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二婚如蜜 第75节
  这时候的国内摇滚还在蓄势待发的状态,要到明年,才会迎来大爆发。
  楚轩写的这些,显然不是受别人的影响,而是他自己的作品。
  楚轩笑着把床头的唱片机打开,一首《yesterday once more》舒缓轻柔地流淌了出来。
  卡朋特慵懒中略带几分沙哑的嗓音,吟唱着对过往的怀恋和不舍。
  这首歌留学的时候,欧美那边的同学经常哼,房秋实也能跟着唱两句。
  她扫了眼吉他谱,还是放下了,看不太懂,但她相信,一定不会差。
  至于歌词,她没有细看,不想窥探楚轩的隐私。
  喝完茶就该走了,她起身告别:“不早了,你也早点休息。”
  “不听我弹一首再走吗?”楚轩关掉了唱片机,不等她回答,已经坐在窗口,抱起吉他,开始哼唱——
  “秋日的清晨,薄雾浓云与悸动,
  冬日的午后,飘雪阴云与眷恋,
  早春的傍晚,小雨黑云与哀愁,
  直到盛夏的正午,化作滂沱大雨,倾盆而下,让我狼狈逃亡……”
  房秋实尽量面无表情地听着,听到最后,还是没忍住,走过去,摁住了吉他上的丝弦:“别唱了。”
  “一路顺风。”离得太近了,鼻端已经嗅到了她身上的皂香,楚轩只能仰面朝上,不看她,只盯着头顶的天花板,把那清澈滚烫的液体逼退。
  “楚轩,照顾好自己。”房秋实悄悄关上门,背对着门板,思绪翻涌。
  他大概是……好不了了。
  第70章 .华东大水(三更)那地里的稻子可惨了……
  楚轩这个名字,并没有让房秋实停下脚步。
  她心中自然是希望他能好好的,可她只能以朋友的身份送上祝福,仅此而已。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遗憾,她的遗憾,大概就是没能在一开始的时候打消他的念头,如今看他自苦,也只能苍白地说一声,照顾好自己。
  别无他法。
  日子还要过,事业还要搞,看他弄了一屋子花草鱼虫鸟兽猫狗,想来这就是自我排解的法子吧。
  坐在火车上,她收回视线,低头反复温习着工作簿上的内容。
  她离开了湖南,回到扬江镇便找了镇长黄克勤,申请了一个由镇上牵头的试验田项目。
  黄克勤帮她动员了不少乡亲们,一共承包了一千亩地给她,这一千亩地,选的是相对不那么分散不那么碎片化的,是两个大的自然村中间连成片的土地。
  这在中国农村来讲,几乎是不可能找到的完美地块。
  毕竟自从推行农田包产到户以来,我国农村的耕田就在破碎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破碎化的农田是不适合推行机械化生产的,所以房秋实在美国学到的不少东西,需要进行本土化改造,否则的话,只能是空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与我国国土面积相近,可我国的平原面积只有12%,美国却足足有一半的领土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因此,美国的耕地足有28亿亩之多。
  这些平原西起落基山脉,一直延伸到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势平缓,土地肥沃,是极其适合进行机械化生产的,所以,美国虽然只有不到2%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却生产出了世界上10%的农产品,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额,更是占到了全球的的20%左右。
