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文明和野蛮
德里占领,皇帝穆罕默德.沙和他的大臣被一网打尽,虽然莫卧儿帝国还依旧存在,帝国在南方、东方和西方的各省都未陷落,但实际上明眼人都已经看出,莫卧儿帝国在此时刻已经算得上是亡国了。
康德没有杀穆罕默德.沙和他的臣子,在康德看来这时候不杀他们反而更有用处,康德让穆罕默德.沙依旧作为莫卧儿帝国的皇帝,牢牢把他们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向各省发出旨意,要求各省投降满清。
穆罕默德.沙虽不是一个明君,可他也不是傻子,试想一个能以少年君王的身份毒杀权臣的皇帝会不明白这点么?这无非就是早死和晚死的区别。
一旦整个莫卧儿帝国被满清吞下,那么他这个傀儡皇帝也没有半分用处了,到时候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样的结果穆罕默德.沙心里非常清楚。
可就算这样,穆罕默德.沙依旧没有丝毫反抗的勇气,生死之间有大恐怖,穆罕默德.沙为了活命哪怕明白最终的结果依旧配合康德,只期望到那一刻时康德能看在自己可怜的份上留他一条性命。
莫卧儿帝国的巨变消息很快就传了开来,第一个得到消息的自然是印度南部的西方各国,西方各国根本就没想到庞大的莫卧儿帝国居然会在满清的打击下这么快就丢失了首都,甚至包括皇帝和朝中众臣全成了俘虏。
北方的巨变令西方各国为之担忧,尤其是在印度南部势力最强的英国和法兰西人,他们担心一旦满清彻底吞并莫卧儿帝国后会给他们在印度的统治带来大麻烦,所以遏制满清南下,包括满清吞并莫卧儿帝国必须做出反应。
在英法两国的利益趋势下,莫卧儿帝国南部、东部和西部各省以皇帝陛下失去自由,旨意并非出自皇帝陛下意愿为由拒绝投降,相反各自联合起来组成了南方反抗联合,推出自己的首领,也就是莫卧儿帝国第八任君主贾汗达尔.沙的小儿子阿拉姆吉尔二世为新的莫卧儿帝国皇帝,同北方的满清抵抗。
为了各自在印度的利益,英国和法兰西人对阿拉姆吉尔二世不仅给出了支持的承诺,还在军事上给与极大协助。
有了两大强国的援助,临时上场的阿拉姆吉尔二世心里有了底气,开始集合原本要去增援德里的部队在南部设置防线,企图和满清决一高下。
消息传到大明的时候已经是永业二十年一月下旬了,这时候的大明正是新年到来的时刻,整个京师都洋溢着新年的热烈气氛之中。
今日是除夕,按照现在大明的制度,第二日正月一日是新年的大朝会,大朝会后朝廷下午就开始休息了,除去各部和军机处值守人员外,普通官员将休息三日,随后在元宵节再休息五日(原本是二日,后改成五日),总计八日的假期。
偏殿中生着地龙,同外面的严寒不同,偏殿内温暖如春,穿着普通袍服的朱怡成正同首席军机大臣蒋瑾谈着话,时不时有笑声传来,看来无论是朱怡成还是蒋瑾的心情都很不错。
“南边的缅甸,西南的印度,至少数年甚至数十年是肯定稳定不下来的,眼下西方各国的注意力都从我大明身上转向了那边,这些日子英国和法兰西公使已几次联络外交部,提出让我大明出面协助各国稳定两地的建议。”蒋瑾带着笑说道,神色中满是轻松。
朱怡成点点头,有些认真道:“这的确是件大事,我大明同西方诸国交好,自然要从中出一份力,此事蒋卿让外交部看着办就行了,以表明我大明的态度即可。”
朱怡成这番话让蒋瑾脸上的笑容更甚,他装模作样起身向朱怡成行礼,口称遵旨,等坐回去后,君臣两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没错,态度可以表明,但做不做,或者如何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无论是缅甸还是印度,这都是大明落下的两颗重要的棋子,其目的就是要扰乱印度次大陆地区包括南海地区,给西方各国找点麻烦。
随着大明的不断崛起,西方各国对大明的警惕和防备越来越甚,甚至在一定程度下已经有了遏制大明的行动。为了打破外交僵局,同时转移西方各国的目标,朱怡成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好不容易下出了这一盘棋,如今这盘棋的威力已经显露,朱怡成心中是高兴都来不及,哪里会“自废武功”?
