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亡国太子妃 第160节
上一次得知北庭遇袭,娘子军中有人负伤,她尚且慌乱悲恸,这次面对文武百官,却只剩冷静从容。
倒是底下的臣子们听闻北戎即将大军压境,个个大惊失色。
“十余万大军?”底下有臣子颤声细数:“江淮如今屯兵三万,南境尚有两万,但调回南境兵马只怕来不及,区区三万兵马,如何对阵北戎十余万大军?”
立即有臣子接话道:“汴京沈彦之和李忠手中的兵马,共计五万有余,北戎要想南下,得先取汴京,江淮的三万兵马若和汴京联手,应当能抵挡一阵。”
“沈彦之和李忠之辈,会同我们联手?”激进的臣子开嘲:“诸位莫要忘了,凉州裴家的惨案,便是李家和北戎人联手造成的!那李忠先前被打得一路溃败,只能夹着尾巴去汴京求沈彦之庇护,可见那二人本就是一丘之貉!”
此言一出,倒是让其余臣子愈发惶然:“汴京的五万兵马若也为北戎所用,江淮一带还守得住?”
秦筝看着那名露怯的臣子,眼神坚定又锐利:“胡大人,那只是最坏的打算,汴京是何抉择还未表态。便是真到了那步田地,王将军已去雷州报信,江淮若有难,雷州谢家军会出兵相援,只要江淮死守,拖延到殿下调兵南下,也并非无胜战的可能。”
陆则在得知北戎绕道南下的消息后,便一直拧眉沉思,至此时才出列道:“太子妃娘娘所言甚是,北戎兵马以骑射见长,最擅在平原地带冲杀,从汴京至江淮,多山陵江河,咱们可借住地利,将北戎大军困死在山陵水域。”
楚承稷麾下最得力的两大谋臣,除了岑道溪,便是陆则。
楚承稷北上时,怕李忠和沈彦之那边反扑,带走了岑道溪,便将陆则留在了江淮,武将有安元青、董成两名得力大将,安元青调回江淮后,清缴南境剩余淮阳王势力的变成了韩修。
宋鹤卿接话道:“水战有董小将军,元江联通汴京和吴郡,要阻北戎蛮军,可在株洲江域设防。山地作战可交与安将军,以壕沟陷阱困杀北戎蛮军。”
秦筝点头:“此计可行。”
她看向董成:“事不宜迟,董小将军今夜便点兵先行前往株洲部署。”
董成出列抱拳:“末将领命!”
秦筝又看向安元青:“元江以外的防线,本宫便交与安将军了。”
安元青抱拳道:“殿下和娘娘几番于我安家有救命之恩,末将便是身死,也绝不叫蛮贼践我江淮一寸土!”
军事上的严防做完,秦筝又对秦简道:“异族犯我河山,私人恩怨姑且放置一旁,兄长回去后理一封劝诫的帛书送去汴京,且看汴京那边作何回信。”
只要汴京和她们站在同一条防线上,抵御北戎十几万大军的胜算便又多了一分。
秦筝面上虽镇定,可心中也清楚,汴京的五万大军若真为北戎人所用,她们这边再占据地利,胳膊也拧不过大腿。
之前十里亭一叙后,她已表明自己非原太子妃,沈彦之最后却还是把游医的手札送了回来,秦筝觉着,他心里或许还是有天下百姓的。
大抵当前,不管结果如何,为了不让天下更多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秦筝都愿意去信一封试一试。
秦简被秦筝点名后,捧着笏板的手紧了紧,沉默几息后才道:“微臣遵旨。”
第145章 亡国第一百四十五天
汴京,沈府。
沈彦之驻足在沈婵房门外,听着里边传出的撕心裂肺的咳嗽声,神情木然,描金织锦的大氅似乎挡不住这四面吹来的风雪,只叫人觉着手脚都发冷。
伺候的婢子退出去时,手捧一张带血的锦帕,沈彦之瞥见了,神情又暗几分,但更多的还是木然。
他端着一碗小汤圆抬脚迈进房内,大氅上的雪沫子被屋中的暖气一烘,有了湿意,领边的狐裘软毛杂乱粘在一起,说不出的狼狈。
“婵儿,今日还想吃汤圆子吗?”他单手端着碗坐到了床边,语气温和。
“……想……”
沈婵面色蜡白,整个人瘦得脱相,说话时嘴唇翕动,连出声都有些困难了。
一颗汤圆味到她唇边,她努力想张嘴,却已吞不下去。
沈彦之一手帮她顺着瘦得只剩皮包骨的脊背,温声说:“慢慢吃,不着急。”
他知道,用尽了汤药强留她这么些时日,她终究还是要去了。
看着沈婵现在这副模样,他恍惚间明白,自己一味强留她,无非是徒增她的痛苦罢了。
半颗汤圆刚吃下肚,沈婵又吐了起来,一边吐一边咳,咳出的鲜血湿濡了她胸前的衣襟和被褥,这次咳出的血比之前哪一次都多。
“婵儿!”
