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玄 第16节
范绪压下惊讶之情,当即命人下去安排,确保万无一失。若不是郅玄没有开口,他甚至乐意派出范氏家仆前去侍奉。
范氏制定并执掌西原国律法,于礼仪典章上也有过人之处。历代国君继位和迎娶正夫人,范氏均为礼官。
这样的家族,在任何一个诸侯国,地位都是举足轻重。
由此也能解释,为何范氏不掌军却能在军中实行军法,数代家主在朝堂稳居六卿之位,两代之前还曾问鼎正卿。
送走来人,佐官又来回报,羊皓所部已经抵达。
比起密武,羊皓的运气更加糟糕,别说铲除大部落,连个小部落都没找到。倒是遇到迁徙的鹿群,猎了上千头鹿和近百条狼。可大军北行是为讨伐狄戎,没找到一个部落,猎再多的鹿狼也是白走一趟。
“羊皓定是不甘。”范绪轻笑一声,无意在这件事上针对羊皓。不过他也清楚,密武绝对不会轻易放过。
三人带兵出征,范绪收获最大,战功居首。
密武仅灭小部戎人,收获寥寥。没有羊皓,他必然沦为嘲笑对象。为保存自己的颜面,他必定会想方设法传扬此事。
西原国尚武,密氏一门双卿,还想助公子康登上世子之位,密武不会容许自己染上出战无功这样的污点,羊皓就是最好的靶子。
功劳不大和无功而返,显然后者更会被人指摘。
“估计会乱上一阵。”
撇开密武和羊皓,范绪重新审视郅玄,不提在战场上的表现,此次公子颢主动拜访并接受宴请,很是值得重视。
以公子颢如今的地位和权势,不是随意一位公子或氏族就有资格招待他。
范绪完全可以肯定,换成公子康,别说得赵颢主动登门,连拜访对方都可能吃闭门羹。嫡庶是其一,听闻公子玄曾在风灾时相助,这无疑是能带来巨大收益的人情。
最重要的是,运气也好,谋划也罢,能让公子颢欠人情,本身就是一种本事。
“粟氏,密氏。公子玄,公子康。”
范绪摆开四枚木简,又额外取出几枚。
“羊氏,公子鸣。”
每道出一个名字,范绪就放下一枚木简。
待手中只剩下两枚,他将象征栾氏的搁置一边,迟疑片刻,终将代表范氏的木简轻轻放下,落在属于郅玄的木简一侧。
“归国后,当拜会中军将。”
此时的郅玄尚不知范绪决断,正在营中宴请赵颢一行。
鱼汤之外,席上还有羊肉、鹿肉和牛肉。主食多达五种,另有六种不同的酱,以及羹和腌菜。
郅玄不喜食酱,身边自然不会多备,宴席上却不可或缺。好在范绪帮忙帮到底,不只借出鼎、簋、俎和豆等餐具,还送来两车食材。
席上的稻、黍和菰均为范绪送来,另有兽肉、鱼肉、禽肉和蚁卵制成的酱。此外还有多种腌菜,可谓解了燃眉之急。
有了这些,侍人可以不费力地备足餐食种类,不使郅玄在他国公子和氏族面前丢失颜面。
这并非危言耸听。
前代西原侯时,有诸侯国因招待别国国君不周,对方认为遭到羞辱,继而率军攻打,两国结成死仇。这件事被史官记下,直接记载到史书里,一代代传下去,想抹都抹不掉。
郅玄也十分清楚,他自己关起门来可以事事从简,宴请他人必须恪守礼仪,不能有分毫差错。
宴席之上,奶白色的鱼汤香味诱人,或炖煮或烤制的牛羊肉更让人胃口大开。
郅玄之前用过饭,只是象征性地吃了几口。
赵颢和北安国氏族早就饥肠辘辘,面对满桌美食,自然不会客气。
郅玄眼睁睁看着赵颢用十分优雅的动作,很不优雅地连吃五碗稻饭,两碗菰米。桌上的烤肉炖肉一扫而空,鱼肉鱼汤吃得干干净净。
唯有腌菜和酱没有清空,只是也没剩下多少。
席上的北安国氏族也不遑多让,一个个持筷的动作都像是用尺子量过,饭量却令人叹为观止。
宴毕,赵颢告辞离开,临走之前,十分诚恳地感谢郅玄招待。
郅玄目送对方离开,回营之后陷入深深地思考,并对公子颢有了新的认知:将蹭饭表现得如此清新自然不做作,必须大拇指!
