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节
“我和唐老先生又没见过几面,你别往我身上推。”
“你如果没说,京城前几日发生的事,唐老先生在苏州怎么会知道得如此清楚?他骂皇上骂朝廷的信这么快就能送到京城?还闹得人尽皆知?”
叶菁菁笑道:“好吧,我就是看不惯他们欺负胤禟,想帮他出口气罢了。”
“你呀。”
“别说我了,你说海军能不能建起来?”
“这次澎湖之战后朝廷会更加重视沿海,建海军?只怕有些难。”
不想给军权,不想给银子,海军如何建得起来?
海军要想拉起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除了士兵之外,船、火炮等,花的银子海了去了。
“不行的话,叫胤禟他们再去抄家。”
“再抄家,银子也落不到海军手里。”
瞧瞧,这次山东、江苏 、云南贪污大案,抄家得来的银子比一年的国库收入还多,这些银子进了户部后都填了亏空。
百官心里清楚,皇上也清楚。
前回,陈廷敬陈大人提出拿抄家银子建海军,再没有下文。
还未到中午,胤禟欢天喜地回府:“福晋,好事情,皇阿玛答应建海军了。”
“怎么答应的?”张廷玉和叶菁菁齐声发问。
“皇阿玛说大哥若是指挥绿营水军打赢澎湖之战,以后建海军就让大哥统领,还叫船舶师给拨两百艘船,火炮营拨一百门神机大炮。”
“船是多大的船?”
“一千石的一百六十艘,三千石的四十艘。”胤禟道:“先别管船大小,先把海军建起来,以后咱们再慢慢换大船。”
叶菁菁也觉得是这个理,有总比没有好。
“皇阿玛怎么答应了?那些满臣呢?”
“我去的时候内阁大臣们都在,皇阿玛说水师的兵选七成进海军,水师的军需的七成也划给海军,另外朝廷再补给海军两百万两银子,不动八旗的军需。”
“去岁兵部报给户部的军费开支共计一千三百余万两,他们给一年海军就两百万两银子?不够八旗军的零头?”张廷玉觉得这事儿太过荒谬。
“我也跟皇阿玛说这银子肯定不够建海军,皇阿玛说,不够自己去抢。明朝时军费都没有,人家郑成功父子当年怎么就能养出一支能打胜仗的海军?”
叶菁菁和张廷玉对视一眼,呵,以战养军,这个思路可以!
朝廷答应,打赢澎湖之战后建设海军!
消息很快从大运河一路南下送到沿海诸省,本来对海军没抱多少希望的直郡王顿时振奋起来。
“将士们,成败在此一举!”
“杀!”
第45章
岳麓书院。
“嘉年,你快下来看,朝廷下旨,直郡王统领水军收复澎湖列岛了。”
董鄂嘉年正在藏书楼二楼里看书,同门师兄李复手里拿着一封书信在楼下蹦跶,兴高采烈地叫他下去。
“师兄,你哪里来的消息?”
“大师兄托人送来的,你别看书了,赶紧下来,老师叫我们去他那儿一趟。”
董鄂嘉年四月从京城到岳麓书院,入院考试时,他写了一篇论农和商的策论,叫岳麓书院的山长郭金门看上了,问他愿不愿意拜他为师。
董鄂嘉年肯定答应。于是,他成了郭金门的第三个弟子,董鄂嘉年前头已经有两位师兄。
大师兄朱轼,字若瞻,看看他的名字,和’若瞻’这个字,就知道他是苏轼的迷弟。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来下放至潜江当知县。因不少同僚还在朝中,朱轼消息灵通,朝廷让直郡王统领水军收复澎湖列岛的消息就是他送来的。
二师兄李复,和董鄂嘉年年龄相仿,是个喜好交友的乐天派,和董鄂嘉年关系处的极好。
董鄂嘉年匆忙下楼,李复催促他快跑几步:“老师看到信的时候特别激动,我感觉老师肯定有大事跟咱们说。”
师兄弟俩跑去后山老师的住处,他们到的时候,老师正在打发小厮收拾行李。
“你们俩来了。”
郭金门看到他们两人连忙道:“为师即将出远门,书院里的事暂交给副山长安排。为师不在书院,你们两人在学业上也别懈怠。特别是你,李复,明年是乡试之年,你要抓紧时日,千万别虚度光阴。”
“老师,您这是要去哪儿?”
