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节
他心知肚明,她不可能是唐时人,她格外出众的才华,与众不同的坚持,以及对西方和技艺莫名的执着,都彰显她的来历非比寻常。但他从不在意,只要她是她,她仍在他身边,这就够了。可他的包容,却并没有换来足够的回报。
随着改革的深入,她开始动摇。她一次又一次背弃了自己的承诺,他却无法惩戒她。于公,他需要她来平衡新旧,用她那不知何处而来的智谋和博学稳定方向。于私,他已经尝过一次撕心裂肺之苦,再也经不起第二次了。他是攥着她致命的把柄,可却不能戳破,因为随着李越一起消亡的,势必有他的权力、新政和感情。他们只能这么过下去,他必须要把她拉回来。
万幸的是,李越对于女人,仍保留着过度的同情心。她宁愿把感情施舍给这些不相干的人,却始终对他杀伐果断。他为此嫉恨不已,哪怕到了今天也无法完全释怀。可坠马那天夜里的一顿大吵,反而叫他有些想开了。原来,方氏和时氏也不是特殊的,她们也只是工具而已。如果他能给阿越更多更好的实现意义的工具,那她们俩不就没价值了吗?这才是他最后肯息怒的原因。他终于找到了,彻底撵走她们的办法。
海贸治权的让渡和粮食安全的保障只换来了女官在丝纺业出头。天下财权的回收只换来几个蛮女的职位。这是划算的。他完全可以继续利用阿越的这个弱点,先拉回她,再掌控她。驯服天下的女子,比驯服天下的男子还要容易。她们就像乞丐一样一无所有,只要有一点儿额外的奖赏,就禁不住感恩戴德。
他可以拿着给女人的这点儿好处慢慢吊着阿越,直到他不再需要她,抑或是她无法支持他时,方为终结。
第二天,他就颁了委任蛮女为将的旨意。在一旁的刘瑾面有惊色。
朱厚照禁不住问道:“怎么这么看朕?”
刘瑾深吸一口气:“老奴只是在想,要是有一天,她要让您把女人和男人的地位都抬成一样,您也会顺她的意吗?”
“只要她能拿出足够的筹码。”他意味深长道,“这还是你说得,无论男女,都该平等地为朕效力。”
劳力是有限的,农户不能全部转化为工人,粮食不够就势必会出大乱子,所以女人不该被拘在家里,只做丈夫的奴仆。因此,等到阿越付出足够的代价,等到时机成熟时,他就会让男女都走出家门来,平等地缴纳赋税,平等地承担徭役。这对女人来说,也是莫大的恩赐了,不是吗?
刘瑾微微发寒,这就是皇爷留住李越的办法,既然虚无又残忍。看起来,他已经拿住她的七寸,将她攥在手心了。
老刘心念一动,他突然鬼使神差道:“可要是,你们将来有了孩子……老奴是说,她的身子骨不好,生一个就足够叫她喝一壶了。要是那个孩子,是一个女儿呢?”
剩下的话,刘瑾没有说出口。朱厚照脸上的志得意满被打碎了,只余下深深的茫然。他本来可以不回答这个问题,本来可以叫老刘立马滚蛋,可他却忍不住。
如果有一个女儿,如果有一个流淌着他们骨血的孩子……他只是一想,就禁不住狂喜。他道:“她一定会是这世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
她会更像谁呢,是像他,还是更像她的母亲?要是父皇还在,能亲眼看到他的孙女,那该有多好。他告诉自己,别设想这些没影的事,可压抑已久的阀门被打开,就再难合上。
他仿佛被劈成了两半,一半尚能自持,另一半却是心动神摇。可这时,刘瑾的话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不论是像您,还是像她的母亲,公主注定不凡。”
朱厚照愣住了,他终于明白刘瑾所指之意。对权欲的渴望,勃勃的野心,会流淌着在这个孩子的血脉里。她会像他们一样,成为执棋人。到了那时,他这个做父亲,该怎么办吗?是硬生生折断孩子的羽翼,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把皇位传给她?
这两条路,都是把这个孩子往死路上逼。他不能这么做,他不能拿这个孩子,拿祖宗基业去开玩笑。他忍不住搜肠刮肚去想,好像真的有这个孩子在世上一样。他忽然想通了,兴高采烈道:“那可以把她嫁到海外去。海外有女王的传统,有朕的支持,借助这段婚姻,她可以摄政,亦可以登基。到了那时,江山和她们,不都能得到保全吗!”
刘瑾终于试探出他想要的结果。爱情、亲情都只能让皇爷勉强让步,却无法叫他真正改变。他是这样,李越又何尝不是呢。刘瑾静静地看着他,你觉得是两全其美,可她会这么想吗?
旨意下达后,而月池也很快给予了朱厚照满意的回报。困扰朝廷多日的白银问题,在她手里迎刃而解。
朱厚照听了她的主意,既高兴,又懊恼,他道:“这下可卖亏了。只是金币和银币的制法而已,居然骗了那么多官位!”
月池扑哧一声笑出来:“从前,有一家人的工具坏了,不能继续做活。他们没办法,就只能找匠人来修。匠人看了之后,只是轻轻一扭,就把东西修好了。可那家人却不愿给工钱,他们说,只是扭了一下而已,怎么能算钱。你猜,匠人会怎么说?”
