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玉娇香 第19节
“罢了罢了,你惯常就是个嘴甜的,再甜些,怕是要叫老夫人牙疼。”周氏笑着,打趣她道,“漂漂亮亮的小娘子,就是嘴不甜也没什么,光站在那儿就叫人眼前一亮,欢喜地不行了。”
顾氏跟着也笑出声来,打量着她的衣饰,伸手正了正她戴在头上的脖颈上的璎珞。
她家八娘玉雪可爱,娇娇软软的,谁人不喜。就是碰上不喜的人,多半也是眼神不好,瞧不见八娘的好。
出了二房的黑漆角门,过一条不算长的甬道,便能走到长房北面的松柏堂。临近松柏堂的甬道地上,铺满了各种祥瑞图纹,更有绿树成荫,鸟雀成群。等过了甬道,便是松柏堂的园林。
长房老夫人据说本家原是从江南迁至永安,因此在老夫人搬进松柏堂前,整个庭院都做了一番大休整。只要走进松柏堂的范围,入目可见的,便一俱都是江南风情,水乡园林。
嶙峋的怪石,从外引水的池塘,沿着石板路高低错落种着的各色花木。沿路往前走,过了池塘,穿过绿藤成荫的月洞门,眼前豁然又出现了一片另外的天地。
垂柳葱郁,伴着九曲长廊,绕过青山绿水,接连上掩映在满目浓绿间的翘角飞檐与粉墙黛瓦。
“那儿就是松柏堂了。”周氏指了指从绿树间延伸出的垂兽道。
温鸾抬头看着,心下感叹松柏堂的规模,提着裙摆,跟着周氏又走了一段路。
松柏堂门开着,显然已有人来请过安。
温鸾望着门楣上字迹浑厚的“松柏堂”三个大字,微微有些出神。顾氏跟着看了一眼,解释道:“是长房老太爷年轻的时候留下的,想说日后能与老夫人如松如柏,长命百岁,终老一生。只是老太爷搬到松柏堂不久,身子骨就败了,如今住在这松柏堂的,只有老夫人一人。”
如此,温鸾倒也明白了为什么长房老夫人会因为顾溪亭不在,觉得冷清,宁可跑去庙里清修。
门口有丫鬟,见温鸾一行人进门,只认出了周氏一人,行过礼后忙进屋去通禀。
不多会儿,丫鬟回来,言说长房老夫人正在用早膳,这就引她们过去拜见。
温鸾随着周氏顾氏往前走,一个穿着葱绿色衣裳,丫鬟模样的小姑娘撑着伞笑盈盈地迎了过来:“夫人,大姑奶奶。”
周氏显然和这丫鬟很熟,笑道:“青螺,老夫人昨夜回府,现下可还累着?”
“庙里清修,老夫人身子骨硬朗不少,今早天不亮就醒了。”被唤作青螺的丫鬟笑着回话,“方才大夫人三夫人来请安,陪着说了好一会儿话,老夫人这才得空吃口热粥。听闻大姑奶奶回来了,忙让奴婢过来请夫人和大姑奶奶先去厅堂吃口茶。”
青螺说话利索,做事也丝毫不拖泥带水,当即就引着人往厅堂去。
松柏堂的屋子都是江南园林的风格,粉白的墙面,漏窗雕花,用的都是南边的工艺。但各处的摆设,又显出了北方的风格,南北交融,显得别有一番气派。
温鸾在厅堂里坐下,那青螺不多会儿就给她们奉上了茶。
一盏茶喝了不过一半,厅堂外就传来轻轻的说话声。
温鸾循声去看,屋檐下,细雨直坠,一顶伞遮住了来人大半的身影。
第22章 、〔二二〕长房老太太
长房老夫人李氏年过六旬,满头银丝,穿了件黛青色团花褙子,耳朵上坠着猫眼耳珰,手上戴了一枚一瞧就知有些年头的戒指,顶上的宝石摩挲得发亮。
李老夫人不是那种面相上一眼看去和蔼可亲的人,许是因为丈夫过世后,家中子嗣不中用的关系,老夫人一人撑着顾府满门,气势上便越发显得威严起来。
丫鬟收了伞,婆子在旁看着路,陪同她走进厅堂。
温鸾只看了一眼,就跟着站起身,垂了眼睑,跟在顾氏身后。
周氏笑着走上前行礼,道:“听闻老夫人昨夜回府,所以今早就带了藻娘母女俩过来看看老夫人,可有打扰到您歇息?”
