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翠花婶子。”温润一看她来了,就站了起来。
  他的这个举动,让刘翠花有点害怕的弯下了腰:“不敢劳动秀才公,这是我姐让我送来的东西。”
  这是一个柳条篮子。
  篮子里头装了七八个鹅蛋,以及两条刚捞上来的半臂长的鲶鱼,这个可以炖茄子吃。
  知道温润爱吃鱼,杨大叔一旦捞着鱼,要么两家人在一起吃,要么就给温秀才送两条过去。
  “哦哦,谢谢啊。”温润赶紧接过来。
  篮子倒是不重,关键是这位翠花婶子的胆子有点小,看着就跟个鹌鹑似的,温润心想,这样的恐怕不行啊。
  要是将小妹交给她带,还不得给他带出来个小鹌鹑啊?
  那以后嫁出门子去,肯定会被欺负的。
  “不用谢,不用谢。”翠花婶子赶紧转头回去了,从来到回用了不到三分钟的时间。
  温润都以为自己是个恶人呢。
  摇了摇头,他将东西送去了厨房。
  打算晚上炖了吃,结果不一会儿,杨大婶拉着翠花婶子又来了。
  “我让她给你做好了饭再回去,她的手艺好着呢。”杨大婶让翠花婶子去厨房做饭,自己在门口看着温润给孩子们上课,羡慕的看着温润自制的黑板上的方块字。
  这个时代认识字的人少,认识字儿的女人更少。
  能认识自己的名字就不错了……杨大婶不认识自己的名字。
  杨大叔也过来了,他还带来了十几条两巴掌大的鲫鱼,正好一锅炖了。
  两口子站在门口可怜巴巴的看着,眼睛里露出羡慕的神情。
  看的温润都笑了:“杨大叔,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杨大生。”杨大叔报了名字。
  温润就写了下来:“这是杨大叔的名字。”
  “我叫张桂花。”杨大婶也报了名字。
  温润写了下来:“嗯,杨大婶的名字……嗯?杨大婶你姓张,可是翠花婶子姓刘?”
  “我们俩其实不是亲姐妹,是表姐妹,不过逃难过来,就说是亲姐妹,反正也没人知道。”杨大婶看了一眼灶房那里:“现在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她的事情,我也不瞒着,让她来这里给你做饭,是想借一借你的人气,让人知道她就是被休弃了,那也是有娘家的人,也不是谁都看不起的弃妇……。”
  “我知道,其实翠花婶子挺好的。”温润笑了笑:“既然曾经有过孩子,只是没生下来,那么她的身体就是健康的,那个男人是不懂得珍惜。”
  “我妹子在他们家,勤勤恳恳,孝顺公婆,从没跟妯娌们争吵过,好人没好报啊!”杨大婶眼泪就下来了:“幸好我当家的大度,收留了她……。”
  孩子们在认真的读书,温润让他们自己复习一下,然后就放学了。
  一群孩子风一般的跑出去,不过随后村长家的孩子给温润送来了一块五花肉,虽然只有巴掌大,一巴掌厚,四四方方的一块肉,但是也属于少见的荤腥啦。
  翠花婶子做好了饭,没有留下吃,而是跟杨家夫妻俩以及孩子们回去隔壁,杨家自己去吃了。
  孩子们回去说翠花婶子给秀才公做了饭,炖了鱼,果然,女人们不吭声了,第二天温润又说了:“等大家学完了三百千,认全了字儿,再学算术,打算盘。”
  这话说完第二天,好么,光是给他送来的鱼就有好几斤,还有七八只小母鸡。
  温润有点无法理解,就问了送了他两只大母鹅的村长:“村长大叔,这是怎么回事儿?”
  “还能是怎么回事儿?你不是说,以后要教他们算账打算盘吗?”村长看温润的眼神都带着一股子亮光。
  “我是说,教导他们九章算术,不是做账打算盘。”温润可是知道,古代对商可是不看好的,因为商人子弟都要三代之后才能科举。
  另外就是商人重利,大家都觉得从商不好,不如种田。
  地主老财能穿金戴银,能绫罗绸缎,商人就不行了,他们没有什么特殊的贡献,是不可能穿戴绫罗绸缎这样的东西的,他们只能穿苎麻、榨蚕丝纺的布料等等。
  一些带颜色的绫罗绸缎什么的,都不行。
  作为一个读书人,温润可不能让人觉得,他是个账房。
  这对他的名声不好。
  “是,是,是九章算术,就是学问,学问!”果然,村长很容易就改了口:“好歹是给孩子们开蒙启智了,我们都十分感谢温秀才。”
  要没温秀才,他们这十几户人家,都还是睁眼瞎呢。
  本身莲花坳就是流民组成的,来来回回的就这么多人家,也就村长认识一些字,还认不全。
  如今他家孩子认识的字都比他多了。
  要是真的学有所成,出去就能从伙计一路走到掌柜的,那可真是吃香的喝辣的啦。
  因为如今商铺里的伙计好找,掌柜的可不好寻,更何况,是掌握“核心机密”的账房了。
  往那里一坐,打打算盘,写点账本,风吹不着,雨淋不到,一年的工钱,都比大伙计高,而且还不会特别累。
  这是一个铁饭碗一般的活儿。
  甚至可以传给子孙后代,哪怕不找个商铺,在家种地,卖粮食的时候,那也能算清楚账目,免得被人欺骗。
  走到哪儿都让人高看一眼。
  虽然莲花坳人口不多,可为了下一代,他们十分虔诚的感谢温秀才。
  故而给了王家送来好多东西,更教育家里孩子,好好学习!
