武不能屈,难道连衍圣公都做不到么?”
“……”
酸儒的震惊失望,简直是无以加复。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都坐在了地上淘淘大哭。盼望着能为他们做主的衍圣公,竟然狠狠地在他们心口捅了一刀,让他们没法接受。也亏了衍圣公还留在内阁那边说事,并没有马上出宫,否则这些人激动之下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而另外那些拥护科学技术知识的读书人和匠人,听到消息后,则一个个都欢天喜地地,他们甚至主动给那些酸儒解释了起来,从另外一个侧面想,也可以说是补刀了。
“衍圣公果然是衍圣公,眼光不同于一般的凡夫俗子,知道科学技术知识的厉害之处,做出了如此值得称赞的事情!佩服,佩服!”
“衍圣公怎么可能被胁迫了呢!除了被人没有礼貌地打断,这算不算是威胁?有可能!衍圣公都没有说完话,就竟然敢明目张胆地不顾御前礼仪来威胁衍圣公。只是皇上英明,打了他们廷杖。啧啧,一排排的白屁股,今日算是见识了。两百多人隐隐地威胁,但衍圣公却坚持住了,佩服,佩服!”
“……”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人的同情心比较重,看到那些酸儒一个个犹如死了爹娘一般在痛哭,便也开口安慰他们道:“你们就别纠结这事了,就算你们假装看不到科学技术知识的厉害,可连衍圣公都承认科学技术知识的厉害,就回去好好地看看科学技术丛书吧,反正也不难!”
“对啊,皇上圣明,也为你们考虑了,今年只有在童校的那些,参加县试、府试才会要考科学技术知识。你们还早,还有时间呢!与其在这里伤心难过,还不如赶紧回家寒窗苦读!”
“儒道又没有废弃,这么激动干什么?皇上不都说了么,孔孟之学,在于思想;科学技术知识,在于技艺,两者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你可以这么想,至少在孔孟之道上,你们也比别人多下了功夫,如今只要再去学下科学技术知识就可以了。”
“……”
不管奉天门广场上的这些人高兴也好,伤心也罢,又或者其他地方的人,听到消息后如何反应,在崇祯皇帝的努力推动之下,科学技术知识终究以势不可挡地势头得以推广,加入科举考试内容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所谓历史大势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虽然有点夸张,却能导出其中内涵。大明这个革新潮流的浪头,必将把一部分人拍死在岸上,也会将一部分人送上天。
站到风口的猪,都会飞起来,就看能不能站风口去了。
而如今,有聊天群系统的存在,京师所做出的决定,发生的事情,在厂卫核实过消息后,就通过聊天群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大明各地。
随着这个消息传播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消息也同时公告天下。皇帝旨意,今年在大明全国各地都必须建立童校,要到乡一级,没有乡的则是县一级。大明符合年龄的学子可以免费就学一年。如果学习成绩优秀且家境贫寒者,朝廷还会给出补助。也就是说,上学还能赚钱,以鼓励那些贫穷家庭能把家里的劳力释放出来读书。
当然了,就目前来说,这里所说的学子,指得还是男生。崇祯皇帝虽然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可政策还是要一步一步来,女生上学,以后肯定会在全国实现。
旨意上还说了,朝廷现在能力有限,只能做到这么多。等以后大明更加繁华强大了,收到的税收多了,国库中的钱更多了,免费就学的年限便能增加。皇帝的目标,是要所有大明百姓,不管贫穷或者富有,都有学可上,人人都识字,大明再没有睁眼瞎!
这两个消息,可以说都相当地轰动。
特别是随着第二个消息的传播,那些吃瓜群众,也全部加入了拥护朝廷新政的行列。那些原本读不起书的就不说了,就算原先能读得起书的,能省一点读书费用,也是高兴的。或者只有那些更多家财的读书人,可能会因为以后识字再也不是他们的特权而有抱怨,可也只敢关起门来说几句。谁要敢去外面抱怨这个新政,信不信会被暗棍敲死!
