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阮问颖样样拿手,经文策论,她对答如流,包括端庄贞淑的贵女模样,她也能照着话做出来个十成十,端的是完美无瑕。
就是这内里如何,只有她自己知晓了。
在阮淑晗住进国公府里后,阮问颖得知她这位堂姐也很崇敬宜山夫人,拜读过后者所有的大作,就起了一点心思,询问宜山夫人能否再收一名弟子。
宜山夫人对此没有拒绝,也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询问了一番阮淑晗的情况,再亲自考校了一回,才点了点头,算是收下。
就这样,姐妹俩都成了宜山夫人的弟子,在每月的初旬结伴前往西室听讲聆课。
不过,虽然同为弟子,但宜山夫人对她们还是有所不同的,不是说态度有何差异,而是教授的东西不一样。
对于阮问颖,她和从前一样,不仅教授诗书礼易,而且教导策论经义,进行全方位的指点。
对于阮淑晗,她则是讲解一些诗书典籍方面的事情,虽然同样尽心,但只予才学二字。
比如说,在面对姐妹俩关于《谢将军列传》一篇的疑惑时,她会先这么对二人解答:“谢将军有夺位之机,却不行动,其因有三。一为元懿公主夫妻之情,二为夏成帝知遇之恩,三为田园归隐之愿……”
再在单独教授阮问颖时详细疏解《元懿公主本纪》一篇:“谢将军虽然用兵如神,料敌先机,大败了北越,但要说这治国之能,却是不及其妻元懿公主。他握有的仅仅只是兵马大权,朝堂众臣却以元懿公主马首是瞻……”
阮淑晗知道这些事情,但没有在意,她虽然无心朝堂,可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知道分寸。
而且她本来就只是崇敬宜山夫人的文采,昔年得到一本亲笔字帖都能高兴上半个月,更不要说得对方亲自教授了,心里只有感激,没有其他。
在又一次的授课结束后,宜山夫人告知她们,本月下旬,她会在长安郊外的溪堰庄开讲,届时无论达官富贵、平民百姓皆可参加,若她们对此也感兴趣,可以前往一观,她会给她们留出一间雅座。
如今学识之风盛行,来自天南地北的文人墨客汇集长安,进行书画辞赋之间的交流,更有不少大才开设讲会,将所思所得述于众人,宜山夫人就是其中一名。
阮问颖曾听过几次对方的开讲,受益良多,即使宜山夫人不提也会主动过去,遑论本来就对其充满崇敬之情的阮淑晗。
当即,姐妹俩就应下声来,表示一定会去。
阮问颖还把这事和杨世醒说了,询问他有没有兴趣去听。
“许山芙啊……”杨世醒若有所思,指节轻敲桌案,“我看过她的几本奏折,观点还算是新颖,思虑也比较周全,就是有点剑走偏锋,裴良信不怎么喜欢她。”
阮问颖闻言有些惊讶,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也说得通。
裴家乃耕读世家,奉行诗书礼乐,算是最传统的清流一派,居文官之首。
不过这样的情况只持续到徐茂渊出现之前,在徐茂渊出现之后,形势就大大的改变了。
徐茂渊虽也出身书香世家,却以实论扬名,文采不算很出众,在当年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进士,排名不显,是陛下在阅读了他的策论文章之后惊为天人,才亲自点了他为状元。
当时,这事还闹出了一点风波。
历来科举取士以经义一科为首,明法其次,策论其三,明算为末。徐茂渊以策论力压经义,有违规制,若以后学子都来投机取巧怎么办?有不少文官为此上了折子。
陛下对此的解决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把策论提到首位,明法依然为二,经义排第三。
圣旨一出,几乎满朝哗然,以裴良信为首的文官一派争相上谏,让陛下收回成命,道是此旨一出,必将导致天下大乱,多少学子寒窗苦读数十年,如今一朝更改,欲置他们于何处?
陛下却心意已决,斥责道:“国家栋梁,自是能者居之。经义一科机变极少,读个三年五载还好,读上十年、二十年,都读成木头了,朕要他们有何用?”
