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节
  从兵力上,清军参战的两个副都统部共有十个鸟铳佐领,以满员计算,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对俄军火枪手来说略占优势,只是在突破俄军炮火时,清军大约损失了近三百人,因此兵力上反而逊于对手。再加上清军依旧使用所谓九进十连环的多重横阵,因此在单位时间内投放的弹药数量远不如只有三列横阵的对手,结果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内,清军又再度伤亡了超过五百人,而俄军只伤亡不到三百。
  清军的鸟铳佐领已经趋于崩溃,此时,清军的马甲、步甲突然从硝烟中冒出来,直扑俄军的火铳阵列。见到清军把底牌掀了出来,俄军火枪手顿时向两边散去,一千哥萨克骑兵挥舞着马刀冲向只是龙骑兵的对手。
  虽然双方的马术都不算很快,但哥萨克骑兵还是表现出惊人的武技,给予当面的清军以重创。不过清军显然是退无可退的,因此部分马甲、步甲见到在骑战上无法胜过对手,就干脆弃马步战,将失去马速的哥萨克人硬生生的从马上拖下来……
  面对清军以命抵命的打法,哥萨克人吃不消了,一千多人如阳光下的冰山一样迅速消融。此时,部分清军马甲、步甲舍弃已经无法发挥骑战优势的哥萨克人,向俄军火枪手冲去,却被俄军用直瞄的火炮打倒在地。正是靠着火炮和火枪的拼命射击,极少数哥萨克人从清军阵团中突了出来,但此时双方已经靠得很近了,有着三江口会战经验的清军在付出极大的代价后冲进了俄国火枪手的队伍中。
  眼见得可以对俄军进行大肆屠杀了,此时包括炮手在内的最后五百名俄军持着八俄尺长的哥萨克长矛冲了过来一顿捅刺,生生遏制了清军的攻势,掩护着剩下的俄军退入新阿尔巴津堡,只是火炮和伤员什么的只能遗弃在城外了。
  一场短暂而又血腥的战斗就这么结束了,俄军伤亡超过一千五百人,丢失异常重要的火炮十二门,而清军则付出了三千人的代价,同样是元气大伤。
  战后,允禵派人通告利耶夫少校,让他按照约定交出雅克萨城及一应武器后退回俄境。
  考虑到清军缴获了俄军火炮后,新阿尔巴津堡已经无法固守了,这位“坏事”的利耶夫少校只好以“贵族的信誉”答应了允禵的要求,只是希望保留个人财物及部分自卫的武器。
  鉴于俄国人愿意完整的交出雅克萨城,允禵便同意俄军保留一百支火枪及部分刀剑作为自卫武器,并慷慨的允许俄国人带走夺自周边巴尔虎、索伦、鄂伦春、奇勒尔村落的皮毛。
  喜出望外的利耶夫少校于第二天一早,在雅克萨城外向允禵献上宝剑。随后俄军在三千清军的押解下,沿着冰冻的黑龙江灰溜溜的逃回了本国境内。而完整接收了雅克萨粮库的允禵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雅克萨城内的粮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多,但存余的几十万斤粮食及城外近千匹马尸,已经让清军短时间内不必发愁了,此后再安排日常的渔猎,至少这个冬天是可以熬过去了……
  “等金宝金都统回来后,着他率部留守此处。”胜利后的允禵如是命令道,他很担心,俄国人还会卷土重来,因此尽管兵力损失严重且无法弥补,他还是留下一个受损过半的副都统部留守雅克萨城。“至于这些火炮。”允禵考虑了一会,最终还是忍痛割爱了。“还是留下来守备雅克萨吧。”说到这,允禵进一步关照道。“额尔古纳河口的卡伦要重新设立起来,有什么风吹草动也好提前预警,另外,俄国人是顺流而下的,所以还要想办法造船对抗。”口中虽然说的是俄国人,但允禵脑子里想的却是据说在伯力屯下游横冲直撞的夏军红单船。“对了,告诉黑龙江城那边,也要准备造船……”
  第628章 夏荷战争(一)
  加尔各答(kolkata或calcutta),其名字的来源有两种说,其一是源自城市周边的一个名叫卡利卡塔(kalikata)的村庄;其二是源于kali(孟加拉语,意为运河)和kata(孟加拉语,意为石灰)两个词根,加起来的意思就是运河边生产贝壳石灰的地方。
  前明永历四十四年、清康熙三十年、西元1690年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代理人约伯·查诺克在这里建立贸易站。在此以前,查诺克曾在胡格利河口建立贸易商站,但由于与莫卧儿帝国官员发生冲突而不得不离去,随后他企图立足于胡格利河下游其他地方,但未成功。幸好莫卧儿王朝的官员因不希望失去他们从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中获得的利益,所以不得不允许查诺克回到原处重建商站,查诺克便选择加尔各答作为他活动的中心。
