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大邺禁赌严苛,族学更甚,温廷安得意忘形,后被揭发,犯了规矩,铸了大错,才不过两个月,便被遣送回国公府,老先生说是族学庙小,降伏不了妖风,更容不下此尊妖煞。
温家上下,除了大房,其他房明面上没对温廷安做出臧否,可私下,连洗脚婢都难给个好颜色。
就连温廷安,也觉得原主过往犯下的浑儿,简直罄竹难书。
凛冬的风透过竹窗吹来,有些寒意,她看着高挂在内堂处的一副大字,绸墨遒劲,铜琶铁板,字透纸背,上书:『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温廷安深深吸了一口气,眉心蹙紧,想道,要想在这一世安身立命,科举似乎成了她唯一的出路。
不光是为了吕氏,为了大房,为了温家,更是为了自己。
她眼下是个男儿郎,肩不能担,手不能挑,干不起重活,也不精谙经商之道,唯一的优势,大概要属应试与论史撰文,毕竟在编制里有长达七载的文员生涯,她叶筠可不是白白瞎混的。
抵夜,掌灯时分,她的父亲温善晋终算回来了,身为温青松嗣下五子之中的嫡长子,他却没有温廷安预想中的威严肃谨,恰恰相反,他性子趋于随和温润,着潇洒落拓的一身广袖滚绣皂底大青袍,身上有股淡淡的药香,予人一种随遇而安的炼士之感。
见着温廷安第一句话便是:“今儿大少爷怎么不穿那件骚里骚气的绯紫大袍?穿这般正儿八经,还真不习惯。”
温廷安蓦觉面红耳赤,一个时辰前,她特地整饬了一番衣箧,将所有设色与紫相涉的浓艳衣裳,悉数施送予那些婆子仆役,只留下了较为低调且素淡的衣物。
吕氏心中有愧意,但蹙着眉,嗔道:“怎么尽关注不该关注的,你适才与二哥三哥去了一趟老太爷屋中,可是谈了些什么要紧事?老太爷没指摘安哥儿什么罢?”
“一帮务求仕进的书儒,凑在一块儿还能谈什么?”温善晋给温廷安夹了一块小葱豆腐,却又故意不放她碗中,神采奕奕,“不过,你这当老大的,这回没欺负老二,可真有长进,不过,老二这阵子得辛苦点,把落下的课业补上。”
虽然口吻调侃,但温善晋的眼角牵成了一道好看的笑纹,看上去看是真诚,似乎是在逗她。
温廷安仔细审视这位任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老父。
畴昔的父亲,是进士一甲的榜眼,青云路风调雨顺,为人刚正刻板,一丝不苟,但病愈后,他从上面跌了下去,没再爬上去过。
叔辈等人,是当年的进士二甲,十年以来,沉浮在跌宕的官海里,奋力往上攀爬,官位越来越高。
其他父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温善晋对温廷安这一生,就只有一个要求,别干触犯大邺律法的事儿,此外,随她作天作地。
这令温廷安真正纠偏一件事,原主如此娇纵,其实不是吕氏宠的,而是温善晋的不作为纵出来的。
膳毕,她道:“我想亲自去寻温老太爷,恳求他的宽宥。”
吕氏看着她的眼神,有些愕讶:“你不是素来最惧怕老太爷么?再说了,你爹他方才已经去过一趟了。”
“我爹是我爹,我是我,我想亲自请罪,犯了事儿,一直让爹给我收拾烂摊子,对爹不公平,对老太爷不尊重。”
说得很道理,吕氏煞是欣慰,温善晋也点了点头,意有所指:“你是你,我是我,我做什么你不会截和,你做什么我也不会干涉,这是你的人生。”
外头还在落着夜雪,远处有隐微的敲铎声,朔气弥漫在院内竹植里,各房少爷速速扒完饭,负箧曳履,赶着去上族学的夜课,过几日要进行一次文论大课考,少爷们都紧张兮兮的,诸多傔从相继出动,带手炉的带手炉,驾马车的驾马车,带茶水干粮的带茶水干粮,做小抄的做小抄,收拾书箧的收拾书箧。
数位去堂厨催伙食的婢子,此际打大房院子近处经过。
“大少爷跟大夫人真会逢场作戏,害得二少爷坐轮椅赴课。”
“我想不通,明明温廷安害了弟弟,当弟弟的为何还要帮这种渣滓说话?”
“嘘,小点声,这里离琢绣院很近,当心被人听到。”
“听到又能如何?在我心底,二少爷才是我心中的嫡长子,等中了进士后便飞黄腾达,哪还有看他温廷安的脸色度日?”