沈彦之慌忙放下碗,用自己描金的袖袍擦去她吐出的秽物和鲜血,这一刻他神情是脆弱而凄楚的。
沈婵苍白枯瘦的手紧紧攥住了他的手,抬起一双没多少神采的眼,一遍又一遍唤他:“阿兄,阿兄……对不起,婵儿不能再陪你走下去了……”
有水痕大滴大滴砸在沈婵手背,沈婵吃力往上看,又一滴泪从沈彦之眼眶滚落,划过他鼻梁,坠下砸在他们二人交握的手上。
沈彦之说:“你安心去吧,这次阿兄不留你了。”
沈婵望着他勉强扯了扯唇角,喉咙里发出“嗬”的一声哭腔,已有些涣散的眸子里也涌出泪来:“是我舍不得阿兄……”
沈彦之猩红着眼垂下头去,前额抵着二人交握的手,双肩剧烈颤动着,颈侧的青筋一条条凸起,大片大片的水泽沾湿了二人交握的手。
“阿兄……”沈婵眼角坠下最后一滴清泪,她已用尽全力想回握住沈彦之的手,力道却轻得好似只轻轻碰了他一下。
沈彦之说:“你的最后一个愿望,阿兄会帮你实现的。”
走出房门时,陈钦捧着两封信候在门外:“主子,北戎和江淮都递来了信件。”
沈彦之却置若罔闻,直接越过他大步继续往前走了。
陈钦立在原地,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处理这两封信件。
……
李信的寝宫,除了隔两天有小太监前去送一趟饭,再无宫人踏足。
总管太监带人打开寝殿大门时,一股恶臭迎面扑来,随行的小太监都忍不住掩鼻,只有沈彦之眉头都没皱一下。
总管太监捏着尖细的嗓音道:“这是股什么味儿……”
话音在看到龙床上的李信时戛然而止。
床榻那一片已脏污得看不出原本的布料是什么颜色,李信自中毒对外宣称中风,他吃喝拉撒都是在这张床上。
他动弹不得,口也不能言,吃的是粗使宫人们都不吃的残羹冷饭,但李信本就出生贫寒农家,灾荒年草皮树根都啃过,来送饭的小太监给什么他就吃什么。
他只想活着,只要活着,就还有翻身的希望。
但那小太监也不是天天都来送饭,他常常又渴又饿,身下一堆秽物脏污恶臭,还让整个被衾没有半点温度。
时间久了,整个下半身都开始溃烂生蛆虫。
总管太监在宫里浸淫多年,早已练就一身处事不惊的本领,瞧见李信骨瘦如柴躺在床上,面上还有蛆虫爬行时,都险些没忍住干呕。
李信整个面部因干瘦而凹陷下去,使得两颗眼球外凸得有些骇人,在看到沈彦之时,他眼底迸出恨不能生啖眼前之人血肉的恨意。
沈彦之坐在小太监端来的一张太师椅上,看着床榻之上已没了人样的李信,缓慢开口:“从你设计我入这场局开始,你就该想到今日的。”
“你那几个未弱冠的种,都在今年这场严冬里感染风寒去了,你李家的王朝,从今日起,便结束了。”
李信怒目圆睁,嘴里发出一阵急切的啊啊声。
沈彦之似知道他想说什么,冷笑道:“木犀宫那个孩子啊?那都不是我胞妹的骨血,我为何会下不去手?”