  查诺克选择加尔各答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加尔各答西有胡格利河,北有海湾,东面有盐湖,因而三面受到保护。敌对的法国、荷兰和其他殖民国家的根据地都处于胡格利河西岸,因此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所属商船队从海上进入加尔各答的通道不受威胁。而且,胡格利河流经加尔各答处河面宽阔,河水也深,唯一的缺点是这一地区有洼地和沼泽,疟疾和黄疸病肆虐,殖民者的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不过,由于在英国人到来之前,从胡格利河上游被淤塞的萨德冈港迁来的印度商人已选定在当地的三个村子定居,准备利用这批印度商人迅速打开印度市场的查诺克还是最终选择了加尔各答的作为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东部印度的大本营。
  前明武定四年、清康熙三十六年、西元1696年,因加尔各答附近的布德万地区发生叛乱,莫卧儿王朝的孟加拉纳吉布(省督)同意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加尔各答筑堡防守,虽然叛乱者被莫卧儿王朝迅速镇压下去,但英国人的砖土防御工事却保存了下来,后来所谓的威廉堡(旧威廉堡)。两年后,英国人又购买了加尔各答附近三个村庄的柴达明尔权(注:包税者可以拥有领地的司法、行政、军事等权力),从此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奥里萨、比哈尔等印度东部地区的贸易日渐红火,逐渐在欧洲各国对印贸易中占到了上风。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加尔各答的商务代表丹佛爵士却没有因为节节增长的英印贸易而欣喜,相反他却表现出一副站立不定的样子。
  让丹佛爵士愁眉不展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他刚刚从维扎加帕特南的英国商务代表处得知,两艘载有华夏访欧使团的军用盖伦在一艘法国商船的引导下,驶入了法国王室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西海岸的中部重要贸易港亚南;第二,他从往来的印度商人口中得知,大约十五天前,一伙华夏海盗攻下了吉大港,并迫使当地领主同意将吉大港及周边四个村庄以五千枚华夏银币的代价出售给华夏政府建设商港;第三,也是让他最为着急的是,自从六月以后,驶往厦门和呔泥贸易的英国商船没有一艘返回加尔各答的。
  对于法国人开门揖盗的做法,丹佛爵士深恶痛绝,因为他知道,一旦华夏摸清楚了直航欧洲的航路,那么可以想象,今后东方贸易的巨额利润会摊薄到一个何等可怕的程度。但英法之间素来敌对,丹佛爵士根本无法阻止法国人的愚行,只能派快船去通告非洲方面,让他们想办法在路上消灭法国人和这个所谓的华夏使团。只是两艘武装到牙齿的军用盖伦显然并不好对付,丹佛爵士只能寄希望于葡萄牙人、荷兰人也能清楚的认识到威胁,配合英国方面的行动,将这次出访扼杀在大海之上。
  比起打通航路的未来威胁,华夏在吉大港开始商站显然对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现实威胁更大。一想到精美的华夏商品如潮水一样涌入东部印度,将粗劣的英国货统统驱逐出市场,丹佛爵士就觉得天塌了一般。然而印度离中国太近了,丹佛爵士无法用海盗的模式摧毁这个潜在的威胁,毕竟,荷兰人在细兰的遭遇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至于第三个让他焦虑万分的问题很快也有了答案,一艘从厦门驶来的丹麦船送来了他想要知道的一切:因为策划参与敌对华夏的行动,华夏政府已经下令拘押所有驶入马六甲海峡以东地区的英国商船,直到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对其在厦门商务代表的作为致歉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行为,否则将永远禁止英国商人参与对中国的贸易。
  一切都很清楚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正在崛起的、咄咄逼人的华夏帝国。
  只是英国的水上力量与荷兰、法国等一样,都集中在大西洋两岸,在这遥远的东方,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拼尽全力也不过能凑出一百艘武装商船而已,从数量到质量都无法与华夏水师对抗,而英国人惯常使用的私掠船伎俩也无法在南中国施展,是的,连马六甲海峡都通不过,又如何能深入南中国海劫掠呢?