“你说的有理,他表面上就爱虚张声势,但就是个烂泥草包,憋挺大的劲儿,就放出那么小的一个屁。”
“他胸无点墨,目不识丁,除了脸生得好看些,便也一无所长了。”
“这也没法子,也不看看大房都是些什么妖魔。”
两人咕哝不休,没留意到濯绣院的动静。
温廷安站在廊檐之下,澹泊地笑笑,负手信步,款款行至两人跟前,婢子们正论议着,蓦见来人,差点咬断了舌头,表情僵硬,像是看到了黑白无常,气氛噤若寒蝉,哪儿还有刚刚的嚣张气焰。
温廷安眉眸格外温柔,纤瘦的身影如玉树一般隽立,“你们去筹备些涑足水,端至大夫人和大老爷那边,他们那边丫鬟人手不够。”
看着大少爷脉脉面容,婢子们情不自禁热了脸,连声说好。
温廷安仍是笑,但眸色极冷,走近两位婢子近前,沉着嗓音道:“我容许你们背后议论我,人前议论也行,但别让我听到你们谤议长房任何一人,否则,我会亲自割下你们的舌头,煲成妄言汤,送给你们主子品鉴。”
婢子们吓得腿软,诚惶诚恐地连忙跪下,冷汗潸潸,连声恳请大少爷恕罪。
府内下人有嘴碎的劲头,但都是秋老虎,一唬就不成势了,今番温廷安走了一出敲山震虎,她们暂时会有所收敛。
她接着去了东跨院正厢房,那是温老太爷的居所。
这是颇为古雅气派的一座五进合院,隔着老远,温廷安便能觉知到屋内熏香炉暖烟蒸腾,长贵引着一些幕僚,挑灯自院内叙话而出,见着她,长贵挑了挑眉,显然没预料到大少爷会出现在此。
温廷安向长贵问好,阐明来意,说白日冲撞了老太爷,心底很是愧怍,有话想对老太爷当面说。
但长贵并不待见她:“老太爷乏了,有什么话不妨与咱家说便是,咱家替少爷代为转达。”
这一个再是寻常不过的夜,但纨绔子弟温廷安,却在此刻,道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我想回族学念书。”
氛围阒寂,长贵眸色微澜,温廷安觉得语气还不够郑重其事,又追补了一句:“我一定会参加今岁的春考。”
第5章
长贵似乎是听到了一桩荒诞的笑闻,笑望着温廷安一眼,这一位翩翩少年郎身着鹤纹天青色绒氅直裰,宁谧沉静地隽立于原处,在檐灯的掩映之下,衬得容色淡静超逸,眉眸如画,明明说着最滑天下之大稽的事,偏偏连半丝情绪也无。
长贵掩饰住了眸底的蔑色,对里头传话的墩子摆了摆手,墩子迅疾了然,忙里偷闲睇了温廷安一眼,行至大院内堂传报去了,须臾,墩子踅身而返,袖着手,低声对长贵说了些什么,长贵侧身扬灯,恭身做了引路之姿,寥寥牵了牵唇角:“大少爷,进去吧。”
穿过玄红鎏金垂花门,一径入了五进深苑,进入了温老太爷栖住的崇文院,月门背后是一条细致的青石小路,如游蛇似的伸进内院,沿途上,温廷安瞅见了一块嶙峋奇石,矗立在门庭前院中心,上用朱墨錾刻『厚德载物』四字,墨字微漉,狂草奔放,端的是文人风骨。
长贵察见她留意到了这块奇石,露出一缕笑容:“这块石头本是放在后院井口,但前几日,老太爷差司天监一位先生问了风水,一番问卜,原来是这石头放错了地方,塞住了温家的青云之气,是以,老太爷才将这石头挪了位置。”
长贵看了温廷安一眼,笑得半真半假:“挪得真是时候,效果立竿见影。”
温廷安抿唇浅笑,对方话里话外带着刺,但她并不很在意,一路走至了内厅,先是见着铺毡的拔步案几上,置有一鼎造相古典的错金香炉,熏着暖烘着热,温老太爷披着玄纹锦织的宽大皂袍,皓庬眉髯,约莫古稀之年,身量肃刚板正,一副旧派的学儒,隔着袅袅青烟,温老太爷正执着《大邺通鉴》的刻印孤本端看。
温廷安朝老太爷作了一个深揖,老太爷翻了一页,漫不经心打量了她一眼,视线如有千斤秤砣压诸在身,一时间,她竟是觉知到了莫大的威压,老太爷没请她入座,就这么令她立着,只肃声问:“为何突然想念书?”