这个消息似乎击溃了李信最后一丝理智,他更加歇斯底里冲着沈彦之啊啊大吼。
沈彦之却不愿再多看这个害他和胞妹至此的罪魁祸首一眼,对总管太监道:“把药给他灌下去。”
总管太监带着几个小太监上前,扳开李信的嘴要给他灌药时,李信突然看着沈彦之桀桀怪笑起来。
沈彦之看着床榻上那个前一秒还歇斯底里后一秒却面露讥讽的人,眯了眯眸子:“你都死到临头了,还有什么可笑的?”
李信依然只是看着沈彦之怪笑,眼底甚至还有几分高高在上的怜悯。
总管太监正要给李信灌毒酒,沈彦之却又突然道:“把解药给他,让他有口能言就行,本王倒想知道,他在笑什么。”
总管太监猜不透这位摄政王的心思,只得照办。
解药给李信灌下去后,他因下半身溃烂,上半身也躺太久生了烂疮,加上长久的营养不良,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说话的嗓音也是哑得跟块破锣似的:“你以为杀了朕,就……就报仇了?”
李信讥笑道:“秦乡关的局,是北戎大王子喀丹帮朕做的。”
沈彦之脸色骤变,却仍是有几分不信:“喀丹凭什么帮你?”
李信怪笑道:“凭你入局后,罗献身死和五万罗家军被坑杀在秦乡关,他北戎直取河西走廊。”
沈彦之下颌瞬间绷得死紧,他很想告诉自己这都不是真的,但李信还在快意地笑着继续说:“荣王还活着罢?你去问问他,当初去沈府迎亲的,是不是一个高鼻深眼的外邦人,我当初同他说,那是我养的外邦高手哈哈哈……”
下一瞬,他的头颅直接被沈彦之暴起一刀砍断,血水喷溅一地,人头从床边掉落后还咕噜噜在地上滚了好几圈。
殿内的小太监都没忍住失声尖叫。
沈彦之提着刀立在原地,描金织锦的袍角上全是血迹。
短促的尖叫声后,整个寝殿又陷入了一片死寂。
沈彦之丢了刀,磕在地上发出“叮”的一声脆响,刺耳又悠长。
他缓步走出大殿,那一身金红的摄政王蟒袍,绣着繁复得令人眩晕的暗纹,叫日光一照,仿佛整个袍子都拖曳着鲜血。
沈彦之径直去了天牢,这也是他回京后,第一次亲自来看望自己这位所谓的父亲。
荣王的状况没比李信好上多少,他的牢房紧挨着刑房,日夜都听着那些受刑的犯人的惨叫声,没睡过一个好觉,精神极度崩溃,被带到沈彦之跟前时,整个人蓬头垢面,形消脱骨。
看到沈彦之衣着光鲜时,喜极而泣:“我儿肯原谅为父了?我儿是来接为父出狱的吗?”
他身上带着沉重的镣铐,爬跪着过去抱住沈彦之双膝,痛哭流涕道:“为父错了,为父真的错了,为父不该听信那贱人的谗言,苛待你和婵儿,你们是阿苑留给我的骨血啊……”
他不提早亡的发妻还好,一提沈彦之眼中戾气陡现,重重一脚踹开荣王:“别这么叫我母亲,恶心!”
荣王被一脚踹至墙边,额角磕出了血,也丝毫不在乎,只又爬跪回沈彦之身边:“是是是,我不叫她,我出去后,日日跪在她牌位前忏悔,我儿,放为父出去好不好?”
说到后面,已是声泪俱下祈求,对着沈彦之砰砰磕起了头。
沈彦之重重闭上眼,这个人哪怕落到了这步田地,他心中的怨恨也没有一点消减,反而只是徒增恶心。
他问:“你将婵儿许给李信时,他派来接婵儿的高手中,可有一个北戎人?”
荣王半点不敢敷衍,仔细回想一番后,连连点头:“是有那么一个人,身长八尺有余,高鼻深眼,一看就武艺不俗。”
得到了想知道的答案,沈彦之缓缓转过身,居高临下看着荣王:“知道我为何留你至今吗?”
在荣王错愣的目光里,他冷冷道:“因为婵儿还在。”
民间有个说法,父母在,才能为子女积攒福泽。
而且沈婵心地软,哪怕再恨荣王,也不愿他做出弑父的事来,老一辈说,那是要遭天谴的,沈婵不想沈彦之再背上这么一桩债。
荣王显然也明白沈彦之的意思,眼神在一瞬间变得极为惊恐。
沈彦之的目光却凉薄刺骨:“婵儿一去,你便也去地底下亲自给她和母亲赔罪忏悔吧。”
倒是底下的臣子们听闻北戎即将大军压境,个个大惊失色。
“十余万大军?”底下有臣子颤声细数:“江淮如今屯兵三万,南境尚有两万,但调回南境兵马只怕来不及,区区三万兵马,如何对阵北戎十余万大军?”
