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路人甲 第27节
无论老幼、无论男女,只要锣鼓那么一敲,丝铉那么一响,人群便会从四面八方、跋山涉水的自发聚集过来,都不用她们绞尽脑汁的想着如何吸引他们。
况且戏曲还极具洗脑功效,这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不识字的文盲,生平所能知道的知识,一方面来自与人交谈,口口相传,另一方面就来自戏曲,而且绝对是戏曲更能让人印象深刻,要不然一个老农民如何知道刘关张、唐明皇,如何知道包青天、陈世美的呢,在惬意的叼着烟袋锅时,如何都会哼戏曲儿呢。
况且戏曲改编也不像那话剧一般困难,听说那几个女学生光是排练就花了小半年呢,这戏曲就不一样了,随便去街头拉个草头班子,人家也是有很深的基本功的,只要给个戏本子,三五天便能排演出来登台了。
这出戏又简单,还有丰厚的报酬可拿,那些戏班子自然乐意受雇于天足会,跟着他们进山下乡的去演出。
徽州本是戏曲繁荣昌盛之地,大名鼎鼎的京剧其实就来源于徽戏,徽州人对戏曲的热爱那是毋庸置疑的。
但凡谁家里请了戏班子来唱堂会,总能引来十里八乡不知多少来趁戏听的村民,连那树杈上都黑压压的挂满了来看热闹的孩子。
这次听说村里来了个戏班子,要在村头院场前搭台唱戏,村民早便过去抢占位置了。
这个戏班子虽没甚名气,功底却很扎实,一开场先来了段“孔明挥泪斩马谡”,抑扬顿挫的唱腔顿时惹来阵阵叫好之声。
热过场后便正式演起《三寸金莲》来,民间的草台班子与正儿八经的戏班子其实区别很大,他们也唱戏,不过因为受众都是普通民众,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不免要插科打诨,带上些笑料黄料,这样听众才觉过瘾呢,要是真像那折子戏一般,咦咦啊啊的一句话三口气,一个场景唱半天,村民谁又有那个欣赏水平和耐心呢。
因此《三寸金莲》也做了适当的改编,与话剧相反,其整体色调明快不少,毕竟来听戏的人都是想要乐呵的乡民。
弦动锣鸣,扮演奶奶和小香莲的演员相继上台,唱过几句交待两人身份和故事背景,奶奶便扯出布条开始给香莲裹脚。
“哟,这是什么戏目啊,没听过啊?”台下有人窃窃私语。
“切,你除了目连救母、广陵月之类的还知道什么,我早问过这戏班的老板了,这出戏是根据最近流行的一个话本子改编的,听说在沪市火的不得了,不仅平民百姓爱看,连那达官贵人也很是捧场,听说朝廷还下令让在全国各地都免费去唱呢,要不怎么那么多人来看啊!”
“是啊,是啊,我也听说了,我们村里就有个从沪市回来的学生,听他讲那个话本子就连总统都说好呢!”
“总统是什么?”
“嗨,你这都不晓得啊,总统就是那过去的皇帝老爷啊!”
“那这出戏是连皇上他老人家都爱看的咯。”
几个人聊得兴起,却惹恼了周围看戏的人,纷纷怒目而视,真是的,台上正演到精彩处呢,这几个憨货却一个劲的叨叨,害得他们好几句台词都没听清楚。
台上的小香莲已然被奶奶按倒在椅上,也不知台上人怎么弄的,随着掰折脚骨的动作,台上居然传出几声清晰可闻的骨头断裂声。
伴着小香莲饮泪泣血的连声呼痛,台下众人也觉脚背隐隐作痛,甚而还有人“嘶嘶”的吸着凉气。
戏曲是极能传达情绪,引起观众共鸣的,好的演员只需几个眼神、几个动作,就能引人心潮澎湃,我们看电视剧时,都曾看到过这样的桥段:迈着台步走上来的大师,抬手起势,猛地扬眉瞪眼一亮相,底下原本安静的戏迷们便会突然的爆发出阵阵叫好之声,掌声雷动,这就是大师的魅力所在。
台上的演员虽不是什么名角大师,却胜在经验丰富,半年的不间断演出,早已足够让他们做到传神,知道怎样最能触动人心。
随着剧情的快速推进,哭哭啼啼的小香莲长大成人,当初怨恨奶奶折她双足给她裹脚,现在却以自己一双精巧的小脚为傲,而她果然也因这双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幸运的嫁进了富贵之家。
台上的香莲穿红着绿出嫁了,一派喜气洋洋,台下众人也看得欢欣鼓舞,仿佛那苦尽甘来,即将飞上枝头变凤凰的人就是自己一般。
“所以说啊,娇女不娇脚,这脚该缠还得缠啊,受点子苦怕什么,以后只管做太太夫人,有那数不清的丫头伺候着,躺着吃喝便是,就是一辈子不下地走路那又怕什么。”