在温廷安看来,这是一道送分的论述题,可以从大邺文治的弊端与式微、温家在朝庙之中的地位、温庞两党之争、国公府长房的境遇、自己嫡长子嫡长孙的重担等,多角度切入。但她又顾及原主的思想觉悟,可能还没到这一步,她将答复删繁就简,剪去深奥论述,结合了挨打的经历,只讲了自己是被挨了吕氏的鞭笞之后,决意洗心革面,誓为温家崛起而读书。
温老太爷听罢,将通鉴阖上,终于正眼审视温廷安,显然是对她的觉悟还算满意,命她随意拣个座儿,温廷安早间挨了一顿棍打,虽然搽了伤药,但被打的肌肤还隐隐作疼,是不能久站的,眼下终于能坐下了,她心下舒了一口气。
“念在你有悔悟之心,祖父会支持你念书,但你也要有自知之明,”温青松沉思了片晌,缓缓开口,“你过去劣迹斑斑,屡犯校正之令,老先生对你印象极差,族学不太可能再收留你。”
温廷安恭声道:“廷安过去不敬师长,考棚舞弊,窃自博弈,确乎犯下诸多荒谬之事,但皆非十恶不赦之重罪,纵使博弈,也是一图乐子,并未敛财分毫,老先生严苛惩戒廷安,廷安绝无抵牾之意。”
温廷安看着温老太爷,一字一顿:“但循大邺明文令法,在未犯七出的重罪情势之下,族学没有理由将学子驱逐。”
一抹深意掠过温青松的眉心间,他捋了捋髭须,浅啜半碗罗汉松茶,口吻噙笑,不可置信:“你还研读过大邺令法?”
温廷安顾着为自己辩护,却忘了原主是不学无术之徒,她用余光扫视了崇文院的书阁架子,急中生智道:“父亲在资政殿编修国史,常在晚膳论及新律更撤之事,廷安听了一二,经年耳濡目染,也就阴差阳错记下了,更何况,廷安念书之心坚笃,自然要用些令法,为自己作绸缪。”
温青松抚掌称笑,不得不谈,他眼下对温廷安有一种士别半日,刮目相待的感觉,原以为这个嫡长孙过去是个吴下阿蒙,现在仪姿磊落大房,谈吐也趋于明朗儒雅,虽说油腔滑调的毛病未改,但真的长进了不少,他感到蕴藉,思及后日族学应考之事,复又皱了皱眉心,道:“你虽想念书,但已有一年未去族学,落下课业太多,连乡试都没能过,若想赴春闱参加会试,怕是天方夜谭。”
原主课业是一团稀泥,一年前乡试,庶弟得了解元,二房的三少爷温廷凉亦是成了贡士,而原主的乡试表现,堪称一塌糊涂,考试拢共三日,她便卡在头日的考试里,压根看不懂经义题,更写不出千字论策,后两日考试,原主索□□空卷,受卷官和誊录官看着她卷子,笑了半日,这闹成了考棚里的一桩笑闻,原主一空成名,受封『白卷公子』。
温廷舜与温廷凉成贡士,算是有了功名任官的门槛,可以参加翌年于京师春三月的会试,命运便是从乡试拉开了差距,这些天资卓颖的少爷们,一步一步踏上入仕为官的青云路,而温廷安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混迹于纨绔江湖,虽然都同样姓温,但人们谈起几位少爷的口吻和态度,全然是不一致的。
温廷安与温廷舜唯一的羁绊,大概便是她寻人打折了他的腿,后来,她的下场极为惨戚,猪狗不如。
一切的变故,是从那一场乡试开始。
“廷安自然知晓与弟弟们差距,但学而优则仕,恳望祖父能给廷安一个机会,划定一个时间备考,以证笃学之心。”
温廷安刚穿来时,摸清了大邺的科举制度,纵使不是乡试升上去的书生,只消得到族学或书院的察举信,也是能有赴京会试的资格。
此外,她犹记得在琢绣院外听到的线索,心中有了一丝把握,大邺的考学之制与宋朝相类,族学的规模与太学院相似,小考日日有,大考三六九,依轻重划分,拢共有私试、公试、舍试,私试每月一次,公试每岁一次,过几日是春分,便有一场私试。
倘若通过私试,才能参加公试,公试通过,才可能从外舍升入内舍。
族学将学子分为三等,依贵贱划分,依次上舍生,内舍生,外舍生,上舍生是族学之中的人中龙凤,只有这一群人才能参加最顶尖的舍试,在学官的眼中,上舍生保底是进士三甲。
因地位之不同,不同舍的学子每月所拿到的学廪、食钱、廪膳都大不相同。原书男主沈云升,庶弟温廷舜,便是上舍生,温家其他少爷普遍是内舍生,如果温廷安真能通过私试,姑且是最低贱的外舍生。
但这是她当前的目标。
“按你的意思,你是想去族学先参试,老学官摸底,再视你的状况做出判断?”温青松看着斯文俊雅的少年郎,挑了挑眉心,人有些微讶。