朱厚照眉心一跳,只听她道:“匠人说,‘没错,扭一扭不值钱,可知道在哪里扭就值大价钱。’”
月池啐道:“制法本身是没什么稀奇,王莽时也造过金币和银币。可是能想到用统一制式货币,兵不血刃、顺利平稳地将货币发行权牢牢握在朝廷手中,避免因财权旁落带来皇权势微。这才是这个主意的价值所在。要是那么容易,你和你的狗腿子们,怎么就想不出来?你觉得你亏了,我还觉得我亏了呢。”
听了这话,他还能说什么。他立马召见了工部尚书。
现任工部尚书毕亨,也是弘治时的旧臣,历任吏部验封司主事、顺天府丞、两淮盐运使等职位,所到之处政绩卓著,官声极好。也正因如此,他才通过遴选,来到了这个职位。正当他为水利工事的修建,劳心劳力之时,却忽然接到旨意,让他赶紧召集宝源局和各行省宝泉局旧部。明初时,洪武爷于应天府设宝源局,于各行省设宝泉局,掌管铸钱之事,禁止私人铸钱。但由于币制混乱,宝源、宝泉时立时废。
不是说都要用银子了吗,召集这些人作甚?毕亨虽不解上意,却不敢怠慢,紧赶慢赶召集了一大堆人,全部送到了南海子中。接着,他们就接到了旨意——效法西方,铸造银币。
用白银流通,等于放弃驭富之权,将金融命脉握在他人之手。用纸币流通,又因官府公信力太低,又会引发百姓不满,激化矛盾。那么,为什么不折中一下,用白银来铸造银币,以人像、徽章、造币厂和验银师等戳记来确保银币的重量和成色标准统一。如此一来,货币的发行权仍握在官府手中,并且,流通货币形式、质量等的统一性,也便于商业贸易和国家赋税的征收操作,降低了货币的流通成本,同时也大大减少了货币伪造的机会。【2】
毕亨闻言,不由拍案叫绝:“这是哪位大才所出的良策,真是绝妙至极,绝妙至极!不过,何须学那些洋人,我们自己的技艺比他们何止高出百倍。”
朱厚照却道:“这要流入民间去花的,不是摆在家里看的。大才说了,最低的成本,尽可能防伪,才是王道。你既是圣人门徒,就不可墨守成规。‘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洋人的又怎么了,洋人能想出来用金银币,你连听都没听过,还不好好学!”
毕亨听得羞愧不已,只得唯唯而已。
就这样,大量白银走海运,由马六甲运入京城,在铸币场中变成一块块洁白的银币。朱厚照很清楚地明白,要收回铸币权,第一步是要保证银币的成色、质地。百姓又不是傻子,谁会用自己手里足色的白银来换不足色的银币。第二步就是要趁机严厉打击铜钱私铸。他在交通要道设置有关卡核验,如有私铸币一律没收,官府重新冶炼为铜,计入库府。有随事考成的制度在,各地方官员皆依令而行,货币规范化的速度比他想象得还要快。
与此同时,朝廷也开始大规模的建设,饱受天灾人祸这么多年,终于有实力来提供公共服务。筹谋多年的黄河和淮河治理提上了日程,还有各地的水利设施建设稳步开展。道路的修建和驿站的建设,由京城向四方发散开来。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第401章 人生有情泪沾臆
教训就该好好珍藏,不是吗?
伴随着各地建设的动工, 喜讯频传。民间热闹得像过年一样,人人欢喜鼓舞,觉得掉进了福窝。各地或真心, 或假意的歌功颂德之词, 如流水一样送进京都,甚至还有人找到了白龟、白鹿等种种祥瑞, 说是大吉之兆。
京中,月池的伙伴们也是乐乐陶陶。诗会、酒会、游园会等帖子,频频递进了月池家中。然而,月池只去了一次,就再也不去了。
筵席上, 伙伴们一改旧貌。康海念着老师马中锡的名字,泪流满面:“要是先生还在, 看到今日的盛况,也能够瞑目了。”
王九思拍着他的肩膀安慰他:“别太伤心了。马先生是虽死犹荣。”
卢雍也劝道:“圣上不是还专程下旨恩荫马先生的子孙,这已是天恩浩荡了。”
董玘则话锋一转:“与其伤心,还不如趁此盛世,多做几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这才是对马先生最好的告慰。”
康海拭泪道:“我明白。修桥、铺路、建常平仓都是大事,如今山西、山东都在动工……”
他只开了个头, 旁人就道:“说好了,今儿可是休沐, 不可谈公事,你又犯戒了,犯酒三杯!”
说着, 他们便起哄, 硬灌了他三杯九酝春酒。康海喝得脸红脖子粗, 大家都笑开了,一扫开始的伤感。
紧接着,他们就开始吟诗,诗中满是意气风发的飞扬之态。月池在他们的眼中,已经看不到当初的愤世嫉俗。他们明亮的双眼里,充斥着和乡间农户眼中一样的光彩,那是希望。他们都乐见收获,并坚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这样的气氛下,月池非同一般的沉默,自然也异常引人注目。她当然可以掩饰,但到了今天,她已经没必要掩饰。他们暗暗交换眼神,最后是由穆孔晖小心翼翼问道:“可是又出什么事了?”
月池放下了酒盏,席面霎时间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她身上。
月池环顾四周,这是她的同袍,是与她同道的君子。他们读着圣贤书长大,个个都是名满天下的清官。
她慢慢开口:“我此次去村落,听到一些新闻。乡民将死在上工途中的徭役,称为好人善人。于此事,你们怎么看?”
