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节
  “韩大人,你我共负西北军务之责,西北之事当共负其责,焉能说与我无干。”
  韩琦急的差点跳脚骂娘,我都要实话实说盼望皇上能从轻责罚,你倒好,偏偏将漏子往自己身上扒拉。
  范仲淹不以为意,坦然道:“皇上,不但臣有责任,还有人更要负起责任来。”
  赵祯静静道:“你是说夏大人么?”
  “正是夏大人,身为经略安抚使,臣与韩副使皆为其副职,此番战败,责任当由我三人共同承担。”
  众人的眼光转到站在枢密使杜衍身后的夏竦身上,夏竦五短身材,面目白胖,但看外表决计想不到此人便是西北十万宋军统帅,街头上看到此人会被误以为是谁家的小富翁,但你若与他对视,会发现此人的眼睛里透着一丝让你寒到脚底的冰冷。
  此刻夏竦面目铁青,见众人的目光投到自己身上,知道这次逃不过了,暗自咒骂一声出班跪下。
  “陛下,臣以为夏大人对此兵败并无主要责任,昔日韩范二人受皇命去西北之时,韩琦曾请求皇上授予他和范仲淹全权军责,当时臣与夏大人曾反对过,但后来为顾全西北局势,同意军务上韩范可自行决定,夏大人总揽后勤诸事务,此番是军务上的问题,自然跟夏大人无涉;范大人言三人共负其责,这是硬拉着夏大人担责任,臣以为大大的不妥。”
  说话的是枢密使杜衍,枢密院乃是大宋军事最高机构,枢密使之职换句话说便是三军总司令,杜衍这话一出口,分量可想而知。
  赵祯皱着眉头道:“杜爱卿说的有理,这事朕记得清清楚楚,韩琦、范仲淹,你们莫要忘了当日在朕面前所说的话。”
  范仲淹叩首道:“罪臣万死难辞其咎,但是此事确与夏大人有关,臣岂敢胡乱攀诬他人。”
  “哦?那你说理由给朕听听。”赵祯知道,西北最终还是要靠韩琦和范仲淹两人顶着,只要范仲淹能说出理由来,他不介意拉着夏竦一起治罪,话说回来,人多了自己稍后处罚的便可以轻一些,毕竟三人共担,罪责便在心理上小了很多。
  “好水川之战,表面上看是军事失利,但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皇上有所不知;任福所率前锋两万八千人前去怀远截击西贼之兵,当时军务紧急,每人只带了一天的口粮,后续粮草韩副使曾要求夏大人清点押送前线接济;但直到大战结束之后,夏大人的粮草尚未上路,彼时任福军已经出军四日;可想而知,任福军近三万人饿了三天的肚子在和元昊十万大军作战,焉能不败?任福冒进有欠斟酌,但这后援之责又是谁之过呢?”
  范仲淹越说越激动,咬牙切齿恨不得一巴掌扇到跪在身旁的夏竦的头上。
  “夏竦,可有此事?”赵祯怒了,夏竦一向办事精明,此番怎么会出这样的大错。
  “启禀皇上,臣罪该万死,当日韩大人确和臣谈及此事,但军营中存粮告罄,若运往前线,后营数万大军以何为食?转运使庞大人供应大军的粮食越来越少,臣亦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可奈何之举啊。”
  众人听了夏竦的辩解,全部傻了眼了,得,一条绳子上的蚱蜢,一个个全部扯出来了,一个也跑不了了。
  众臣的目光又投向了站在晏殊身后的庞籍身上;赵祯头疼的要死,眼看一个个全部牵扯进来,这庞籍若是说三司供应不力,再扯出晏殊来,那可真有好瞧得了。
  第二三四章朝议(下)
  更新时间:2012-10-10
  庞籍面不改色,众人眼光都看着他,他却无丝毫惊慌之色,坦然出列,朝赵祯叩拜已毕,不发一辞站立一旁。
  众人本以为他会辩解一番,或者是要对拉他出来的夏竦反驳一番,却没料到此人默不作声,并无激烈的反驳。
  赵祯问道:“庞卿,夏竦所言是否属实?”
  “启奏皇上,夏大人说的是实情,最近军粮确实供应不上,臣有罪。”
  众臣都很意外,庞籍打得什么主意,不加辩解的甘心领罪这绝不是庞籍的作风,新进的官员不了解庞籍,但诸如吕夷简、杜衍、晏殊、夏竦等老油条们对庞籍了如指掌;此人绝不肯吃半点亏,他若甘心领罪,除非太阳打西边出山。
  “军中粮草都无法供应,你这陕西转运使难辞其咎啊,你倒说说,是朝廷供应不及,还是你自身的原因所致?”赵祯尽量避免激烈的言辞,话语中也只将三司的职责称之为朝廷供应不及,避免拖出来晏殊。
  晏殊当然知道皇上的维护之意,但他却不领这个情,赵祯话语刚落,晏殊便自己主动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有话说。”
  赵祯白了晏殊一眼,心道:“朕没叫你,你自己倒是跳了出来,还嫌这事牵扯的人少么?难不成你又要扯上谁不成?”