“朕统御寰宇,靠的难道是这些纸上文章吗?靠的是策论、明法!唯实方兴。且经义一科也没有取缔,若有文采斐然者,朕依然愿意纳贤。此事已定,诸卿休要多言。”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从那以后,策论就成了科举取士中最重要的一科。
某些文官口里的“天下大乱”也没有发生,因为科举一年一回,这次不成,下次还有机会,陛下也没有更换科目,只是论绩的排名变了。
所以学子们虽然在一开始有些措手不及,但在短暂的惊慌迷茫后也镇定了下来,着手于策论一科,也有本来就擅经义的,依然延续原本的学习计划,成功高中,官挂翰林院。
有实干能为的人也越来越多,把天下治理得一片繁荣,让陛下越发地看重徐茂渊。
究其根本,是陛下早就觉得科举取士有所弊端,想要把策论提上来,但碍于朝中庞大的文官势力,迟迟未能成行,纵使强行下旨,没有臣子听命施行,也很快会变成一道废令,反受掣肘。
直到徐茂渊的出现,才让陛下看到了希望,下定决心,更改了科举取士的规制。
而徐茂渊也没有辜负陛下的期望,入朝短短十几年就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使天下为之一新,他本人更是位极人臣,名列三公。
当然,上述这些事情都是阮问颖听旁人说的,毕竟那时候的她才刚刚出生,不可能会知晓发生了什么事。
这些旁人里有她的父母兄长,也有她的姐妹恩师,包括杨世醒也在闲暇时分和她聊过,陛下的那几句言语就是从他口中吐露出来的。
之所以会提起,也是因为这件事和他有些关系。
科举改制后,陛下倚靠的重心明显变了,天下间学子文士的格局也变了,徐茂渊和裴良信更是成为了死对头,在朝堂上多有意见相争,把原本一体的文官分成了两派。
而在挑选杨世醒的文师时,陛下先是选中的徐茂渊,然后才选了裴良信,后者虽然接了圣旨,却是转头就称病闭门不出,摆明了不想和徐茂渊同堂授课。
陛下对此气得不轻,但也没有法子,即使派去的整个太医院都诊断裴良信没病,可对方咬死了自己内心郁结,头晕脑胀,四肢无力,恐命不久矣,不敢耽误六殿下前程,他又能怎么办?
最后还是杨世醒亲自前往学士府,与其交谈了一个下午,才把他请了出来,担任了文师。
再之后就是如今的情况,徐茂渊与裴良信隔天轮换授课,两边井水不犯河水,谁也不要见谁。
陛下也学乖了,涉及文师相关的旨意都是同时对两个人下,免得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也因此,阮问颖对杨世醒很是佩服。
连陛下都头疼苦恼的事情,他居然轻轻松松地解决了。更不要说他那时才六岁,虽然已经开蒙,可一个六岁的孩子能懂什么?怎么就能说服了裴良信呢?还是只身一人前去的。
这份胆识与聪慧,别说六岁孩童,就是已经加冠的成人也没多少人能有。
难怪陛下对他万般疼爱,在某一年新节祭礼时甚至说出过“朕之亲子,唯醒儿一人”这样的话来。
扯远了,说回到宜山夫人的身上。她是许家长女,许家与裴家素有姻亲,她在当年又是以文采经义脱颖而出,榜上有名,入职的也是翰林院,按理来说分属清流一脉,算是裴良信的人。
可她在政见上更靠近徐茂渊一脉,虽然没有旗帜鲜明地支持反对,但从平素的言语奏折里都可以窥见出来,裴良信不喜欢她也是正常的。
不过阮问颖也并不在意这一点。
无可否认,裴良信的学识很高,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家,不然也不会位列殿阁大学士,但他的政见还是太偏向传统了,她虽然很敬重他,但也不是那么赞同他的观念。
她只想知道杨世醒会不会去。
“那十天后的这个讲会,你到底去不去?”她再度询问。
第25章 你唯一的心上人
“看情况吧。”杨世醒卖了个关子, “我近些日子里忙得很,不一定能抽得出空来。”
阮问颖在一开始还没听出来,真心实意地为他感到了几分遗憾,片刻后才回转过味, 抿嘴笑道:“哦——近些日子里忙呀……?抽不出空去听讲会, 却抽得出空来陪我?”