“年纪大了,这觉就跟着浅了,天没亮就醒了。”李老夫人闻言眼中流露出几分笑容,神情看着柔和不少,威严也跟着散去大半,“三郎从凤阳回来的时候,还同我提起过藻娘一家。到底是顾家的孩子,知道过得好就好,能回来一趟让家里人渐渐更好。”
“您说的是。您看看,如今藻娘可不是比从前胖了些,气色也更好了。”周氏笑盈盈地将顾氏引向李老夫人,说吧又朝着温鸾招手,“来,八娘,来见过老夫人。”
温鸾上前行礼。
李老夫人惊讶地打量:“这就是八娘?”
“这就是八娘。是紫绵的闺女。”周氏道,“紫绵没了之后,就一直是藻娘亲自抚养,这么多年,同亲闺女没什么两样。母女俩感情好得很。我瞧着到底跟顾家有缘分,就让她来给您请个安。”
李老夫人愣了愣,这才点了头:“这模样像极了紫绵,是个漂亮的小娘子。”
再看顾氏,脸上跟着带了更多的微笑:“你们主仆俩自小感情深厚,紫绵没了,你能把这孩子视如己出,这很好。”
“是我们夫妻俩亏欠了紫绵。”顾氏语气谦和,神色间难掩怀念。
温鸾听到亲娘的名字被周氏和李老夫人提起,忍不住多看了她们几眼。这一抬眼,正对上李老夫人的视线。
温鸾吃了一惊,忙低头,乖乖地装起鹌鹑。
小娘子双眸微微低垂,长睫微颤,乖巧地跟着长辈坐回到位置上。
一身打扮,光是这头上簪的各色玲珑发饰,就足以看出,温家家世如何,更看得出温家人是如何宠爱这个丫鬟所出的小娘子的。
再看那张脸,眉目如画,方才看人时,一双眸子乌溜溜的,干干净净,像极了难得的黑珍珠。
这幅面孔再长上几年,长开了,俨然会是个难得的美人。
李老夫人怎么说身上还带着诰命,出入宫廷多年,见多了各色各样的佳人,看着温鸾仍忍不住心下叹一声漂亮。
见她坐回位置后,就一直低着头一口一口吃茶,李老夫人略思忖了片刻,让身边的青螺另外去厨房端一叠点心上来。
罢了,李老夫人又摸了枚平安符出来:“来不及准备见面礼,这个就送给八娘。弘福寺请来的平安符,保一世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说着,把护身符递给了温鸾,“拿着吧,记得贴身放。”
温鸾吃了一惊:“这东西太贵重了。”
在顾家住了几日,温鸾虽没出过门,可也听顾氏周氏提起过老夫人清修的弘福寺是座怎样的庙宇。
弘福寺的平安符,据说极灵验,也十分难求。老夫人恐怕也是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
温鸾错愕地拒绝,李老夫人却笑了:“没事,不过只是个平安符。寺里的住持与我也算是多年老友,想要个护身符还是容易的。”
温鸾有些犹豫,扭头看了看顾氏,见她点头,这才屈膝行礼,大大方方地谢过老夫人,收下了这枚护身符。
“长辈赐,不可辞。”李老夫人笑,耐心道,“日后你在永安城,与人交际的时候还多的去,且记得但凡有长辈送你礼,便都安安心心收下。”
温鸾低低应了一声,小心将护身符放怀里收好,忽然就觉得,恩人的祖母果然也是好人。
丫鬟青螺这会儿端了点心进来。
盘子就放在温鸾手边。
温鸾看了看,拣起一块吃进嘴里。
另有白如雪的杏酪也一并送到了她的手边。
她低低冲着青螺说了声“谢谢”,这才低头端起杏酪小小抿了一口。
李老夫人一直坐在上首,一边人说着话,一边打量着温鸾。
她身边的丫鬟们个个贴心,可到底都只是丫鬟,剩下的儿子大了,心思自然都在自个儿的小家上,唯独一手拉扯长大的三孙子,处处样样都妥帖着她。
什么都好,就是年过二十了,都不肯成亲。
这一大家子都是毛小子,唯一的孙女成了寡妇后性子越发不好,成日里阴着脸,看得多了李老夫人只觉得都烦得很。