“是啊,可惜咱们没那个条件,要不然也叫家里丫头裹上。”
“你哪是没那个条件,是舍不得闺女在家白吃饭,怕没人给你干活吧。”
“咱们穷人家裹不起,那富人家居然还有裹了又放的,你们都听说了吧,那个江家的小姐不知道为什么居然放脚了,结果跟她定亲的那胡家少爷就悔婚了,另娶了个小脚女人,孩子都生了。”
“不对,我听说是娶了个洋婆子,生了个红毛绿眼的孩子,这些年都不敢带回来见人。”
“啧啧,那真是作孽啊,要是那江家小姐不放脚,能出这档子事吗。”
“啊”,随着台上传来的一声惊呼,众人的注意力再次被拉回去。
众人以为应该享尽荣华富贵的香莲却被一个面目可怖的男人扇倒在地,在洞房花烛夜,一个女孩子最憧憬期待的时刻,香莲却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一个随时可能会发疯的傻子,盖头被揭开的那一刻,迎接她的不是丈夫含笑打量的眼神,而是痴肥呆傻淌着鼻涕口水的疯子。
香莲本能的发出了害怕的一声惊呼,而就是这声惊呼触怒了傻子,他原本挂着傻笑的脸上突然怒意勃发,不由分说便对香莲饱以老拳。
扮演者真是厉害极了,将那个痴傻却狂暴的佟家大少爷演的活灵活现,当他发出嘿嘿的傻笑时,台下观众莫不感到一种恶寒不适的恐惧感,当他突然发难时,人们也和香莲一样下意识的发出来惊呼声来。
这出戏,直到此时才算正式开场了。
佟家众人的勾心斗角、扭曲疯狂一一在香莲的眼前展开,本以为是进了福地,哪知却是落入狼窝。
香莲无力的被这狂乱扭曲所裹挟,参与了佟府的三次赛脚大会,第一次她败给了二少奶奶白金宝,家庭地位一落千丈,即便是身怀有孕,也要遭受丈夫无休止的虐待折磨,唯一的亲人奶奶在得知她赛脚落败的遭遇后也悔恨而亡,这彻底让她失了那股傲气和活气,甚至准备一死了之,离开这个可怕的地方,可她做了母亲,有了女儿莲心,为了女儿她也要争也要斗,于是她重又裹上了脚,忍受种种痛苦,终于裹出一双好脚,在第二次赛脚会上夺得头魁,彻底在佟家站稳了脚,尝到了权势带来的好处,她也像白金宝一般沾沾自喜、狂妄自大了起来,而第三次赛脚会更是让她美名远扬,成了当地有名的人物,这也让她在佟老爷死后直接成为了佟家的掌家人,后来也成了天足会的重点争斗对象。
这出戏已不单单是传统的戏曲了,其中还借鉴了不少话剧的表演形式,两相融合,更加的具有了观赏性,表演也更具张力和吸引力了。
一开始下面还有闲聊嗑瓜子的,后来却完全被这出戏所吸引了,所有人都紧盯着戏台,唯恐错漏一丝情节。
这出戏本就新颖别致,独具一格,何况剧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与以往任何戏曲都不一样,裹脚、赛脚、家暴、□□,甚而商场斗争、势力更迭、时代变幻一一交叉其中,只让人看得目不转睛,心神完全随着剧情而变化。
原本痛恨裹脚,甚至为了避免女儿再遭厄运,忍痛将她悄悄送走的香莲,最后却可悲可叹的成了小脚的维护者,与天足会的人、与变幻的时代而争斗,即便底下大都是粗枝大叶、情感疏豪的村民也感受到了那种让人窒息的氛围。
最后的最后,香莲认出了那一直以来与她作对的天足会会长,居然就是自己丢失多年的女儿莲心,心愿已了的她选择了安静的离去。
莲心在拜祭香莲时,台上唱起了放足歌:照得女子缠足,最为中华恶俗,惟当缠足之时,任其日夜嚎哭,对面置若罔闻,女亦甘受其酷,为之推其缘故,不过扭于世俗,意为非此不美,且将为人怨怼……
这出戏直演了四天才完结,直到演员谢幕,戏台上不再有动静,底下众人这才如梦初醒,原来戏已散场。
戏班子里的人对台下那静默的反应早就习以为常了,毕竟这出戏本质上就是压抑而扭曲的,带给人的不是一时的快意,而是无穷的深思。
回家的路上,众人便三三两两议论起来。
“哎,这香莲也是命苦,都是叫她那奶奶给害了,穷人家闺女偏学富人家小姐,裹什么脚啊,那荣华富贵是那么好享的?”
“哟,朱老三,你先前不还说要给你家闺女缠脚吗,这就变卦啦!”村人打趣道。
“嗨,我那也就是说说,我才不会给我闺女缠脚呢,你们整天窝在这村里是不知道外面的世道,这天啊,早就变了,连咱们的辫子都给剪了,这小脚迟早也要禁绝了,那大城市里的女娃子早都不兴缠脚了,谁要是有一双小脚,那才准叫人瞧不起呢!”
“不会吧?难道这城里的人都喜欢大脚板姑娘?那大户人家也愿意娶个大脚婆娘?”