  而打劫华夏在东印度洋上的商船更是一种笑话,要知道,现在华夏与印度各地之间的贸易还不算太频繁,一年不到两百艘船,分散在整年之中,叫英国商人和海盗们如何能放弃正常的贸易来守株待兔。更何况,现在出现在东印度洋上的中国商人本身就是兼职海盗,一个个装备精良,到时候谁打劫谁还不一定呢。
  那能不能通过莫卧儿帝国给华夏施压呢?这也是一个办法,但一方面华夏与莫卧儿帝国之间没有邦交和贸易关系,莫卧儿帝国想施压也找不到对象;另一方面吉大港也不在孟加拉省的范围之中,若是孟加拉省的纳吉布冒冒失失的向东部各小国施压的话,说不定反而将对方推到华夏帝国的怀抱之中了。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难怪丹佛爵士的头发日渐稀少,脾气也越来越暴躁。
  考虑良久,丹佛爵士给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孟买管辖区及印度西海岸的维扎加帕特南、马德拉斯两位商务代表写信,希望他们支持自己与葡萄牙人、荷兰人联手组织一支大舰队的主张,进而与两国达成以武力迫使华夏帝国放弃在印度的扩张及终止中欧直航贸易的协议。
  信件发出后,心急如焚的丹佛爵士不待孟买及两地的商务代表回信,便自行其是的与普利卡特的荷兰人、迈拉蒲尔的葡萄牙人联络起来。
  丹佛爵士已经考虑很周全了,他认为法国既然愿意引导华夏使团访欧,两国必然已经达成了不可告人的协定,至于丹麦人、瑞典人的力量有限,而且在厦门会议中明确表示不会配合,因此同样不可信任,而西班牙人嘛,华夏似乎从没有触犯其利益,想来也不会与英荷葡合流,只有同样在与华夏交往中吃亏的英荷葡才是最好的结盟对象。
  对于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抛过来的橄榄枝,担心进一步失去爪哇和香料群岛的荷兰人固然是一拍即合,但丹佛爵士没有想到的是,华夏已经在跟葡萄牙人进行私下谈判了。虽然由于有1373年英葡同盟条约的约束,葡萄牙方面没有向华夏泄露英国人可能的计划,但在不用武力就能得到回报的前景下,葡萄牙人并不愿意参加一次风险甚大的远征。
  丹佛爵士的信使在迈拉蒲尔碰了一鼻子灰后,并不死心,随后径直前往果阿。
  就在信使还奔波在路上的时候,维扎加帕特南、马德拉斯的两位商务代表作出了支持丹佛爵士的决定。孟买方面也表示同意,只是为了要回被华夏扣留的那些商船,孟买方面要求先虚与委蛇,等从华夏手中拿回了船货之后,再行翻脸不迟。
  根据孟买管辖区的提议,华夏武成十五年十二月初七,丹佛爵士的使者在向华夏巡逻船表明身份之后,获准驶入马六甲海峡。
  英国人自觉做的隐秘,然而由于先后联络了荷兰、葡萄牙两国,因此所谓保密其实是一句空话,不久,印度沿海各贸易站中便出现了各种谣言。谣言不可能避免的传入了华夏商贾的耳中,进而传回了沿海各镇守府,并进一步传入了新任凌牙门大都护杜耕的耳中,刚刚从潮州留守调任的杜耕不敢怠慢,立刻将消息上报中枢,要求继续扣押英国船只,直至由身在英国本土的东印度公司主要董事前来输诚为止。
  为了防止自己的消息尚未送到,朝廷就已经下来开释英国商船,杜耕还要求东天竺水师继续对途径马六甲及蜈蜞屿以南的英国船只实施缉拿。鉴于杜耕已经获得节钺,有独断之权,东天竺水师提督常天远当即表示服从,就这样,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与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之间联手与华夏开战的企图,尚未实现就宣告破产了。不过,英国与荷兰准备联手出兵的消息也让夏荷之间最后一线和平的希望破灭了。
  华夏武成十六年二月初七,郑克臧下达命令,从镇西、镇南两水师各抽调一旅龙骧军并安南、越南、占城三国援军各一部开赴凌牙门备战。此后,郑克臧又抽调第二、三、四、五巡洋舰队充实苏禄、东天竺两大水师。
  至此,夏荷战争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第629章 夏荷战争(二)