如今瞧见个小姑娘,温温柔柔,乖乖顺顺的,叫人左看右看,怎么都觉得舒服。
“……小叔和三郎如今托阿兄的福,都在顾家家学里读书。等空了,便叫他们也过来给老夫人请安。”顾氏说着,话里渐渐提到了温伯仁和温仲宣。
李老夫人颔首:“且不必忙,叫他们读书吧。温家能供出两个读书人来不容易。”
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光听温家几代人都是经商,就知道家里能出个读书人,且还读得不错,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只是,再过几个月,便是秋闱。让两个孩子这时候赶回去,车马劳顿,怕是要耽误了考试。”李老夫人道。
“我们夫妻俩寻思着,是今年就作罢。只是小叔和三郎都不肯,打定主意今年要参加秋闱。”顾氏叹气。
李老夫人点头:“既然两个年轻人不肯,就照着他们的意思来。最多今年就当是让他们见见世面,适应适应,万一过了那就是好事一桩。”
顾氏点头称是。
周氏在旁柔声道:“我记得,三郎连中六元连中的时候,永安城里的人家不管是高门还是蓬户,都跑到咱们顾府门外摸摸门口的柱子、墙,想蹭点喜气回去。”
提到顾溪亭,李老夫人立即笑弯了眼睛,哪里还有进门时的威严模样。
“三郎打小聪明,要不然也不会有了这本事。”
周氏点头:“可不是。我如今只盼着七郎能有三郎三分聪明,不求他日后要考什么功名,好好的,别叫人欺负了就足以。”
话虽这么说,可想到曹老太太那脾气,周氏忍不住苦笑。
李老夫人道:“等过段日子三郎回来了,叫他抽个空校考下七郎。”说完,又看向顾氏,“让你家两个年轻人写个文章,给三郎看看。他如今在国子监,多少能看出点好赖。”
顾氏周氏忙满口道谢。
李老夫人摆摆手,忽的想到什么,笑道:“提起三郎,我倒是记起,那孩子先前还同我提起过八娘。”
她家三郎看着是个脾气好的,实则与人亲疏分得清清楚楚。就是家里的姐妹都没能叫他时常记挂起,反倒是去了趟凤阳,回来主动与她提起了温家的八娘。
说是虽是庶出,却被爹娘捧在手心里养,家里上下,除了偏心眼的祖父,人人恨不能拿她当眼珠子护着。
他还惋惜温家为着几分情谊,给她定了个未婚夫,却不想对方偏偏和同宗的表姐纠缠上了,还差点害了性命。
“当初要不是他,八娘只怕就要把命丢在那池子里了。我们哪里会想到都是娇滴滴的小娘子,竟然会心狠手辣到这个地步,抢了八娘的未婚夫不成,还命人去害人性命。”
事情已经过去了几个月,再提起,顾氏仍旧满脸怒容,眼睛里更有着藏不住的后怕。
温鸾搁下杏酪,低低喊了声“阿娘”。
李老夫人望向温鸾,她正侧着身安抚顾氏,柔顺黑亮的青丝垂在耳边,露出一小截雪白的脖颈。
这么看着,突然就觉得那个和别人纠葛上的未婚夫,大约是猪油蒙了心。
她略一思忖,问顾氏:“这门亲事退了没有?”
“退了。”温鸾抬头道。
李老夫人笑着问:“你主动退的?”
温鸾点头:“老夫人,我只是看着小,可我年纪不小,我知道退亲对女儿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可这门亲事再留下去,就是仇了。是我与七姐姐的仇,等往后还会是我与季家哥哥的仇。”
这世上多的是夫妻反目成仇的例子,也多得是结亲不成结成仇。
温鸾活了两辈子,及时止损最是重要。
李老夫人微微眯眼。
温鸾神态不变,挺了挺胸膛:“况且,七姐姐他们情投意合,我作为妹妹自然要帮衬两把。”
“不怕他们在外坏你名声?”