“可不是,那些学生还三不五时上街搞□□喊口号,说谁要是娶小脚女人,谁就是那个什么,哦对,时代的叛徒,那就是老封建,是要叫人鄙夷的。”
“这么一想还真是啊,那什么天足会、文明讲习所不经常派人来村里搞讲演不准人缠足嘛,听说有的地方还有‘小脚捐’呢,凡是裹小脚的都不准上街走动,一旦发现那就要被罚钱呢,啧啧,这世道可真是变了。”
《三寸金莲》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被残害女子的一生,更是通过她的际遇向读者阐述了时事的变迁,期间穿插了大量真实的历史事件,对那些完全没有渠道了解家国大事的人来说,也是极其新鲜的,这出戏很容易的就火了起来,在传播方面简直是无往而不利,逐渐在全国形成一股风潮。
深入人心的故事,谆谆善诱的劝导,再加上现实社会里潮流的更迭转变,人们对缠足一事的观念渐渐的也发生了转变,本来嘛,人们让家中的女儿、姊妹忍受巨大的痛苦缠足,也不过是为了顺应世俗、日后好说亲嫁人,可如今社会上却偏偏不时兴小脚了,反倒天足大行其道,就连政府也是大力提倡的,既然小脚不再吃香,那何苦再去受那份罪呢,因而除了那些顽固不化的老古董,绝大多数家里的女孩子渐渐地都不再被强制裹脚了,就连那已经裹上了的也开始试着放脚了。
至此,天足运动才在全国上下真真正正的施行了开来。
第51章 私奔
《三寸金莲》这部小说在天足运动中可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孙总统三令五申大力倡导剪辫放足的时候,它甚至成了各地政府的一项政绩,对于这样的结果,不仅是那些进步人士欢欣鼓舞,就连政府也是十分关注看好的。
于是,在一次公众的演讲会上,《三寸金莲》这部小说被政府高官大力的表扬了,而现场做报道的正好就有《申报》的新闻记者,他自然知道这部小说就是在自家报刊上独家连载的,现在小说受表扬,那不就跟表彰他们报刊一样吗,虽然他们报刊早已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报,可那是在新闻时事方面,作为副刊的《自由谈》却是后起之秀,因为专门做文艺方面的刊载,不免被人看低一截,甚至《申报》也被同行笑话说要靠边角料来提升销量,现在可算是大大的出了一口恶气了。
唐才常和报社领导敏锐的抓住了这次机会,好一番造势,本来只是在小说圈里很火的《三寸金莲》瞬间摇身一变,成了一本开启民智、利国利民的高端大作。
上有所行下必效焉,底下的官员不管是为了什么都会去读一读这本小说,有了官方加持,《三寸金莲》再次大火起来,而且这次是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它不仅带动了这部小说的销量,还有改编的话剧和戏剧,推广的也更加顺利了。
近段时间可把江村的父老乡亲给喜坏了,平时三五年也不见村里来个陌生人,现在却一波一波跟赶集似的来,一会来个说书的,一会来个唱戏的,搞得村里好似天天在过年一样的热闹。
就连江家的那些帮佣丫头也时常告假去凑热闹,以前这些佣人们聚在一起无非也就说些花啊粉啊的,再不就是村头村尾的小道八卦,现在却不一样了,聊得都是新近听得故事看得戏曲,每每说起来那叫一个神飞色舞,神情激昂,倒显得她们这些家里蹲的小姐们跟不上时尚潮流了一般。
原来自那《三寸金莲》改编的戏曲在各地相继火爆之后,那些原来受聘于天足会或当地政府的戏班子们都在各地受到了极大的追捧和欢迎,况且给那些村民们演戏要求又不严格,只要能清清楚楚的把故事讲明白就算成功大半了,唱功稍好一些,扮相俊俏一点,那简直就是名角一般的待遇,更主要的是收获还并不低,毕竟他们唱的是露天戏,观众那都是好几个村合在一起的,每家出一点,加在一起也不少了。
因此那些戏班子便决定扎根基层,服务农村,从此就在各村各镇里唱了。
《三寸金莲》的成功给了他们不少启示,像这样自带流量和爆点的故事拿来改编戏曲是再好不过啊。
于是那《提刑官宋慈》、《才子变身记》也相继被改编成了戏曲,一时间在各地刮起了一股狂热的风潮。
而支付宝先生的大名也几乎是传唱大江南北了。
冬秀自己就不止一次的在别人嘴里听到过自己的笔名了,只暗悔当初怎地不慎重些取名,好歹取个或文艺或霸气的名字啊。
因为这几出戏实在太火了,就连江家也专门叫了戏班子来家里唱了好几场堂会。
出乎冬秀意外的是,这里面居然是《才子变身记》这出非主流的戏最受欢迎。
前半场几乎所有人都在捧腹大笑,而后半场却看得人心有戚戚,不少人都掩面而泣。
“哎,要说咱们女人这命啊,可真是苦透了。”
“可不是,那穷人家的就不说了,就是殷实人家里也不见得轻松,规矩多管教严,四五岁上裹了脚,从此再也没法跑跳,看着丫头们在院里踢毽子不晓得多羡慕。”
“四弟妹,你家冬秀放脚真是因为婆家要求的吗?”
哎,也不知这世道是怎么了,怎么偏要盯着女人的脚做文章呢,这脚都缠了多少年了,祖祖辈辈都那么过来的,怎么又突然不让缠了呢,还说不让娶小脚女人,难道她也该让女儿把脚给放了吗?
