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黄家四口吃的正欢,旁边的客人可受不了了,这蛋黄酥烤的时候就香气四溢了,现在出炉了那香味更加霸道了。
“老板,这点心怎么卖了,我们也想尝一尝。”一位看起来不差钱的客人问到。
这一次白氏只先做了十五个试试水,刚才四娘吃了两个,黄长植、白氏和黄寄北各吃了一个,目前也就剩十个了,晚上收摊回去肯定是要给谢婆婆也带两个的。
这蛋黄酥成本可不便宜,虽然鸭蛋黄不贵,但这酥皮里的猪油,腌咸鸭蛋的白酒,都是用的好东西。白氏也是花了很多时间精力的。
黄寄北想着便和爹娘说道:
“阿爹阿娘,这蛋黄酥我们卖十文钱一个好不?”
“十文钱?小北,这贵了点吧,十文钱都可以吃一碗肉馅馄饨加个茶叶蛋了。”白氏惊讶的说道。
“二郎,这十文的确贵了点,我们这毕竟只是路边的茶棚。”黄长植说道。
黄寄北想了一下,的确,若是在县城是可以卖的上这价的,但自己家的只是小茶铺,这价格是高了点。
“那就八文一个吧,反正我们今天做的也不多,卖不掉就带回去自己吃了。”黄寄北说道。
黄长植和白氏表示可以。
黄寄北便对客人说道:
“这位老爷,这东西叫蛋黄酥,是用猪油、豆沙和蛋黄做的,成本不便宜,卖八文钱一个。”
在座的客人听了这个价格,顿时吓退了不少。
这位最先开口询问的客人却不在意,只说着:
“先拿一个给我尝尝,好吃的话我多买几个带回去给家里孩子们。”
“好嘞,我给您挑一个最大的!”黄寄北说道。
这位老爷一手拿起蛋黄酥,一手托着,越看越喜欢,一口咬下去,眼睛一亮,这东西,好吃!
一口一口的品味着吃完,连掉落在手上的酥皮都没放过,这位客人又一口气要了五个打包带走。
黄寄北一个一个单独用油纸仔细的包好,放在了竹盒里,交给了客人。
这蛋黄酥比黄寄北想像的有市场,过路人里真的不缺有钱人,剩下的两个也很快卖出去了,看着一个个被卖出去,黄四娘可心疼了,自己的蛋黄酥没了。
黄家蛋黄酥的名声渐渐传了出去,连县城有些人家都慕名而来。
这蛋黄酥虽然好卖,但做起来的确是费事,做一次白氏半天工夫就没了,黄长植为了方便白氏烤制还另外新砌了一个横向的烤炉。
看现在这么受欢迎白氏有点后悔了当初没把价格定高点。黄寄北宽慰她现在这个价格也能赚不少的,她便也释怀了。
黄寄北也不想白氏这么辛苦,便只让她逢五的日子做一次,一次做五十个。哪知在限量后,这蛋黄酥反而更受欢迎了,好多人都来提前预定,白氏便将每次做的数量增加到了一百个。
就连县城大名鼎鼎的的禾芳斋郭掌柜都想要买下蛋黄酥的制作手法,黄寄北和爹娘商量后,暂时回绝了,目前他们并不急着用钱,等以后再卖也不迟。
郭掌柜也不强人所难,只约定后以后的优先购买权后便离开了。
小满过后便是芒种,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此时的杨家庄田间已是一片金黄,麦杆被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农家迎来了丰收时节。
开镰的这天黄寄北一家关了茶棚,全家下田割麦,虽说这两亩的麦子卖不了多少的钱,但粮食是农家之本,在农家永远是最重要的存在。