“名声对在意的人来说,很重要。但对不在意的人而言,不过只是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日子是自己过,酸甜苦辣是自己尝,这些是他人代替不了的。”
李老夫人觉得温鸾意外的是个明白人,再一想顾氏当年肯为了自己搏一条生路与人私奔,心下知晓这还真是顾藻养出来的闺女。
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顾氏跟着也笑出声来,打量着她的衣饰,伸手正了正她戴在头上的脖颈上的璎珞。
她家八娘玉雪可爱,娇娇软软的,谁人不喜。就是碰上不喜的人,多半也是眼神不好,瞧不见八娘的好。
出了二房的黑漆角门,过一条不算长的甬道,便能走到长房北面的松柏堂。临近松柏堂的甬道地上,铺满了各种祥瑞图纹,更有绿树成荫,鸟雀成群。等过了甬道,便是松柏堂的园林。
长房老夫人据说本家原是从江南迁至永安,因此在老夫人搬进松柏堂前,整个庭院都做了一番大休整。只要走进松柏堂的范围,入目可见的,便一俱都是江南风情,水乡园林。
嶙峋的怪石,从外引水的池塘,沿着石板路高低错落种着的各色花木。沿路往前走,过了池塘,穿过绿藤成荫的月洞门,眼前豁然又出现了一片另外的天地。
垂柳葱郁,伴着九曲长廊,绕过青山绿水,接连上掩映在满目浓绿间的翘角飞檐与粉墙黛瓦。
“那儿就是松柏堂了。”周氏指了指从绿树间延伸出的垂兽道。
温鸾抬头看着,心下感叹松柏堂的规模,提着裙摆,跟着周氏又走了一段路。
松柏堂门开着,显然已有人来请过安。
温鸾望着门楣上字迹浑厚的“松柏堂”三个大字,微微有些出神。顾氏跟着看了一眼,解释道:“是长房老太爷年轻的时候留下的,想说日后能与老夫人如松如柏,长命百岁,终老一生。只是老太爷搬到松柏堂不久,身子骨就败了,如今住在这松柏堂的,只有老夫人一人。”
如此,温鸾倒也明白了为什么长房老夫人会因为顾溪亭不在,觉得冷清,宁可跑去庙里清修。
门口有丫鬟,见温鸾一行人进门,只认出了周氏一人,行过礼后忙进屋去通禀。
不多会儿,丫鬟回来,言说长房老夫人正在用早膳,这就引她们过去拜见。
温鸾随着周氏顾氏往前走,一个穿着葱绿色衣裳,丫鬟模样的小姑娘撑着伞笑盈盈地迎了过来:“夫人,大姑奶奶。”
周氏显然和这丫鬟很熟,笑道:“青螺,老夫人昨夜回府,现下可还累着?”
“庙里清修,老夫人身子骨硬朗不少,今早天不亮就醒了。”被唤作青螺的丫鬟笑着回话,“方才大夫人三夫人来请安,陪着说了好一会儿话,老夫人这才得空吃口热粥。听闻大姑奶奶回来了,忙让奴婢过来请夫人和大姑奶奶先去厅堂吃口茶。”
青螺说话利索,做事也丝毫不拖泥带水,当即就引着人往厅堂去。
松柏堂的屋子都是江南园林的风格,粉白的墙面,漏窗雕花,用的都是南边的工艺。但各处的摆设,又显出了北方的风格,南北交融,显得别有一番气派。
温鸾在厅堂里坐下,那青螺不多会儿就给她们奉上了茶。
一盏茶喝了不过一半,厅堂外就传来轻轻的说话声。
温鸾循声去看,屋檐下,细雨直坠,一顶伞遮住了来人大半的身影。
第22章 、〔二二〕长房老太太
长房老夫人李氏年过六旬,满头银丝,穿了件黛青色团花褙子,耳朵上坠着猫眼耳珰,手上戴了一枚一瞧就知有些年头的戒指,顶上的宝石摩挲得发亮。
李老夫人不是那种面相上一眼看去和蔼可亲的人,许是因为丈夫过世后,家中子嗣不中用的关系,老夫人一人撑着顾府满门,气势上便越发显得威严起来。
丫鬟收了伞,婆子在旁看着路,陪同她走进厅堂。
温鸾只看了一眼,就跟着站起身,垂了眼睑,跟在顾氏身后。
周氏笑着走上前行礼,道:“听闻老夫人昨夜回府,所以今早就带了藻娘母女俩过来看看老夫人,可有打扰到您歇息?”