大家静默了一瞬,紧接着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动容之色。
“这正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如若不是感受到朝廷的恩德,他们又岂会毫无怨怼之意呢?”
“这是真正的仁政善政啊。”
这情感发自内心,让他们每个人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情真意切。月池在他们身上找不到一丝伪装的痕迹,可正因如此,她才更觉毛骨悚然。
大家当然不能只谈感动,这毕竟是一个问题,有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
“既然是要百姓共享通商之利,给徭役的酬劳何不再加厚呢?说到底,官营产业总不能悉数落在竖宦之手!”
“正是此理。他们只会妥协一时,又岂会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呢?”
众人为宦官主管产业一事义愤填膺,好像这些产业归于文臣来管,眼下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一样。月池至此再也听不下去了。她借故匆匆离开,之后便称病不出。
朱厚照起先以为,她只是不耐烦应酬,所以并未在意,可后来,她居然连衙门和廷议都不去了。他去看她时,她始终是恹恹的模样,只是她的脉案却没有任何变化。他不由去询问葛林和王济仁。王济仁还是一脸鹌鹑样,而葛林则是老神常在,最后撂给他一句:“心病还要心药医,外头自然看不出什么。”
狗屁心病还要心药医,她不就是在装病吗?!月池的骤然抽身,对此时的朱厚照来说,堪称迎头痛击。
凡事都有两面性。对朱厚照而言,变革的深入意味着好处的增加,更大的权柄,更多的财源,更多甘为效死的人马,更高的声望,更充盈的快乐……可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多的麻烦。站得越高,责任也就越大。
在内,仅官营专卖和马六甲关税两项,就引起了无数的纠纷。文官表面上是不屑于从事这些与民争利之事,所以不论是织造局、官窑场,还是负责收缴关税的督饷馆,历来都是由宦官管理。然而,再高洁的情操也受不住金钱的腐蚀。海关已经全面打开了,朱厚照要扩建织场、窑场、茶场,大力对外出口,换回白花花的银子。官营产业和关税收缴皆由宦官管辖,就意味着这么多的白银,只经宦官之手,流入皇帝的私库。皇家和宦官赚得盆满钵满,可外廷之人只能捞到一点儿皮毛。这谁能忍?这样的暴利,谁要让谁就是傻子!文官一直都在激烈地反对,他们比出旧例,要参与关税的收缴,要主持官营产业的生产。宦官也十分不忿,噢,最开始闹着不开关也是你们,看着开关有好处了,又来腆着脸来分肥的也是你们。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两拨人争执不断,险些把狗脑子都打出来,以至于连私下聚会,大家都不忘批判对方,这才有月池看到的那一幕。
朱厚照从内心是不愿意让文官掺和到他的敛财大计里的。他不是不想给钱,不给钱谁能替他做事?他只是更希望把财权完全把持在自己手中,然后根据每年的考成结果,赏赐给群臣,由此来实现皇权对文官集团的深度掌控。但文官集团也不是傻子。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年度考核给的银两是不少了,比起洪武爷发的那点儿微薄薪酬,正德爷都可算是大方至极了。但是,拿死工资哪有“自助餐”来得舒服。凭什么宦官能捞,他们就不能捞,他们就是不服!
如今,没人敢明着反对朱厚照本人,他们就开始攻讦宦官,攻讦占据河流是与民争利之行,力陈海运的弊端。随着争端越来越剧烈,武将集团也蠢蠢欲动,他们先是索要更多的金币银币,后来希望能有如屯田一般,专门供养军队的产业。宦官自知无法与文臣抗衡,所以愿意让利拉拢武将,共享这份好处。一边是文官,一边是武将和宦官,新一轮的内斗,又是一触即发。
在外,东亚贸易圈的老大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朱厚照目前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的压力来自西欧。被驱逐出去的佛郎机人蠢蠢欲动,他不肯和这些王八蛋做生意,这些王八蛋就在背后给他使绊子。殖民者无法侵扰大明本土,就在各个小藩属国点起狼烟,开展走私贸易。他既然要收藩属国的关税,做藩属国的老大,就要庇佑人家的安全。可这样下去,海军军费的消耗只会越来越大。这又会形成一笔庞大的财政开支。
另一方面的压力来自他的“好朋友”——奥斯曼帝国。他们非但借口索要更多的关税分成,并且还在宗教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多次派遣使者,意图宣传圣典。朱厚照对此:“……”他主动皈依,只是给合作找一个足够冠冕堂皇的理由,你们怎么还认真了呢?就不能学学他们的“和合文化”,包容理解吗?
内外矛盾都已经显现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化解矛盾。可那个一直在他身侧的人,却在这时候突然撂了挑子。
他想不通是为什么,他并没有对不住她。她的那些无谓同情,无谓的心愿,他都在替她实现,他在小心翼翼地呵护她的心病,可她呢,她根本没有为他想过!
因李越称病不出,朝堂上议论纷纷。一众理学拥护者声势大振,又开始将心学贬得一文不值。
刘瑾都忍不住来旁敲侧击,问他们是不是又吵架了。
朱厚照已是一肚子火:“怎么,你是觉得,她不在,这事就办不妥了?”
刘瑾默了默,十分光棍道:“对啊。”那不然呢?!
朱厚照道:“……”
刘瑾已经干瘪得像一颗豆芽菜,他脸上布满了皱纹,只有他的眼睛,还是年轻的:“您心如明镜,没有她,我们很难走到今天。”
他斥道:“大胆!”