顶着大太阳,黄寄北一家干的热火朝天,黄长植、白氏在前面割麦子,黄寄北和黄四娘在后面跟着捆扎,人多干起来也就快,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从天刚亮就出门到太阳完全落下,黄寄北一家终于把麦子割好了运到了脱粒场,等明天上午脱完粒就能运回家了,脱粒场夜晚有人轮流看守,倒不用担心粮食丢失,这年头偷盗粮食可是重罪。
小麦割完后马上就要种水稻,从小麦收获到水稻插秧,中间只有十多天时间,作为冬闲田的那亩水田还好,但这两亩种了麦子的旱田,想要种水稻的话就要完成灭茬、撒肥、旋耕、上水、耙地等多个步骤,这样麦稻两茬种植才能够实现。
早在小满的时候黄长植就已经浸种育秧了,目前秧田长势良好,只等着耙完地就能插秧了。
插秧的这天,全家都到场了,黄寄北带着四娘在秧田里扯秧苗,扯好两担就挑着去到黄长植和白氏那边,交由他们插秧。
就连谢婆婆也都承担起了给他们送饭的任务,今天中午吃的是蒸馄饨,馄饨是白氏早上提前包好的,谢玉只要放在锅里蒸一下就行。这蒸馄饨在田地里吃起来方便,在水沟里洗了手,一口一个,不耽误工夫。
插秧过后,想着茶棚已经好些天没开门了,不好再关着,黄寄北便带着小桃回了茶棚开门做生意,黄长植和白氏把接下来的活干完。
天气热起来后来茶棚歇息的人明显变多了,茶棚旁的那颗大槐树已是满树花开,那槐花的香味随着微风飘散,一直飘出去好远……
正午时分,大家都不想顶着大太阳赶路,便都坐在这树下聊起了天,或是欢喜今年的大丰收,或是聊着自己今天的生意好坏。卖豆腐的说着农忙季节豆腐好卖这一上午全卖光了,卖胭脂的说着这大热天的成亲的人家少自家的胭脂都不好卖了,买鸡蛋的说着大热天的鸡蛋容易坏得及早脱手……
还有人说到了黄家这茶棚上,卖豆腐的周老二笑着调侃道:
“小老板,还是你们这生意轻松呀,不用向我们这样来回奔波。”
这回儿也不忙,黄寄北便放松下来和大家聊了起来,说道:
“周二哥,你这可想错了,我们这生意啊,赚的也是个辛苦钱,早上天不亮就要起,晚上大家都回到家了我们才关门,一天到晚连坐下来歇歇的时间都没有,还得顾着家里的几亩地,哪能轻松呀。”
“也是,这路边的生意也不好做呀,好在是这些年治安好了不少,不然就你们这两个半大不小的娃,你家大人可不敢不跟着吧。”周老二接着说道。
“周二哥说的是,我们兄妹两也是全靠乡里乡亲的照顾,如不是有你们这些熟人经常来,我家爹娘定时不放心留我们两个在这的,今儿个请大家尝样东西,算是我家感谢大家这几个月来照顾生意。”黄寄北说道。
“小老板,是什么好东西啊,我胭脂张可要第一个尝尝!”卖胭脂的张三大声喊道。
“大家都有,都有!”黄寄北说着和黄四娘一起给大家端来了酸梅汤。
第23章 端午
这酸梅汤是他尝试了几次后做出来的,首先,准备好做酸梅汤需要的食材:乌梅,黑枣,山楂干,甘草,豆蔻,干桂花,冰糖。把除干桂花以外的所有食材放入盆里清洗干净,锅里加入清水,把洗净的食材放入料包里扎好口,入锅,盖上盖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煮一个时辰。打开盖子,放入冰糖和干桂花,盖上盖子再煮一刻钟就关火,等凉透后就可以享用了。
做好的酸梅汤,清亮红润,酸甜可口,令人口舌生津,加入了桂花干后,更添风味,好喝的根本停不下来,真是解腻又消暑。若是在现代,还可以加入冰块,那才真正是爽呆了!