温廷安点了点头,坦荡道:“五日为期。”
这一下子,除了温青松,就连近旁伫立的长贵和墩子也有些撼然,温廷安打算用五日,将长达一年的课业补上,易言之,她用五日的光景,博取一个会试的敲门砖。
温廷安未免太过狂妄,一年的课业,内容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纵使是天性颖悟的二少爷,也脚踏实地学了一年,昼夜苦读,所做出来的文章才令老先生较为满意。而同是举人的三少爷温廷凉,天资不够,后天来补,二老爷人脉奇广,请了不少宫廷里的状元郎和大学士倾囊相授,温廷凉彻夜达旦地学,勤能补拙,终于将艰深的课业啃了下来。
而温廷安,论天性,没二少爷厉害,论勤奋,没三少爷强悍,整个人不上不下,怎么可能将课业啃下来,就算是参加月考,排辈论资的话,绝然是不堪入目的水准。
明明是如此荒唐滑稽的笑闻,偏生温廷安说得如此郑重其事,毫无说笑之意,温青松捋须看了她一瞬,晌久,长笑了一声,抚掌道:“有胆识,我倒想看看,你五日之后究竟能考出什么造化。”
其实,他也并不指望她能干出什么名堂,去族学待着,总比闲赋在府或是在外花天酒地好。
“长贵,”温青松吩咐道,“速去吩咐账房那边取些银钱来,说是为大少爷复学,今后添些字帖墨宝。”
这便是赐她去族学的机会了,温廷安露出恭谨之色,她初步取得老太爷的信任了,长贵很懂识人眼色,此番待她态度宽和许多,一面将一袋银钱和墨宝奉送上,且主动为她沏了一杯甜枣姜片热茶,还命墩子执了一块狐绒垫子,垫在檀木椅上,怕她趺坐时膝部受冻。
温廷安暗自掂了掂重量,那个钱袋子少说有两千文,而洛阳城的米价每斗八十多文,那么这就意味着,她每日可以买两三升的米,纵使不回琢绣院,在外解决一整月的伙食,不成问题。
没想到,温老太爷出手还挺阔绰。
温老太爷嘱咐了她明日去族学要注意的事宜,温廷安悉心听着,待从崇文院离却时,已是亥时一刻的光景。
落雪覆满青石路,她不疾不徐地朝濯绣院走去,原本飘摇的雪花,落在自己身上,忽然之间有了沉甸甸的重量,檀红和刺青看到了大少爷抱回了一堆墨宝回来,俱是撼愕,大院里最不缺的就是耳报神,这一夜,温廷安要去族学念书的消息,传遍了整座长房。
最是欣慰地当属吕氏,她忙吩咐数位侍役在宅院里拾掇出一块读书的厢房,又不忘对温善晋道:“安哥儿真的长大了,终于发愤图强,将念书当回事儿了,你这当爹的,好歹也是当年的一甲及第,多提点她几句才好。”
温善晋正在宅后院药坊里,一派云遮雾绕的内室里,正炼丹方,听至此话,眼角弯弯,拉了一下风箱:“她能脚能走到哪儿,便是读到哪儿,不着急。”
吕氏不耐烦他这随性轻率的样子,似乎除了炼丹方,其他任何事都让他提不起兴致。
三姨娘刘氏也是听说了温廷安要去上族学的消息,全然是匪夷所思,在庭院里踱来踱去,纳罕地道:“这个废物少爷,怎会想着要念书?”
挨了吕氏一顿藤鞭,就突然良心发现,要担起嫡长孙的重担?
刘氏是在前一个月前,突然有了上一世的记忆,在上一辈子里,她趋炎附势,巴结温廷安,对庶出的二少爷百般刁难与折辱,结果,二少爷表面上是个孤僻的小可怜,实际上,他在温家卧薪尝胆,是个胸有城府,手腕狠毒阴鸷的大人物,他睚眦必报,对每一位迫害过他的人记得清清楚楚,后来,带八十万禁军逼宫前夜,他将温廷安抽筋扒皮,而她刘氏与女儿温画眉,亦是落了个惨绝人寰的下场。
现在有了这些记忆,野心勃勃的刘氏决意痛改前非,誓要重写自己的命运,冥冥之中有个声音在暗示她,巴结温廷舜才有出路,她和眉姐儿站对了人,日后必将攀上高枝成凤凰。
但温廷舜不是一个这么容易糊弄的人,刘氏贸然谄媚,只会令他厌恶与起疑,于是乎,刘氏就把歪主意打在了毫无心机的温廷安身上,明面上曲意讨好,唆使他为巩固嫡子地位,去打折温廷舜的双腿。
然而,她的计谋只成功了一半,温廷安挨板子的时候,温廷舜居然陪跪而下!
更教她意外地是,这位纨绔少爷竟还想要念书!去族学赴春闱!
在上一辈子里,他至始至终是一截不可雕的朽木,不仅纵情声色,还败光了崇国公府的家资,害得家破人亡,怎么这一世,事态发展的走向,隐隐约约地,好像与她预想的有些不太一致?