  武成十六年二月十四日,郑克臧离开武昌再度出巡。此次,他将先沿长江东下,依次在九江、安庆、太平、镇江视察后沿运河北上扬州、淮安、徐州、济宁等地,了解海西、山东两省战后恢复情况;随后,他将抵达天津检阅塘沽港和大沽港的建设、天津新城和天津行宫的建设及海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治理;离开天津后,他将直趋承德,接见外喀尔喀诸王及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待接见完外喀尔喀人后,郑克臧还会继续西巡宣府、大同、太原、平阳,然后自运城西渡黄河前往同州、西安;接见完西部三省官员后,郑克臧才会返回西京河南府,再经正州、许昌、信阳、德安、汉阳返回武昌。
  鉴于整个行程耗时至少在大半年以上,因此郑克臧命令皇八子百济郡公郑安溏监国。
  对于郑克臧越过诸子安排郑安溏监国,朝野上下颇多议论,然而关于郑安溏即将继承朝鲜王位的消息传开后,朝野舆论顿时一变,上上下下都认为郑安溏监国只是其将来在朝鲜垂拱而治的一次初体验,对于华夏帝位的角逐并不产生任何的影响。
  郑安溏监国一事引起的风波刚刚消散,一则消息再度引爆了华夏朝野——巡视过太平铁矿和太平冶铁场后,郑克臧向随行的伴驾大臣表示,有意降太平留守府为普通府,并将太平冶铁场的股份向全华夏百姓发售。
  太平铁矿和太平冶铁场一度是华夏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日产生铁四十万斤、粗钢十五万斤,不计军用,单是向民间出售铁锭一项就有十万贯以上的税收;虽然如今广东惠州利用琼州石碌铁矿、越南石溪铁矿、广南海阳煤矿、安南高平府重庆锰矿进行生产的皇家东莞制钢场已经达到年产二万二千(夏)吨的产量,正式超过了太平铁矿、太平冶铁场的生产能力,但太平铁矿和太平冶铁场提供的利税却大大增加了。
  这似乎不可思议,但原因也很简单——夏军已经全面改用皇家东莞制钢场出品的高锰钢制品,太平冶铁场的钢铁制品不再用于军需,可以全面向民间发售。
  钢铁向来是稀缺品,因此大规模向民间出售钢铁的利益有几何,进而带来的利税有多少,自然是朝野上下心知肚明的。计司和兵部自然反对将太平铁矿和太平冶铁场出售,然而郑克臧却知道官办企业的弊端是很难消除的,因此固执己见。在圣意已定的情况下,计司和兵部只好违心从命,不过这就给了地方和民间机会。
  为了争夺太平府,江南、江淮、浙西三省立刻展开了公关,三省驻武昌进奏院虽然无法直接跟内阁大臣、各部尚书、各衙门会办大臣拉关系,但也想尽一切办法游说侍郎、帮办大臣甚至可能对规划有影响的各司郎中、员外郎、内阁中书等各级官员。而在四海、通海钱庄分拆中赚的飘满盆溢的商贾们也四处打探,朝廷什么时候会正式发卖太平冶铁场的股份。
  就在各色人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际,抵达扬州的郑克臧又下令兵部对现有镇军体制进行调整。根据郑克臧的旨意,兵部便于当年三月初一发布命令,规定今后各省总兵、副总兵将不再直辖师一级的守备单位;省内驻军以团为单位守备各府及各直隶州,并在位置重要的府设置可供应急的独立旅、独立团。
  以中州为例,该省八府一直隶州,原驻防一个师,兵力一万一千,改为新制之后,共置九个守备团,另有中垒、辎重、骑军、炮军各一团及二个独立步团由副总兵衙门直接掌握,即便再算上副总兵府内的属吏、参谋、中军及其他直属官兵,总兵力也不过一万人,但却在适当的镇守部队外保留了足够应变的机动部队;
  再以云南为例,该省十个府,原本驻防两个师,兵力二万二千人,如今在十个镇军团外,又大理、镇沅等位置重要的府置有可供应变的第二个驻防团,又在省城云南府保有中垒、辎重、骑军各一个团及两个可机动的直属旅,总兵力不过一万六千余人。
  以全国目前二十二个副总兵计,每个副总兵部精简一千人,就节约出两个师的兵力;同样,全国十一个总兵部平均精简五千到六千人,又可以精简出大约五个师的兵力。不过,此番精简的部队并未予以裁撤——兵部分别给现有二个都部属治区、三个副都部属治区各增编一个师的兵力,剩余两个师则用于加强武昌周围中枢直接控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