除了冰糖,其他材料并不贵,少量就能煮一大锅出来,这酸梅汤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一文钱一碗的价格更是绝对良心,过往的食客们纷纷交口称赞。
不知不觉中,黄家的茶棚渐渐成了一个信息集散中心,这方圆百里的八卦,你来这黄家的茶棚,包你不漏掉一件,这秧下了地后,大家得了几天空闲。这附近村落的居民,闲来无事总喜欢来这唠嗑,就算要走上半个时辰都阻挡不了他们的热情,没钱的也能来上一碗酸梅汤,有钱的还能叫个蛋黄酥,颇有点简陋版茶话会的意思了。
这天大家就聊到了这地皮上,从古自今,居家置业永远是重中之重。
“小老板,我前几日去县城得了一个消息,据说官府打算在这官道旁的重要路口划出几块地拿出来卖,城里好几家老板都有要买的意思。”胭脂张说道。
的确,如今这官道是越发的繁忙了,不少小贩甚至在路边摆起了摊,人多了难免生乱,影响苍梧县的形象和治安,官府已经派人处理过好几拨了。但也不好赶尽杀绝,毕竟来往的行人有这个需要。
于是就有人给县令大人出了个主意,拿几块地皮出来卖,既能增加官府的收入,又能合理规划沿途商贩。也就是说,从今往后,只有正式的店铺才能经营了,路边摊是不允许的。
“我之前也听到风声了,这回听张老板这么一说,怕是真的了,我这店铺本来就是租的,想来等租期到了,官家势必要收回的。”黄寄北说道。
如今黄家茶棚的生意正上了正轨,一个月少的来说也有六两银子的进账,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但毕竟是租来的铺子,就算官府要提前收回他们是没有任何办法的。能让他们做到两年期满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黄长植因着这消息,这几天一直闷闷的,努力掩饰着不想让妻儿看出来,想着在这之前总能找到新出路的,大不了还去做推车馄饨。
黄寄北看着发愁的老爹,倒是不慌,这事呀,既是危机也是转机。
“阿爹,就算不出这卖地皮的事,这两年一到,我们也是续不了租的,这几个月来盯上这茶棚的可不少,我们没权没势的,等期满后这好事哪能再落到我们头上。”黄寄北说道。
这时他再一次的意识到,在古代真的只有读书才能改换门庭,做生意的无论多么家大业大,在权力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所以他并不一味的沉溺于赚钱,就算铺子里再忙,每天也是要抽出两个时辰温书的。
黄寄北接着说道,“这地皮是公开买卖的,别人可以买,我们也可以,到时候就再也不用担心租期的问题了。”
“可买这地皮的钱可不是小数呀。”黄长植也起过这个心思,但没敢往下想,他们自家的宅基地上面的青砖瓦房还没建起来,更别提买地皮了。建房的钱少一点的三十两也就够了,攒攒总能攒出来,可这商铺的地皮,恐怕是要上百两的,另外还要建筑费、人工费,都是钱呀。
“阿爹,你忘了禾芳斋的郭掌柜了吗?他之前可是一直想买下我们蛋黄酥的方子的,我之前拖着不想卖就是想再等等看有没有出价更高的。”黄寄北说道。
“可这蛋黄酥的方子,也卖不上这么高的价呀。”黄长植道。
“阿爹,正好快端午了,我们这咸蛋黄又要派上用场了,这一轮要是反馈的好的话,应该会有更多的人上门的,你就看着吧。”黄寄北说道。
“二郎这是又有新点子了,那爹爹就等着看了。”黄长植说道,因着黄寄北的话,黄长植心里好受不少。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粽子是端午时节少不了的食物,每到这个时节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是要包点粽子的,在外的游子客商也要买一些尝尝的,或是尝鲜,或是寄托乡思。