如果说,之前崇祯皇帝没有做过任何事情,就只是这么宣布的话,恐怕还没有这个效果。
但是,崇祯皇帝的雄才伟略,已经通过不少事情得以证明,他的威望,一年比一年要高。更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在此之前,其实已经在这么做了。一些富裕的地方,早已建立了童校,就活生生地摆在那里,都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崇祯皇帝这个新的宏愿一出,任何人都没有怀疑并坚决拥护之。
因为傻子都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如今读书中又加入科学技术知识,这读书的涵义得到扩张,就更是需要读书了。
顺带着,崇祯皇帝也下旨给那些驿站的说书先生,让他们在说书之余,开始宣传交税的必要性。不管有用没用,就是要让大明百姓都知道一个事实,只有朝廷所收的税赋多了,朝廷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修建更多的童校,比如增加免费就学的年限等等。
这两个话题的热度还没有过去,有一个新的劲爆消息便又传了出来。说朝廷要重新登记户籍,统计大明人口。只有登记在册的大明百姓,才算是大明百姓,才能享受大明各项新政所带来的好处。
以后不管做什么,都可能要随时核查身份。如果没有登记在册,过了登记期限,一经查出,没有合理解释,则统统发配大明新设之行省,比如天山那边,又或者漠北那边,辽东都不可能,朝鲜或者有可能而已。任何有胆敢包庇隐瞒的,无论地位如何,一律连坐之。
其实,人口登记造册的事情,是历朝历代都会做的事情。可是,不管在哪朝哪代,都还是有隐户存在。官府的控制力强一点,隐户就少一点;官府的控制力差一点,隐户就多一点。
如今崇祯朝已经过去了八年,官府的影响力也好,控制力也罢,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本控制力就已经够强了,而如今,又连续出了有利于大明百姓的政策,还有税赋宣传等等,就算一些百姓还没有见识到新的统计人口的威力,他们也没有再当隐户了。当然了,隐户还是有,这个是肯定的。
与此同时,远在福国那边的大明直辖海港城市会安,刚刚解除了戒严。一支新式舰队往吕宋而去,其他人则该干嘛还是干嘛。
铸炮坊内,不少人还在兴奋地讨论着早上发生的事情。
“看到没有,我们打造的线膛炮厉害吧,郑大帅都亲自跑来我们铸炮坊感谢了!”
“可不是,郑大帅可是懂行的人,那边造船厂的新式水师帆船也只是和西夷保持差不多水平而已,可我们的线膛炮却比西夷厉害多了,自然是先来我们铸炮坊视察感谢了!”
“……”
会安的铸炮坊和造船厂,都夺自佛郎机人手中发展而来。这两个单位,从一开始就有互相比试的势头。
在一开始的时候,因为大明战船这块,说句实话,技术确实不如西夷的船。因此,在夺取了造船厂,获得了造船的资料后,上面对造船厂更为重视,而铸炮坊一度沦为配角。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从国内派了两个铸炮大师之后,竟然带头做出了线膛炮,这又让铸炮坊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
郑芝龙对于在大明东南沿海和南洋这边的人来说,可是大名鼎鼎的存在。这一次,突然来会安接受新式战船和新式火炮,只是一场实弹演习,就让郑芝龙连连夸奖线膛炮,这可是一份巨大的荣耀,更别说还特意跑来铸炮坊感谢了。
也因此,铸炮坊这边,大多数人都很激动,都在兴致高昂地谈论这个事情。但是,也有例外。就比如,在其中一间房间内,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正捧着一本书,看一会,就埋头拿炭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并没有参与到讨论中来。
有人抬头看到了,便笑着招呼道:“亚明,大师又不在,还这么用心干什么?难得有这么高兴的事情,一起过来说说话啊!”
亚明为字,姓潘,秀才出身,难得的喜欢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被京师兵仗局来的铸炮大师收为徒弟,亲自带着。
潘亚明的目标,也是成为大师。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家里穷,读了秀才之后实在没钱了。要是能成为大师,钱财就不用愁了。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他觉得科学技术知识比四书五经有趣多了。
此时听到同伴招呼,只是抬起头来笑了笑,就又低下头去忙了,同时说道:“你们聊!”
他这个举动,倒让他的同伴更好奇了,便又问道:“你在忙什么?”
亚明一听,重新抬起头来,认真地说道:“今天郑大帅不是很遗憾线膛炮的膛线磨损地太厉害了么?我也一直觉得这是个问题。我想看看,这个该怎么改进下好?”