立即有臣子接话道:“汴京沈彦之和李忠手中的兵马,共计五万有余,北戎要想南下,得先取汴京,江淮的三万兵马若和汴京联手,应当能抵挡一阵。”
“沈彦之和李忠之辈,会同我们联手?”激进的臣子开嘲:“诸位莫要忘了,凉州裴家的惨案,便是李家和北戎人联手造成的!那李忠先前被打得一路溃败,只能夹着尾巴去汴京求沈彦之庇护,可见那二人本就是一丘之貉!”
此言一出,倒是让其余臣子愈发惶然:“汴京的五万兵马若也为北戎所用,江淮一带还守得住?”
秦筝看着那名露怯的臣子,眼神坚定又锐利:“胡大人,那只是最坏的打算,汴京是何抉择还未表态。便是真到了那步田地,王将军已去雷州报信,江淮若有难,雷州谢家军会出兵相援,只要江淮死守,拖延到殿下调兵南下,也并非无胜战的可能。”
陆则在得知北戎绕道南下的消息后,便一直拧眉沉思,至此时才出列道:“太子妃娘娘所言甚是,北戎兵马以骑射见长,最擅在平原地带冲杀,从汴京至江淮,多山陵江河,咱们可借住地利,将北戎大军困死在山陵水域。”
楚承稷麾下最得力的两大谋臣,除了岑道溪,便是陆则。
楚承稷北上时,怕李忠和沈彦之那边反扑,带走了岑道溪,便将陆则留在了江淮,武将有安元青、董成两名得力大将,安元青调回江淮后,清缴南境剩余淮阳王势力的变成了韩修。
宋鹤卿接话道:“水战有董小将军,元江联通汴京和吴郡,要阻北戎蛮军,可在株洲江域设防。山地作战可交与安将军,以壕沟陷阱困杀北戎蛮军。”
秦筝点头:“此计可行。”
她看向董成:“事不宜迟,董小将军今夜便点兵先行前往株洲部署。”
董成出列抱拳:“末将领命!”
秦筝又看向安元青:“元江以外的防线,本宫便交与安将军了。”
安元青抱拳道:“殿下和娘娘几番于我安家有救命之恩,末将便是身死,也绝不叫蛮贼践我江淮一寸土!”
军事上的严防做完,秦筝又对秦简道:“异族犯我河山,私人恩怨姑且放置一旁,兄长回去后理一封劝诫的帛书送去汴京,且看汴京那边作何回信。”
只要汴京和她们站在同一条防线上,抵御北戎十几万大军的胜算便又多了一分。
秦筝面上虽镇定,可心中也清楚,汴京的五万大军若真为北戎人所用,她们这边再占据地利,胳膊也拧不过大腿。
之前十里亭一叙后,她已表明自己非原太子妃,沈彦之最后却还是把游医的手札送了回来,秦筝觉着,他心里或许还是有天下百姓的。
大抵当前,不管结果如何,为了不让天下更多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秦筝都愿意去信一封试一试。
秦简被秦筝点名后,捧着笏板的手紧了紧,沉默几息后才道:“微臣遵旨。”
第145章 亡国第一百四十五天
汴京,沈府。
沈彦之驻足在沈婵房门外,听着里边传出的撕心裂肺的咳嗽声,神情木然,描金织锦的大氅似乎挡不住这四面吹来的风雪,只叫人觉着手脚都发冷。
伺候的婢子退出去时,手捧一张带血的锦帕,沈彦之瞥见了,神情又暗几分,但更多的还是木然。
他端着一碗小汤圆抬脚迈进房内,大氅上的雪沫子被屋中的暖气一烘,有了湿意,领边的狐裘软毛杂乱粘在一起,说不出的狼狈。
“婵儿,今日还想吃汤圆子吗?”他单手端着碗坐到了床边,语气温和。
“……想……”
沈婵面色蜡白,整个人瘦得脱相,说话时嘴唇翕动,连出声都有些困难了。
一颗汤圆味到她唇边,她努力想张嘴,却已吞不下去。
沈彦之一手帮她顺着瘦得只剩皮包骨的脊背,温声说:“慢慢吃,不着急。”
他知道,用尽了汤药强留她这么些时日,她终究还是要去了。
看着沈婵现在这副模样,他恍惚间明白,自己一味强留她,无非是徒增她的痛苦罢了。
半颗汤圆刚吃下肚,沈婵又吐了起来,一边吐一边咳,咳出的鲜血湿濡了她胸前的衣襟和被褥,这次咳出的血比之前哪一次都多。
“婵儿!”