黄家更是提前几天就开始了准备工作。粽叶是白氏带着四娘去高家承包的鱼塘旁的芦苇地里摘的,他家的粽叶都要比别处宽,为了这次端午,黄寄北半个多月前就向高家订购了三百个鸭蛋,一下子把他们家库存都清掉了,黄寄北家屋檐下现在是摆满了腌制鸭蛋的陶罐。算算时间,应是已经腌好了,煮熟后一筷子下去,油立马就冒出来了。
材料准备好后,一家人就开始忙活了。
粽叶放入盆中,用清水浸泡,冲洗几遍,再下锅用热水煮一下,捞出来再放入清水中清洗一下。
糯米淘干净后,用水浸泡几个小时。
五花肉切小块,用盐、料酒、酱油、糖腌制,香菇洗净,切小块,和五花肉一起腌制。
咸蛋黄里加入小半杯白酒,上蒸锅蒸一刻钟,蒸好冷却。
接下来就是包粽子了。
白氏的手巧,就连黄长植也是包粽子的一把好手,只见白氏挑起两片粽叶,将两片粽叶叠起,从中间卷起成圆锥状,先包豆沙红枣粽,填入一把糯米,放一颗枣,挖一勺豆沙,再填一把糯米,粽叶翻折,捆绑,入桶。
再来是蛋黄肉粽,卷好粽叶,填入一把糯米,放几块肉和香菇,放入整个蛋黄,再放入一些米,盖上肉和蛋黄,把上面的两片叶子拉下来包住底下的锥筒,手一翻,一个粽子就成型了,用绳子捆好,利落的放入了旁边的水桶。
黄寄北却是个手笨的,包出来的粽子不是这漏就是那漏,白氏见不得他糟蹋东西,再不肯让他碰了。黄寄北只好在一旁负责修剪粽叶的蒂部,裁剪绳子和烧火。连四娘这个小丫头都来打趣他了,繁忙中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水开了,黄寄北拿起粽子放入锅中,加水没过粽子,大火煮了半个时辰,接着焖一个时辰就可以出锅了。
以前老黄家的粽子都是老王氏和苏氏包的,一向只有白粽和红豆粽两种,在黄长植印象中这粽子一向只是充饥的食物而已,结实管饱,过节的时候能饱餐一顿已是极好,但和美味是扯不上边的。
这蛋黄肉粽的美味着实让黄长植惊艳了,是以当黄寄北提出十文钱一个的定价时,他觉得真是太值了!这里面可是实打实的肉呀!他有信心,这蛋黄肉粽绝对能卖得好。
实际情况正如黄寄北所料,黄家茶棚的蛋黄肉粽一经推出,就收到了热烈的回响,这离端午还有三天的时间,黄家就已经包了好几批蛋黄肉粽了,十文一个的价格或许会让附近村落的一些客人望而却步,但对于过来探亲访友的、外出经商的、出门游玩的人来说,遇到如此美味怎们可以错过,只要是尝过了的,没有不再捎带几个走的。
更有大户人家过来下单,一买就要几百个,黄家四人实在是忙不过来,加上咸鸭蛋也快没了,只好婉拒了。
端午当天,黄寄北拿上了特地预留的蛋黄肉粽,还有自家树上摘的桃子,去县城拜访了赵书吏,东西虽不值钱,也算一番心意,且只是吃食,并不敏感。赵书吏一家对这蛋黄肉粽也有所耳闻,煮来吃后很是喜欢。
出了赵书吏家,黄寄北正准备去往曾先生的书肆,却在大街上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人。
人都是熟悉的人,只是这组合却是有些奇怪,衣着光鲜的长房苏氏和大娘黄小梅,正带着一脸惶恐的黄二娘进了一家绸缎庄。
这间铺子正是黄寄北平时给四娘她们买丝线的店,他忍不住好奇地跟了上去,寻了个不起眼的角落关注着她们的动静。
绸缎庄里,苏氏故作大方的在一大堆衣服里挑挑拣拣的选了最便宜的款式,递给了黄二娘让她去试试,看似慈爱的的面孔下满满的都是算计。
黄二娘哪见过这种阵仗,只能是苏氏说啥她做啥。
待黄二娘进去了里面,黄小梅就再也忍不住了。
“阿娘,干嘛要对这个死丫头这么好,她哪里配得上这些好东西呀!”