“年纪大了,这觉就跟着浅了,天没亮就醒了。”李老夫人闻言眼中流露出几分笑容,神情看着柔和不少,威严也跟着散去大半,“三郎从凤阳回来的时候,还同我提起过藻娘一家。到底是顾家的孩子,知道过得好就好,能回来一趟让家里人渐渐更好。”
“您说的是。您看看,如今藻娘可不是比从前胖了些,气色也更好了。”周氏笑盈盈地将顾氏引向李老夫人,说吧又朝着温鸾招手,“来,八娘,来见过老夫人。”
温鸾上前行礼。
李老夫人惊讶地打量:“这就是八娘?”
“这就是八娘。是紫绵的闺女。”周氏道,“紫绵没了之后,就一直是藻娘亲自抚养,这么多年,同亲闺女没什么两样。母女俩感情好得很。我瞧着到底跟顾家有缘分,就让她来给您请个安。”
李老夫人愣了愣,这才点了头:“这模样像极了紫绵,是个漂亮的小娘子。”
再看顾氏,脸上跟着带了更多的微笑:“你们主仆俩自小感情深厚,紫绵没了,你能把这孩子视如己出,这很好。”
“是我们夫妻俩亏欠了紫绵。”顾氏语气谦和,神色间难掩怀念。
温鸾听到亲娘的名字被周氏和李老夫人提起,忍不住多看了她们几眼。这一抬眼,正对上李老夫人的视线。
温鸾吃了一惊,忙低头,乖乖地装起鹌鹑。
小娘子双眸微微低垂,长睫微颤,乖巧地跟着长辈坐回到位置上。
一身打扮,光是这头上簪的各色玲珑发饰,就足以看出,温家家世如何,更看得出温家人是如何宠爱这个丫鬟所出的小娘子的。
再看那张脸,眉目如画,方才看人时,一双眸子乌溜溜的,干干净净,像极了难得的黑珍珠。
这幅面孔再长上几年,长开了,俨然会是个难得的美人。
李老夫人怎么说身上还带着诰命,出入宫廷多年,见多了各色各样的佳人,看着温鸾仍忍不住心下叹一声漂亮。
见她坐回位置后,就一直低着头一口一口吃茶,李老夫人略思忖了片刻,让身边的青螺另外去厨房端一叠点心上来。
罢了,李老夫人又摸了枚平安符出来:“来不及准备见面礼,这个就送给八娘。弘福寺请来的平安符,保一世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说着,把护身符递给了温鸾,“拿着吧,记得贴身放。”
温鸾吃了一惊:“这东西太贵重了。”
在顾家住了几日,温鸾虽没出过门,可也听顾氏周氏提起过老夫人清修的弘福寺是座怎样的庙宇。
弘福寺的平安符,据说极灵验,也十分难求。老夫人恐怕也是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
温鸾错愕地拒绝,李老夫人却笑了:“没事,不过只是个平安符。寺里的住持与我也算是多年老友,想要个护身符还是容易的。”
温鸾有些犹豫,扭头看了看顾氏,见她点头,这才屈膝行礼,大大方方地谢过老夫人,收下了这枚护身符。
“长辈赐,不可辞。”李老夫人笑,耐心道,“日后你在永安城,与人交际的时候还多的去,且记得但凡有长辈送你礼,便都安安心心收下。”
温鸾低低应了一声,小心将护身符放怀里收好,忽然就觉得,恩人的祖母果然也是好人。
丫鬟青螺这会儿端了点心进来。
盘子就放在温鸾手边。
温鸾看了看,拣起一块吃进嘴里。
另有白如雪的杏酪也一并送到了她的手边。
她低低冲着青螺说了声“谢谢”,这才低头端起杏酪小小抿了一口。
李老夫人一直坐在上首,一边人说着话,一边打量着温鸾。
她身边的丫鬟们个个贴心,可到底都只是丫鬟,剩下的儿子大了,心思自然都在自个儿的小家上,唯独一手拉扯长大的三孙子,处处样样都妥帖着她。
什么都好,就是年过二十了,都不肯成亲。
这一大家子都是毛小子,唯一的孙女成了寡妇后性子越发不好,成日里阴着脸,看得多了李老夫人只觉得都烦得很。
如今瞧见个小姑娘,温温柔柔,乖乖顺顺的,叫人左看右看,怎么都觉得舒服。
“……小叔和三郎如今托阿兄的福,都在顾家家学里读书。等空了,便叫他们也过来给老夫人请安。”顾氏说着,话里渐渐提到了温伯仁和温仲宣。