  “晏爱卿,朕在问庞籍话,你有话稍后再讲。”
  “臣所言之事,正是和庞大人所言之事有关。”
  “哦?那……晏爱卿便说说看。”赵祯眉头皱起,有些不悦。
  “多谢陛下恩准,臣这里有三司近一年运往前线的粮草总数字,以前的且不谈,自六月以来,每月三司送往西北的军粮超过十三万石,我西北大军十万余,加上赈济流民,数万民夫吃饭全部算在其中也足够了,此番庞大人所言之粮草供应不及不知是从何时发生的。”
  庞籍拱手道:“晏大人,自入七月以来,粮车队伍便断了,本人正要跟陛下启奏此事,此断粮之事与三司无干,实乃本人考虑不周。”
  赵祯奇道:“三司粮食发出,你们却未收到,这是何道理?难道西贼进了后方拦截不成?抑或有盗匪抢夺不成?”
  庞籍道:“启奏陛下,西贼如何能进得了我腹地作恶,盗匪确实有,但我大队官兵押送,小股盗匪岂敢妄动;臣已经查明原因,粮草经永兴军路送往秦凤路,被阻在凤翔境内野牛山下,道路阻隔,不能抵达前线。”
  赵祯皱眉道:“道路怎会被阻隔,朕记得西北修建有官道,直达边境各州县,官道走不得么?”
  庞籍道:“陛下有所不知,进入七月以来,西北气候反常,遍降数场大雨,粮车走的官道尽数被雨水冲毁,野牛山下更是爆发泥流将穿山而过的数里官道尽数阻塞,粮车不能走,以致供应不及。”
  赵祯道:“七月阻断,现在已近九月,道路还是未通么?”
  “西北战事延续数年,百姓流离严重,加之时有盗匪出没,民夫征集困难,臣去阻塞之处,已经在左近数县征集了近四千民夫挖石开路,九月中旬便可打通粮道;八月供应的近三万石粮草完全是靠肩背手提翻山而过,加上延州库存粮食才能勉强保证大军每日供应,臣无能,臣惭愧。”
  赵祯沉默不语,老天不帮忙,实在是无法可想,他知道,西北地广人稀,山险路难,没了官道,物资根本运不进去,若是绕道而行,往南是大山横亘,往北则靠近边境,道路不畅不说,西夏军虽是可能侵入,庞籍定是不敢冒这个险。
  “庞爱卿,朕知道你们的苦衷,但这官道无论如何要尽快打通,否则西北大军何以为战?”赵祯无力的道。
  “臣誓死于九月初将官道打通,陛下莫要担忧;粮草供应不及之事夏大人处臣曾知会,此番无粮而出战,确实有些欠考虑了。”庞籍看似随意的淡淡一句,将军粮后勤上的责任一推而开,并将皮球一脚踢往拉他出来的夏竦,平平淡淡中报了一箭之仇。
  众臣被庞籍的手段折服,此人城府深邃,手段老练,那意思好比是在说:我已经告诉了夏竦粮草供应不上,你们却还是要进军打仗,这不是蠢到家了么?此战失利的罪责,你们全权负责。
  韩琦大怒,指着夏竦的鼻子道:“夏大人,怎地此事你已经知道,却不告诉我,兵之大事岂可如此渎职儿戏?”