苏氏拍了拍黄小梅的手背说道:
“你以为我想呀,要不是这时间太赶了,谁会花这冤枉钱来买成衣呀,我这不都是为了你嘛,你可是要做少奶奶的人了,娘将来就都指望你了。”
“可我这还没进门呢,就要张罗着给自己丈夫找小妾,我咽不下这口气!”黄小梅跺着脚说道。
苏氏不免感慨,自家女儿还是太单纯了,只有像她这种经历过事的人才知道,女子嫁人有多重要,自己当年被黄长楷的好皮囊所迷惑,嫁到乡下受了半辈子的苦,好在现在儿女都出息了。
“傻孩子,她算什么妾,顶多一个陪嫁丫鬟而已,若是你将来先顺利生下了儿子,随便打发了就是。”
“老板,这点心怎么卖了,我们也想尝一尝。”一位看起来不差钱的客人问到。
这一次白氏只先做了十五个试试水,刚才四娘吃了两个,黄长植、白氏和黄寄北各吃了一个,目前也就剩十个了,晚上收摊回去肯定是要给谢婆婆也带两个的。
这蛋黄酥成本可不便宜,虽然鸭蛋黄不贵,但这酥皮里的猪油,腌咸鸭蛋的白酒,都是用的好东西。白氏也是花了很多时间精力的。
黄寄北想着便和爹娘说道:
“阿爹阿娘,这蛋黄酥我们卖十文钱一个好不?”
“十文钱?小北,这贵了点吧,十文钱都可以吃一碗肉馅馄饨加个茶叶蛋了。”白氏惊讶的说道。
“二郎,这十文的确贵了点,我们这毕竟只是路边的茶棚。”黄长植说道。
黄寄北想了一下,的确,若是在县城是可以卖的上这价的,但自己家的只是小茶铺,这价格是高了点。
“那就八文一个吧,反正我们今天做的也不多,卖不掉就带回去自己吃了。”黄寄北说道。
黄长植和白氏表示可以。
黄寄北便对客人说道:
“这位老爷,这东西叫蛋黄酥,是用猪油、豆沙和蛋黄做的,成本不便宜,卖八文钱一个。”
在座的客人听了这个价格,顿时吓退了不少。
这位最先开口询问的客人却不在意,只说着:
“先拿一个给我尝尝,好吃的话我多买几个带回去给家里孩子们。”
“好嘞,我给您挑一个最大的!”黄寄北说道。
这位老爷一手拿起蛋黄酥,一手托着,越看越喜欢,一口咬下去,眼睛一亮,这东西,好吃!
一口一口的品味着吃完,连掉落在手上的酥皮都没放过,这位客人又一口气要了五个打包带走。
黄寄北一个一个单独用油纸仔细的包好,放在了竹盒里,交给了客人。
这蛋黄酥比黄寄北想像的有市场,过路人里真的不缺有钱人,剩下的两个也很快卖出去了,看着一个个被卖出去,黄四娘可心疼了,自己的蛋黄酥没了。
黄家蛋黄酥的名声渐渐传了出去,连县城有些人家都慕名而来。
这蛋黄酥虽然好卖,但做起来的确是费事,做一次白氏半天工夫就没了,黄长植为了方便白氏烤制还另外新砌了一个横向的烤炉。
看现在这么受欢迎白氏有点后悔了当初没把价格定高点。黄寄北宽慰她现在这个价格也能赚不少的,她便也释怀了。
黄寄北也不想白氏这么辛苦,便只让她逢五的日子做一次,一次做五十个。哪知在限量后,这蛋黄酥反而更受欢迎了,好多人都来提前预定,白氏便将每次做的数量增加到了一百个。
就连县城大名鼎鼎的的禾芳斋郭掌柜都想要买下蛋黄酥的制作手法,黄寄北和爹娘商量后,暂时回绝了,目前他们并不急着用钱,等以后再卖也不迟。
郭掌柜也不强人所难,只约定后以后的优先购买权后便离开了。
小满过后便是芒种,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此时的杨家庄田间已是一片金黄,麦杆被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农家迎来了丰收时节。