听到这话,其他同伴都停止了聊天,一个个转头看着他,很是意外。其中有一个胖子开口说道:“这玩意怎么可能解决得了,要不,两位大师早就解决了。”
“对啊,要能改进的,京师兵仗局那边也肯定能改善了。我们铸炮坊负责南洋水师的大炮铸炮。而这大战将起,朝廷肯定会派厂卫告诉我们怎么改进了。”另外也有人附和道。
南洋这边的局势,随着刘香海岛集团宣布的大明威胁论,不管是南洋土著首领也好,还是西夷也罢,全都敌视大明,正在隐隐形成一个同盟。而朝廷这边,似乎并不示弱。稍微关心时事的人就能看出来,大明在南洋怕是免不了一场大战。
这一点,从朝廷派京师兵仗局的大师来会安,直接在会安造船铸炮就能证明一二。更何况,刚刚郑大帅还领着新式水师战船去吕宋了。而且小道消息说,闽粤两地都有兵船什么往吕宋集结。
当然了,铸炮坊内的这些人并不担心他们自己。会安这里,驻扎了朝廷重兵,周围又是福国,不怕那些土著海盗西夷什么的来袭。
听到同伴不信任的话,潘亚明也不在意,只是笑笑道:“没事,瞎琢磨下而已。”
说完之后,他就低下头去了。
有熟悉他的同伴一见,心中不由得有点嘀咕,便跑了过去看情况。
只见潘亚明的桌子上,摆着大师从京师带来的书籍。是有关于炮弹射速,射程等有关的火炮知识。据说是皇上亲自编写的内部资料,外面人看不到,而兵仗局这边很多人却看不明白。特别是那一个个什么抛物线公式什么的,更是让人云里雾里。
据他们内部观察,就连京师来的那两位大师,对于皇上所写的这些内容也不是那么明白的。
但是,他们看潘亚明的样子,好像吃透了这些皇上写的知识。不但如此,在他的面前,还摊开了不少草稿,上面用炭笔写写画画,一看就是大**案。但是,仔细看去,却又和现有的大炮不一样!
此时的他,心情极好,上前握着周皇后的手便进殿而去。
与此同时,在奉天门广场这边,随着官员退朝,那等候半天的人群也已经炸了。
“什么,衍圣公向皇上提议,把科学技术学识加入科举考试?”
“衍圣公怎么能这样,他疯了么?他还是衍圣公么?”
“衍圣公肯定是被胁迫了,他肯定是迫不得已才这么说的?可这样算什么,圣人有云,威武不能屈,难道连衍圣公都做不到么?”
“……”
酸儒的震惊失望,简直是无以加复。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都坐在了地上淘淘大哭。盼望着能为他们做主的衍圣公,竟然狠狠地在他们心口捅了一刀,让他们没法接受。也亏了衍圣公还留在内阁那边说事,并没有马上出宫,否则这些人激动之下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而另外那些拥护科学技术知识的读书人和匠人,听到消息后,则一个个都欢天喜地地,他们甚至主动给那些酸儒解释了起来,从另外一个侧面想,也可以说是补刀了。
“衍圣公果然是衍圣公,眼光不同于一般的凡夫俗子,知道科学技术知识的厉害之处,做出了如此值得称赞的事情!佩服,佩服!”
“衍圣公怎么可能被胁迫了呢!除了被人没有礼貌地打断,这算不算是威胁?有可能!衍圣公都没有说完话,就竟然敢明目张胆地不顾御前礼仪来威胁衍圣公。只是皇上英明,打了他们廷杖。啧啧,一排排的白屁股,今日算是见识了。两百多人隐隐地威胁,但衍圣公却坚持住了,佩服,佩服!”
“……”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人的同情心比较重,看到那些酸儒一个个犹如死了爹娘一般在痛哭,便也开口安慰他们道:“你们就别纠结这事了,就算你们假装看不到科学技术知识的厉害,可连衍圣公都承认科学技术知识的厉害,就回去好好地看看科学技术丛书吧,反正也不难!”
“对啊,皇上圣明,也为你们考虑了,今年只有在童校的那些,参加县试、府试才会要考科学技术知识。你们还早,还有时间呢!与其在这里伤心难过,还不如赶紧回家寒窗苦读!”