  夏竦被副手指着鼻子呵斥,若在平时定然勃然大怒,但今日也只好闭嘴不语,他岂能将自己心中的小九九说出来;本来韩琦和范仲淹两人到了西北前线之后,硬生生将他这个主帅的军事权力全部架空,夏竦心里窝着火,这一次实际上他是故意而为之,想让韩琦吃个闷亏,然后借着这个机会便可以上奏皇上拿回军权。
  本来小胜小负在数年拉锯战中已经平常的很,却没想到这一次败得这么惨,死了六千人不说,还伤了近两万人,漏子太大了,已经影响到了两军实力的平衡,这才闹到了京城。
  此番弄巧成拙,也非夏竦本意,但事已至此,夏竦只能寄希望于共同担责,所以他才拉了庞籍出来,实指望庞籍能了解自己的苦衷,看在平日交情的份上拉上自己一把,却不料此人睚眦必报,轻轻反咬一口,却是直接将自己送入泥潭。
  “夏竦,你太教朕失望了。”赵祯听明白了,一句话便盖棺定论,夏竦渎职之罪是跑不了。
  夏竦跪下磕头如捣蒜,眼神不住的往一边的吕夷简身上瞄,指望晏殊是指望不上的,此人不落井下石已经不错了,现在只能指望吕相给自己说几句好话了。
  吕夷简暗自痛骂夏竦愚蠢,本来今天他的矛头是对准韩琦和范仲淹,可弄来弄去,将夏竦弄了进来,真是始料不及。
  吕夷简不能看着自己人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虽然皇上不大可能判夏竦抄家杀头之类的重罪,但即便是判个徒刑之罪,今后想翻身也很难了,须得力保他减轻罪责才行。
  “吕卿,依你看来,此事该如何善了?”赵祯当然要征求老宰相的意见,处理这些事,吕夷简无疑比自己老练的多。
  “陛下。”吕夷简从凳子上起身,拱手道:“此番战败影响巨大,我军与西贼实力已经失衡,当务之急是要守住防线,不能让元昊大军入境,至于几位大人之责,倒还是次要考虑之事。”
  众官默默点头,还是吕相看清形势,现在边境已经危急不已,这几个人的罪责确实已经和形势相比微不足道了。
  “但有罪当须罚,否则何以正军心平民意,但老臣想,夏大人和韩范两位大人均是西北领军不二之选,胜败兵家常事,一时的疏忽大意也是有的,人非圣贤,岂能考虑的万般周全;老臣的意见是准许他们几人待罪立功,这量罪上还请皇上从轻考虑为好。”
  赵祯岂能听不出吕夷简话中对夏竦的回护之意,很显然在此事上夏竦的责任最大,吕夷简硬是将四个人捆绑起来说话,其用意便是要自己每人轻轻打一巴掌了事;赵祯也明白,目前朝中上下能够稳定西北局势的还是要看这四人,其他人怕是都不堪用,所以就坡下驴乃是上策。
  “吕爱卿所言有理,有罪当罚,否则难平民意军心,庞籍、夏竦、韩琦、范仲淹、你等四人听旨。”
  四人高呼万岁,磕头听判。
  “庞籍身为陕西四路转运使,未能未雨绸缪预判事端,有失职之罪,但朕以为庞籍能迅速补救,并亲临指挥,措施尚算得当,着革去陕西四路转运使之职,降为陕西四路招讨使之职并知延州;庞卿,你需恪尽职守,切莫要辜负朕的一番苦心。”
  庞籍高呼万岁领旨谢恩,低垂的眼神中虽故作惶恐,但不时流露的喜悦却暴露了他的内心。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此番庞籍虽然失去了转运使之职,却又被任命为招讨使,实际上职责更大了,这就好比是从省委书记降到了省军分区司令员的职位上,虽然级别上降了,但是西北现在什么事最大,自然是与西夏作战的事情最大,军区司令员的重要性比省委书记可大多了;而且在这个任上,只要不出大篓子,进中枢比转运使可容易的多了。
  “夏竦听旨,夏竦玩忽职守,以致有今次之败,罪不容恕,但念在多年镇守西北,功勋宛然,此番法外加恩,着革去陕西四路经略安抚使之职,以戴罪之身判永兴军,卿需自律克己,不负朕之期望。”
  夏竦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头上满是虚汗,这个结果出乎他的意料,本以为会被革职议罪,却没料到皇上居然还是让他在西北待罪立功,这可真是天上掉下的大炊饼了。
  “韩琦、范仲淹听旨,你二人守边有功,但此番兵败亦有计划不周之责,着革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之责,韩琦降为右司谏、知秦州,范仲淹降为户部员外郎、仍知耀州,西北局势吃紧,你二人须得小心之上再加小心,会同庞籍夏竦一道扭转战局,驱逐西贼于国门之外。”
  韩琦、范仲淹齐齐高呼万岁,谢恩领旨。
  四人一一宣旨完毕,朝上百官大多数都吁了口长气,本以为会引发一场超级地震,没想到皇上轻描淡写的便将此事大事化小,值此危急之时,皇上的怀仁之心确实是稳定社稷军心的最好的办法
  第二三五章策略
  更新时间:2012-10-11
  四人退回班列之中,自动将站立的位置往后挪动,韩琦范仲淹两人降到了四品知州之级,只能站在大殿门口附近了。
  赵祯叹口气道:“众爱卿,西北之事有何良策应对,如今形势吃紧,也不必再说什么大话空话,只按事实来说,接下来当用何种对策。”
  众臣默不作声,谁也不敢在这样的大事上发表什么意见,少说少错,多说多错,这是很多官员信奉的为官座右铭。
  赵祯眼光从一个个或胖或瘦或年轻或老迈的官员们脸上扫过,心头一阵阵的无力,也不能怪这些官员明哲保身,西北的事情确实是件棘手的难题。
  晏殊看了看吕夷简,见他眼观鼻鼻观心端坐凳子上,似乎没有出来说话的意思;眼见皇上在龙座上等着众人回话却无人回答,显得极为尴尬,心头不忍,于是挺身出列。
  “启奏陛下,臣以为,此战之后,敌我力量失衡,须得早作打算谋划,迟恐生变。”
  “晏爱卿有话但说无妨。”赵祯见晏殊出来说话,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晏殊可不是喜欢放大炮的人,虽然为人圆滑,但大事上从未出过糊涂主意。
  “皇上,臣以为如今当务之急须得做好两件事,一则调整西北用兵策略,二则迅速调集兵力补充实力,万不可瞻顾等待,西夏虎狼之心,元昊虎狼之人,不能指望他们会小胜收手。”
  赵祯皱眉道:“西北之策如何调整呢?”