吕氏自己可从没想过还能有这一天,以前她为了女儿那双脚发了多少愁啊,生怕别人发现女儿是双天足会受人鄙夷,又怕找不到好亲事,现在却发现那双天足反而成了加分项,她自己也是晕晕乎乎的闹不清,不过以后家里的孙女儿也不会裹脚就是了。
“这倒是真的,他们读书人也不知怎么想的,是不爱小脚的,还特地写信来劝冬秀放脚呢,这都说出嫁从夫,既然女婿不喜,那干脆就放了吧,免得到时候惹人不快,吃亏的还是我们冬秀。”
“这倒也是,你们是不知道,我娘家村里有个老太太,就因为她那在东洋留学的儿子三番五次的写信叫家里女人把脚都放了,可怜她都近六十的人了,能怎么办,最后还不是拗不过儿子,把脚给放了,结果呢,连路都走不稳了,都知道咱们女人裹脚遭罪,难道放脚就不遭罪了?那拧成型的麻花你要硬给掰扯直了,哪那么容易呢,真是净会折腾人,反正我们家淑秀是不会放脚的,我就不信这世道能变得这么快,还有人真会嫌弃小脚。”
总之,跟风放脚的大有人在,坚决不放的也不在少数,对于冬秀来说已足够欣慰了,何况现在她出门已经没有小屁孩跟在后头骂她“大脚板”了。
自放了脚,不用再穿那小鞋了,冬秀便时常带了丫头出门游玩,当然都是在门前屋后的就近地方。
她们这个地方虽然偏僻闭塞,却也风景独好,青山绿水的一派如画风景,远近又有层层荡开的梯田种满了茶树,偶有采茶女合着清脆的鸟鸣声轻吟浅唱,慢行其间只觉心旷神怡,舒爽不已,倒为这无聊的乡村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
心情舒畅,写起文章来更是下笔如神助,正好《上错花轿嫁对郎》的文章基调就是温情和喜乐,正合了她此时的心境,那字里行间满溢的雀跃让读者心醉不已。
不说多少少男少女为它所痴迷,就连唐才常这样的大老爷们也是爱不释手,每每读之总是为它那脉脉温情所感动。
古往今来,遵从盲婚哑嫁的婚姻里有多少人能够有幸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呢,爱情,总是可望不可即的,所以那些崔莺莺的故事总是分外能打动那些被礼教禁锢的心灵,而《上错花轿嫁对郎》无疑给这些人描绘了一种最理想的婚姻状态:既是媒妁之言,符合社会观念,又是三媒六聘,得到了亲友祝福,夫妻两人又情投意合、心有灵犀,再来点波折,给生活平添色彩和趣味,这几乎就是所有人希冀的那种天赐姻缘了吧。
特别是在民国这一特殊时期,文人的心肠总是分外的柔软而多情,要不然也不能有大行其道的鸳鸯蝴蝶派的产生了。
而几乎在《上错花轿嫁对郎》甫一开始刊载的时候就被这些才子们爱若珍宝了,这标准的小言式文名几乎在瞬间就击中了他们那颗浪漫的心脏,小说中那无处不在的浪漫深情更是让他们欲罢不能,把那连载的章节是读了又读,品了又品,几乎都能背诵下来了。
只恨那《自由谈》的主编油盐不进,硬是不肯把剩下的章节给他们先睹为快,害得他们几乎相思成狂了,每日报童送来报纸时就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幸亏这报社总算靠谱,每日一发,从未间断,叫他们也有个盼头。
要说那鸳鸯蝴蝶派的成员,大多都是家境殷实的少爷小姐,毕竟只有不愁吃喝的人才玩得起浪漫和自由,因为喜爱这篇小说,可给唐才常造成不少甜蜜的烦恼,也正是因为他们不遗余力的宣传才带得小说一日火过一日。
可能生活就是爱跟人恶作剧吧,在这一片喜乐的氛围中,江家却突然收到一个噩耗:大姐慧秀为全节,自尽了。
冬秀简直不敢相信,若说在最开始嫁人或守寡的时候她受不了打击想不开还可以理解,可后面她的状态分明是越来越好了,上一次见面的时候她还见她偷偷的化了妆呢,一个会想到去打扮自己的女孩子,怎么也不会自杀呀。
江家其他人自然也有此疑虑,怀疑慧秀是不是被那陶家逼迫致死,便气冲冲的找上门去讨要说法。
冬秀本以为他们会带回真相和公平,却不料所有人都三缄其口,再不提这件事,就连她向吕氏打听情况时也被她毫不留情的叱骂了一顿,吕氏少有这样严厉的时候,这让冬秀越发确定这件事别有内情了。
最后还是江耕围拗不过她,才告诉了她事情的始末。
原来大姐慧秀不是自尽,而是与人私奔了,陶家怕走漏风声,让人看笑话,觉得丢人现眼,便在第一时间让新寡的儿媳“自尽”了,这样既能把丑事遮盖过去,还能得个节烈的好名声,也算坏事变好事,要不然他们早打到江家门上来了。
江家人怒冲冲去,灰溜溜回,自己也觉得丢脸对不起陶家,自然连个屁也不敢放。
这件事便这么不了了之了,在江陶两家的默许下,大姐慧秀从此便成了个死人。
冬秀听完颇觉不可思议,私奔?她一个深宅妇人连外男也少见,哪里就那么容易找到一起私奔的人,别是被人拐骗了吧?