开镰的这天黄寄北一家关了茶棚,全家下田割麦,虽说这两亩的麦子卖不了多少的钱,但粮食是农家之本,在农家永远是最重要的存在。
顶着大太阳,黄寄北一家干的热火朝天,黄长植、白氏在前面割麦子,黄寄北和黄四娘在后面跟着捆扎,人多干起来也就快,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从天刚亮就出门到太阳完全落下,黄寄北一家终于把麦子割好了运到了脱粒场,等明天上午脱完粒就能运回家了,脱粒场夜晚有人轮流看守,倒不用担心粮食丢失,这年头偷盗粮食可是重罪。
小麦割完后马上就要种水稻,从小麦收获到水稻插秧,中间只有十多天时间,作为冬闲田的那亩水田还好,但这两亩种了麦子的旱田,想要种水稻的话就要完成灭茬、撒肥、旋耕、上水、耙地等多个步骤,这样麦稻两茬种植才能够实现。
早在小满的时候黄长植就已经浸种育秧了,目前秧田长势良好,只等着耙完地就能插秧了。
插秧的这天,全家都到场了,黄寄北带着四娘在秧田里扯秧苗,扯好两担就挑着去到黄长植和白氏那边,交由他们插秧。
就连谢婆婆也都承担起了给他们送饭的任务,今天中午吃的是蒸馄饨,馄饨是白氏早上提前包好的,谢玉只要放在锅里蒸一下就行。这蒸馄饨在田地里吃起来方便,在水沟里洗了手,一口一个,不耽误工夫。
插秧过后,想着茶棚已经好些天没开门了,不好再关着,黄寄北便带着小桃回了茶棚开门做生意,黄长植和白氏把接下来的活干完。
天气热起来后来茶棚歇息的人明显变多了,茶棚旁的那颗大槐树已是满树花开,那槐花的香味随着微风飘散,一直飘出去好远……
正午时分,大家都不想顶着大太阳赶路,便都坐在这树下聊起了天,或是欢喜今年的大丰收,或是聊着自己今天的生意好坏。卖豆腐的说着农忙季节豆腐好卖这一上午全卖光了,卖胭脂的说着这大热天的成亲的人家少自家的胭脂都不好卖了,买鸡蛋的说着大热天的鸡蛋容易坏得及早脱手……
还有人说到了黄家这茶棚上,卖豆腐的周老二笑着调侃道:
“小老板,还是你们这生意轻松呀,不用向我们这样来回奔波。”
这回儿也不忙,黄寄北便放松下来和大家聊了起来,说道:
“周二哥,你这可想错了,我们这生意啊,赚的也是个辛苦钱,早上天不亮就要起,晚上大家都回到家了我们才关门,一天到晚连坐下来歇歇的时间都没有,还得顾着家里的几亩地,哪能轻松呀。”
“也是,这路边的生意也不好做呀,好在是这些年治安好了不少,不然就你们这两个半大不小的娃,你家大人可不敢不跟着吧。”周老二接着说道。
“周二哥说的是,我们兄妹两也是全靠乡里乡亲的照顾,如不是有你们这些熟人经常来,我家爹娘定时不放心留我们两个在这的,今儿个请大家尝样东西,算是我家感谢大家这几个月来照顾生意。”黄寄北说道。
“小老板,是什么好东西啊,我胭脂张可要第一个尝尝!”卖胭脂的张三大声喊道。
“大家都有,都有!”黄寄北说着和黄四娘一起给大家端来了酸梅汤。
第23章 端午
这酸梅汤是他尝试了几次后做出来的,首先,准备好做酸梅汤需要的食材:乌梅,黑枣,山楂干,甘草,豆蔻,干桂花,冰糖。把除干桂花以外的所有食材放入盆里清洗干净,锅里加入清水,把洗净的食材放入料包里扎好口,入锅,盖上盖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煮一个时辰。打开盖子,放入冰糖和干桂花,盖上盖子再煮一刻钟就关火,等凉透后就可以享用了。
做好的酸梅汤,清亮红润,酸甜可口,令人口舌生津,加入了桂花干后,更添风味,好喝的根本停不下来,真是解腻又消暑。若是在现代,还可以加入冰块,那才真正是爽呆了!