“为师即将去福建泉州府,我要亲眼看到我大清将士收复澎湖列岛。”
董鄂嘉年劝道:“老师,您前些日子生了场病,身子骨还没完全养好,这又要出远门,万一在外旧疾复发如何是好。”
“你们别劝,老夫我活到这把年纪也够了,万一死在外面,哪里死就哪里埋吧。”
两个当弟子的没有老师这般洒脱,师兄弟对视一眼,董鄂嘉年道:“老师,我后年参加会试,时日甚多,师兄不得空,不如我陪您去泉州?”
“你去?那也行。”郭金门点点头:“你是满人,还是从京城来的,水师里面有没有你认识的人?”
董鄂嘉年摇头:“水师以绿营汉人为主,满人的将士多在北疆,我无从认识水师的人。”
“一个你都不认识?拜师时,为师记得你家里人都是武将?”
董鄂嘉年道:“我董鄂家确实大都是武将,但不擅水战。再者说,澎湖之战爆发的太突然,就算皇上想从北方调兵,也来不及赶去泉州,直郡王统兵打倭寇,也只能从沿海水师调兵。”
“你大哥不是在南方任职?”
“我大哥不在福建,他在广信府任正四品指挥佥事。”董鄂嘉年道:“老师,就让我跟您一起去吧。”
“也罢,你想去就跟着去吧。出去开开眼界,长些见识,待到会试时,你的策论会更加言之有物。”
李复也想去,郭金门瞪他:“你如今连举人都没考上,出远门耽误你读书,那可怎生是好?”
“我可以在路上背书,遇到不懂的还能问师父师弟。”
李复也想去外面长见识。
郭金门不知道是不是偏爱出身不好的穷学子,先前收的两个弟子,朱轼是农家子弟出身,李复也是农家子弟出身,两人的求学路径相似,都是举全家甚至全族之力才供出他们一个读书人。
李复靠着博闻强识考上秀才,后又考进岳麓书院,拜郭金门为师。他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从老家到岳麓书院,从未去过其他地方,更别说出省。
李复哀求:“老师,圣人都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我明年将要考举试了,却只会在纸上写文章,连湖南之外的地方都没去过,考策论时,如何能写出精髓来?”
见老师不松口,李复继续又道:“小嘉年师弟和我年龄相仿,就已经独自从京城到岳麓书院求学,我……”
“行了,想去就去吧。你也年纪不小了,别做小儿之态。”郭金门嫌他烦。
李复嘿嘿一笑,他攀着嘉年的肩膀:“师父,你还要收拾什么行李,弟子帮您。”
“我这里不用你们,你们回去收拾行李吧,下午咱们就走。对了,家里马车不大,以免咱们三人乘车拥挤,你们别带太多行李。”
李复干脆地答应了,反正夏日天气热,衣裳容易干,带一套换洗的就成。
董鄂嘉年道:“既然如此,师兄跟老师乘一辆车,我和我夫人乘一辆马车。”
“哎呀,我都忘了,小师弟出身富贵人家,跟我等泥腿子不一样。”
董鄂嘉年瞥了师兄一眼,对老师恭敬道:“自从来岳麓书院后,我和夫人一直未回去看望过兄嫂,福建距离广信府不远,回来时,我想带着夫人顺路去一趟广信府。”
“手足兄弟,是至亲,确实该常回去瞧瞧。”
郭金门答应了,董鄂嘉年和李复这才退下,约好午时末在书院门口碰头。
“小师弟,没想到你出远门都要带上弟妹,夫妻举案齐眉,真是难得呀。”
“师兄客气,师兄和嫂子之间感情也不错。”
李复哈哈一笑:“还行吧。你小子,想不想为我和你嫂子做点贡献?”
“师兄又瞧上我家什么了?”
“哈哈,你上回给我的那个金黄色的点心不错,带回去后你嫂子特别喜欢,什么时候再给师兄送点儿?”