感叹之后,郅玄陷入另一重思索。
宴席虽然结束,事情却没完。
范绪这次相助,他欠对方一个人情,日后势必要还。
另外,考虑到氏族们的饭量,去往封地后,一定要大力垦荒种田。不然的话,真有氏族来投奔他,他连饭都供不起,岂不是开玩笑吗?
第十八章
数日时间里,北征戎狄的队伍陆续返回,聚集到河边扎营。
随着人员增多,缴获的牛羊马圈在一起,加上被抓回的胡人,一时间人吼马嘶,夹杂着牛羊的叫声,使得营地中格外热闹。
两国近三万大军北上,深入草原,声势骇人。
大军过处,草原部落如惊弓之鸟,皆望风而逃。
为了保命,大大小小的戎狄部落连夜拔营,放弃靠近两国边界的牧场,举部迁往草原深处。跑得慢或是运气不好的,尽数沦为大军的刀下鬼。
最后一支队伍抵达,佐官们抓紧清点人数,统计战功和缴获。
西原国三支大军,范绪所部斩获最多,密武所部居中,羊皓则是垫底。
统计个人战功,郅玄居首,压过西原国三卿。
初战即斩大部落头领,过程全军目睹,大功肯定瞒不住。大军驻扎期间,郅玄的勇武不只在西原军内流传,连北安国的军中也有耳闻。
密武忙于摆脱污点,将羊皓推出去当靶子。羊皓察觉阴谋,不愿沦为对方的踏脚石,明里暗里和密武打起擂台。
两人忙着互相角力,全都腾不出手来。哪怕知晓郅玄战功,看到他在军中声望拔高,也没有精力谋算压制。
范绪有意扶持郅玄,决定回国后同粟虎一会。郅玄声望提高正合他意,非但没有阻止,反而暗中用力推了一把。
短短数日时间,在西原国大军中,郅玄的形象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什么不学无术,全都是以讹传讹,是别有用心之人编造的假话。身为国君嫡子,郅玄实则好学勤恳,文韬武略不凡。
初战就斩获大功,试问各国公子之中有几个能做得到?
在范绪的推动下,郅玄的名望一路走高。从甲士到役夫,提起郅玄皆交口称赞。
宴请公子颢一事也被标榜。
以公子颢的名望地位,能入他眼者甚少。若非郅玄有过人之处,他岂会主动登门拜访,大有惺惺相惜之意?
为给郅玄造势,传言难免有些夸大。
令人吃惊的是,公子颢竟然毫不驳斥,反而当着众人的面,对郅玄多有夸赞之语。
“公子玄勇毅果敢。”
消息从北安国甲士口中传出,自然做不得假。
西原国上下惊叹之余,郅玄的声望又上新台阶。
将一切发展看在眼中,郅玄完全没机会解释,更无法改变什么。他只是不明白,先前还对他十分冷淡的范绪,为何会突然间释放善意,几次三番相助。
若说他另有图谋,一时间又看不出来。
撇开郅玄之前的计划,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范绪所做的事都有利于他,千方百计助他在军中扬名。
之所以如此笃定是范绪的手段,全因其家族地位特殊。
除了执掌律法,在三军中均有耳目的范氏,换成其他任何人,包括中军将粟虎,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造出如此声势。
事情一天天发生变化,郅玄的声望越来越高,眉头也一天比一天紧。
他自认还算沉得住气,可这样突然的善意,还是出自手握大权的六卿之一,他如何不提心?