沈彦之慌忙放下碗,用自己描金的袖袍擦去她吐出的秽物和鲜血,这一刻他神情是脆弱而凄楚的。
沈婵苍白枯瘦的手紧紧攥住了他的手,抬起一双没多少神采的眼,一遍又一遍唤他:“阿兄,阿兄……对不起,婵儿不能再陪你走下去了……”
有水痕大滴大滴砸在沈婵手背,沈婵吃力往上看,又一滴泪从沈彦之眼眶滚落,划过他鼻梁,坠下砸在他们二人交握的手上。
沈彦之说:“你安心去吧,这次阿兄不留你了。”
沈婵望着他勉强扯了扯唇角,喉咙里发出“嗬”的一声哭腔,已有些涣散的眸子里也涌出泪来:“是我舍不得阿兄……”
沈彦之猩红着眼垂下头去,前额抵着二人交握的手,双肩剧烈颤动着,颈侧的青筋一条条凸起,大片大片的水泽沾湿了二人交握的手。
“阿兄……”沈婵眼角坠下最后一滴清泪,她已用尽全力想回握住沈彦之的手,力道却轻得好似只轻轻碰了他一下。
沈彦之说:“你的最后一个愿望,阿兄会帮你实现的。”
走出房门时,陈钦捧着两封信候在门外:“主子,北戎和江淮都递来了信件。”
沈彦之却置若罔闻,直接越过他大步继续往前走了。
陈钦立在原地,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处理这两封信件。
……
李信的寝宫,除了隔两天有小太监前去送一趟饭,再无宫人踏足。
总管太监带人打开寝殿大门时,一股恶臭迎面扑来,随行的小太监都忍不住掩鼻,只有沈彦之眉头都没皱一下。
总管太监捏着尖细的嗓音道:“这是股什么味儿……”
话音在看到龙床上的李信时戛然而止。
床榻那一片已脏污得看不出原本的布料是什么颜色,李信自中毒对外宣称中风,他吃喝拉撒都是在这张床上。
他动弹不得,口也不能言,吃的是粗使宫人们都不吃的残羹冷饭,但李信本就出生贫寒农家,灾荒年草皮树根都啃过,来送饭的小太监给什么他就吃什么。
他只想活着,只要活着,就还有翻身的希望。
但那小太监也不是天天都来送饭,他常常又渴又饿,身下一堆秽物脏污恶臭,还让整个被衾没有半点温度。
时间久了,整个下半身都开始溃烂生蛆虫。
总管太监在宫里浸淫多年,早已练就一身处事不惊的本领,瞧见李信骨瘦如柴躺在床上,面上还有蛆虫爬行时,都险些没忍住干呕。
李信整个面部因干瘦而凹陷下去,使得两颗眼球外凸得有些骇人,在看到沈彦之时,他眼底迸出恨不能生啖眼前之人血肉的恨意。
沈彦之坐在小太监端来的一张太师椅上,看着床榻之上已没了人样的李信,缓慢开口:“从你设计我入这场局开始,你就该想到今日的。”
“你那几个未弱冠的种,都在今年这场严冬里感染风寒去了,你李家的王朝,从今日起,便结束了。”
李信怒目圆睁,嘴里发出一阵急切的啊啊声。
沈彦之似知道他想说什么,冷笑道:“木犀宫那个孩子啊?那都不是我胞妹的骨血,我为何会下不去手?”
这个消息似乎击溃了李信最后一丝理智,他更加歇斯底里冲着沈彦之啊啊大吼。
沈彦之却不愿再多看这个害他和胞妹至此的罪魁祸首一眼,对总管太监道:“把药给他灌下去。”
总管太监带着几个小太监上前,扳开李信的嘴要给他灌药时,李信突然看着沈彦之桀桀怪笑起来。
沈彦之看着床榻上那个前一秒还歇斯底里后一秒却面露讥讽的人,眯了眯眸子:“你都死到临头了,还有什么可笑的?”