不过,就凭温廷安那一副德行,再怎么蹦跶,也逃不过被扒皮的厄运。
刘氏本打算去濯绣院亲自看看,但看在夜色已深了,只好暂先作罢,明日再是静观风浪起。
温家上下,除了大房,其他房明面上没对温廷安做出臧否,可私下,连洗脚婢都难给个好颜色。
就连温廷安,也觉得原主过往犯下的浑儿,简直罄竹难书。
凛冬的风透过竹窗吹来,有些寒意,她看着高挂在内堂处的一副大字,绸墨遒劲,铜琶铁板,字透纸背,上书:『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温廷安深深吸了一口气,眉心蹙紧,想道,要想在这一世安身立命,科举似乎成了她唯一的出路。
不光是为了吕氏,为了大房,为了温家,更是为了自己。
她眼下是个男儿郎,肩不能担,手不能挑,干不起重活,也不精谙经商之道,唯一的优势,大概要属应试与论史撰文,毕竟在编制里有长达七载的文员生涯,她叶筠可不是白白瞎混的。
抵夜,掌灯时分,她的父亲温善晋终算回来了,身为温青松嗣下五子之中的嫡长子,他却没有温廷安预想中的威严肃谨,恰恰相反,他性子趋于随和温润,着潇洒落拓的一身广袖滚绣皂底大青袍,身上有股淡淡的药香,予人一种随遇而安的炼士之感。
见着温廷安第一句话便是:“今儿大少爷怎么不穿那件骚里骚气的绯紫大袍?穿这般正儿八经,还真不习惯。”
温廷安蓦觉面红耳赤,一个时辰前,她特地整饬了一番衣箧,将所有设色与紫相涉的浓艳衣裳,悉数施送予那些婆子仆役,只留下了较为低调且素淡的衣物。
吕氏心中有愧意,但蹙着眉,嗔道:“怎么尽关注不该关注的,你适才与二哥三哥去了一趟老太爷屋中,可是谈了些什么要紧事?老太爷没指摘安哥儿什么罢?”
“一帮务求仕进的书儒,凑在一块儿还能谈什么?”温善晋给温廷安夹了一块小葱豆腐,却又故意不放她碗中,神采奕奕,“不过,你这当老大的,这回没欺负老二,可真有长进,不过,老二这阵子得辛苦点,把落下的课业补上。”
虽然口吻调侃,但温善晋的眼角牵成了一道好看的笑纹,看上去看是真诚,似乎是在逗她。
温廷安仔细审视这位任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老父。
畴昔的父亲,是进士一甲的榜眼,青云路风调雨顺,为人刚正刻板,一丝不苟,但病愈后,他从上面跌了下去,没再爬上去过。
叔辈等人,是当年的进士二甲,十年以来,沉浮在跌宕的官海里,奋力往上攀爬,官位越来越高。
其他父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温善晋对温廷安这一生,就只有一个要求,别干触犯大邺律法的事儿,此外,随她作天作地。
这令温廷安真正纠偏一件事,原主如此娇纵,其实不是吕氏宠的,而是温善晋的不作为纵出来的。
膳毕,她道:“我想亲自去寻温老太爷,恳求他的宽宥。”
吕氏看着她的眼神,有些愕讶:“你不是素来最惧怕老太爷么?再说了,你爹他方才已经去过一趟了。”
“我爹是我爹,我是我,我想亲自请罪,犯了事儿,一直让爹给我收拾烂摊子,对爹不公平,对老太爷不尊重。”
说得很道理,吕氏煞是欣慰,温善晋也点了点头,意有所指:“你是你,我是我,我做什么你不会截和,你做什么我也不会干涉,这是你的人生。”
外头还在落着夜雪,远处有隐微的敲铎声,朔气弥漫在院内竹植里,各房少爷速速扒完饭,负箧曳履,赶着去上族学的夜课,过几日要进行一次文论大课考,少爷们都紧张兮兮的,诸多傔从相继出动,带手炉的带手炉,驾马车的驾马车,带茶水干粮的带茶水干粮,做小抄的做小抄,收拾书箧的收拾书箧。
数位去堂厨催伙食的婢子,此际打大房院子近处经过。
“大少爷跟大夫人真会逢场作戏,害得二少爷坐轮椅赴课。”
“我想不通,明明温廷安害了弟弟,当弟弟的为何还要帮这种渣滓说话?”
“嘘,小点声,这里离琢绣院很近,当心被人听到。”
“听到又能如何?在我心底,二少爷才是我心中的嫡长子,等中了进士后便飞黄腾达,哪还有看他温廷安的脸色度日?”
