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9章
  从生产车间出来就是一条开放式的街道,街道两旁是各种店面,经营品种包括桂花元宵、炸腰子饼、馄饨、饺子、包子、甚至还有珍珠奶茶店。
  其中最具特色的美食是面,抻面、拉面、切面、刀削面……这是制作手法,煮面、炒面、拌面、油泼面……这是烹饪手法,至于各种配菜、浇头、打卤、酱料,更是琳琅满目。
  想当年洛克在非索港投资开了五家面馆,当地很多人还发起了一项打卡刷面活动,每天尝一碗不同的面条,据不完全统计主要打卡项目有三十一款面条。
  如今新田镇的这条美食街,显然就是受到了这个历史典故的启发,集中重现了那样的场景,厨师们现场制作并售卖各自所擅长的面。
  这里也成了很多本地人都喜欢逛的地方,不是为了参观就是为了吃饭。这条街上的美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所用食材都是当地出产的木薯粉。
  有了这个参观项目,众人午饭也不用去别处了,就在美食街上解决,看中什么都可以尝一份……克蒂娅公主离开时直打嗝,还好在种气氛下也不必时刻端着仪态。
  参观区的第三部分,是美食街尽头一个很大的展示厅,里面有各种文字与图版,介绍了欢想实业在木薯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所取得的各种成就,还有各种美食。
  看见介绍想品尝则很方便,出门就可以去美食街。假如想带走怎么办?这里还陈列了很多包装好的半加工成品,既展示也出售,有点像很多地方的旅游商店。
  克蒂娅一时兴起,买了不少东西,装满了一个纸箱。马台山看得直皱眉,但也只能暗自苦笑摇头,并没有再多嘴说什么。
  罗柴德则陪着公主也买了两大纸箱,连看都没仔细看,反正克蒂娅买了什么,他就跟着买下双份同样的。
  这些东西都不需要他们自已随身带着,自有接待人员帮着收起。从这里出来,下一站的行程安排要乘坐轻轨,为了抄近路,崔婉赫领着他们特意穿过了一片生活区。
  风自宾昨天讲了一个现实中的故事,关于新田镇的居民在生活区中种菜的情况,今天崔婉赫就领他们实地来看了。
  这里是欢想实业在此地最早建设的居民区,居民主要就在附近的各机构任职,有点类似于东国七、八十年代的家属大院,雷云锦如今就住在这里。
  建造这一带的居民区时,华真行亲自参与了设计,也听从了很多东国援建者的建议。当时他还没去过方外联盟总部的境湖市南沚小区,但设计方案却与南沚小区有些不谋而合。
  联排式二层小楼,每户人家的二楼都有一个面积比较大的露台,很多人家支着长短粗细不同的竹篙,用以晾晒各种东西。
  屋子前方有个小前院,厨房就在前院里,与正屋之间有挑檐连接,下雨天往来也很方便。这种厨房与正屋不连在一起的设计,只有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才合适。
  几里国四季气温都不寒冷,新田镇的空气也很好,所以很多人家都习惯将餐桌摆在院子里露天吃饭,下雨的时候就搭个凉棚。
  可折叠式的防雨布竹骨四脚或六脚轻便凉棚,供销社有售,算是一种当地特色的商品了,堪称物美价廉,几乎是专为这种需求设计,当然也可以用于野外露营。
  每户人家后面都有一块空地,面积九十平左右,按生活区的规定不得做成全封闭区域,只用不遮挡视线的树篱或矮墙简单圈出来,大多数人家都种了菜,各种菜。
  一行人从生活区穿过时,崔婉赫还遇到一个熟人,原东国援建项目工程部的技术员李向平,现在已经是一名很出色的工程师了。
  其实华真行与李向平更熟,但他现在是以风自宾的面目与身份出现的。所以李向平没认出来,先与崔婉赫打招呼。
  李工今天轮休,正在后院搞园艺,很热情地隔着篱笆给每人扔了一颗铁蛋西红柿。崔婉赫摆手说不要,可是李工非得给,扔都扔过来了,也就只好接了。
  番茄是现摘的,皮还有点青好像没熟透,但李工说这样就是最可口的。咬一口果然酸甜多汁,番茄味十分浓郁,就当餐后水果了。
  克蒂娅感叹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番茄,风自宾则笑着问她,有多久没有像这样拿着一颗刚摘的番茄直接啃了?克蒂娅则回答从来没有过,这是第一次,然后大家都笑了。
  笑声中,他们又从一户人家的后院外走过。这家后院很有特点,一左一右的两个角落各种了一棵灌木,长满了火红色尖锥状竖起的果子,远看就像一树火苗。
  树上开的是小白花,再点缀着这样的果实,还真有火树银花的感觉。
  院子里有位男子在凉棚里坐着喝茶刷手机,隔壁后院有个女子的声音道:“马哥,摘你家几颗小海椒,做个蘸水。”
  马哥:“不用客气,用得着就摘,树上多得是呢……你们黔州人顿顿饭都离不开蘸水呀。”
  女子:“可不是嘛,从小就习惯了!我家新鲜的丝瓜给你摘两根,拿去晚上做个汤。”
  马哥:“别,丝瓜别着急摘,我家什么时候想吃现问你要好了。”
  那女子隔着竹篱伸手,摘了七、八枚红艳艳的小辣椒。原来那株火树银花,其实是一树相当高大的辣椒树,长满了朝天椒。
  这时又一名女子走进院子道:“小刘啊,要用海椒就尽管摘,不用每次都跟你马哥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