李复出身农家,娶了个商户之妻,夫妻俩感情甚好,李复在董鄂嘉年处吃到什么好东西,一定要带回家给夫人尝尝。
“师兄说的是千条金丝饼吧,嫂子还挺会吃的。”千条金丝饼是宫里的点心方子。
“没错,就是那个。”
“今次着急出门,恐怕不行,等我们从福建回来,做好了送到师兄府上。”
“那就多谢师弟了。”李复拍拍董鄂嘉年的肩膀,笑着走了。
董鄂嘉年也笑了笑,心情十分不错。
老师挺会收弟子,大师兄二师兄出身低,却都是豁达乐观的性子。比如二师兄李复,看上他家什么好东西了,都是直言讨要。
不得不说,董鄂嘉年十分吃这一套。
董鄂嘉年夫妻两人来岳麓书院求学,身边跟着的小厮、丫鬟、侍卫等就有六个人。他们到南方后先去广信府拜见大哥大嫂,大嫂说他们身边伺候的人没一个会说本地话,又给了他们两个伺候的人。
家里人口多,为了住得舒坦点,夫妻俩在书院不远处租了套两进的宅子。
“你带我去泉州府玩儿?”小觉罗氏欢喜得眼睛都睁大了。
董鄂嘉年笑着道:“也不全是玩儿,咱们去泉州府看看,待回来时,咱们去一趟广信府见大哥大嫂。”
“那就是去玩儿嘛。”
小觉罗氏招呼丫头收拾行李,行李收到一半,小觉罗氏想起送礼的事,哎呀道:“你也不早说,我也没个准备,匆忙间咱们去哪儿买土仪?”
“老师临时说要去泉州府,这可怪不得我。”
董鄂嘉年收了一套笔墨纸砚交给小厮:“天气这么热,你也别给大哥大嫂准备什么土仪了,不如等我们到泉州府后,咱们在泉州府采购些当地特产送给大哥大嫂。”
“只能这样了。”
小觉罗氏跑过来拽着董鄂嘉年袖子,语带撒娇:“多买些,咱们给额娘、姐姐他们也送些回去。”
董鄂嘉年拉着她的手笑道:“姐姐手里的嫁妆铺子,有好几个铺面做的都是南北货生意,她还差你这点土仪?”
“那不一样,咱们送的是咱们的心意。”
小觉罗氏特别感谢姐姐对她的提点,也感谢公婆对她的体贴,正因为婆家人对她好,她才能跟着嘉年来南方,活得如此肆意。
夫妻俩亲亲热热地说着家里的琐碎小事,该安排的安排好,用了午饭,夫妻俩上车去书院门口等老师和师兄。
“你如果没说,京城前几日发生的事,唐老先生在苏州怎么会知道得如此清楚?他骂皇上骂朝廷的信这么快就能送到京城?还闹得人尽皆知?”
叶菁菁笑道:“好吧,我就是看不惯他们欺负胤禟,想帮他出口气罢了。”
“你呀。”
“别说我了,你说海军能不能建起来?”
“这次澎湖之战后朝廷会更加重视沿海,建海军?只怕有些难。”
不想给军权,不想给银子,海军如何建得起来?
海军要想拉起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除了士兵之外,船、火炮等,花的银子海了去了。
“不行的话,叫胤禟他们再去抄家。”
“再抄家,银子也落不到海军手里。”
瞧瞧,这次山东、江苏 、云南贪污大案,抄家得来的银子比一年的国库收入还多,这些银子进了户部后都填了亏空。
百官心里清楚,皇上也清楚。
前回,陈廷敬陈大人提出拿抄家银子建海军,再没有下文。
还未到中午,胤禟欢天喜地回府:“福晋,好事情,皇阿玛答应建海军了。”
“怎么答应的?”张廷玉和叶菁菁齐声发问。
“皇阿玛说大哥若是指挥绿营水军打赢澎湖之战,以后建海军就让大哥统领,还叫船舶师给拨两百艘船,火炮营拨一百门神机大炮。”
“船是多大的船?”
“一千石的一百六十艘,三千石的四十艘。”胤禟道:“先别管船大小,先把海军建起来,以后咱们再慢慢换大船。”
叶菁菁也觉得是这个理,有总比没有好。
“皇阿玛怎么答应了?那些满臣呢?”
“我去的时候内阁大臣们都在,皇阿玛说水师的兵选七成进海军,水师的军需的七成也划给海军,另外朝廷再补给海军两百万两银子,不动八旗的军需。”
“去岁兵部报给户部的军费开支共计一千三百余万两,他们给一年海军就两百万两银子?不够八旗军的零头?”张廷玉觉得这事儿太过荒谬。
“我也跟皇阿玛说这银子肯定不够建海军,皇阿玛说,不够自己去抢。明朝时军费都没有,人家郑成功父子当年怎么就能养出一支能打胜仗的海军?”