况且戏曲还极具洗脑功效,这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不识字的文盲,生平所能知道的知识,一方面来自与人交谈,口口相传,另一方面就来自戏曲,而且绝对是戏曲更能让人印象深刻,要不然一个老农民如何知道刘关张、唐明皇,如何知道包青天、陈世美的呢,在惬意的叼着烟袋锅时,如何都会哼戏曲儿呢。
况且戏曲改编也不像那话剧一般困难,听说那几个女学生光是排练就花了小半年呢,这戏曲就不一样了,随便去街头拉个草头班子,人家也是有很深的基本功的,只要给个戏本子,三五天便能排演出来登台了。
这出戏又简单,还有丰厚的报酬可拿,那些戏班子自然乐意受雇于天足会,跟着他们进山下乡的去演出。
徽州本是戏曲繁荣昌盛之地,大名鼎鼎的京剧其实就来源于徽戏,徽州人对戏曲的热爱那是毋庸置疑的。
但凡谁家里请了戏班子来唱堂会,总能引来十里八乡不知多少来趁戏听的村民,连那树杈上都黑压压的挂满了来看热闹的孩子。
这次听说村里来了个戏班子,要在村头院场前搭台唱戏,村民早便过去抢占位置了。
这个戏班子虽没甚名气,功底却很扎实,一开场先来了段“孔明挥泪斩马谡”,抑扬顿挫的唱腔顿时惹来阵阵叫好之声。
热过场后便正式演起《三寸金莲》来,民间的草台班子与正儿八经的戏班子其实区别很大,他们也唱戏,不过因为受众都是普通民众,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不免要插科打诨,带上些笑料黄料,这样听众才觉过瘾呢,要是真像那折子戏一般,咦咦啊啊的一句话三口气,一个场景唱半天,村民谁又有那个欣赏水平和耐心呢。
因此《三寸金莲》也做了适当的改编,与话剧相反,其整体色调明快不少,毕竟来听戏的人都是想要乐呵的乡民。
弦动锣鸣,扮演奶奶和小香莲的演员相继上台,唱过几句交待两人身份和故事背景,奶奶便扯出布条开始给香莲裹脚。
“哟,这是什么戏目啊,没听过啊?”台下有人窃窃私语。
“切,你除了目连救母、广陵月之类的还知道什么,我早问过这戏班的老板了,这出戏是根据最近流行的一个话本子改编的,听说在沪市火的不得了,不仅平民百姓爱看,连那达官贵人也很是捧场,听说朝廷还下令让在全国各地都免费去唱呢,要不怎么那么多人来看啊!”
“是啊,是啊,我也听说了,我们村里就有个从沪市回来的学生,听他讲那个话本子就连总统都说好呢!”
“总统是什么?”
“嗨,你这都不晓得啊,总统就是那过去的皇帝老爷啊!”
“那这出戏是连皇上他老人家都爱看的咯。”
几个人聊得兴起,却惹恼了周围看戏的人,纷纷怒目而视,真是的,台上正演到精彩处呢,这几个憨货却一个劲的叨叨,害得他们好几句台词都没听清楚。
台上的小香莲已然被奶奶按倒在椅上,也不知台上人怎么弄的,随着掰折脚骨的动作,台上居然传出几声清晰可闻的骨头断裂声。
伴着小香莲饮泪泣血的连声呼痛,台下众人也觉脚背隐隐作痛,甚而还有人“嘶嘶”的吸着凉气。
戏曲是极能传达情绪,引起观众共鸣的,好的演员只需几个眼神、几个动作,就能引人心潮澎湃,我们看电视剧时,都曾看到过这样的桥段:迈着台步走上来的大师,抬手起势,猛地扬眉瞪眼一亮相,底下原本安静的戏迷们便会突然的爆发出阵阵叫好之声,掌声雷动,这就是大师的魅力所在。
台上的演员虽不是什么名角大师,却胜在经验丰富,半年的不间断演出,早已足够让他们做到传神,知道怎样最能触动人心。
随着剧情的快速推进,哭哭啼啼的小香莲长大成人,当初怨恨奶奶折她双足给她裹脚,现在却以自己一双精巧的小脚为傲,而她果然也因这双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幸运的嫁进了富贵之家。
台上的香莲穿红着绿出嫁了,一派喜气洋洋,台下众人也看得欢欣鼓舞,仿佛那苦尽甘来,即将飞上枝头变凤凰的人就是自己一般。
“所以说啊,娇女不娇脚,这脚该缠还得缠啊,受点子苦怕什么,以后只管做太太夫人,有那数不清的丫头伺候着,躺着吃喝便是,就是一辈子不下地走路那又怕什么。”
“是啊,可惜咱们没那个条件,要不然也叫家里丫头裹上。”
“你哪是没那个条件,是舍不得闺女在家白吃饭,怕没人给你干活吧。”