刘瑾并不畏惧,他依然笑得谄媚,笑得可怜:“这话老奴不说,就没人能说给您了。
要想压住下头的牛鬼蛇神,必得有份量的人。您自然是份量最大的,可正因太过贵重,才该慎行,总不能什么事都让您来调节。要是牛刀天天都用来杀鸡,那也不能被称为牛刀了。”皇权因高高在上而神圣。他的一举一动,注定会地动山摇。
“所以,需要强臣出手,把大家再次拧成一股绳。是,咱们朝堂上有才干的大臣是不少,可他们都是男人。”有官位的男人,有亲族、有门生,还符合正法。权力放了下去,就很难收回来。眼前群臣争利的困境倒是解了,可很快又会进入君臣相争的战场。这显然是朱厚照不乐见的。
“要说不是男人的,就只有咱们这些人和李越了。奴才们到底只是奴才,登不上大雅之堂。到时群起攻之,不是又给您添麻烦。”刘瑾摊手道,“也只能靠李越了。上头打得跟乌眼鸡似得,民间却仍能在治农官和乡约的庇佑下安居乐业。这得碰多少年,才能碰到这么一个能兜底的人。这因公、因私两层关系,您就再委屈委屈,让让她吧。”
这话不说犹可,一说朱厚照更难受了。他道:“朕还要怎么让?女官进织场,蛮女任军职,哪件不是依了她。她究竟是为什么?”
刘瑾道:“这,要是连您都不知道,老奴就不知道了。”
他才不傻呢,敲敲边鼓就行了,谁还真帮你们分析评理。再说了,皇爷自个儿是真的不知道吗?他的权欲有多重,她的执念就有多深,一点儿小恩小惠,可收买不了她。
朱厚照心中当然有数。阿越还是不相信他。她根本不相信,他能缔造至治之世,她困在回忆和怀疑里无法自拔,所以始终不肯帮助他获取最高的权柄。可她怎么不想想,要是没有权力,他又能靠什么来实现自己的承诺呢?
朱厚照只觉,自己仿佛也坠入到泥沼之中。可他不能像李越一样,这毕竟是他自家的天下。他枯坐在油灯前,眼前的灯花爆了又爆。他的面前摆满了古往今来扫眉才子的人物传记和诗词作品。他终于下定了决心,阿越不是要诚意吗,那他就给她诚意。他需要找一个对己损伤最小的方案。对一个政坛老手来说,这并不难。
很快,他就下了严旨:“严禁宗室之女缠足,宗室子弟亦不得再娶缠足之女,如有违者,爵职封号禄米将尽行革去。”这样严苛的条件,简直和娶乐户没什么分别了。
任谁都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会突然下这么一道旨意。不过,天家对缠足的厌弃,确是有迹可寻。夏皇后执掌宫禁后,就要求宫女全部放足。那时,朝野内外就有传闻,皇爷讨厌裹脚之女。可后来大家发现,他不是不喜欢小脚女人,他是不喜欢非李越的一切男人和女人……
缠足之俗,自北宋而起,大兴于南宋,至大明建立后早已靡然成风。无论贵贱,女子均以足小为美,并且还有了新发展,要求“狸红软鞋三寸整”,不仅要小,要窄,还要弓。一些士人更将小脚视为女子至美,最邪性的就是他们居然在秦楼楚馆,用妓鞋行酒,把妓女小小的绣花鞋拿在手里,把酒杯放在鞋中,在坐客人持鞋传饮,美其名曰鞋杯。【1】所以,皇爷没头没脑地这一道旨意,还真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可没几个人敢捋虎须,只能旁敲侧击地试探着反对一下。
朱厚照很坦然:“又没让你家禁缠足,朕自家之事,难道还管不得吗?”
大家闻言腹诽:“可你这样禁止,肯定会大大损害美的流行啊。缠足之风兴起,就是从南宋皇室那边来的,现在你们皇室不干了,那难保有人会跟风。”
更有甚者,扯起了大旗,说女子不缠足,有失贞败行之险。朱厚照的应对是拖下去廷仗,理由是侮辱孝慈高皇后。
连马皇后都抬出来了,这下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决心。有心之人早已想到了更深一层。丝纺场意味着泼天的财富,可总不能让男人去纺纱织布吧,丝织业需要女工。
月池本人都没想到,他会不声不响给她这样一个“惊喜”。她抱着怀里的大福,揉揉它的小爪子:“你看,逼一逼,他什么都想得出来,是不是?”
可惜,诚意还不够。只禁宗室缠足,未免太讨巧了。一来他是大宗,象征尊之统。他一声令下,于礼于法,其他小宗皆该依令而行。二来他又没有要求天下女子皆不能缠足,他只是要求自家不缠、不娶而已,臣子纵有不满,也没必要坚决反对。三来他还能有借口说服她,说什么权贵的举动一定程度会引领社会的风尚,移风易俗非一朝一夕之事。
她已经让他赚了两次了,他也不能指望自己一直嬴,对吗?