“皇爷,缅甸那边还好,就是印度那边恐怕满清有些吃力,虽说拿下了德里,俘虏了对方的皇帝,可莫卧儿帝国各省已推举了新皇,其背后还有西方各国的支持,臣担心到时候满清挡不住南部联合的反扑,一旦失败印度这颗棋子可就废了……。”
蒋瑾有些忧虑道,从传回来的消息来看满清虽占了上风,但满清在印度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要知道整个印度的人口不亚于大明本土,再加上还有西方各国对南部联合的强力支持,最终满清是否能彻底吞并莫卧儿帝国还是两说。
“无妨。”对于此事,朱怡成却比蒋瑾更有信心,印度人是什么货色这个世界没有第二个人比朱怡成更了解的。何况根据情报,满清在印度以八旗为模板着手建立印度八旗,同时采取了当年后金时期的野蛮统治手段。
虽然文明高于野蛮,但在一定程度上野蛮却是摧毁文明的利器。这点,在当年蒙古帝国建立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了,而且在印度这片土地上,满清的这种半封建半奴隶的制度更适合推广。
从这点来说,朱怡成倒是有些佩服康德,康德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到了印度后很快就摸清楚了印度的政治格局和印度种姓制度的情况,果断采取了推行印度八旗制度的决策。
这个决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满清的八旗制度虽然落后,可相比种姓制度却又稍稍先进,而且等级森严的八旗制度又和种姓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很容易让印度人接受这种制度,并利用这种制度维持满清在印度的统治。
康德没有杀穆罕默德.沙和他的臣子,在康德看来这时候不杀他们反而更有用处,康德让穆罕默德.沙依旧作为莫卧儿帝国的皇帝,牢牢把他们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向各省发出旨意,要求各省投降满清。
穆罕默德.沙虽不是一个明君,可他也不是傻子,试想一个能以少年君王的身份毒杀权臣的皇帝会不明白这点么?这无非就是早死和晚死的区别。
一旦整个莫卧儿帝国被满清吞下,那么他这个傀儡皇帝也没有半分用处了,到时候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样的结果穆罕默德.沙心里非常清楚。
可就算这样,穆罕默德.沙依旧没有丝毫反抗的勇气,生死之间有大恐怖,穆罕默德.沙为了活命哪怕明白最终的结果依旧配合康德,只期望到那一刻时康德能看在自己可怜的份上留他一条性命。
莫卧儿帝国的巨变消息很快就传了开来,第一个得到消息的自然是印度南部的西方各国,西方各国根本就没想到庞大的莫卧儿帝国居然会在满清的打击下这么快就丢失了首都,甚至包括皇帝和朝中众臣全成了俘虏。
北方的巨变令西方各国为之担忧,尤其是在印度南部势力最强的英国和法兰西人,他们担心一旦满清彻底吞并莫卧儿帝国后会给他们在印度的统治带来大麻烦,所以遏制满清南下,包括满清吞并莫卧儿帝国必须做出反应。
在英法两国的利益趋势下,莫卧儿帝国南部、东部和西部各省以皇帝陛下失去自由,旨意并非出自皇帝陛下意愿为由拒绝投降,相反各自联合起来组成了南方反抗联合,推出自己的首领,也就是莫卧儿帝国第八任君主贾汗达尔.沙的小儿子阿拉姆吉尔二世为新的莫卧儿帝国皇帝,同北方的满清抵抗。
为了各自在印度的利益,英国和法兰西人对阿拉姆吉尔二世不仅给出了支持的承诺,还在军事上给与极大协助。
有了两大强国的援助,临时上场的阿拉姆吉尔二世心里有了底气,开始集合原本要去增援德里的部队在南部设置防线,企图和满清决一高下。
消息传到大明的时候已经是永业二十年一月下旬了,这时候的大明正是新年到来的时刻,整个京师都洋溢着新年的热烈气氛之中。
今日是除夕,按照现在大明的制度,第二日正月一日是新年的大朝会,大朝会后朝廷下午就开始休息了,除去各部和军机处值守人员外,普通官员将休息三日,随后在元宵节再休息五日(原本是二日,后改成五日),总计八日的假期。
偏殿中生着地龙,同外面的严寒不同,偏殿内温暖如春,穿着普通袍服的朱怡成正同首席军机大臣蒋瑾谈着话,时不时有笑声传来,看来无论是朱怡成还是蒋瑾的心情都很不错。
“南边的缅甸,西南的印度,至少数年甚至数十年是肯定稳定不下来的,眼下西方各国的注意力都从我大明身上转向了那边,这些日子英国和法兰西公使已几次联络外交部,提出让我大明出面协助各国稳定两地的建议。”蒋瑾带着笑说道,神色中满是轻松。
朱怡成点点头,有些认真道:“这的确是件大事,我大明同西方诸国交好,自然要从中出一份力,此事蒋卿让外交部看着办就行了,以表明我大明的态度即可。”
朱怡成这番话让蒋瑾脸上的笑容更甚,他装模作样起身向朱怡成行礼,口称遵旨,等坐回去后,君臣两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没错,态度可以表明,但做不做,或者如何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无论是缅甸还是印度,这都是大明落下的两颗重要的棋子,其目的就是要扰乱印度次大陆地区包括南海地区,给西方各国找点麻烦。
随着大明的不断崛起,西方各国对大明的警惕和防备越来越甚,甚至在一定程度下已经有了遏制大明的行动。为了打破外交僵局,同时转移西方各国的目标,朱怡成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好不容易下出了这一盘棋,如今这盘棋的威力已经显露,朱怡成心中是高兴都来不及,哪里会“自废武功”?
“皇爷,缅甸那边还好,就是印度那边恐怕满清有些吃力,虽说拿下了德里,俘虏了对方的皇帝,可莫卧儿帝国各省已推举了新皇,其背后还有西方各国的支持,臣担心到时候满清挡不住南部联合的反扑,一旦失败印度这颗棋子可就废了……。”
蒋瑾有些忧虑道,从传回来的消息来看满清虽占了上风,但满清在印度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要知道整个印度的人口不亚于大明本土,再加上还有西方各国对南部联合的强力支持,最终满清是否能彻底吞并莫卧儿帝国还是两说。
“无妨。”对于此事,朱怡成却比蒋瑾更有信心,印度人是什么货色这个世界没有第二个人比朱怡成更了解的。何况根据情报,满清在印度以八旗为模板着手建立印度八旗,同时采取了当年后金时期的野蛮统治手段。
虽然文明高于野蛮,但在一定程度上野蛮却是摧毁文明的利器。这点,在当年蒙古帝国建立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了,而且在印度这片土地上,满清的这种半封建半奴隶的制度更适合推广。
从这点来说,朱怡成倒是有些佩服康德,康德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到了印度后很快就摸清楚了印度的政治格局和印度种姓制度的情况,果断采取了推行印度八旗制度的决策。
这个决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满清的八旗制度虽然落后,可相比种姓制度却又稍稍先进,而且等级森严的八旗制度又和种姓制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很容易让印度人接受这种制度,并利用这种制度维持满清在印度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