  反观我国,提到平原大家第一想到的便是河南的中原大地,可即便是河南,也只有1.2亿亩,平均到每户,一家不过十亩左右的地,还要因为农田肥沃程度和远近程度进行搭配分配。
  这就导致,就算你有机器,也没法一次性完成收割,东边一块地西边一块田的现状,就是制约我国农业迈入现代化的最大阻碍。
  而美国中部的小麦带玉米带农户,户均田亩数足有四五百亩,完全没法比较。
  房秋实想搞稻田养蟹,一开始就要考虑到破碎化农田的影响。
  所以,她考虑再三,才找黄克勤搞了这么一个公家牵头的实验项目。
  正好小麦割了,秧苗刚下地,现在圈围蟹田还来得及。
  黄克勤让这两个村的村主任自己跟房秋实沟通,缺人了就在村支部喇叭那喊,有闲的妇女可以过来帮忙,一天给五块钱工钱。
  圈田的方式倒也简单,用竹竿把塑料薄膜支棱起五十公分左右的高度,围着对应的蟹田一圈,底部再用泥土夯实了。
  紧接着便是在蟹田四周挖沟,宽度八十厘米左右,用于换水和投喂饲料。
  这么紧赶慢赶,总算是在三天之内把一千亩地围好,随后再在最外围拉上防止螃蟹逃跑的丝网。
  “蟹苗选好了吗?”房秋实看着田间一块块支棱起来的塑料,擦了把汗。
  张穗穗这两天跟在后面忙前忙后,闻言应道:“好了,我叫克俭叔介绍的蟹农,说他家的蟹苗可靠。现在要吗?我去催一下。”
  “是指甲盖大小的扣蟹吧?太小的不要,不然时间赶不上。”美国那边一毕业她就回来了,就是为了赶这个时间,不过从出差考察到回来承包田地,再到圈田围田,到底还是耽误了一段时间,只能从大一点的蟹苗开始投放。
  每亩大概一千只左右,再多就拥挤了。
  “对,我去看过了,都是指甲盖那么大的,我去催一下。”张穗穗说走就走,等到了下午,已经坐在卡车上,拉着满满的一车水回来了,水里都是小蟹苗,随便一捞,密密麻麻的,看得人头皮发麻。
  房秋实立马张罗那些农妇帮忙投放蟹苗。
  为了蟹苗的安全,也为了防止有人偷苗,还得安排几个人巡守着,房秋实想了想,干脆把这个活交给了两个村的村支书:“你们看着选人,白天晚上各两个人巡守,一天管他五块钱工钱,月结。不过,工资虽然不低,但如果出了问题,是要他们负责的。”
  两个村支书已经打听过了,这位可是美国回来的高材生,专门回来帮助农民增收的。
  便特别积极地响应了她的要求:“实在不行,我们老哥俩都能帮着看一阵子。”
  那就好,房秋实在水田边洗了把手,回去了。
  陆茂行也刚回来,见她一裤腿的泥巴,便直接把她抱上楼冲澡去了。
  这年头村里还没有铺设自来水管道,楼上浴室用的是电机从水井里抽上来的水。
  洗着洗着,水有点犯浑。
  房秋实忙把水龙头关了:“江水涨了?”
  “肯定涨了,不涨的话,水不能这么浑。你等着,我去下面接两桶,等水沉淀了烧了给你提上来。”陆茂行也有点担心了,要是江水涨了,那上游肯定发大水了。
  拿起浴巾裹在房秋实身上,随后去客厅拧开了电视机,调到了中央台,准备看看新闻里怎么说。
  等他把水沉淀了烧好了提上来,电视机里果然传来了播音员康辉的声音。
  完了,两人几年没在国内待,忘了今年有华东水灾了。
  他们恰好就在长江边上,还是下游,指定要遭殃。
  这么一想,房秋实刚刚承包的那一千亩地……
  他把水提到卫生间,两人互相用水瓢舀着帮对方冲洗。
  洗完,两人坐在电视机面前,看着电视上的画面犯愁:“怎么办,后天洪峰过境,可别把我的蟹苗全给冲了。”
  “我现在带人去筑堤吧。你别管了,在家里陪陪孩子,玉庭好像后反劲上来了,四年没怎么见着亲妈,刚在底下就跟我嚷嚷了,晚上要跟你睡。”陆茂行说着便起来了,趁着没下雨,赶紧出去找人帮忙。
  他把祝有财,王岗和谭晓东都喊了过来,各人负责招募十个青壮年男同志,他再找他发小喊十个人,四十个人,两天时间,筑个一米多高的堤坝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问题是泥沙从哪找?