叶菁菁和张廷玉对视一眼,呵,以战养军,这个思路可以!
朝廷答应,打赢澎湖之战后建设海军!
消息很快从大运河一路南下送到沿海诸省,本来对海军没抱多少希望的直郡王顿时振奋起来。
“将士们,成败在此一举!”
“杀!”
第45章
岳麓书院。
“嘉年,你快下来看,朝廷下旨,直郡王统领水军收复澎湖列岛了。”
董鄂嘉年正在藏书楼二楼里看书,同门师兄李复手里拿着一封书信在楼下蹦跶,兴高采烈地叫他下去。
“师兄,你哪里来的消息?”
“大师兄托人送来的,你别看书了,赶紧下来,老师叫我们去他那儿一趟。”
董鄂嘉年四月从京城到岳麓书院,入院考试时,他写了一篇论农和商的策论,叫岳麓书院的山长郭金门看上了,问他愿不愿意拜他为师。
董鄂嘉年肯定答应。于是,他成了郭金门的第三个弟子,董鄂嘉年前头已经有两位师兄。
大师兄朱轼,字若瞻,看看他的名字,和’若瞻’这个字,就知道他是苏轼的迷弟。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来下放至潜江当知县。因不少同僚还在朝中,朱轼消息灵通,朝廷让直郡王统领水军收复澎湖列岛的消息就是他送来的。
二师兄李复,和董鄂嘉年年龄相仿,是个喜好交友的乐天派,和董鄂嘉年关系处的极好。
董鄂嘉年匆忙下楼,李复催促他快跑几步:“老师看到信的时候特别激动,我感觉老师肯定有大事跟咱们说。”
师兄弟俩跑去后山老师的住处,他们到的时候,老师正在打发小厮收拾行李。
“你们俩来了。”
郭金门看到他们两人连忙道:“为师即将出远门,书院里的事暂交给副山长安排。为师不在书院,你们两人在学业上也别懈怠。特别是你,李复,明年是乡试之年,你要抓紧时日,千万别虚度光阴。”
“老师,您这是要去哪儿?”
“为师即将去福建泉州府,我要亲眼看到我大清将士收复澎湖列岛。”
董鄂嘉年劝道:“老师,您前些日子生了场病,身子骨还没完全养好,这又要出远门,万一在外旧疾复发如何是好。”
“你们别劝,老夫我活到这把年纪也够了,万一死在外面,哪里死就哪里埋吧。”
两个当弟子的没有老师这般洒脱,师兄弟对视一眼,董鄂嘉年道:“老师,我后年参加会试,时日甚多,师兄不得空,不如我陪您去泉州?”
“你去?那也行。”郭金门点点头:“你是满人,还是从京城来的,水师里面有没有你认识的人?”
董鄂嘉年摇头:“水师以绿营汉人为主,满人的将士多在北疆,我无从认识水师的人。”
“一个你都不认识?拜师时,为师记得你家里人都是武将?”
董鄂嘉年道:“我董鄂家确实大都是武将,但不擅水战。再者说,澎湖之战爆发的太突然,就算皇上想从北方调兵,也来不及赶去泉州,直郡王统兵打倭寇,也只能从沿海水师调兵。”
“你大哥不是在南方任职?”
“我大哥不在福建,他在广信府任正四品指挥佥事。”董鄂嘉年道:“老师,就让我跟您一起去吧。”
“也罢,你想去就跟着去吧。出去开开眼界,长些见识,待到会试时,你的策论会更加言之有物。”
李复也想去,郭金门瞪他:“你如今连举人都没考上,出远门耽误你读书,那可怎生是好?”
“我可以在路上背书,遇到不懂的还能问师父师弟。”
李复也想去外面长见识。
郭金门不知道是不是偏爱出身不好的穷学子,先前收的两个弟子,朱轼是农家子弟出身,李复也是农家子弟出身,两人的求学路径相似,都是举全家甚至全族之力才供出他们一个读书人。
李复靠着博闻强识考上秀才,后又考进岳麓书院,拜郭金门为师。他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从老家到岳麓书院,从未去过其他地方,更别说出省。
李复哀求:“老师,圣人都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我明年将要考举试了,却只会在纸上写文章,连湖南之外的地方都没去过,考策论时,如何能写出精髓来?”