他朝她悠悠一笑:“不错,你若是嫌我陪你太久了, 我也可以把时间挪到别的事情上面去, 比如说参与你恩师的讲会。”
“那倒不必。”她立刻回答, “你还是多陪陪我吧。”
闻言,杨世醒的笑容更加明朗, 如昭日清风。他搂住她道:“想让我多陪你, 就多来我的含凉殿,别老是在太后那边耗时间。她又不喜欢你, 你那么献殷勤干什么?”
“什么献殷勤, 你这话也说得太难听了……”她不满地抬头嗔了他一眼,“你当我想这样做?我只是为了给娘尽孝才不得不去。再说, 就算我不来含凉殿找你, 难道你不能自己过来找我吗?”
“去哪?太后的清宁宫?”他挑眉,“母后的长生殿我可是去过不少回了,结果在上回被你抱怨,说母后为了这事拿你取笑,让我以后少去长生殿找你。”
“没想到现在又改口这么说——阮大姑娘的这份小女儿心思,可真是令我捉摸不透。”他假意感慨。
阮问颖娇颜抿嘴。
她虽然是有这么说过, 可也是她随口一提, 她自己都没有放在心上, 怎么他却偏偏记住了, 还在这时候说出来堵她的口,真是讨厌。
“那……我家?”她有些犹疑地接话。
“好啊。可以。”杨世醒干脆利落地应答。
阮问颖一惊,她还以为他会再说些什么强辩的话,没想到这么爽快地就应了下来,连忙道:“等、等等——我开玩笑的,你可别当真……!”
杨世醒淡淡“哦”了一声:“我也是开玩笑的。你也别当真。”
阮问颖:“……”
她小心询问:“你生气了?”
“没有。”
对方依然是那副不咸不淡的口吻,半搂半抱着她的腰,让她坐到他的大腿上。
宫灯下的风铃轻响,吹动珠帘处的纱帐,把几片沾着水意的花瓣从轩窗处吹进,落到榻边。
杨世醒看着她,道:“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不能去你家找你。”
自然是因为他来到府里必定要拜见长辈,尤其是真定大长公主,乃是他正正经经的外家祖母,需要他前去躬身请安,做足小辈的礼节,而她也势必会陪在一旁。
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一种奇怪的情景,仿佛在见什么特别的礼,让她的心里升起几分莫名的逃避。
阮问颖如是作想,垂眸避开他的目光,有些心虚地小声应话:“你是皇子,来我家里找我,像什么样……”
杨世醒道:“父皇当年就曾到你家里去找过母后。”
一句话把阮问颖噎了个结结实实。
她不清楚此事真假,但以帝后二人的情谊来看,这样的事极有可能是真的。
就算是假的,她也不知道要怎么反驳,总不能直接说“你骗我”吧?
以杨世醒的性子,一旦她说出这话,不直接拉着她去向帝后求证都是好的。
她真是——感到心累。
她怎么就喜欢上了这么一个人呢?每每都以逗弄她为乐,还总是仗着自己的身份说些她不能反驳的话,贴心的时候是真贴心,可恶的时候也是真可恶,让她又爱又恨。
阮问颖闷闷不平地想着。
她当然知道整件事的起因完全在她自己的身上,但她已经被他宠坏了,学会了一有什么应付不了的事就朝他任性撒娇,糊弄过去。
这次也是一样,她微弯唇角,带出一点讨好亲近的微笑,看向他道:“要是我亲亲你,可不可以把这个话题跳过?”
