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节
  所以坐车的时候,几人都有默契地闭上嘴巴。
  足足跑了两三个钟头,班车才停了下来,“山县到了。”
  “呸呸,这风里咋都带着沙子?”耿老太太一下车就抹嘴,吃了满嘴沙土,实在不是什么好的体验。
  “这边就是风沙大,你看元妮同志,她头上蒙着纱巾,这样沙子就进不去。”王同志笑着解释。
  元妮解开纱巾,“喝口水漱漱吧?”
  耿老太太摇头,“不用,直接去集市。”
  据说山县的地下埋着一个了不得的大人物,古人善于布疑冢,这位大人物的墓始终没被发掘出来。
  附近种地的农民,时不时就能刨出一两件古物,因此大家都坚信山县地下有东西。
  来的人多了,就传出了名气,慢慢的大城市的人也愿意往这儿跑了。
  久而久之,就在山县形成了一个集市。
  除了大城市的买家,大部分卖主都是当地的农民,因此上头也不怎么管,就把集市当成普通的农村大集来对待。
  王同志看看天色,“那行,先到集市去。”
  先去集市,然后再登记招待所,住一晚,明天赶早再下乡。
  山县比丹县还穷,有好些人穿着化肥袋改的裤子招摇过市。
  耿老太太一直在城里住,日子过得很宽裕,还是第一次见着这么稀罕的事儿,她指着一个人的屁股蛋,“是我眼花吗?他屁股上为啥写着尿素?”
  王同志尴尬的笑笑,“那是用化肥袋改的裤子,不是在屁股上写着字儿。
  耿大姐,你不了解情况,化肥袋在村里可是好东西。没点关系的人,还弄不到尼龙袋子呢。”
  原来如此,装化肥的袋子都是从外国进口的尼龙袋子。
  对于布料紧缺的人们来说,有个尼龙袋做裤子倒也是好事。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种料子上的字洗不掉。
  关键问题是尿素,净重四十斤,这些字眼会出现在哪个部位?
  要是重四十斤出现在前头装扣子的部位,啧啧,那真是想一想都尴尬。
  耿老爷子咳嗽一声,避开了这个话题,五个手指头还有长有短呢,龙国地界这么大,有穷有富也是没办法的事。
  “前边儿就是集市吧,瞅着挺多人?”
  “对对对,从大槐树开始,那一片空场都是。”
  空场上到处都是摆摊的,乍一看跟农村大集没啥区别。
  耿老爷子和耿老太太已经逛过丹县的集市,知道当地集市就是这个样子,老百姓不可能把好玩意都摆到明面上来卖。
  他们需要擦亮眼睛,平心静气耐心寻找。
  这个摊子上是卖土豆粉的,那个摊子上是卖土豆干的,还有卖青梨的。
  逛着逛着,没有见着一个靠谱的玩意儿,王同志都有些不好意思,“你们饿不饿?要不然先吃点东西再慢慢逛?”
  耿老太太爽朗一笑,“那行,先吃饭吧,我看这个粉汤不错。”
  羊肉粉汤才好吃,再不济也得羊血粉汤,可村里哪有那么多羊?所以只能卖素粉汤。
  好在除了素粉汤,还有糖馅油炸糕。
  耿老太太上下打量了一下摊主,见对方还算利索,就问价格,“粉汤一碗多少钱?油炸糕咋卖?”
  摊主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头发用花布包起来,身上还穿着围裙,手指甲都是干干净净的,“粉汤一碗一毛钱,油炸糕一毛一个,不要粮票。”
  耿老太太立刻招呼大家坐下,她摸出一张两元人民币,“给我们来四碗粉汤,八个油炸糕。”
  摊主立刻精神一振,一块二的买卖,可是大买卖,“嘎娃,拿碗去。”
  立刻从摊子后边窜出一个小孩。
  耿老太太被吓了一跳,这孩子又黑又瘦,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猴子呢。
  尕娃端了几个碗,正往桌上放的时候,突然手一滑,一个大碗掉落在地,稀里哗啦摔得粉碎。
  “哎呀,你个怂娃,干啥都干不好,就会吃饭,看我不打死你。”摊主立刻变了脸,抓起锅铲开始打孩子。
  耿老太太看不下去,“算了,小孩子犯错,不是什么大事。”
  “这是我从供销社买来的好碗,一个五毛钱,现在五毛钱没了,这还不是大事?”花头巾女摊主跟疯了一样。
  尕娃被打,也不喊叫,他跟没头苍蝇一样胡乱躲藏,差点撞翻了炸油糕的锅。
  那锅里,还装着满满一锅菜油。
  花头巾心疼不已,直接舀起一勺热油,就朝着尕娃泼过去,“烫死你个败家子。”
  滚烫的热油在空中飞溅,元妮几人急忙躲开。
  王同志还顺手拉了一把尕娃,“不至于,不就是个碗嘛?我赔你,不要再打孩子了。”
  摊主停手,“你赔?”