见老师不松口,李复继续又道:“小嘉年师弟和我年龄相仿,就已经独自从京城到岳麓书院求学,我……”
“行了,想去就去吧。你也年纪不小了,别做小儿之态。”郭金门嫌他烦。
李复嘿嘿一笑,他攀着嘉年的肩膀:“师父,你还要收拾什么行李,弟子帮您。”
“我这里不用你们,你们回去收拾行李吧,下午咱们就走。对了,家里马车不大,以免咱们三人乘车拥挤,你们别带太多行李。”
李复干脆地答应了,反正夏日天气热,衣裳容易干,带一套换洗的就成。
董鄂嘉年道:“既然如此,师兄跟老师乘一辆车,我和我夫人乘一辆马车。”
“哎呀,我都忘了,小师弟出身富贵人家,跟我等泥腿子不一样。”
董鄂嘉年瞥了师兄一眼,对老师恭敬道:“自从来岳麓书院后,我和夫人一直未回去看望过兄嫂,福建距离广信府不远,回来时,我想带着夫人顺路去一趟广信府。”
“手足兄弟,是至亲,确实该常回去瞧瞧。”
郭金门答应了,董鄂嘉年和李复这才退下,约好午时末在书院门口碰头。
“小师弟,没想到你出远门都要带上弟妹,夫妻举案齐眉,真是难得呀。”
“师兄客气,师兄和嫂子之间感情也不错。”
李复哈哈一笑:“还行吧。你小子,想不想为我和你嫂子做点贡献?”
“师兄又瞧上我家什么了?”
“哈哈,你上回给我的那个金黄色的点心不错,带回去后你嫂子特别喜欢,什么时候再给师兄送点儿?”
李复出身农家,娶了个商户之妻,夫妻俩感情甚好,李复在董鄂嘉年处吃到什么好东西,一定要带回家给夫人尝尝。
“师兄说的是千条金丝饼吧,嫂子还挺会吃的。”千条金丝饼是宫里的点心方子。
“没错,就是那个。”
“今次着急出门,恐怕不行,等我们从福建回来,做好了送到师兄府上。”
“那就多谢师弟了。”李复拍拍董鄂嘉年的肩膀,笑着走了。
董鄂嘉年也笑了笑,心情十分不错。
老师挺会收弟子,大师兄二师兄出身低,却都是豁达乐观的性子。比如二师兄李复,看上他家什么好东西了,都是直言讨要。
不得不说,董鄂嘉年十分吃这一套。
董鄂嘉年夫妻两人来岳麓书院求学,身边跟着的小厮、丫鬟、侍卫等就有六个人。他们到南方后先去广信府拜见大哥大嫂,大嫂说他们身边伺候的人没一个会说本地话,又给了他们两个伺候的人。
家里人口多,为了住得舒坦点,夫妻俩在书院不远处租了套两进的宅子。
“你带我去泉州府玩儿?”小觉罗氏欢喜得眼睛都睁大了。
董鄂嘉年笑着道:“也不全是玩儿,咱们去泉州府看看,待回来时,咱们去一趟广信府见大哥大嫂。”
“那就是去玩儿嘛。”
小觉罗氏招呼丫头收拾行李,行李收到一半,小觉罗氏想起送礼的事,哎呀道:“你也不早说,我也没个准备,匆忙间咱们去哪儿买土仪?”
“老师临时说要去泉州府,这可怪不得我。”
董鄂嘉年收了一套笔墨纸砚交给小厮:“天气这么热,你也别给大哥大嫂准备什么土仪了,不如等我们到泉州府后,咱们在泉州府采购些当地特产送给大哥大嫂。”
“只能这样了。”
小觉罗氏跑过来拽着董鄂嘉年袖子,语带撒娇:“多买些,咱们给额娘、姐姐他们也送些回去。”
董鄂嘉年拉着她的手笑道:“姐姐手里的嫁妆铺子,有好几个铺面做的都是南北货生意,她还差你这点土仪?”
“那不一样,咱们送的是咱们的心意。”
小觉罗氏特别感谢姐姐对她的提点,也感谢公婆对她的体贴,正因为婆家人对她好,她才能跟着嘉年来南方,活得如此肆意。
夫妻俩亲亲热热地说着家里的琐碎小事,该安排的安排好,用了午饭,夫妻俩上车去书院门口等老师和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