除了冰糖,其他材料并不贵,少量就能煮一大锅出来,这酸梅汤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一文钱一碗的价格更是绝对良心,过往的食客们纷纷交口称赞。
不知不觉中,黄家的茶棚渐渐成了一个信息集散中心,这方圆百里的八卦,你来这黄家的茶棚,包你不漏掉一件,这秧下了地后,大家得了几天空闲。这附近村落的居民,闲来无事总喜欢来这唠嗑,就算要走上半个时辰都阻挡不了他们的热情,没钱的也能来上一碗酸梅汤,有钱的还能叫个蛋黄酥,颇有点简陋版茶话会的意思了。
这天大家就聊到了这地皮上,从古自今,居家置业永远是重中之重。
“小老板,我前几日去县城得了一个消息,据说官府打算在这官道旁的重要路口划出几块地拿出来卖,城里好几家老板都有要买的意思。”胭脂张说道。
的确,如今这官道是越发的繁忙了,不少小贩甚至在路边摆起了摊,人多了难免生乱,影响苍梧县的形象和治安,官府已经派人处理过好几拨了。但也不好赶尽杀绝,毕竟来往的行人有这个需要。
于是就有人给县令大人出了个主意,拿几块地皮出来卖,既能增加官府的收入,又能合理规划沿途商贩。也就是说,从今往后,只有正式的店铺才能经营了,路边摊是不允许的。
“我之前也听到风声了,这回听张老板这么一说,怕是真的了,我这店铺本来就是租的,想来等租期到了,官家势必要收回的。”黄寄北说道。
如今黄家茶棚的生意正上了正轨,一个月少的来说也有六两银子的进账,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但毕竟是租来的铺子,就算官府要提前收回他们是没有任何办法的。能让他们做到两年期满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黄长植因着这消息,这几天一直闷闷的,努力掩饰着不想让妻儿看出来,想着在这之前总能找到新出路的,大不了还去做推车馄饨。
黄寄北看着发愁的老爹,倒是不慌,这事呀,既是危机也是转机。
“阿爹,就算不出这卖地皮的事,这两年一到,我们也是续不了租的,这几个月来盯上这茶棚的可不少,我们没权没势的,等期满后这好事哪能再落到我们头上。”黄寄北说道。
这时他再一次的意识到,在古代真的只有读书才能改换门庭,做生意的无论多么家大业大,在权力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所以他并不一味的沉溺于赚钱,就算铺子里再忙,每天也是要抽出两个时辰温书的。
黄寄北接着说道,“这地皮是公开买卖的,别人可以买,我们也可以,到时候就再也不用担心租期的问题了。”
“可买这地皮的钱可不是小数呀。”黄长植也起过这个心思,但没敢往下想,他们自家的宅基地上面的青砖瓦房还没建起来,更别提买地皮了。建房的钱少一点的三十两也就够了,攒攒总能攒出来,可这商铺的地皮,恐怕是要上百两的,另外还要建筑费、人工费,都是钱呀。
“阿爹,你忘了禾芳斋的郭掌柜了吗?他之前可是一直想买下我们蛋黄酥的方子的,我之前拖着不想卖就是想再等等看有没有出价更高的。”黄寄北说道。
“可这蛋黄酥的方子,也卖不上这么高的价呀。”黄长植道。
“阿爹,正好快端午了,我们这咸蛋黄又要派上用场了,这一轮要是反馈的好的话,应该会有更多的人上门的,你就看着吧。”黄寄北说道。
“二郎这是又有新点子了,那爹爹就等着看了。”黄长植说道,因着黄寄北的话,黄长植心里好受不少。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粽子是端午时节少不了的食物,每到这个时节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是要包点粽子的,在外的游子客商也要买一些尝尝的,或是尝鲜,或是寄托乡思。
黄家更是提前几天就开始了准备工作。粽叶是白氏带着四娘去高家承包的鱼塘旁的芦苇地里摘的,他家的粽叶都要比别处宽,为了这次端午,黄寄北半个多月前就向高家订购了三百个鸭蛋,一下子把他们家库存都清掉了,黄寄北家屋檐下现在是摆满了腌制鸭蛋的陶罐。算算时间,应是已经腌好了,煮熟后一筷子下去,油立马就冒出来了。