“你说的有理,他表面上就爱虚张声势,但就是个烂泥草包,憋挺大的劲儿,就放出那么小的一个屁。”
“他胸无点墨,目不识丁,除了脸生得好看些,便也一无所长了。”
“这也没法子,也不看看大房都是些什么妖魔。”
两人咕哝不休,没留意到濯绣院的动静。
温廷安站在廊檐之下,澹泊地笑笑,负手信步,款款行至两人跟前,婢子们正论议着,蓦见来人,差点咬断了舌头,表情僵硬,像是看到了黑白无常,气氛噤若寒蝉,哪儿还有刚刚的嚣张气焰。
温廷安眉眸格外温柔,纤瘦的身影如玉树一般隽立,“你们去筹备些涑足水,端至大夫人和大老爷那边,他们那边丫鬟人手不够。”
看着大少爷脉脉面容,婢子们情不自禁热了脸,连声说好。
温廷安仍是笑,但眸色极冷,走近两位婢子近前,沉着嗓音道:“我容许你们背后议论我,人前议论也行,但别让我听到你们谤议长房任何一人,否则,我会亲自割下你们的舌头,煲成妄言汤,送给你们主子品鉴。”
婢子们吓得腿软,诚惶诚恐地连忙跪下,冷汗潸潸,连声恳请大少爷恕罪。
府内下人有嘴碎的劲头,但都是秋老虎,一唬就不成势了,今番温廷安走了一出敲山震虎,她们暂时会有所收敛。
她接着去了东跨院正厢房,那是温老太爷的居所。
这是颇为古雅气派的一座五进合院,隔着老远,温廷安便能觉知到屋内熏香炉暖烟蒸腾,长贵引着一些幕僚,挑灯自院内叙话而出,见着她,长贵挑了挑眉,显然没预料到大少爷会出现在此。
温廷安向长贵问好,阐明来意,说白日冲撞了老太爷,心底很是愧怍,有话想对老太爷当面说。
但长贵并不待见她:“老太爷乏了,有什么话不妨与咱家说便是,咱家替少爷代为转达。”
这一个再是寻常不过的夜,但纨绔子弟温廷安,却在此刻,道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我想回族学念书。”
氛围阒寂,长贵眸色微澜,温廷安觉得语气还不够郑重其事,又追补了一句:“我一定会参加今岁的春考。”
第5章
长贵似乎是听到了一桩荒诞的笑闻,笑望着温廷安一眼,这一位翩翩少年郎身着鹤纹天青色绒氅直裰,宁谧沉静地隽立于原处,在檐灯的掩映之下,衬得容色淡静超逸,眉眸如画,明明说着最滑天下之大稽的事,偏偏连半丝情绪也无。
长贵掩饰住了眸底的蔑色,对里头传话的墩子摆了摆手,墩子迅疾了然,忙里偷闲睇了温廷安一眼,行至大院内堂传报去了,须臾,墩子踅身而返,袖着手,低声对长贵说了些什么,长贵侧身扬灯,恭身做了引路之姿,寥寥牵了牵唇角:“大少爷,进去吧。”
穿过玄红鎏金垂花门,一径入了五进深苑,进入了温老太爷栖住的崇文院,月门背后是一条细致的青石小路,如游蛇似的伸进内院,沿途上,温廷安瞅见了一块嶙峋奇石,矗立在门庭前院中心,上用朱墨錾刻『厚德载物』四字,墨字微漉,狂草奔放,端的是文人风骨。
长贵察见她留意到了这块奇石,露出一缕笑容:“这块石头本是放在后院井口,但前几日,老太爷差司天监一位先生问了风水,一番问卜,原来是这石头放错了地方,塞住了温家的青云之气,是以,老太爷才将这石头挪了位置。”
长贵看了温廷安一眼,笑得半真半假:“挪得真是时候,效果立竿见影。”
温廷安抿唇浅笑,对方话里话外带着刺,但她并不很在意,一路走至了内厅,先是见着铺毡的拔步案几上,置有一鼎造相古典的错金香炉,熏着暖烘着热,温老太爷披着玄纹锦织的宽大皂袍,皓庬眉髯,约莫古稀之年,身量肃刚板正,一副旧派的学儒,隔着袅袅青烟,温老太爷正执着《大邺通鉴》的刻印孤本端看。
温廷安朝老太爷作了一个深揖,老太爷翻了一页,漫不经心打量了她一眼,视线如有千斤秤砣压诸在身,一时间,她竟是觉知到了莫大的威压,老太爷没请她入座,就这么令她立着,只肃声问:“为何突然想念书?”