  以前没来,是因为孩子们去读书,说是读书可是只半天时间,能学什么?现在知道了,温秀才是真的在教导孩子们,那家里就不能不当一回事儿。
  “不用客气,我也只是给孩子们启智开蒙而已,将来他们若是读书好的话,还是要送去官家开办的书院才是。”温润可不敢大包大揽。
  这年头想要依靠读书出人头地的可不少,但是科举岂是那么容易的?寒门难出贵子,说的就是寒门小户,没那个能力供的起,读书还是花费最小的一项事业,要是练武的话,更难!
  加上本人的眼界和见识,以及赶考需要的花费,唉,温润心里叹了口气,这帮孩子们,未必能像他一样,考个秀才,他这个原身去考了举人,不也没考上吗?没有通知就没考上。
  第17章 二伯娘
  有了这个希望,不少人家都干劲十足,同时也不再对刘翠花的事情说三道四,翠花婶子知道了之后,又特意去挖了一些野菜,送给了温秀才吃。
  也去王家又给做了几顿饭,还给他们洗了衣服……大概这是她能为温秀才做的一点事情了。
  温润也不拦着,因为他知道,这个可怜的妇人,在用这种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报答他对她的维护。
  眼看着就要立秋了,温润打算给孩子们放个农忙假。
  不能因为他们是孩子,就不帮家里头的忙……其实在这个时候,孩子们都是当半个大人用的,尤其是在农忙的时候,春种秋收都是大事情。
  农家孩子们都当家早,就算不能下地干活,也要在家做家务,做个饭什么的,给家里人帮把手。
  莲花坳因为是属于有山有水的地方,这里有旱田也有水田。
  水田种植的稻米更是大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尤其是缴纳税粮的时候,官府可是要收好粮食的,稻米一般都是上税用,其次是卖钱,农家人很少吃到自己种的稻米,旱田种植的就是小麦或者是谷子等物。
  尤其是莲花坳这里水田居多,水源丰富的结果,还有不少鱼虾蟹等河鲜呢。
  放假之前,孩子们送来了自家的礼物:一些河鲜,一些鱼,以及一些青菜,都是自家的东西,或者是去河里头捞的,倒是没多少钱,可代表的是心意。
  温润都笑着收下了,他给孩子们的则是他自己写的《三字经》一本。
  其实就是他自己用浆糊粘起来的小书,不是专业的,只是他手工制作,好歹也是一本“书”了。
  刚放假第二天,温润就早上起来,收拾了临时作为学堂的书房,翠花婶子就来了。
  “孩子们放假了。”温润看到她来了,就说明一下:“秋收之后还会再来。”
  “我知道。”翠花婶子低头说了一句:“那我来帮您收拾一下。”
  她知道自己靠着温秀才的名气,才能在莲花坳里头站住脚。
  所以翠花婶子时不时的来这里,哪怕是帮孩子们做顿饭也好,现在呢,她想帮温秀才做个饭什么的,就是报恩。
  “行,昨天送了很多东西来,我这里一时半会的也吃不了。”温润还真有点事情要她帮忙。
  那些菜啊,可能是需要腌制一下。
  翠花婶子十分麻利的去了厨房。
  她将大家给的茄子和新蒜头,腌制了一大缸的蒜茄子,这个能吃到明年新蒜下来啦。
  豆角做了一个肉烧豆角。
  小鱼干炸了一下,大鱼则是炖了一些水豆腐……反正到了中午,温润叫了杨家的人过来一起吃的饭,晚上则是他带着三个孩子吃。
  正吃着饭呢,王玫小姑娘,突然来了一句:“还是翠花婶子做饭好吃。”
  王珏看了一眼温润:“有的吃就吃吧。”
  温润自己却是乐了:“想说哥夫做的不好吃就说,我也觉得我做的不好吃。”
  三个小孩儿都乐了:“哥夫做的也好,起码熟透了。”
  以前温润没来的时候,还是王珏自己做饭,其实小孩儿就是糊弄,多数都是杨大婶来做,他们最多热个干粮和菜。
  温润来了也只是弄熟了,味道一般般。
  再看翠花婶子,人家做的那才叫美味。
  最主要的是,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些食材。
  比如说干炸小鱼儿,中午就给杨大叔当了下酒菜。
  “马上就秋天了,咱们家也该囤一下秋菜啦。”温润的原身记忆里,这里的冬天很冷,小水洼子会结冰,但是河流因为水源流动的关系,倒是不会结冰,可水会很凉。
  另外,这里的冬天也下雪,他们不仅要囤菜,还得囤一些木柴,而温润打算买一些煤和炭回来,这两样燃料耐燃一些,温度又高,可以保证冬天的温暖。
  “以往大哥都是买三百斤白菜,一百斤大葱,二百斤萝卜,二百斤土豆。”作为家里第二大的王珏,知道很多大哥在的时候,会做的事情,他都记得,大哥走的时候,都跟他叮嘱过了。
  “嗯,这样呀?那我再加点。”温润吃过了饭之后,就拿了一张纸,用毛笔记了下来:“我们再加点,五十斤的胡萝卜,咱们家的茄子多一些,咱们再晒点干菜吧!茄子干,豆角干,萝卜干的,还有蘑菇,咱们不会采,可以跟村里人买一些,腌制一些咸蘑菇,晒一点蘑菇干……。”
  温润冬天储菜的花样很多,这里的人不会腌制酸菜,温润也不会!
  但是他打算储存的大白菜,三百斤不多啦,因为王家有一个很大的地窖,可以储存一些蔬菜过冬。
  正带着三个孩子计划囤菜呢,门口突然来了人,还很大声音:“有人在吗?我是你二伯母啊!”
  温润一愣:“二伯母?”
  三个孩子的反应很直接,他们面露憎恨的表情,又有些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