旨意下达后,他便一直在焦躁地等待。她借口生病,两人早就分房住了。她们在同一个院子里,随便喊一声他都听得一清二楚。然而,他从天亮等到天黑,她都没有任何动静。
最后,他终于忍不住了,直接破门而入。烛光花影里,她穿着家常衣裳,松松挽着头发,正在画画,似乎对他的到来毫无察觉。这一幕就似一幅娴静的仕女图,可下一刻画一样的美好就被打破了。他夺下她的笔,饱沾颜料的毛笔在雪浪纸留下一道长长的污迹。
随着改革的深入,她开始动摇。她一次又一次背弃了自己的承诺,他却无法惩戒她。于公,他需要她来平衡新旧,用她那不知何处而来的智谋和博学稳定方向。于私,他已经尝过一次撕心裂肺之苦,再也经不起第二次了。他是攥着她致命的把柄,可却不能戳破,因为随着李越一起消亡的,势必有他的权力、新政和感情。他们只能这么过下去,他必须要把她拉回来。
万幸的是,李越对于女人,仍保留着过度的同情心。她宁愿把感情施舍给这些不相干的人,却始终对他杀伐果断。他为此嫉恨不已,哪怕到了今天也无法完全释怀。可坠马那天夜里的一顿大吵,反而叫他有些想开了。原来,方氏和时氏也不是特殊的,她们也只是工具而已。如果他能给阿越更多更好的实现意义的工具,那她们俩不就没价值了吗?这才是他最后肯息怒的原因。他终于找到了,彻底撵走她们的办法。
海贸治权的让渡和粮食安全的保障只换来了女官在丝纺业出头。天下财权的回收只换来几个蛮女的职位。这是划算的。他完全可以继续利用阿越的这个弱点,先拉回她,再掌控她。驯服天下的女子,比驯服天下的男子还要容易。她们就像乞丐一样一无所有,只要有一点儿额外的奖赏,就禁不住感恩戴德。
他可以拿着给女人的这点儿好处慢慢吊着阿越,直到他不再需要她,抑或是她无法支持他时,方为终结。
第二天,他就颁了委任蛮女为将的旨意。在一旁的刘瑾面有惊色。
朱厚照禁不住问道:“怎么这么看朕?”
刘瑾深吸一口气:“老奴只是在想,要是有一天,她要让您把女人和男人的地位都抬成一样,您也会顺她的意吗?”
“只要她能拿出足够的筹码。”他意味深长道,“这还是你说得,无论男女,都该平等地为朕效力。”
劳力是有限的,农户不能全部转化为工人,粮食不够就势必会出大乱子,所以女人不该被拘在家里,只做丈夫的奴仆。因此,等到阿越付出足够的代价,等到时机成熟时,他就会让男女都走出家门来,平等地缴纳赋税,平等地承担徭役。这对女人来说,也是莫大的恩赐了,不是吗?
刘瑾微微发寒,这就是皇爷留住李越的办法,既然虚无又残忍。看起来,他已经拿住她的七寸,将她攥在手心了。
老刘心念一动,他突然鬼使神差道:“可要是,你们将来有了孩子……老奴是说,她的身子骨不好,生一个就足够叫她喝一壶了。要是那个孩子,是一个女儿呢?”
剩下的话,刘瑾没有说出口。朱厚照脸上的志得意满被打碎了,只余下深深的茫然。他本来可以不回答这个问题,本来可以叫老刘立马滚蛋,可他却忍不住。
如果有一个女儿,如果有一个流淌着他们骨血的孩子……他只是一想,就禁不住狂喜。他道:“她一定会是这世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
她会更像谁呢,是像他,还是更像她的母亲?要是父皇还在,能亲眼看到他的孙女,那该有多好。他告诉自己,别设想这些没影的事,可压抑已久的阀门被打开,就再难合上。
他仿佛被劈成了两半,一半尚能自持,另一半却是心动神摇。可这时,刘瑾的话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不论是像您,还是像她的母亲,公主注定不凡。”
朱厚照愣住了,他终于明白刘瑾所指之意。对权欲的渴望,勃勃的野心,会流淌着在这个孩子的血脉里。她会像他们一样,成为执棋人。到了那时,他这个做父亲,该怎么办吗?是硬生生折断孩子的羽翼,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把皇位传给她?
这两条路,都是把这个孩子往死路上逼。他不能这么做,他不能拿这个孩子,拿祖宗基业去开玩笑。他忍不住搜肠刮肚去想,好像真的有这个孩子在世上一样。他忽然想通了,兴高采烈道:“那可以把她嫁到海外去。海外有女王的传统,有朕的支持,借助这段婚姻,她可以摄政,亦可以登基。到了那时,江山和她们,不都能得到保全吗!”
刘瑾终于试探出他想要的结果。爱情、亲情都只能让皇爷勉强让步,却无法叫他真正改变。他是这样,李越又何尝不是呢。刘瑾静静地看着他,你觉得是两全其美,可她会这么想吗?
旨意下达后,而月池也很快给予了朱厚照满意的回报。困扰朝廷多日的白银问题,在她手里迎刃而解。
朱厚照听了她的主意,既高兴,又懊恼,他道:“这下可卖亏了。只是金币和银币的制法而已,居然骗了那么多官位!”
月池扑哧一声笑出来:“从前,有一家人的工具坏了,不能继续做活。他们没办法,就只能找匠人来修。匠人看了之后,只是轻轻一扭,就把东西修好了。可那家人却不愿给工钱,他们说,只是扭了一下而已,怎么能算钱。你猜,匠人会怎么说?”