“咱们穷人家裹不起,那富人家居然还有裹了又放的,你们都听说了吧,那个江家的小姐不知道为什么居然放脚了,结果跟她定亲的那胡家少爷就悔婚了,另娶了个小脚女人,孩子都生了。”
“不对,我听说是娶了个洋婆子,生了个红毛绿眼的孩子,这些年都不敢带回来见人。”
“啧啧,那真是作孽啊,要是那江家小姐不放脚,能出这档子事吗。”
“啊”,随着台上传来的一声惊呼,众人的注意力再次被拉回去。
众人以为应该享尽荣华富贵的香莲却被一个面目可怖的男人扇倒在地,在洞房花烛夜,一个女孩子最憧憬期待的时刻,香莲却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一个随时可能会发疯的傻子,盖头被揭开的那一刻,迎接她的不是丈夫含笑打量的眼神,而是痴肥呆傻淌着鼻涕口水的疯子。
香莲本能的发出了害怕的一声惊呼,而就是这声惊呼触怒了傻子,他原本挂着傻笑的脸上突然怒意勃发,不由分说便对香莲饱以老拳。
扮演者真是厉害极了,将那个痴傻却狂暴的佟家大少爷演的活灵活现,当他发出嘿嘿的傻笑时,台下观众莫不感到一种恶寒不适的恐惧感,当他突然发难时,人们也和香莲一样下意识的发出来惊呼声来。
这出戏,直到此时才算正式开场了。
佟家众人的勾心斗角、扭曲疯狂一一在香莲的眼前展开,本以为是进了福地,哪知却是落入狼窝。
香莲无力的被这狂乱扭曲所裹挟,参与了佟府的三次赛脚大会,第一次她败给了二少奶奶白金宝,家庭地位一落千丈,即便是身怀有孕,也要遭受丈夫无休止的虐待折磨,唯一的亲人奶奶在得知她赛脚落败的遭遇后也悔恨而亡,这彻底让她失了那股傲气和活气,甚至准备一死了之,离开这个可怕的地方,可她做了母亲,有了女儿莲心,为了女儿她也要争也要斗,于是她重又裹上了脚,忍受种种痛苦,终于裹出一双好脚,在第二次赛脚会上夺得头魁,彻底在佟家站稳了脚,尝到了权势带来的好处,她也像白金宝一般沾沾自喜、狂妄自大了起来,而第三次赛脚会更是让她美名远扬,成了当地有名的人物,这也让她在佟老爷死后直接成为了佟家的掌家人,后来也成了天足会的重点争斗对象。
这出戏已不单单是传统的戏曲了,其中还借鉴了不少话剧的表演形式,两相融合,更加的具有了观赏性,表演也更具张力和吸引力了。
一开始下面还有闲聊嗑瓜子的,后来却完全被这出戏所吸引了,所有人都紧盯着戏台,唯恐错漏一丝情节。
这出戏本就新颖别致,独具一格,何况剧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与以往任何戏曲都不一样,裹脚、赛脚、家暴、□□,甚而商场斗争、势力更迭、时代变幻一一交叉其中,只让人看得目不转睛,心神完全随着剧情而变化。
原本痛恨裹脚,甚至为了避免女儿再遭厄运,忍痛将她悄悄送走的香莲,最后却可悲可叹的成了小脚的维护者,与天足会的人、与变幻的时代而争斗,即便底下大都是粗枝大叶、情感疏豪的村民也感受到了那种让人窒息的氛围。
最后的最后,香莲认出了那一直以来与她作对的天足会会长,居然就是自己丢失多年的女儿莲心,心愿已了的她选择了安静的离去。
莲心在拜祭香莲时,台上唱起了放足歌:照得女子缠足,最为中华恶俗,惟当缠足之时,任其日夜嚎哭,对面置若罔闻,女亦甘受其酷,为之推其缘故,不过扭于世俗,意为非此不美,且将为人怨怼……
这出戏直演了四天才完结,直到演员谢幕,戏台上不再有动静,底下众人这才如梦初醒,原来戏已散场。
戏班子里的人对台下那静默的反应早就习以为常了,毕竟这出戏本质上就是压抑而扭曲的,带给人的不是一时的快意,而是无穷的深思。
回家的路上,众人便三三两两议论起来。
“哎,这香莲也是命苦,都是叫她那奶奶给害了,穷人家闺女偏学富人家小姐,裹什么脚啊,那荣华富贵是那么好享的?”
“哟,朱老三,你先前不还说要给你家闺女缠脚吗,这就变卦啦!”村人打趣道。
“嗨,我那也就是说说,我才不会给我闺女缠脚呢,你们整天窝在这村里是不知道外面的世道,这天啊,早就变了,连咱们的辫子都给剪了,这小脚迟早也要禁绝了,那大城市里的女娃子早都不兴缠脚了,谁要是有一双小脚,那才准叫人瞧不起呢!”
“不会吧?难道这城里的人都喜欢大脚板姑娘?那大户人家也愿意娶个大脚婆娘?”