在温廷安看来,这是一道送分的论述题,可以从大邺文治的弊端与式微、温家在朝庙之中的地位、温庞两党之争、国公府长房的境遇、自己嫡长子嫡长孙的重担等,多角度切入。但她又顾及原主的思想觉悟,可能还没到这一步,她将答复删繁就简,剪去深奥论述,结合了挨打的经历,只讲了自己是被挨了吕氏的鞭笞之后,决意洗心革面,誓为温家崛起而读书。
温老太爷听罢,将通鉴阖上,终于正眼审视温廷安,显然是对她的觉悟还算满意,命她随意拣个座儿,温廷安早间挨了一顿棍打,虽然搽了伤药,但被打的肌肤还隐隐作疼,是不能久站的,眼下终于能坐下了,她心下舒了一口气。
“念在你有悔悟之心,祖父会支持你念书,但你也要有自知之明,”温青松沉思了片晌,缓缓开口,“你过去劣迹斑斑,屡犯校正之令,老先生对你印象极差,族学不太可能再收留你。”
温廷安恭声道:“廷安过去不敬师长,考棚舞弊,窃自博弈,确乎犯下诸多荒谬之事,但皆非十恶不赦之重罪,纵使博弈,也是一图乐子,并未敛财分毫,老先生严苛惩戒廷安,廷安绝无抵牾之意。”
温廷安看着温老太爷,一字一顿:“但循大邺明文令法,在未犯七出的重罪情势之下,族学没有理由将学子驱逐。”
一抹深意掠过温青松的眉心间,他捋了捋髭须,浅啜半碗罗汉松茶,口吻噙笑,不可置信:“你还研读过大邺令法?”
温廷安顾着为自己辩护,却忘了原主是不学无术之徒,她用余光扫视了崇文院的书阁架子,急中生智道:“父亲在资政殿编修国史,常在晚膳论及新律更撤之事,廷安听了一二,经年耳濡目染,也就阴差阳错记下了,更何况,廷安念书之心坚笃,自然要用些令法,为自己作绸缪。”
温青松抚掌称笑,不得不谈,他眼下对温廷安有一种士别半日,刮目相待的感觉,原以为这个嫡长孙过去是个吴下阿蒙,现在仪姿磊落大房,谈吐也趋于明朗儒雅,虽说油腔滑调的毛病未改,但真的长进了不少,他感到蕴藉,思及后日族学应考之事,复又皱了皱眉心,道:“你虽想念书,但已有一年未去族学,落下课业太多,连乡试都没能过,若想赴春闱参加会试,怕是天方夜谭。”
原主课业是一团稀泥,一年前乡试,庶弟得了解元,二房的三少爷温廷凉亦是成了贡士,而原主的乡试表现,堪称一塌糊涂,考试拢共三日,她便卡在头日的考试里,压根看不懂经义题,更写不出千字论策,后两日考试,原主索□□空卷,受卷官和誊录官看着她卷子,笑了半日,这闹成了考棚里的一桩笑闻,原主一空成名,受封『白卷公子』。
温廷舜与温廷凉成贡士,算是有了功名任官的门槛,可以参加翌年于京师春三月的会试,命运便是从乡试拉开了差距,这些天资卓颖的少爷们,一步一步踏上入仕为官的青云路,而温廷安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混迹于纨绔江湖,虽然都同样姓温,但人们谈起几位少爷的口吻和态度,全然是不一致的。
温廷安与温廷舜唯一的羁绊,大概便是她寻人打折了他的腿,后来,她的下场极为惨戚,猪狗不如。
一切的变故,是从那一场乡试开始。
“廷安自然知晓与弟弟们差距,但学而优则仕,恳望祖父能给廷安一个机会,划定一个时间备考,以证笃学之心。”
温廷安刚穿来时,摸清了大邺的科举制度,纵使不是乡试升上去的书生,只消得到族学或书院的察举信,也是能有赴京会试的资格。
此外,她犹记得在琢绣院外听到的线索,心中有了一丝把握,大邺的考学之制与宋朝相类,族学的规模与太学院相似,小考日日有,大考三六九,依轻重划分,拢共有私试、公试、舍试,私试每月一次,公试每岁一次,过几日是春分,便有一场私试。
倘若通过私试,才能参加公试,公试通过,才可能从外舍升入内舍。
族学将学子分为三等,依贵贱划分,依次上舍生,内舍生,外舍生,上舍生是族学之中的人中龙凤,只有这一群人才能参加最顶尖的舍试,在学官的眼中,上舍生保底是进士三甲。
因地位之不同,不同舍的学子每月所拿到的学廪、食钱、廪膳都大不相同。原书男主沈云升,庶弟温廷舜,便是上舍生,温家其他少爷普遍是内舍生,如果温廷安真能通过私试,姑且是最低贱的外舍生。
但这是她当前的目标。
“按你的意思,你是想去族学先参试,老学官摸底,再视你的状况做出判断?”温青松看着斯文俊雅的少年郎,挑了挑眉心,人有些微讶。
温廷安点了点头,坦荡道:“五日为期。”