朱厚照眉心一跳,只听她道:“匠人说,‘没错,扭一扭不值钱,可知道在哪里扭就值大价钱。’”
月池啐道:“制法本身是没什么稀奇,王莽时也造过金币和银币。可是能想到用统一制式货币,兵不血刃、顺利平稳地将货币发行权牢牢握在朝廷手中,避免因财权旁落带来皇权势微。这才是这个主意的价值所在。要是那么容易,你和你的狗腿子们,怎么就想不出来?你觉得你亏了,我还觉得我亏了呢。”
听了这话,他还能说什么。他立马召见了工部尚书。
现任工部尚书毕亨,也是弘治时的旧臣,历任吏部验封司主事、顺天府丞、两淮盐运使等职位,所到之处政绩卓著,官声极好。也正因如此,他才通过遴选,来到了这个职位。正当他为水利工事的修建,劳心劳力之时,却忽然接到旨意,让他赶紧召集宝源局和各行省宝泉局旧部。明初时,洪武爷于应天府设宝源局,于各行省设宝泉局,掌管铸钱之事,禁止私人铸钱。但由于币制混乱,宝源、宝泉时立时废。
不是说都要用银子了吗,召集这些人作甚?毕亨虽不解上意,却不敢怠慢,紧赶慢赶召集了一大堆人,全部送到了南海子中。接着,他们就接到了旨意——效法西方,铸造银币。
用白银流通,等于放弃驭富之权,将金融命脉握在他人之手。用纸币流通,又因官府公信力太低,又会引发百姓不满,激化矛盾。那么,为什么不折中一下,用白银来铸造银币,以人像、徽章、造币厂和验银师等戳记来确保银币的重量和成色标准统一。如此一来,货币的发行权仍握在官府手中,并且,流通货币形式、质量等的统一性,也便于商业贸易和国家赋税的征收操作,降低了货币的流通成本,同时也大大减少了货币伪造的机会。【2】
毕亨闻言,不由拍案叫绝:“这是哪位大才所出的良策,真是绝妙至极,绝妙至极!不过,何须学那些洋人,我们自己的技艺比他们何止高出百倍。”
朱厚照却道:“这要流入民间去花的,不是摆在家里看的。大才说了,最低的成本,尽可能防伪,才是王道。你既是圣人门徒,就不可墨守成规。‘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洋人的又怎么了,洋人能想出来用金银币,你连听都没听过,还不好好学!”
毕亨听得羞愧不已,只得唯唯而已。
就这样,大量白银走海运,由马六甲运入京城,在铸币场中变成一块块洁白的银币。朱厚照很清楚地明白,要收回铸币权,第一步是要保证银币的成色、质地。百姓又不是傻子,谁会用自己手里足色的白银来换不足色的银币。第二步就是要趁机严厉打击铜钱私铸。他在交通要道设置有关卡核验,如有私铸币一律没收,官府重新冶炼为铜,计入库府。有随事考成的制度在,各地方官员皆依令而行,货币规范化的速度比他想象得还要快。
与此同时,朝廷也开始大规模的建设,饱受天灾人祸这么多年,终于有实力来提供公共服务。筹谋多年的黄河和淮河治理提上了日程,还有各地的水利设施建设稳步开展。道路的修建和驿站的建设,由京城向四方发散开来。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第401章 人生有情泪沾臆
教训就该好好珍藏,不是吗?
伴随着各地建设的动工, 喜讯频传。民间热闹得像过年一样,人人欢喜鼓舞,觉得掉进了福窝。各地或真心, 或假意的歌功颂德之词, 如流水一样送进京都,甚至还有人找到了白龟、白鹿等种种祥瑞, 说是大吉之兆。
京中,月池的伙伴们也是乐乐陶陶。诗会、酒会、游园会等帖子,频频递进了月池家中。然而,月池只去了一次,就再也不去了。
筵席上, 伙伴们一改旧貌。康海念着老师马中锡的名字,泪流满面:“要是先生还在, 看到今日的盛况,也能够瞑目了。”
王九思拍着他的肩膀安慰他:“别太伤心了。马先生是虽死犹荣。”
卢雍也劝道:“圣上不是还专程下旨恩荫马先生的子孙,这已是天恩浩荡了。”
董玘则话锋一转:“与其伤心,还不如趁此盛世,多做几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这才是对马先生最好的告慰。”
康海拭泪道:“我明白。修桥、铺路、建常平仓都是大事,如今山西、山东都在动工……”
他只开了个头, 旁人就道:“说好了,今儿可是休沐, 不可谈公事,你又犯戒了,犯酒三杯!”
说着, 他们便起哄, 硬灌了他三杯九酝春酒。康海喝得脸红脖子粗, 大家都笑开了,一扫开始的伤感。
紧接着,他们就开始吟诗,诗中满是意气风发的飞扬之态。月池在他们的眼中,已经看不到当初的愤世嫉俗。他们明亮的双眼里,充斥着和乡间农户眼中一样的光彩,那是希望。他们都乐见收获,并坚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这样的气氛下,月池非同一般的沉默,自然也异常引人注目。她当然可以掩饰,但到了今天,她已经没必要掩饰。他们暗暗交换眼神,最后是由穆孔晖小心翼翼问道:“可是又出什么事了?”
月池放下了酒盏,席面霎时间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她身上。
月池环顾四周,这是她的同袍,是与她同道的君子。他们读着圣贤书长大,个个都是名满天下的清官。
她慢慢开口:“我此次去村落,听到一些新闻。乡民将死在上工途中的徭役,称为好人善人。于此事,你们怎么看?”
大家静默了一瞬,紧接着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动容之色。
“这正是‘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如若不是感受到朝廷的恩德,他们又岂会毫无怨怼之意呢?”