“可不是,那些学生还三不五时上街搞□□喊口号,说谁要是娶小脚女人,谁就是那个什么,哦对,时代的叛徒,那就是老封建,是要叫人鄙夷的。”
“这么一想还真是啊,那什么天足会、文明讲习所不经常派人来村里搞讲演不准人缠足嘛,听说有的地方还有‘小脚捐’呢,凡是裹小脚的都不准上街走动,一旦发现那就要被罚钱呢,啧啧,这世道可真是变了。”
《三寸金莲》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被残害女子的一生,更是通过她的际遇向读者阐述了时事的变迁,期间穿插了大量真实的历史事件,对那些完全没有渠道了解家国大事的人来说,也是极其新鲜的,这出戏很容易的就火了起来,在传播方面简直是无往而不利,逐渐在全国形成一股风潮。
深入人心的故事,谆谆善诱的劝导,再加上现实社会里潮流的更迭转变,人们对缠足一事的观念渐渐的也发生了转变,本来嘛,人们让家中的女儿、姊妹忍受巨大的痛苦缠足,也不过是为了顺应世俗、日后好说亲嫁人,可如今社会上却偏偏不时兴小脚了,反倒天足大行其道,就连政府也是大力提倡的,既然小脚不再吃香,那何苦再去受那份罪呢,因而除了那些顽固不化的老古董,绝大多数家里的女孩子渐渐地都不再被强制裹脚了,就连那已经裹上了的也开始试着放脚了。
至此,天足运动才在全国上下真真正正的施行了开来。
第51章 私奔
《三寸金莲》这部小说在天足运动中可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孙总统三令五申大力倡导剪辫放足的时候,它甚至成了各地政府的一项政绩,对于这样的结果,不仅是那些进步人士欢欣鼓舞,就连政府也是十分关注看好的。
于是,在一次公众的演讲会上,《三寸金莲》这部小说被政府高官大力的表扬了,而现场做报道的正好就有《申报》的新闻记者,他自然知道这部小说就是在自家报刊上独家连载的,现在小说受表扬,那不就跟表彰他们报刊一样吗,虽然他们报刊早已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报,可那是在新闻时事方面,作为副刊的《自由谈》却是后起之秀,因为专门做文艺方面的刊载,不免被人看低一截,甚至《申报》也被同行笑话说要靠边角料来提升销量,现在可算是大大的出了一口恶气了。
唐才常和报社领导敏锐的抓住了这次机会,好一番造势,本来只是在小说圈里很火的《三寸金莲》瞬间摇身一变,成了一本开启民智、利国利民的高端大作。
上有所行下必效焉,底下的官员不管是为了什么都会去读一读这本小说,有了官方加持,《三寸金莲》再次大火起来,而且这次是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它不仅带动了这部小说的销量,还有改编的话剧和戏剧,推广的也更加顺利了。
近段时间可把江村的父老乡亲给喜坏了,平时三五年也不见村里来个陌生人,现在却一波一波跟赶集似的来,一会来个说书的,一会来个唱戏的,搞得村里好似天天在过年一样的热闹。
就连江家的那些帮佣丫头也时常告假去凑热闹,以前这些佣人们聚在一起无非也就说些花啊粉啊的,再不就是村头村尾的小道八卦,现在却不一样了,聊得都是新近听得故事看得戏曲,每每说起来那叫一个神飞色舞,神情激昂,倒显得她们这些家里蹲的小姐们跟不上时尚潮流了一般。
原来自那《三寸金莲》改编的戏曲在各地相继火爆之后,那些原来受聘于天足会或当地政府的戏班子们都在各地受到了极大的追捧和欢迎,况且给那些村民们演戏要求又不严格,只要能清清楚楚的把故事讲明白就算成功大半了,唱功稍好一些,扮相俊俏一点,那简直就是名角一般的待遇,更主要的是收获还并不低,毕竟他们唱的是露天戏,观众那都是好几个村合在一起的,每家出一点,加在一起也不少了。
因此那些戏班子便决定扎根基层,服务农村,从此就在各村各镇里唱了。
《三寸金莲》的成功给了他们不少启示,像这样自带流量和爆点的故事拿来改编戏曲是再好不过啊。
于是那《提刑官宋慈》、《才子变身记》也相继被改编成了戏曲,一时间在各地刮起了一股狂热的风潮。
而支付宝先生的大名也几乎是传唱大江南北了。
冬秀自己就不止一次的在别人嘴里听到过自己的笔名了,只暗悔当初怎地不慎重些取名,好歹取个或文艺或霸气的名字啊。
因为这几出戏实在太火了,就连江家也专门叫了戏班子来家里唱了好几场堂会。
出乎冬秀意外的是,这里面居然是《才子变身记》这出非主流的戏最受欢迎。
前半场几乎所有人都在捧腹大笑,而后半场却看得人心有戚戚,不少人都掩面而泣。
“哎,要说咱们女人这命啊,可真是苦透了。”
“可不是,那穷人家的就不说了,就是殷实人家里也不见得轻松,规矩多管教严,四五岁上裹了脚,从此再也没法跑跳,看着丫头们在院里踢毽子不晓得多羡慕。”
“四弟妹,你家冬秀放脚真是因为婆家要求的吗?”