“儒道又没有废弃,这么激动干什么?皇上不都说了么,孔孟之学,在于思想;科学技术知识,在于技艺,两者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你可以这么想,至少在孔孟之道上,你们也比别人多下了功夫,如今只要再去学下科学技术知识就可以了。”
“……”
不管奉天门广场上的这些人高兴也好,伤心也罢,又或者其他地方的人,听到消息后如何反应,在崇祯皇帝的努力推动之下,科学技术知识终究以势不可挡地势头得以推广,加入科举考试内容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所谓历史大势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虽然有点夸张,却能导出其中内涵。大明这个革新潮流的浪头,必将把一部分人拍死在岸上,也会将一部分人送上天。
站到风口的猪,都会飞起来,就看能不能站风口去了。
而如今,有聊天群系统的存在,京师所做出的决定,发生的事情,在厂卫核实过消息后,就通过聊天群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大明各地。
随着这个消息传播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消息也同时公告天下。皇帝旨意,今年在大明全国各地都必须建立童校,要到乡一级,没有乡的则是县一级。大明符合年龄的学子可以免费就学一年。如果学习成绩优秀且家境贫寒者,朝廷还会给出补助。也就是说,上学还能赚钱,以鼓励那些贫穷家庭能把家里的劳力释放出来读书。
当然了,就目前来说,这里所说的学子,指得还是男生。崇祯皇帝虽然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可政策还是要一步一步来,女生上学,以后肯定会在全国实现。
旨意上还说了,朝廷现在能力有限,只能做到这么多。等以后大明更加繁华强大了,收到的税收多了,国库中的钱更多了,免费就学的年限便能增加。皇帝的目标,是要所有大明百姓,不管贫穷或者富有,都有学可上,人人都识字,大明再没有睁眼瞎!
这两个消息,可以说都相当地轰动。
特别是随着第二个消息的传播,那些吃瓜群众,也全部加入了拥护朝廷新政的行列。那些原本读不起书的就不说了,就算原先能读得起书的,能省一点读书费用,也是高兴的。或者只有那些更多家财的读书人,可能会因为以后识字再也不是他们的特权而有抱怨,可也只敢关起门来说几句。谁要敢去外面抱怨这个新政,信不信会被暗棍敲死!
如果说,之前崇祯皇帝没有做过任何事情,就只是这么宣布的话,恐怕还没有这个效果。
但是,崇祯皇帝的雄才伟略,已经通过不少事情得以证明,他的威望,一年比一年要高。更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在此之前,其实已经在这么做了。一些富裕的地方,早已建立了童校,就活生生地摆在那里,都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崇祯皇帝这个新的宏愿一出,任何人都没有怀疑并坚决拥护之。
因为傻子都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如今读书中又加入科学技术知识,这读书的涵义得到扩张,就更是需要读书了。
顺带着,崇祯皇帝也下旨给那些驿站的说书先生,让他们在说书之余,开始宣传交税的必要性。不管有用没用,就是要让大明百姓都知道一个事实,只有朝廷所收的税赋多了,朝廷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修建更多的童校,比如增加免费就学的年限等等。
这两个话题的热度还没有过去,有一个新的劲爆消息便又传了出来。说朝廷要重新登记户籍,统计大明人口。只有登记在册的大明百姓,才算是大明百姓,才能享受大明各项新政所带来的好处。
以后不管做什么,都可能要随时核查身份。如果没有登记在册,过了登记期限,一经查出,没有合理解释,则统统发配大明新设之行省,比如天山那边,又或者漠北那边,辽东都不可能,朝鲜或者有可能而已。任何有胆敢包庇隐瞒的,无论地位如何,一律连坐之。
其实,人口登记造册的事情,是历朝历代都会做的事情。可是,不管在哪朝哪代,都还是有隐户存在。官府的控制力强一点,隐户就少一点;官府的控制力差一点,隐户就多一点。
如今崇祯朝已经过去了八年,官府的影响力也好,控制力也罢,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本控制力就已经够强了,而如今,又连续出了有利于大明百姓的政策,还有税赋宣传等等,就算一些百姓还没有见识到新的统计人口的威力,他们也没有再当隐户了。当然了,隐户还是有,这个是肯定的。
与此同时,远在福国那边的大明直辖海港城市会安,刚刚解除了戒严。一支新式舰队往吕宋而去,其他人则该干嘛还是干嘛。
铸炮坊内,不少人还在兴奋地讨论着早上发生的事情。
“看到没有,我们打造的线膛炮厉害吧,郑大帅都亲自跑来我们铸炮坊感谢了!”