闻言,杨世醒摆出一脸认真的模样,思考了片刻,道:“可以。”
他道:“你来亲。”
阮问颖偏头亲吻上了他的唇。
一回生二回熟,经历了不少次,她对这种事已经没有了多少羞赧,取而代之的是甜蜜,即使她是为了刻意讨好他才这么做的,也不减半分其意。
杨世醒比她要更驾轻就熟,一如他的为人处世,仿佛对什么事都把控在心。
他吻得很温柔,很绵密,也很亲热。
结束之后,对她的态度也恢复到了原来的亲昵,抚着她的脸颊,微笑着和她低声说话。
“最近我是真的很忙,马上就要入秋了,兴民苑那边有一堆事等着我去处理。溪堰庄的讲会我会尽量赶去,但你也不要抱有太大期望,就当做是一次城外郊游,和你那些姐妹们好好享受。”
就是这内里如何,只有她自己知晓了。
在阮淑晗住进国公府里后,阮问颖得知她这位堂姐也很崇敬宜山夫人,拜读过后者所有的大作,就起了一点心思,询问宜山夫人能否再收一名弟子。
宜山夫人对此没有拒绝,也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询问了一番阮淑晗的情况,再亲自考校了一回,才点了点头,算是收下。
就这样,姐妹俩都成了宜山夫人的弟子,在每月的初旬结伴前往西室听讲聆课。
不过,虽然同为弟子,但宜山夫人对她们还是有所不同的,不是说态度有何差异,而是教授的东西不一样。
对于阮问颖,她和从前一样,不仅教授诗书礼易,而且教导策论经义,进行全方位的指点。
对于阮淑晗,她则是讲解一些诗书典籍方面的事情,虽然同样尽心,但只予才学二字。
比如说,在面对姐妹俩关于《谢将军列传》一篇的疑惑时,她会先这么对二人解答:“谢将军有夺位之机,却不行动,其因有三。一为元懿公主夫妻之情,二为夏成帝知遇之恩,三为田园归隐之愿……”
再在单独教授阮问颖时详细疏解《元懿公主本纪》一篇:“谢将军虽然用兵如神,料敌先机,大败了北越,但要说这治国之能,却是不及其妻元懿公主。他握有的仅仅只是兵马大权,朝堂众臣却以元懿公主马首是瞻……”
阮淑晗知道这些事情,但没有在意,她虽然无心朝堂,可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知道分寸。
而且她本来就只是崇敬宜山夫人的文采,昔年得到一本亲笔字帖都能高兴上半个月,更不要说得对方亲自教授了,心里只有感激,没有其他。
在又一次的授课结束后,宜山夫人告知她们,本月下旬,她会在长安郊外的溪堰庄开讲,届时无论达官富贵、平民百姓皆可参加,若她们对此也感兴趣,可以前往一观,她会给她们留出一间雅座。
如今学识之风盛行,来自天南地北的文人墨客汇集长安,进行书画辞赋之间的交流,更有不少大才开设讲会,将所思所得述于众人,宜山夫人就是其中一名。
阮问颖曾听过几次对方的开讲,受益良多,即使宜山夫人不提也会主动过去,遑论本来就对其充满崇敬之情的阮淑晗。
当即,姐妹俩就应下声来,表示一定会去。
阮问颖还把这事和杨世醒说了,询问他有没有兴趣去听。
“许山芙啊……”杨世醒若有所思,指节轻敲桌案,“我看过她的几本奏折,观点还算是新颖,思虑也比较周全,就是有点剑走偏锋,裴良信不怎么喜欢她。”
阮问颖闻言有些惊讶,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也说得通。
裴家乃耕读世家,奉行诗书礼乐,算是最传统的清流一派,居文官之首。
不过这样的情况只持续到徐茂渊出现之前,在徐茂渊出现之后,形势就大大的改变了。
徐茂渊虽也出身书香世家,却以实论扬名,文采不算很出众,在当年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进士,排名不显,是陛下在阅读了他的策论文章之后惊为天人,才亲自点了他为状元。
当时,这事还闹出了一点风波。
历来科举取士以经义一科为首,明法其次,策论其三,明算为末。徐茂渊以策论力压经义,有违规制,若以后学子都来投机取巧怎么办?有不少文官为此上了折子。
陛下对此的解决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把策论提到首位,明法依然为二,经义排第三。
圣旨一出,几乎满朝哗然,以裴良信为首的文官一派争相上谏,让陛下收回成命,道是此旨一出,必将导致天下大乱,多少学子寒窗苦读数十年,如今一朝更改,欲置他们于何处?
陛下却心意已决,斥责道:“国家栋梁,自是能者居之。经义一科机变极少,读个三年五载还好,读上十年、二十年,都读成木头了,朕要他们有何用?”