这一下子,除了温青松,就连近旁伫立的长贵和墩子也有些撼然,温廷安打算用五日,将长达一年的课业补上,易言之,她用五日的光景,博取一个会试的敲门砖。
温廷安未免太过狂妄,一年的课业,内容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纵使是天性颖悟的二少爷,也脚踏实地学了一年,昼夜苦读,所做出来的文章才令老先生较为满意。而同是举人的三少爷温廷凉,天资不够,后天来补,二老爷人脉奇广,请了不少宫廷里的状元郎和大学士倾囊相授,温廷凉彻夜达旦地学,勤能补拙,终于将艰深的课业啃了下来。
而温廷安,论天性,没二少爷厉害,论勤奋,没三少爷强悍,整个人不上不下,怎么可能将课业啃下来,就算是参加月考,排辈论资的话,绝然是不堪入目的水准。
明明是如此荒唐滑稽的笑闻,偏生温廷安说得如此郑重其事,毫无说笑之意,温青松捋须看了她一瞬,晌久,长笑了一声,抚掌道:“有胆识,我倒想看看,你五日之后究竟能考出什么造化。”
其实,他也并不指望她能干出什么名堂,去族学待着,总比闲赋在府或是在外花天酒地好。
“长贵,”温青松吩咐道,“速去吩咐账房那边取些银钱来,说是为大少爷复学,今后添些字帖墨宝。”
这便是赐她去族学的机会了,温廷安露出恭谨之色,她初步取得老太爷的信任了,长贵很懂识人眼色,此番待她态度宽和许多,一面将一袋银钱和墨宝奉送上,且主动为她沏了一杯甜枣姜片热茶,还命墩子执了一块狐绒垫子,垫在檀木椅上,怕她趺坐时膝部受冻。
温廷安暗自掂了掂重量,那个钱袋子少说有两千文,而洛阳城的米价每斗八十多文,那么这就意味着,她每日可以买两三升的米,纵使不回琢绣院,在外解决一整月的伙食,不成问题。
没想到,温老太爷出手还挺阔绰。
温老太爷嘱咐了她明日去族学要注意的事宜,温廷安悉心听着,待从崇文院离却时,已是亥时一刻的光景。
落雪覆满青石路,她不疾不徐地朝濯绣院走去,原本飘摇的雪花,落在自己身上,忽然之间有了沉甸甸的重量,檀红和刺青看到了大少爷抱回了一堆墨宝回来,俱是撼愕,大院里最不缺的就是耳报神,这一夜,温廷安要去族学念书的消息,传遍了整座长房。
最是欣慰地当属吕氏,她忙吩咐数位侍役在宅院里拾掇出一块读书的厢房,又不忘对温善晋道:“安哥儿真的长大了,终于发愤图强,将念书当回事儿了,你这当爹的,好歹也是当年的一甲及第,多提点她几句才好。”
温善晋正在宅后院药坊里,一派云遮雾绕的内室里,正炼丹方,听至此话,眼角弯弯,拉了一下风箱:“她能脚能走到哪儿,便是读到哪儿,不着急。”
吕氏不耐烦他这随性轻率的样子,似乎除了炼丹方,其他任何事都让他提不起兴致。
三姨娘刘氏也是听说了温廷安要去上族学的消息,全然是匪夷所思,在庭院里踱来踱去,纳罕地道:“这个废物少爷,怎会想着要念书?”
挨了吕氏一顿藤鞭,就突然良心发现,要担起嫡长孙的重担?
刘氏是在前一个月前,突然有了上一世的记忆,在上一辈子里,她趋炎附势,巴结温廷安,对庶出的二少爷百般刁难与折辱,结果,二少爷表面上是个孤僻的小可怜,实际上,他在温家卧薪尝胆,是个胸有城府,手腕狠毒阴鸷的大人物,他睚眦必报,对每一位迫害过他的人记得清清楚楚,后来,带八十万禁军逼宫前夜,他将温廷安抽筋扒皮,而她刘氏与女儿温画眉,亦是落了个惨绝人寰的下场。
现在有了这些记忆,野心勃勃的刘氏决意痛改前非,誓要重写自己的命运,冥冥之中有个声音在暗示她,巴结温廷舜才有出路,她和眉姐儿站对了人,日后必将攀上高枝成凤凰。
但温廷舜不是一个这么容易糊弄的人,刘氏贸然谄媚,只会令他厌恶与起疑,于是乎,刘氏就把歪主意打在了毫无心机的温廷安身上,明面上曲意讨好,唆使他为巩固嫡子地位,去打折温廷舜的双腿。
然而,她的计谋只成功了一半,温廷安挨板子的时候,温廷舜居然陪跪而下!
更教她意外地是,这位纨绔少爷竟还想要念书!去族学赴春闱!
在上一辈子里,他至始至终是一截不可雕的朽木,不仅纵情声色,还败光了崇国公府的家资,害得家破人亡,怎么这一世,事态发展的走向,隐隐约约地,好像与她预想的有些不太一致?
不过,就凭温廷安那一副德行,再怎么蹦跶,也逃不过被扒皮的厄运。
刘氏本打算去濯绣院亲自看看,但看在夜色已深了,只好暂先作罢,明日再是静观风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