“可不是,郑大帅可是懂行的人,那边造船厂的新式水师帆船也只是和西夷保持差不多水平而已,可我们的线膛炮却比西夷厉害多了,自然是先来我们铸炮坊视察感谢了!”
“……”
会安的铸炮坊和造船厂,都夺自佛郎机人手中发展而来。这两个单位,从一开始就有互相比试的势头。
在一开始的时候,因为大明战船这块,说句实话,技术确实不如西夷的船。因此,在夺取了造船厂,获得了造船的资料后,上面对造船厂更为重视,而铸炮坊一度沦为配角。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从国内派了两个铸炮大师之后,竟然带头做出了线膛炮,这又让铸炮坊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
郑芝龙对于在大明东南沿海和南洋这边的人来说,可是大名鼎鼎的存在。这一次,突然来会安接受新式战船和新式火炮,只是一场实弹演习,就让郑芝龙连连夸奖线膛炮,这可是一份巨大的荣耀,更别说还特意跑来铸炮坊感谢了。
也因此,铸炮坊这边,大多数人都很激动,都在兴致高昂地谈论这个事情。但是,也有例外。就比如,在其中一间房间内,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正捧着一本书,看一会,就埋头拿炭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并没有参与到讨论中来。
有人抬头看到了,便笑着招呼道:“亚明,大师又不在,还这么用心干什么?难得有这么高兴的事情,一起过来说说话啊!”
亚明为字,姓潘,秀才出身,难得的喜欢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被京师兵仗局来的铸炮大师收为徒弟,亲自带着。
潘亚明的目标,也是成为大师。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家里穷,读了秀才之后实在没钱了。要是能成为大师,钱财就不用愁了。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他觉得科学技术知识比四书五经有趣多了。
此时听到同伴招呼,只是抬起头来笑了笑,就又低下头去忙了,同时说道:“你们聊!”
他这个举动,倒让他的同伴更好奇了,便又问道:“你在忙什么?”
亚明一听,重新抬起头来,认真地说道:“今天郑大帅不是很遗憾线膛炮的膛线磨损地太厉害了么?我也一直觉得这是个问题。我想看看,这个该怎么改进下好?”
听到这话,其他同伴都停止了聊天,一个个转头看着他,很是意外。其中有一个胖子开口说道:“这玩意怎么可能解决得了,要不,两位大师早就解决了。”
“对啊,要能改进的,京师兵仗局那边也肯定能改善了。我们铸炮坊负责南洋水师的大炮铸炮。而这大战将起,朝廷肯定会派厂卫告诉我们怎么改进了。”另外也有人附和道。
南洋这边的局势,随着刘香海岛集团宣布的大明威胁论,不管是南洋土著首领也好,还是西夷也罢,全都敌视大明,正在隐隐形成一个同盟。而朝廷这边,似乎并不示弱。稍微关心时事的人就能看出来,大明在南洋怕是免不了一场大战。
这一点,从朝廷派京师兵仗局的大师来会安,直接在会安造船铸炮就能证明一二。更何况,刚刚郑大帅还领着新式水师战船去吕宋了。而且小道消息说,闽粤两地都有兵船什么往吕宋集结。
当然了,铸炮坊内的这些人并不担心他们自己。会安这里,驻扎了朝廷重兵,周围又是福国,不怕那些土著海盗西夷什么的来袭。
听到同伴不信任的话,潘亚明也不在意,只是笑笑道:“没事,瞎琢磨下而已。”
说完之后,他就低下头去了。
有熟悉他的同伴一见,心中不由得有点嘀咕,便跑了过去看情况。
只见潘亚明的桌子上,摆着大师从京师带来的书籍。是有关于炮弹射速,射程等有关的火炮知识。据说是皇上亲自编写的内部资料,外面人看不到,而兵仗局这边很多人却看不明白。特别是那一个个什么抛物线公式什么的,更是让人云里雾里。
据他们内部观察,就连京师来的那两位大师,对于皇上所写的这些内容也不是那么明白的。
但是,他们看潘亚明的样子,好像吃透了这些皇上写的知识。不但如此,在他的面前,还摊开了不少草稿,上面用炭笔写写画画,一看就是大**案。但是,仔细看去,却又和现有的大炮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