“朕统御寰宇,靠的难道是这些纸上文章吗?靠的是策论、明法!唯实方兴。且经义一科也没有取缔,若有文采斐然者,朕依然愿意纳贤。此事已定,诸卿休要多言。”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从那以后,策论就成了科举取士中最重要的一科。
某些文官口里的“天下大乱”也没有发生,因为科举一年一回,这次不成,下次还有机会,陛下也没有更换科目,只是论绩的排名变了。
所以学子们虽然在一开始有些措手不及,但在短暂的惊慌迷茫后也镇定了下来,着手于策论一科,也有本来就擅经义的,依然延续原本的学习计划,成功高中,官挂翰林院。
有实干能为的人也越来越多,把天下治理得一片繁荣,让陛下越发地看重徐茂渊。
究其根本,是陛下早就觉得科举取士有所弊端,想要把策论提上来,但碍于朝中庞大的文官势力,迟迟未能成行,纵使强行下旨,没有臣子听命施行,也很快会变成一道废令,反受掣肘。
直到徐茂渊的出现,才让陛下看到了希望,下定决心,更改了科举取士的规制。
而徐茂渊也没有辜负陛下的期望,入朝短短十几年就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使天下为之一新,他本人更是位极人臣,名列三公。
当然,上述这些事情都是阮问颖听旁人说的,毕竟那时候的她才刚刚出生,不可能会知晓发生了什么事。
这些旁人里有她的父母兄长,也有她的姐妹恩师,包括杨世醒也在闲暇时分和她聊过,陛下的那几句言语就是从他口中吐露出来的。
之所以会提起,也是因为这件事和他有些关系。
科举改制后,陛下倚靠的重心明显变了,天下间学子文士的格局也变了,徐茂渊和裴良信更是成为了死对头,在朝堂上多有意见相争,把原本一体的文官分成了两派。
而在挑选杨世醒的文师时,陛下先是选中的徐茂渊,然后才选了裴良信,后者虽然接了圣旨,却是转头就称病闭门不出,摆明了不想和徐茂渊同堂授课。
陛下对此气得不轻,但也没有法子,即使派去的整个太医院都诊断裴良信没病,可对方咬死了自己内心郁结,头晕脑胀,四肢无力,恐命不久矣,不敢耽误六殿下前程,他又能怎么办?
最后还是杨世醒亲自前往学士府,与其交谈了一个下午,才把他请了出来,担任了文师。
再之后就是如今的情况,徐茂渊与裴良信隔天轮换授课,两边井水不犯河水,谁也不要见谁。
陛下也学乖了,涉及文师相关的旨意都是同时对两个人下,免得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也因此,阮问颖对杨世醒很是佩服。
连陛下都头疼苦恼的事情,他居然轻轻松松地解决了。更不要说他那时才六岁,虽然已经开蒙,可一个六岁的孩子能懂什么?怎么就能说服了裴良信呢?还是只身一人前去的。
这份胆识与聪慧,别说六岁孩童,就是已经加冠的成人也没多少人能有。
难怪陛下对他万般疼爱,在某一年新节祭礼时甚至说出过“朕之亲子,唯醒儿一人”这样的话来。
扯远了,说回到宜山夫人的身上。她是许家长女,许家与裴家素有姻亲,她在当年又是以文采经义脱颖而出,榜上有名,入职的也是翰林院,按理来说分属清流一脉,算是裴良信的人。
可她在政见上更靠近徐茂渊一脉,虽然没有旗帜鲜明地支持反对,但从平素的言语奏折里都可以窥见出来,裴良信不喜欢她也是正常的。
不过阮问颖也并不在意这一点。
无可否认,裴良信的学识很高,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家,不然也不会位列殿阁大学士,但他的政见还是太偏向传统了,她虽然很敬重他,但也不是那么赞同他的观念。
她只想知道杨世醒会不会去。
“那十天后的这个讲会,你到底去不去?”她再度询问。
第25章 你唯一的心上人
“看情况吧。”杨世醒卖了个关子, “我近些日子里忙得很,不一定能抽得出空来。”
阮问颖在一开始还没听出来,真心实意地为他感到了几分遗憾,片刻后才回转过味, 抿嘴笑道:“哦——近些日子里忙呀……?抽不出空去听讲会, 却抽得出空来陪我?”