  总不能全都挖旁边农户地里的,挖路上的。
  正着急,港河后面传来了沙船的鸣笛声,陆茂行有主意了,找方慧把沙子全给买了下来,还催她赶紧再送几船过来。
  再到村里找有拖拉机的人家,借人家拖拉机把沙子运过去。
  这么来回折腾了一天半,总算是赶在洪峰过境的时候完了工。
  “这次受灾,咱们省62%的人口都被波及到了。我怎么就给忘了,真是的。”房秋实懊恼不已,果然再好的理论,实践起来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天时地利人和,从来都是老祖宗的至理名言啊。
  房秋实看着门口路上哗哗往港河汇聚的水流,再看看门外遮天蔽日的大雨,担心得不行。
  “放宽心,堤坝筑得挺高,应该能扛过去的。”陆茂行也觉得农民太不容易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年忙到头,还不如他卖几件衣服挣钱,上哪说理去。
  房秋实同感,一时间觉得自己任重道远。
  连着几天吃饭没胃口。
  夜里实在睡不着,爬起来要去蟹田那边看看,陆茂行劝不住她,只好陪她一起去了。
  临走时把陆晋源喊醒,叫他听着点孩子们。
  等陆茂行冒着大雨开着车,陪她到了蟹田一看,水已经快涨到堤坝顶部了。
  两人吓得不轻,只能咬咬牙,开个口子放水。
  “叫谭晓东带几张孔小的网来,能拦住多少蟹苗算多少,总比溃坝了全都跑了好。”房秋实欲哭无泪,她家不缺钱,所以她是不指望田里的收成吃饭的,即便如此,她还是愁成了这样,就不用想那些以务农为生的农民了。
  谭晓东匆忙找了几个渔具店,带着网冒着雨赶过来,三个人大半夜的,在田边掘口子放水。
  “还好你选的是指甲盖大的,这网子眼小,都拦住了,要是选了刚孵化的,那就完了。”陆茂行忍不住擦了把汗,太累了,一直和谭晓东在这里支着网,手臂都快没知觉了。
  也是没办法,形势紧急,来不及再找东西支网了,而且手动的有个好处,可以根据水流调整。
  一千亩的地,只敢掘了盆大的一个口子,三个人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上午九点才觉得可以收工了。把口子用沙袋堵上,累得差点瘫倒在地。
  “农民实在太不容易了,咱们这还是有办法的,那地里的稻子可惨了,全都淹掉了。”谭晓东叹了口气,谁能想到呢,鱼米之乡也有可能会颗粒无收。
  太难了。
  洪峰终于过去后,房秋实总算松了口气,却没敢撤掉蟹田周围的堤坝。
  原因很简单,这种大洪水,一般后面还会跟几波小的洪峰,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这堤坝一直留到了七月的艳阳天里,她才在反复斟酌之后,撤掉了。
  这半个月真的是在跟洪水斗智斗勇,她太累了,反正到暑假了,孩子也不上学,她便贪了一次觉,睡到下午才醒。
  陆晋波上来看了几次,都没喊醒她,这会又来,见她醒了,才把邮差送来的信函递给了她:“湖南来的,给。”
  还不止一封。
  一封是袁老写来的,关心了一下有没有因为洪水造成损失,并鼓励她,失败了不要怕,科学的道路上从来都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
  房秋实特别感动,立马坐在书桌前写了回信。
  在信中,并没有过多着墨自己和其他人一起抢险抗洪的辛苦,反倒是在反省自己,做决策之前没有把天文水利等因素考虑进去,最后详细咨询了一下袁老,认不认识老一辈的可以观天象预测天气的,她想学一学。
  第二封信是楚轩的,跟袁老一样关心了一下她的试验田有没有遭到重创,并附上一张唱片,应该是他自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