好在这份担心没有持续太久,在大军启程前两天,悬在郅玄心头的石头终于落地。
范绪没有亲自前来,也没有邀请郅玄过营,而是派出一名心腹家臣,携带他亲笔书信。
家臣走进帐内,恭敬行礼并送上竹简,随后就一言不发,犹如一尊雕像,稍不留神甚至会忽略他的存在。
郅玄划开蜡封,解开系在竹简上的绳子。
这卷竹简很重,是范绪亲手所书,内容开门见山,写明这段时间军中舆论皆出自他手,一应变化也是他所推动。
之所以这么做,绝无半分恶意。
他有意举范氏之力扶持郅玄,助他登上世子之位。此举不过小试牛刀,向郅玄展示自身的能量。
至于事成后范氏要什么,不需要多说,彼此也是心知肚明。
郅玄手握竹简,从头至尾看过一遍,皱紧的眉心终于放松。惊讶的确有,豁然开朗之感更多。此外还有几分庆幸和喜意。
离开西都城时,他未曾想过会有这般变化。
从大军前的致礼,到误打误撞斩杀酋首,再到范绪有意扶持,他之前做梦都未必能梦到。
盘点一下手中的筹码,郅玄赫然发现,在范绪决断的背后,公子颢的人情发挥不小的作用。若没有公子颢传出的话,没有他主动拜访留宴,范绪未必会马上做出决断。
如今的发展实非郅玄所愿,但事已至此,再推三阻四难免矫情,更可能带来预想不到的后果。
考虑再三,郅玄当场写成回信,同样用蜡封,交给范绪的家臣带回去。
家臣行动隐秘,来回均不被人察觉。
范绪收到回信,看过之后面露笑容,顺利做好后续安排。
密武和羊皓并非不知范绪所为,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向来中立的范绪会突然站队。顶多以为范绪是虚晃一枪,试图将水搅得更混,借公子玄的战功压制他们,以期为范氏在朝堂上争取更多话语权。
郅玄和范绪达成默契,为免引起怀疑横生枝节,两人表面不动声色,也不再私下传信。
密武和羊皓的角力尚未出结果,不过在外人看来,羊皓的胜算委实不大。不论他如何谋算,征戎时颗粒无收,终归少了几分底气。
启程当日,两国大军清晨开始集结。
随着气温回暖,封冻的河流重现生机,河水卷着残冰汹涌而来。
大块的碎冰在水面上碰撞,巨响声中支离破碎。小块的碎冰成片漂浮,载浮载沉,很快被水浪压下,消失在奔腾的河流之中。
河面宽阔,河水深不见底,即使是靠近河岸的地方,也能轻松没过人的大腿。
河面冻结时,部队行军不受阻碍,战车也能畅行无阻。如今冰面碎裂,水下暗藏风险,要通过就不是那么容易。
范氏制定并执掌西原国律法,于礼仪典章上也有过人之处。历代国君继位和迎娶正夫人,范氏均为礼官。
这样的家族,在任何一个诸侯国,地位都是举足轻重。
由此也能解释,为何范氏不掌军却能在军中实行军法,数代家主在朝堂稳居六卿之位,两代之前还曾问鼎正卿。
送走来人,佐官又来回报,羊皓所部已经抵达。
比起密武,羊皓的运气更加糟糕,别说铲除大部落,连个小部落都没找到。倒是遇到迁徙的鹿群,猎了上千头鹿和近百条狼。可大军北行是为讨伐狄戎,没找到一个部落,猎再多的鹿狼也是白走一趟。
“羊皓定是不甘。”范绪轻笑一声,无意在这件事上针对羊皓。不过他也清楚,密武绝对不会轻易放过。
三人带兵出征,范绪收获最大,战功居首。
密武仅灭小部戎人,收获寥寥。没有羊皓,他必然沦为嘲笑对象。为保存自己的颜面,他必定会想方设法传扬此事。
西原国尚武,密氏一门双卿,还想助公子康登上世子之位,密武不会容许自己染上出战无功这样的污点,羊皓就是最好的靶子。
功劳不大和无功而返,显然后者更会被人指摘。
“估计会乱上一阵。”
撇开密武和羊皓,范绪重新审视郅玄,不提在战场上的表现,此次公子颢主动拜访并接受宴请,很是值得重视。
以公子颢如今的地位和权势,不是随意一位公子或氏族就有资格招待他。
范绪完全可以肯定,换成公子康,别说得赵颢主动登门,连拜访对方都可能吃闭门羹。嫡庶是其一,听闻公子玄曾在风灾时相助,这无疑是能带来巨大收益的人情。