“这是真正的仁政善政啊。”
这情感发自内心,让他们每个人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情真意切。月池在他们身上找不到一丝伪装的痕迹,可正因如此,她才更觉毛骨悚然。
大家当然不能只谈感动,这毕竟是一个问题,有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
“既然是要百姓共享通商之利,给徭役的酬劳何不再加厚呢?说到底,官营产业总不能悉数落在竖宦之手!”
“正是此理。他们只会妥协一时,又岂会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呢?”
众人为宦官主管产业一事义愤填膺,好像这些产业归于文臣来管,眼下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一样。月池至此再也听不下去了。她借故匆匆离开,之后便称病不出。
朱厚照起先以为,她只是不耐烦应酬,所以并未在意,可后来,她居然连衙门和廷议都不去了。他去看她时,她始终是恹恹的模样,只是她的脉案却没有任何变化。他不由去询问葛林和王济仁。王济仁还是一脸鹌鹑样,而葛林则是老神常在,最后撂给他一句:“心病还要心药医,外头自然看不出什么。”
狗屁心病还要心药医,她不就是在装病吗?!月池的骤然抽身,对此时的朱厚照来说,堪称迎头痛击。
凡事都有两面性。对朱厚照而言,变革的深入意味着好处的增加,更大的权柄,更多的财源,更多甘为效死的人马,更高的声望,更充盈的快乐……可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多的麻烦。站得越高,责任也就越大。
在内,仅官营专卖和马六甲关税两项,就引起了无数的纠纷。文官表面上是不屑于从事这些与民争利之事,所以不论是织造局、官窑场,还是负责收缴关税的督饷馆,历来都是由宦官管理。然而,再高洁的情操也受不住金钱的腐蚀。海关已经全面打开了,朱厚照要扩建织场、窑场、茶场,大力对外出口,换回白花花的银子。官营产业和关税收缴皆由宦官管辖,就意味着这么多的白银,只经宦官之手,流入皇帝的私库。皇家和宦官赚得盆满钵满,可外廷之人只能捞到一点儿皮毛。这谁能忍?这样的暴利,谁要让谁就是傻子!文官一直都在激烈地反对,他们比出旧例,要参与关税的收缴,要主持官营产业的生产。宦官也十分不忿,噢,最开始闹着不开关也是你们,看着开关有好处了,又来腆着脸来分肥的也是你们。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两拨人争执不断,险些把狗脑子都打出来,以至于连私下聚会,大家都不忘批判对方,这才有月池看到的那一幕。
朱厚照从内心是不愿意让文官掺和到他的敛财大计里的。他不是不想给钱,不给钱谁能替他做事?他只是更希望把财权完全把持在自己手中,然后根据每年的考成结果,赏赐给群臣,由此来实现皇权对文官集团的深度掌控。但文官集团也不是傻子。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年度考核给的银两是不少了,比起洪武爷发的那点儿微薄薪酬,正德爷都可算是大方至极了。但是,拿死工资哪有“自助餐”来得舒服。凭什么宦官能捞,他们就不能捞,他们就是不服!
如今,没人敢明着反对朱厚照本人,他们就开始攻讦宦官,攻讦占据河流是与民争利之行,力陈海运的弊端。随着争端越来越剧烈,武将集团也蠢蠢欲动,他们先是索要更多的金币银币,后来希望能有如屯田一般,专门供养军队的产业。宦官自知无法与文臣抗衡,所以愿意让利拉拢武将,共享这份好处。一边是文官,一边是武将和宦官,新一轮的内斗,又是一触即发。
在外,东亚贸易圈的老大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朱厚照目前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的压力来自西欧。被驱逐出去的佛郎机人蠢蠢欲动,他不肯和这些王八蛋做生意,这些王八蛋就在背后给他使绊子。殖民者无法侵扰大明本土,就在各个小藩属国点起狼烟,开展走私贸易。他既然要收藩属国的关税,做藩属国的老大,就要庇佑人家的安全。可这样下去,海军军费的消耗只会越来越大。这又会形成一笔庞大的财政开支。
另一方面的压力来自他的“好朋友”——奥斯曼帝国。他们非但借口索要更多的关税分成,并且还在宗教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多次派遣使者,意图宣传圣典。朱厚照对此:“……”他主动皈依,只是给合作找一个足够冠冕堂皇的理由,你们怎么还认真了呢?就不能学学他们的“和合文化”,包容理解吗?
内外矛盾都已经显现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化解矛盾。可那个一直在他身侧的人,却在这时候突然撂了挑子。
他想不通是为什么,他并没有对不住她。她的那些无谓同情,无谓的心愿,他都在替她实现,他在小心翼翼地呵护她的心病,可她呢,她根本没有为他想过!
因李越称病不出,朝堂上议论纷纷。一众理学拥护者声势大振,又开始将心学贬得一文不值。
刘瑾都忍不住来旁敲侧击,问他们是不是又吵架了。
朱厚照已是一肚子火:“怎么,你是觉得,她不在,这事就办不妥了?”
刘瑾默了默,十分光棍道:“对啊。”那不然呢?!
朱厚照道:“……”
刘瑾已经干瘪得像一颗豆芽菜,他脸上布满了皱纹,只有他的眼睛,还是年轻的:“您心如明镜,没有她,我们很难走到今天。”
他斥道:“大胆!”