  晏殊道:“非臣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我大宋军士战力与西贼之兵尚有差距,就双方之兵的优点来看,西贼之利在于骑兵强悍,甲胄坚固,纵横来去实不可力敌,我大宋士兵则强在弓箭车弩精良,这策略的调整当从如何扬己之长击敌之短上来计较,本来敌军所长放到我大宋中原江南等湖泊纵横之地也没什么优势可言,但偏偏战事在西北,戈壁苍苍,草原茫茫,一马平川之地正适合他们的骑兵纵横;所以正面硬碰硬实属不智之举。”
  赵祯道:“爱卿是说,前番强击之策乃是错误的么?”
  晏殊道:“臣不能这么说,否则会有人说臣在放马后炮,臣对于军事上的见解不及韩琦和范仲淹之十一,臣以为这调整之策还是由他们来说为好。”
  赵祯疑惑的看着晏殊,说的好好的又忽然往回退,要范仲淹来陈述,真是奇怪。
  杜衍、吕夷简等人心中暗骂:“老狐狸,一到关键时候就往回缩,生怕提出具体措施来以后不能奏效会连累自己。”
  晏殊不以为意,他原本就比较欣赏范仲淹,准备西北战事一结束就举荐他进中枢,但没料到碰到好水川兵败这一档子事,实际上此次兵败跟范仲淹的关系不大,但毕竟受了责罚,要想提举他须得让他另有表现才是,所以他才要让范仲淹来提出战略思想的转变之策。
  很显然范仲淹的固守反击之策必然会奏效,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此策更为稳妥,就算无功,也必然无过,只要拖上那么几年,让元昊进不得腹地,便是功劳一件,到时候举荐他便是水到渠成了。
  当然这里边也包含着私心,晏殊首要是从自身来考虑,提出计策若是不能奏效,以后形势恶化之时总会有人来找自己算账,所以尽量缩后,避免提出具体措施来,回旋的余地将更大。
  晏殊点了名,范仲淹和韩琦两人又被叫到前面,先前还没注意,此刻从殿门处走向宝座之时,众人才发现范仲淹走路有些趔趄,似乎行走不便。
  赵祯问道:“范卿腿脚怎地不太灵光,朕记得你并无腿疾啊。”
  范仲淹忙道:“谢皇上关心,臣无疾。”
  韩琦憋不住代他答道:“范大人久在西北,跟众将士一起风餐露饮,身上受毒虫叮咬十余处已经化脓十几日了。”
  赵祯变色道:“怎会如此?没让随军郎中医治么?”
  范仲淹黑瘦的脸上扯动了一下道:“皇上,军中药草有限,士卒和臣一样,很多都有毒疮,臣还好些,那些士卒可都是要上阵厮杀的,臣怎能抢他们的药来为自己医治,皇上放心,些许疥癣之疾还打不垮臣。”
  赵祯面露悲凉之色,起身走下龙座,来到范仲淹身边,伸手便解范仲淹的袍带。
  范仲淹忙道:“陛下不可,陛下圣目岂可被这秽疾所污。”
  赵祯一言不发,执拗的揭开范仲淹的袍带,韩琦也在一边帮忙,掀开内袍布裤,只见范仲淹大腿上三块酒盅大小的溃烂之处触目惊心,毒疮被衣服磨得破了头,脓血粘连,看着都让人害怕。
  群臣唏嘘之声大作,赵祯怔怔的落下泪来,叹道:“范卿爱国之心可从此三处脓疮上得知,有范爱卿在西北,西贼当无立足之地也。”
  范仲淹匍匐地上,热泪纵横。
  “稍后下朝之后,着宫内郎中去帮范大人上药治创。”赵祯抹着泪对内侍道。
  内侍鞠躬应诺,范仲淹忙道:“皇上何须费心,此为小疾而已,皇上若是有心,何不运一批药物去前线为将士们解除病患。”
  赵祯道:“晏爱卿,可否能调集一批药材送往西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