最重要的是,运气也好,谋划也罢,能让公子颢欠人情,本身就是一种本事。
“粟氏,密氏。公子玄,公子康。”
范绪摆开四枚木简,又额外取出几枚。
“羊氏,公子鸣。”
每道出一个名字,范绪就放下一枚木简。
待手中只剩下两枚,他将象征栾氏的搁置一边,迟疑片刻,终将代表范氏的木简轻轻放下,落在属于郅玄的木简一侧。
“归国后,当拜会中军将。”
此时的郅玄尚不知范绪决断,正在营中宴请赵颢一行。
鱼汤之外,席上还有羊肉、鹿肉和牛肉。主食多达五种,另有六种不同的酱,以及羹和腌菜。
郅玄不喜食酱,身边自然不会多备,宴席上却不可或缺。好在范绪帮忙帮到底,不只借出鼎、簋、俎和豆等餐具,还送来两车食材。
席上的稻、黍和菰均为范绪送来,另有兽肉、鱼肉、禽肉和蚁卵制成的酱。此外还有多种腌菜,可谓解了燃眉之急。
有了这些,侍人可以不费力地备足餐食种类,不使郅玄在他国公子和氏族面前丢失颜面。
这并非危言耸听。
前代西原侯时,有诸侯国因招待别国国君不周,对方认为遭到羞辱,继而率军攻打,两国结成死仇。这件事被史官记下,直接记载到史书里,一代代传下去,想抹都抹不掉。
郅玄也十分清楚,他自己关起门来可以事事从简,宴请他人必须恪守礼仪,不能有分毫差错。
宴席之上,奶白色的鱼汤香味诱人,或炖煮或烤制的牛羊肉更让人胃口大开。
郅玄之前用过饭,只是象征性地吃了几口。
赵颢和北安国氏族早就饥肠辘辘,面对满桌美食,自然不会客气。
郅玄眼睁睁看着赵颢用十分优雅的动作,很不优雅地连吃五碗稻饭,两碗菰米。桌上的烤肉炖肉一扫而空,鱼肉鱼汤吃得干干净净。
唯有腌菜和酱没有清空,只是也没剩下多少。
席上的北安国氏族也不遑多让,一个个持筷的动作都像是用尺子量过,饭量却令人叹为观止。
宴毕,赵颢告辞离开,临走之前,十分诚恳地感谢郅玄招待。
郅玄目送对方离开,回营之后陷入深深地思考,并对公子颢有了新的认知:将蹭饭表现得如此清新自然不做作,必须大拇指!
感叹之后,郅玄陷入另一重思索。
宴席虽然结束,事情却没完。
范绪这次相助,他欠对方一个人情,日后势必要还。
另外,考虑到氏族们的饭量,去往封地后,一定要大力垦荒种田。不然的话,真有氏族来投奔他,他连饭都供不起,岂不是开玩笑吗?
第十八章
数日时间里,北征戎狄的队伍陆续返回,聚集到河边扎营。
随着人员增多,缴获的牛羊马圈在一起,加上被抓回的胡人,一时间人吼马嘶,夹杂着牛羊的叫声,使得营地中格外热闹。
两国近三万大军北上,深入草原,声势骇人。
大军过处,草原部落如惊弓之鸟,皆望风而逃。
为了保命,大大小小的戎狄部落连夜拔营,放弃靠近两国边界的牧场,举部迁往草原深处。跑得慢或是运气不好的,尽数沦为大军的刀下鬼。
最后一支队伍抵达,佐官们抓紧清点人数,统计战功和缴获。
西原国三支大军,范绪所部斩获最多,密武所部居中,羊皓则是垫底。
统计个人战功,郅玄居首,压过西原国三卿。
初战即斩大部落头领,过程全军目睹,大功肯定瞒不住。大军驻扎期间,郅玄的勇武不只在西原军内流传,连北安国的军中也有耳闻。
密武忙于摆脱污点,将羊皓推出去当靶子。羊皓察觉阴谋,不愿沦为对方的踏脚石,明里暗里和密武打起擂台。
两人忙着互相角力,全都腾不出手来。哪怕知晓郅玄战功,看到他在军中声望拔高,也没有精力谋算压制。
范绪有意扶持郅玄,决定回国后同粟虎一会。郅玄声望提高正合他意,非但没有阻止,反而暗中用力推了一把。
短短数日时间,在西原国大军中,郅玄的形象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什么不学无术,全都是以讹传讹,是别有用心之人编造的假话。身为国君嫡子,郅玄实则好学勤恳,文韬武略不凡。
初战就斩获大功,试问各国公子之中有几个能做得到?