李老夫人颔首:“且不必忙,叫他们读书吧。温家能供出两个读书人来不容易。”
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光听温家几代人都是经商,就知道家里能出个读书人,且还读得不错,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只是,再过几个月,便是秋闱。让两个孩子这时候赶回去,车马劳顿,怕是要耽误了考试。”李老夫人道。
“我们夫妻俩寻思着,是今年就作罢。只是小叔和三郎都不肯,打定主意今年要参加秋闱。”顾氏叹气。
李老夫人点头:“既然两个年轻人不肯,就照着他们的意思来。最多今年就当是让他们见见世面,适应适应,万一过了那就是好事一桩。”
顾氏点头称是。
周氏在旁柔声道:“我记得,三郎连中六元连中的时候,永安城里的人家不管是高门还是蓬户,都跑到咱们顾府门外摸摸门口的柱子、墙,想蹭点喜气回去。”
提到顾溪亭,李老夫人立即笑弯了眼睛,哪里还有进门时的威严模样。
“三郎打小聪明,要不然也不会有了这本事。”
周氏点头:“可不是。我如今只盼着七郎能有三郎三分聪明,不求他日后要考什么功名,好好的,别叫人欺负了就足以。”
话虽这么说,可想到曹老太太那脾气,周氏忍不住苦笑。
李老夫人道:“等过段日子三郎回来了,叫他抽个空校考下七郎。”说完,又看向顾氏,“让你家两个年轻人写个文章,给三郎看看。他如今在国子监,多少能看出点好赖。”
顾氏周氏忙满口道谢。
李老夫人摆摆手,忽的想到什么,笑道:“提起三郎,我倒是记起,那孩子先前还同我提起过八娘。”
她家三郎看着是个脾气好的,实则与人亲疏分得清清楚楚。就是家里的姐妹都没能叫他时常记挂起,反倒是去了趟凤阳,回来主动与她提起了温家的八娘。
说是虽是庶出,却被爹娘捧在手心里养,家里上下,除了偏心眼的祖父,人人恨不能拿她当眼珠子护着。
他还惋惜温家为着几分情谊,给她定了个未婚夫,却不想对方偏偏和同宗的表姐纠缠上了,还差点害了性命。
“当初要不是他,八娘只怕就要把命丢在那池子里了。我们哪里会想到都是娇滴滴的小娘子,竟然会心狠手辣到这个地步,抢了八娘的未婚夫不成,还命人去害人性命。”
事情已经过去了几个月,再提起,顾氏仍旧满脸怒容,眼睛里更有着藏不住的后怕。
温鸾搁下杏酪,低低喊了声“阿娘”。
李老夫人望向温鸾,她正侧着身安抚顾氏,柔顺黑亮的青丝垂在耳边,露出一小截雪白的脖颈。
这么看着,突然就觉得那个和别人纠葛上的未婚夫,大约是猪油蒙了心。
她略一思忖,问顾氏:“这门亲事退了没有?”
“退了。”温鸾抬头道。
李老夫人笑着问:“你主动退的?”
温鸾点头:“老夫人,我只是看着小,可我年纪不小,我知道退亲对女儿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可这门亲事再留下去,就是仇了。是我与七姐姐的仇,等往后还会是我与季家哥哥的仇。”
这世上多的是夫妻反目成仇的例子,也多得是结亲不成结成仇。
温鸾活了两辈子,及时止损最是重要。
李老夫人微微眯眼。
温鸾神态不变,挺了挺胸膛:“况且,七姐姐他们情投意合,我作为妹妹自然要帮衬两把。”
“不怕他们在外坏你名声?”
“名声对在意的人来说,很重要。但对不在意的人而言,不过只是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日子是自己过,酸甜苦辣是自己尝,这些是他人代替不了的。”
李老夫人觉得温鸾意外的是个明白人,再一想顾氏当年肯为了自己搏一条生路与人私奔,心下知晓这还真是顾藻养出来的闺女。
不是亲生,胜似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