  “我赔。”王同志说着,就仗义的掏钱。
  元妮把尕娃拉到自己身边,见他头脸上被崩了好几个油点子,就帮他擦拭,“你疼不疼?”
  尕娃摇头,“不疼。”
  就在这时,一段细麻绳从尕娃脖子上露了出来,在麻绳底部,挂着一个粗糙的石头吊坠。
  吊坠晃悠着,当它擦过元妮的右手,熟悉的火烫感立刻传来。
  元妮诧异,她问尕娃,“你脖子上戴的是什么?”
  尕娃低头看了一下,“我娘留给我的念想。”
  元妮立刻明白了,摊主并不是尕娃的亲娘,怪不得。
  摊主已经收了王同志的五毛钱,心情也好了起来,开始下粉汤,炸油糕。
  元妮坐到耿老太太身边,开始寻思接下来的事。
  尕娃的情况很特殊,在继母手下讨生活,一不小心就得送命,她想帮这孩子。
  可摊主明显不是个善茬,她究竟该怎么做,才能不动声色的把石头吊坠弄到手,同时又帮到尕娃呢?
  第108章 做好事不留名
  “丫头,你这是在想啥呢?”耿老太太一眼就看出,元妮有心事。
  大家都是出来收古董的,耿老太太跟元妮表面上搭伙,遇上好东西,就变成竞争对手了,元妮不打算暴露石头坠子的秘密。
  她只说自己心疼尕娃,想帮这孩子。
  耿老太太摇头,“不好帮,在后娘手底下讨生活,外人插不上话,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有长期的利益吊着,让后娘心甘情愿对尕娃好。”
  元妮受到启发,她的眼睛变得明亮起来,“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怎么办啊?”耿老太太也很好奇,想知道这个还没有认回来的外孙女,会怎么处理这桩棘手事件。
  元妮小声给耿老太太交代了几句,对方连连点头。
  元妮伸手叫过尕娃,递了一个油炸糕给他,“我想买你的石头吊坠,你愿不愿意卖给我?”
  尕娃一脸惊讶,“不值钱的,要值钱,娘早就拿走了。”
  大家都看一下女摊主,女摊主脸上挂不住,使劲咳嗽了一声,她虽是后娘也要脸面。
  尕娃吓了一跳,伸手推,“我不吃油糕,娘不让我吃。”
  “你吃吧,我付过钱的。”元妮在农村长大,知道村里孩子的现状,并不是家里做什么,孩子就能吃到什么。
  更别提尕娃还是后娘带的孩子。
  “你真要买石头坠子啊?”摊主到底是贪财,见尕娃说不到点子上,就大声问元妮。
  “对,我愿意出一百二十块买。”元妮很肯定的说。
  耿老爷子和耿老太太对视一眼,两人都默许了元妮的做法,干他们这一行,考的是眼力,夺的是别人手里的宝贝。
  要想做的长久,得积阴德,否则盈亏倒挂,容易遭报应。
  所以大家都是一边收古董,一边找机会做善事。
  像元妮这种做法,正好符合潜规则。
  摊主被惊呆了,她立刻伸手,从尕娃脖子上,把吊坠拽了下来,“东西给你,你把钱给我。”
  元妮儿摇头,“吊坠是这孩子的,给钱也只能给他,怎么可能交到你手上?”
  她说的相当有理,摊主竟一时无法反驳,她想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我是这孩子的娘,钱交到我手上,我会替他保管。”
  “你是后娘,我不放心你,我得找这孩子亲爹说话。”元妮摇头。
  这简直是对后娘明晃晃的歧视,摊主咬牙,看在钱的份上硬是给忍了,“尕娃,把你爹叫来。”
  在摊主想来,元妮就是人傻钱多,爱管闲事儿,只要把钱扒到自己口袋里,还不是想咋花咋花?
  她一个外人,鞭长莫及,能管得着吗?
  尕娃有些愣症,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摊主接连催促,他才拔腿跑,不大会儿功夫,就带回来一个乡下男人。
  男人看向后老婆,摊主把他拉到一旁说话,很快,夫妻二人就达成了共识。
  乡下男人冲着元妮伸出手,“把钱给我吧,我是尕娃的亲爹。”
  元妮还是摇头,“不行,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你拿了钱,万一不给这孩子花怎么办?”
  夫妻二人忍气吞声,“那你说怎么办?”
  “你们还得找几个证人来,石头坠子是尕娃亲娘留给他的东西,买坠子的钱只能花在尕娃身上,我不放心交在你们夫妻手里,得找个公证人。”元妮心平气和的说道。
  乡下男人上下打量着元妮,“敢情你不是看上坠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