他朝她悠悠一笑:“不错,你若是嫌我陪你太久了, 我也可以把时间挪到别的事情上面去, 比如说参与你恩师的讲会。”
“那倒不必。”她立刻回答, “你还是多陪陪我吧。”
闻言,杨世醒的笑容更加明朗, 如昭日清风。他搂住她道:“想让我多陪你, 就多来我的含凉殿,别老是在太后那边耗时间。她又不喜欢你, 你那么献殷勤干什么?”
“什么献殷勤, 你这话也说得太难听了……”她不满地抬头嗔了他一眼,“你当我想这样做?我只是为了给娘尽孝才不得不去。再说, 就算我不来含凉殿找你, 难道你不能自己过来找我吗?”
“去哪?太后的清宁宫?”他挑眉,“母后的长生殿我可是去过不少回了,结果在上回被你抱怨,说母后为了这事拿你取笑,让我以后少去长生殿找你。”
“没想到现在又改口这么说——阮大姑娘的这份小女儿心思,可真是令我捉摸不透。”他假意感慨。
阮问颖娇颜抿嘴。
她虽然是有这么说过, 可也是她随口一提, 她自己都没有放在心上, 怎么他却偏偏记住了, 还在这时候说出来堵她的口,真是讨厌。
“那……我家?”她有些犹疑地接话。
“好啊。可以。”杨世醒干脆利落地应答。
阮问颖一惊,她还以为他会再说些什么强辩的话,没想到这么爽快地就应了下来,连忙道:“等、等等——我开玩笑的,你可别当真……!”
杨世醒淡淡“哦”了一声:“我也是开玩笑的。你也别当真。”
阮问颖:“……”
她小心询问:“你生气了?”
“没有。”
对方依然是那副不咸不淡的口吻,半搂半抱着她的腰,让她坐到他的大腿上。
宫灯下的风铃轻响,吹动珠帘处的纱帐,把几片沾着水意的花瓣从轩窗处吹进,落到榻边。
杨世醒看着她,道:“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不能去你家找你。”
自然是因为他来到府里必定要拜见长辈,尤其是真定大长公主,乃是他正正经经的外家祖母,需要他前去躬身请安,做足小辈的礼节,而她也势必会陪在一旁。
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一种奇怪的情景,仿佛在见什么特别的礼,让她的心里升起几分莫名的逃避。
阮问颖如是作想,垂眸避开他的目光,有些心虚地小声应话:“你是皇子,来我家里找我,像什么样……”
杨世醒道:“父皇当年就曾到你家里去找过母后。”
一句话把阮问颖噎了个结结实实。
她不清楚此事真假,但以帝后二人的情谊来看,这样的事极有可能是真的。
就算是假的,她也不知道要怎么反驳,总不能直接说“你骗我”吧?
以杨世醒的性子,一旦她说出这话,不直接拉着她去向帝后求证都是好的。
她真是——感到心累。
她怎么就喜欢上了这么一个人呢?每每都以逗弄她为乐,还总是仗着自己的身份说些她不能反驳的话,贴心的时候是真贴心,可恶的时候也是真可恶,让她又爱又恨。
阮问颖闷闷不平地想着。
她当然知道整件事的起因完全在她自己的身上,但她已经被他宠坏了,学会了一有什么应付不了的事就朝他任性撒娇,糊弄过去。
这次也是一样,她微弯唇角,带出一点讨好亲近的微笑,看向他道:“要是我亲亲你,可不可以把这个话题跳过?”
闻言,杨世醒摆出一脸认真的模样,思考了片刻,道:“可以。”
他道:“你来亲。”
阮问颖偏头亲吻上了他的唇。
一回生二回熟,经历了不少次,她对这种事已经没有了多少羞赧,取而代之的是甜蜜,即使她是为了刻意讨好他才这么做的,也不减半分其意。
杨世醒比她要更驾轻就熟,一如他的为人处世,仿佛对什么事都把控在心。
他吻得很温柔,很绵密,也很亲热。
结束之后,对她的态度也恢复到了原来的亲昵,抚着她的脸颊,微笑着和她低声说话。
“最近我是真的很忙,马上就要入秋了,兴民苑那边有一堆事等着我去处理。溪堰庄的讲会我会尽量赶去,但你也不要抱有太大期望,就当做是一次城外郊游,和你那些姐妹们好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