在范绪的推动下,郅玄的名望一路走高。从甲士到役夫,提起郅玄皆交口称赞。
宴请公子颢一事也被标榜。
以公子颢的名望地位,能入他眼者甚少。若非郅玄有过人之处,他岂会主动登门拜访,大有惺惺相惜之意?
为给郅玄造势,传言难免有些夸大。
令人吃惊的是,公子颢竟然毫不驳斥,反而当着众人的面,对郅玄多有夸赞之语。
“公子玄勇毅果敢。”
消息从北安国甲士口中传出,自然做不得假。
西原国上下惊叹之余,郅玄的声望又上新台阶。
将一切发展看在眼中,郅玄完全没机会解释,更无法改变什么。他只是不明白,先前还对他十分冷淡的范绪,为何会突然间释放善意,几次三番相助。
若说他另有图谋,一时间又看不出来。
撇开郅玄之前的计划,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范绪所做的事都有利于他,千方百计助他在军中扬名。
之所以如此笃定是范绪的手段,全因其家族地位特殊。
除了执掌律法,在三军中均有耳目的范氏,换成其他任何人,包括中军将粟虎,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造出如此声势。
事情一天天发生变化,郅玄的声望越来越高,眉头也一天比一天紧。
他自认还算沉得住气,可这样突然的善意,还是出自手握大权的六卿之一,他如何不提心?
好在这份担心没有持续太久,在大军启程前两天,悬在郅玄心头的石头终于落地。
范绪没有亲自前来,也没有邀请郅玄过营,而是派出一名心腹家臣,携带他亲笔书信。
家臣走进帐内,恭敬行礼并送上竹简,随后就一言不发,犹如一尊雕像,稍不留神甚至会忽略他的存在。
郅玄划开蜡封,解开系在竹简上的绳子。
这卷竹简很重,是范绪亲手所书,内容开门见山,写明这段时间军中舆论皆出自他手,一应变化也是他所推动。
之所以这么做,绝无半分恶意。
他有意举范氏之力扶持郅玄,助他登上世子之位。此举不过小试牛刀,向郅玄展示自身的能量。
至于事成后范氏要什么,不需要多说,彼此也是心知肚明。
郅玄手握竹简,从头至尾看过一遍,皱紧的眉心终于放松。惊讶的确有,豁然开朗之感更多。此外还有几分庆幸和喜意。
离开西都城时,他未曾想过会有这般变化。
从大军前的致礼,到误打误撞斩杀酋首,再到范绪有意扶持,他之前做梦都未必能梦到。
盘点一下手中的筹码,郅玄赫然发现,在范绪决断的背后,公子颢的人情发挥不小的作用。若没有公子颢传出的话,没有他主动拜访留宴,范绪未必会马上做出决断。
如今的发展实非郅玄所愿,但事已至此,再推三阻四难免矫情,更可能带来预想不到的后果。
考虑再三,郅玄当场写成回信,同样用蜡封,交给范绪的家臣带回去。
家臣行动隐秘,来回均不被人察觉。
范绪收到回信,看过之后面露笑容,顺利做好后续安排。
密武和羊皓并非不知范绪所为,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向来中立的范绪会突然站队。顶多以为范绪是虚晃一枪,试图将水搅得更混,借公子玄的战功压制他们,以期为范氏在朝堂上争取更多话语权。
郅玄和范绪达成默契,为免引起怀疑横生枝节,两人表面不动声色,也不再私下传信。
密武和羊皓的角力尚未出结果,不过在外人看来,羊皓的胜算委实不大。不论他如何谋算,征戎时颗粒无收,终归少了几分底气。
启程当日,两国大军清晨开始集结。
随着气温回暖,封冻的河流重现生机,河水卷着残冰汹涌而来。
大块的碎冰在水面上碰撞,巨响声中支离破碎。小块的碎冰成片漂浮,载浮载沉,很快被水浪压下,消失在奔腾的河流之中。
河面宽阔,河水深不见底,即使是靠近河岸的地方,也能轻松没过人的大腿。
河面冻结时,部队行军不受阻碍,战车也能畅行无阻。如今冰面碎裂,水下暗藏风险,要通过就不是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