刘瑾并不畏惧,他依然笑得谄媚,笑得可怜:“这话老奴不说,就没人能说给您了。
要想压住下头的牛鬼蛇神,必得有份量的人。您自然是份量最大的,可正因太过贵重,才该慎行,总不能什么事都让您来调节。要是牛刀天天都用来杀鸡,那也不能被称为牛刀了。”皇权因高高在上而神圣。他的一举一动,注定会地动山摇。
“所以,需要强臣出手,把大家再次拧成一股绳。是,咱们朝堂上有才干的大臣是不少,可他们都是男人。”有官位的男人,有亲族、有门生,还符合正法。权力放了下去,就很难收回来。眼前群臣争利的困境倒是解了,可很快又会进入君臣相争的战场。这显然是朱厚照不乐见的。
“要说不是男人的,就只有咱们这些人和李越了。奴才们到底只是奴才,登不上大雅之堂。到时群起攻之,不是又给您添麻烦。”刘瑾摊手道,“也只能靠李越了。上头打得跟乌眼鸡似得,民间却仍能在治农官和乡约的庇佑下安居乐业。这得碰多少年,才能碰到这么一个能兜底的人。这因公、因私两层关系,您就再委屈委屈,让让她吧。”
这话不说犹可,一说朱厚照更难受了。他道:“朕还要怎么让?女官进织场,蛮女任军职,哪件不是依了她。她究竟是为什么?”
刘瑾道:“这,要是连您都不知道,老奴就不知道了。”
他才不傻呢,敲敲边鼓就行了,谁还真帮你们分析评理。再说了,皇爷自个儿是真的不知道吗?他的权欲有多重,她的执念就有多深,一点儿小恩小惠,可收买不了她。
朱厚照心中当然有数。阿越还是不相信他。她根本不相信,他能缔造至治之世,她困在回忆和怀疑里无法自拔,所以始终不肯帮助他获取最高的权柄。可她怎么不想想,要是没有权力,他又能靠什么来实现自己的承诺呢?
朱厚照只觉,自己仿佛也坠入到泥沼之中。可他不能像李越一样,这毕竟是他自家的天下。他枯坐在油灯前,眼前的灯花爆了又爆。他的面前摆满了古往今来扫眉才子的人物传记和诗词作品。他终于下定了决心,阿越不是要诚意吗,那他就给她诚意。他需要找一个对己损伤最小的方案。对一个政坛老手来说,这并不难。
很快,他就下了严旨:“严禁宗室之女缠足,宗室子弟亦不得再娶缠足之女,如有违者,爵职封号禄米将尽行革去。”这样严苛的条件,简直和娶乐户没什么分别了。
任谁都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会突然下这么一道旨意。不过,天家对缠足的厌弃,确是有迹可寻。夏皇后执掌宫禁后,就要求宫女全部放足。那时,朝野内外就有传闻,皇爷讨厌裹脚之女。可后来大家发现,他不是不喜欢小脚女人,他是不喜欢非李越的一切男人和女人……
缠足之俗,自北宋而起,大兴于南宋,至大明建立后早已靡然成风。无论贵贱,女子均以足小为美,并且还有了新发展,要求“狸红软鞋三寸整”,不仅要小,要窄,还要弓。一些士人更将小脚视为女子至美,最邪性的就是他们居然在秦楼楚馆,用妓鞋行酒,把妓女小小的绣花鞋拿在手里,把酒杯放在鞋中,在坐客人持鞋传饮,美其名曰鞋杯。【1】所以,皇爷没头没脑地这一道旨意,还真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可没几个人敢捋虎须,只能旁敲侧击地试探着反对一下。
朱厚照很坦然:“又没让你家禁缠足,朕自家之事,难道还管不得吗?”
大家闻言腹诽:“可你这样禁止,肯定会大大损害美的流行啊。缠足之风兴起,就是从南宋皇室那边来的,现在你们皇室不干了,那难保有人会跟风。”
更有甚者,扯起了大旗,说女子不缠足,有失贞败行之险。朱厚照的应对是拖下去廷仗,理由是侮辱孝慈高皇后。
连马皇后都抬出来了,这下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决心。有心之人早已想到了更深一层。丝纺场意味着泼天的财富,可总不能让男人去纺纱织布吧,丝织业需要女工。
月池本人都没想到,他会不声不响给她这样一个“惊喜”。她抱着怀里的大福,揉揉它的小爪子:“你看,逼一逼,他什么都想得出来,是不是?”
可惜,诚意还不够。只禁宗室缠足,未免太讨巧了。一来他是大宗,象征尊之统。他一声令下,于礼于法,其他小宗皆该依令而行。二来他又没有要求天下女子皆不能缠足,他只是要求自家不缠、不娶而已,臣子纵有不满,也没必要坚决反对。三来他还能有借口说服她,说什么权贵的举动一定程度会引领社会的风尚,移风易俗非一朝一夕之事。
她已经让他赚了两次了,他也不能指望自己一直嬴,对吗?
旨意下达后,他便一直在焦躁地等待。她借口生病,两人早就分房住了。她们在同一个院子里,随便喊一声他都听得一清二楚。然而,他从天亮等到天黑,她都没有任何动静。
最后,他终于忍不住了,直接破门而入。烛光花影里,她穿着家常衣裳,松松挽着头发,正在画画,似乎对他的到来毫无察觉。这一幕就似一幅娴静的仕女图,可下一刻画一样的美好就被打破了。他夺下她的笔,饱沾颜料的毛笔在雪浪纸留下一道长长的污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