材料准备好后,一家人就开始忙活了。
粽叶放入盆中,用清水浸泡,冲洗几遍,再下锅用热水煮一下,捞出来再放入清水中清洗一下。
糯米淘干净后,用水浸泡几个小时。
五花肉切小块,用盐、料酒、酱油、糖腌制,香菇洗净,切小块,和五花肉一起腌制。
咸蛋黄里加入小半杯白酒,上蒸锅蒸一刻钟,蒸好冷却。
接下来就是包粽子了。
白氏的手巧,就连黄长植也是包粽子的一把好手,只见白氏挑起两片粽叶,将两片粽叶叠起,从中间卷起成圆锥状,先包豆沙红枣粽,填入一把糯米,放一颗枣,挖一勺豆沙,再填一把糯米,粽叶翻折,捆绑,入桶。
再来是蛋黄肉粽,卷好粽叶,填入一把糯米,放几块肉和香菇,放入整个蛋黄,再放入一些米,盖上肉和蛋黄,把上面的两片叶子拉下来包住底下的锥筒,手一翻,一个粽子就成型了,用绳子捆好,利落的放入了旁边的水桶。
黄寄北却是个手笨的,包出来的粽子不是这漏就是那漏,白氏见不得他糟蹋东西,再不肯让他碰了。黄寄北只好在一旁负责修剪粽叶的蒂部,裁剪绳子和烧火。连四娘这个小丫头都来打趣他了,繁忙中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水开了,黄寄北拿起粽子放入锅中,加水没过粽子,大火煮了半个时辰,接着焖一个时辰就可以出锅了。
以前老黄家的粽子都是老王氏和苏氏包的,一向只有白粽和红豆粽两种,在黄长植印象中这粽子一向只是充饥的食物而已,结实管饱,过节的时候能饱餐一顿已是极好,但和美味是扯不上边的。
这蛋黄肉粽的美味着实让黄长植惊艳了,是以当黄寄北提出十文钱一个的定价时,他觉得真是太值了!这里面可是实打实的肉呀!他有信心,这蛋黄肉粽绝对能卖得好。
实际情况正如黄寄北所料,黄家茶棚的蛋黄肉粽一经推出,就收到了热烈的回响,这离端午还有三天的时间,黄家就已经包了好几批蛋黄肉粽了,十文一个的价格或许会让附近村落的一些客人望而却步,但对于过来探亲访友的、外出经商的、出门游玩的人来说,遇到如此美味怎们可以错过,只要是尝过了的,没有不再捎带几个走的。
更有大户人家过来下单,一买就要几百个,黄家四人实在是忙不过来,加上咸鸭蛋也快没了,只好婉拒了。
端午当天,黄寄北拿上了特地预留的蛋黄肉粽,还有自家树上摘的桃子,去县城拜访了赵书吏,东西虽不值钱,也算一番心意,且只是吃食,并不敏感。赵书吏一家对这蛋黄肉粽也有所耳闻,煮来吃后很是喜欢。
出了赵书吏家,黄寄北正准备去往曾先生的书肆,却在大街上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人。
人都是熟悉的人,只是这组合却是有些奇怪,衣着光鲜的长房苏氏和大娘黄小梅,正带着一脸惶恐的黄二娘进了一家绸缎庄。
这间铺子正是黄寄北平时给四娘她们买丝线的店,他忍不住好奇地跟了上去,寻了个不起眼的角落关注着她们的动静。
绸缎庄里,苏氏故作大方的在一大堆衣服里挑挑拣拣的选了最便宜的款式,递给了黄二娘让她去试试,看似慈爱的的面孔下满满的都是算计。
黄二娘哪见过这种阵仗,只能是苏氏说啥她做啥。
待黄二娘进去了里面,黄小梅就再也忍不住了。
“阿娘,干嘛要对这个死丫头这么好,她哪里配得上这些好东西呀!”
苏氏拍了拍黄小梅的手背说道:
“你以为我想呀,要不是这时间太赶了,谁会花这冤枉钱来买成衣呀,我这不都是为了你嘛,你可是要做少奶奶的人了,娘将来就都指望你了。”
“可我这还没进门呢,就要张罗着给自己丈夫找小妾,我咽不下这口气!”黄小梅跺着脚说道。
苏氏不免感慨,自家女儿还是太单纯了,只有像她这种经历过事的人才知道,女子嫁人有多重要,自己当年被黄长楷的好皮囊所迷惑,嫁到乡下受了半辈子的苦,好在现在儿女都出息了。
“傻孩子,她算什么妾,顶多一个陪嫁丫鬟而已,若是你将来先顺利生下了儿子,随便打发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