李信依然只是看着沈彦之怪笑,眼底甚至还有几分高高在上的怜悯。
总管太监正要给李信灌毒酒,沈彦之却又突然道:“把解药给他,让他有口能言就行,本王倒想知道,他在笑什么。”
总管太监猜不透这位摄政王的心思,只得照办。
解药给李信灌下去后,他因下半身溃烂,上半身也躺太久生了烂疮,加上长久的营养不良,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说话的嗓音也是哑得跟块破锣似的:“你以为杀了朕,就……就报仇了?”
李信讥笑道:“秦乡关的局,是北戎大王子喀丹帮朕做的。”
沈彦之脸色骤变,却仍是有几分不信:“喀丹凭什么帮你?”
李信怪笑道:“凭你入局后,罗献身死和五万罗家军被坑杀在秦乡关,他北戎直取河西走廊。”
沈彦之下颌瞬间绷得死紧,他很想告诉自己这都不是真的,但李信还在快意地笑着继续说:“荣王还活着罢?你去问问他,当初去沈府迎亲的,是不是一个高鼻深眼的外邦人,我当初同他说,那是我养的外邦高手哈哈哈……”
下一瞬,他的头颅直接被沈彦之暴起一刀砍断,血水喷溅一地,人头从床边掉落后还咕噜噜在地上滚了好几圈。
殿内的小太监都没忍住失声尖叫。
沈彦之提着刀立在原地,描金织锦的袍角上全是血迹。
短促的尖叫声后,整个寝殿又陷入了一片死寂。
沈彦之丢了刀,磕在地上发出“叮”的一声脆响,刺耳又悠长。
他缓步走出大殿,那一身金红的摄政王蟒袍,绣着繁复得令人眩晕的暗纹,叫日光一照,仿佛整个袍子都拖曳着鲜血。
沈彦之径直去了天牢,这也是他回京后,第一次亲自来看望自己这位所谓的父亲。
荣王的状况没比李信好上多少,他的牢房紧挨着刑房,日夜都听着那些受刑的犯人的惨叫声,没睡过一个好觉,精神极度崩溃,被带到沈彦之跟前时,整个人蓬头垢面,形消脱骨。
看到沈彦之衣着光鲜时,喜极而泣:“我儿肯原谅为父了?我儿是来接为父出狱的吗?”
他身上带着沉重的镣铐,爬跪着过去抱住沈彦之双膝,痛哭流涕道:“为父错了,为父真的错了,为父不该听信那贱人的谗言,苛待你和婵儿,你们是阿苑留给我的骨血啊……”
他不提早亡的发妻还好,一提沈彦之眼中戾气陡现,重重一脚踹开荣王:“别这么叫我母亲,恶心!”
荣王被一脚踹至墙边,额角磕出了血,也丝毫不在乎,只又爬跪回沈彦之身边:“是是是,我不叫她,我出去后,日日跪在她牌位前忏悔,我儿,放为父出去好不好?”
说到后面,已是声泪俱下祈求,对着沈彦之砰砰磕起了头。
沈彦之重重闭上眼,这个人哪怕落到了这步田地,他心中的怨恨也没有一点消减,反而只是徒增恶心。
他问:“你将婵儿许给李信时,他派来接婵儿的高手中,可有一个北戎人?”
荣王半点不敢敷衍,仔细回想一番后,连连点头:“是有那么一个人,身长八尺有余,高鼻深眼,一看就武艺不俗。”
得到了想知道的答案,沈彦之缓缓转过身,居高临下看着荣王:“知道我为何留你至今吗?”
在荣王错愣的目光里,他冷冷道:“因为婵儿还在。”
民间有个说法,父母在,才能为子女积攒福泽。
而且沈婵心地软,哪怕再恨荣王,也不愿他做出弑父的事来,老一辈说,那是要遭天谴的,沈婵不想沈彦之再背上这么一桩债。
荣王显然也明白沈彦之的意思,眼神在一瞬间变得极为惊恐。
沈彦之的目光却凉薄刺骨:“婵儿一去,你便也去地底下亲自给她和母亲赔罪忏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