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林珏旁边的兵卒里,有年轻一点的土卒,满眼的不可置信。
  “怎……怎么会这样?邺城军卒……干什么?”
  “他们手里的弓刀,为何屠向百姓啊!”
  残兵队列前。
  老冯别过头,喟然一叹,不忍再看。
  林珏的眼神则逐渐冰冷。
  “之前听说,大宋的军队,除边军,西军外,大多数驻扎城邦的厢军,作用并不是用来抵御外敌,而是用来吸纳地痞流氓、青皮无赖,消化内部的不安定分子。”
  “此事,大宋建国一百八十七年来,一直如此……甚至是由宋太祖,赵匡胤亲自定下……他说——凶年有叛民无叛兵,乐岁有叛兵无叛民。”
  “大灾之年,只有造反的百姓,没有造反的兵——所以,把会造反的百姓提前吸纳到军队里不就完了?”
  “太平年岁只有造反的兵,没有造反的百姓——用优厚的俸禄来困住这些兵不就完了?”
  “宋太祖觉得,“养兵可以利百代”——他觉得依靠这两招,宋能延续一百代……而此事,这么多年,竟然真的未遭质疑,就连神宗时代的王安石,都说……每募一兵,山野则少一贼。”
  “但是当真如此嘛?宋廷的兵,全是“游手无籍之徒”,连欧阳修这种一辈子就和书打交道,估计连刀都没摸过的人都说过,开封号称,养的八十万禁军,不得七八万之用,能用的不到十分之一。”
  “这是个狗屁的军队,就是一群小混混大本营。”
  “什么厢军,根本就不知道是一群什么玩意的臭杂碎。”
  “真他娘的应该让岳将军看看,他效忠的宋廷,是如何养兵,如何守国,可有一丝一毫真心,是真的为天下黎明百姓考虑思量。”
  老冯此刻转过头,也无奈的叹了一日气。
  “唉!这还算好的……您不知道,有些城邦的大人……掌管厢军的,甚至把把招兵当成一项生意,每招一员,向朝廷申领兵饷一百文至三百文!”
  “但发给土卒的兵饷只要三十几文到四五十文之间,利润过半,而且这个土兵死了或者逃了,只要造簿记文官还写得出他们的名字,就照样可以向朝廷申领兵饷报销器仗制作费用。”
  “金军南下,各地账面兵卒,加起来几十,上百万,实际上,一小半儿都没有……”
  “可怜,那么多将军,尽忠报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只希望以后,有大将军,可以真的抬手补天,救救这天下黎民!”
  “好汉,别看,别想了……这乱世,无奈之事太多。能投军在大名府,不至于受窝囊气,已经是我等天大的福气。”
  “是时候,让我等赴死了……”
  林珏整个人身体一僵,是他带着这些残军来此赴死的。要为这样的宋廷赴死吗?
  而老冯,此刻像是看穿了林珏的心思。
  “好汉,忘了您之前说得啦,我等赴死,不是为了官家,不是为了朝廷里的大人,是为了大名府的同袍,朝廷昏聩,文官奸佞,武将怯懦……但不是仍有岳将军,宗泽大将军,张所将军,甚至王彦将军,还有好汉您这样的人嘛!”
  “我们啊,在这纷繁的乱世里,只是小人物,但是小人物,也期望能为盛世的到来出一份力,没准呢,万一呢,以后出来一位大将军,真的直捣黄龙府,收拾旧山河,让天下百姓,有好日子可以过!那我们的赴死,就有意义!为后世赴死且从容……”
  第366章 老卒聊发少年狂?收拾旧甲刀,入我新兵营!
  林珏此刻,看着一旁咧嘴微笑的老冯,无语凝噎。
  大宋养兵,养的都是匪寇,但是宋太祖,赵匡胤,真的就错了吗?好像也没错,庞大的军队规模和优厚的待遇,的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北宋的内部不安定因素,民变的密度和强度肉眼可见远远小于其他朝代。
  林珏记得自已在京平的图书馆,查过的资料……大宋的三百年来,农民起义的次数,也有四百余次,但是危害性,和其他朝代的农民起义,根本无法相比。
  很多所谓的起义……就是五十来个农民“横行一省”,只有宋朝才有这种“起义”……来几个个头大一点的捕快都能摁下!
  所以宋时,不会出现,明末时,李自成那样的闯王……全国性的农民起义,根本不会诞生!所谓的农民起义,那些农民,都出不了自已的所在的州府。最夸张的程度,也不过是一场……被后世人编纂为故事的“水泊梁山”!
  林珏的眼神越发复杂,他又扭头看向一旁的老冯。
  老冯依旧乐呵呵的望着他,眼神亮晶晶的。
  为……后世吗?
  他转过头,看着不远处的漳河,最后一咬牙。
  “按照原计划进行!”
  “引调金军向西南。”
  “老冯……”
  老冯,那里则是脸上的笑容逐渐扭曲。
  再次抬起身后一直背着的大弓。
  之后用大弓,抽了一下马屁股。
  战马嘶鸣,开始向前奔去。
  林珏身后,另外有九骑,一起冲出。
  骑在战马上的。
  都是老卒。
  有点老卒,比老冯年纪还要大,两鬓斑白。
  按照林珏他们之前,制定的计划。
  先死步卒,再死骑兵,最后死扛旗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