哎,也不知这世道是怎么了,怎么偏要盯着女人的脚做文章呢,这脚都缠了多少年了,祖祖辈辈都那么过来的,怎么又突然不让缠了呢,还说不让娶小脚女人,难道她也该让女儿把脚给放了吗?
吕氏自己可从没想过还能有这一天,以前她为了女儿那双脚发了多少愁啊,生怕别人发现女儿是双天足会受人鄙夷,又怕找不到好亲事,现在却发现那双天足反而成了加分项,她自己也是晕晕乎乎的闹不清,不过以后家里的孙女儿也不会裹脚就是了。
“这倒是真的,他们读书人也不知怎么想的,是不爱小脚的,还特地写信来劝冬秀放脚呢,这都说出嫁从夫,既然女婿不喜,那干脆就放了吧,免得到时候惹人不快,吃亏的还是我们冬秀。”
“这倒也是,你们是不知道,我娘家村里有个老太太,就因为她那在东洋留学的儿子三番五次的写信叫家里女人把脚都放了,可怜她都近六十的人了,能怎么办,最后还不是拗不过儿子,把脚给放了,结果呢,连路都走不稳了,都知道咱们女人裹脚遭罪,难道放脚就不遭罪了?那拧成型的麻花你要硬给掰扯直了,哪那么容易呢,真是净会折腾人,反正我们家淑秀是不会放脚的,我就不信这世道能变得这么快,还有人真会嫌弃小脚。”
总之,跟风放脚的大有人在,坚决不放的也不在少数,对于冬秀来说已足够欣慰了,何况现在她出门已经没有小屁孩跟在后头骂她“大脚板”了。
自放了脚,不用再穿那小鞋了,冬秀便时常带了丫头出门游玩,当然都是在门前屋后的就近地方。
她们这个地方虽然偏僻闭塞,却也风景独好,青山绿水的一派如画风景,远近又有层层荡开的梯田种满了茶树,偶有采茶女合着清脆的鸟鸣声轻吟浅唱,慢行其间只觉心旷神怡,舒爽不已,倒为这无聊的乡村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
心情舒畅,写起文章来更是下笔如神助,正好《上错花轿嫁对郎》的文章基调就是温情和喜乐,正合了她此时的心境,那字里行间满溢的雀跃让读者心醉不已。
不说多少少男少女为它所痴迷,就连唐才常这样的大老爷们也是爱不释手,每每读之总是为它那脉脉温情所感动。
古往今来,遵从盲婚哑嫁的婚姻里有多少人能够有幸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呢,爱情,总是可望不可即的,所以那些崔莺莺的故事总是分外能打动那些被礼教禁锢的心灵,而《上错花轿嫁对郎》无疑给这些人描绘了一种最理想的婚姻状态:既是媒妁之言,符合社会观念,又是三媒六聘,得到了亲友祝福,夫妻两人又情投意合、心有灵犀,再来点波折,给生活平添色彩和趣味,这几乎就是所有人希冀的那种天赐姻缘了吧。
特别是在民国这一特殊时期,文人的心肠总是分外的柔软而多情,要不然也不能有大行其道的鸳鸯蝴蝶派的产生了。
而几乎在《上错花轿嫁对郎》甫一开始刊载的时候就被这些才子们爱若珍宝了,这标准的小言式文名几乎在瞬间就击中了他们那颗浪漫的心脏,小说中那无处不在的浪漫深情更是让他们欲罢不能,把那连载的章节是读了又读,品了又品,几乎都能背诵下来了。
只恨那《自由谈》的主编油盐不进,硬是不肯把剩下的章节给他们先睹为快,害得他们几乎相思成狂了,每日报童送来报纸时就是他们最快活的时候,幸亏这报社总算靠谱,每日一发,从未间断,叫他们也有个盼头。
要说那鸳鸯蝴蝶派的成员,大多都是家境殷实的少爷小姐,毕竟只有不愁吃喝的人才玩得起浪漫和自由,因为喜爱这篇小说,可给唐才常造成不少甜蜜的烦恼,也正是因为他们不遗余力的宣传才带得小说一日火过一日。
可能生活就是爱跟人恶作剧吧,在这一片喜乐的氛围中,江家却突然收到一个噩耗:大姐慧秀为全节,自尽了。
冬秀简直不敢相信,若说在最开始嫁人或守寡的时候她受不了打击想不开还可以理解,可后面她的状态分明是越来越好了,上一次见面的时候她还见她偷偷的化了妆呢,一个会想到去打扮自己的女孩子,怎么也不会自杀呀。
江家其他人自然也有此疑虑,怀疑慧秀是不是被那陶家逼迫致死,便气冲冲的找上门去讨要说法。
冬秀本以为他们会带回真相和公平,却不料所有人都三缄其口,再不提这件事,就连她向吕氏打听情况时也被她毫不留情的叱骂了一顿,吕氏少有这样严厉的时候,这让冬秀越发确定这件事别有内情了。
最后还是江耕围拗不过她,才告诉了她事情的始末。
原来大姐慧秀不是自尽,而是与人私奔了,陶家怕走漏风声,让人看笑话,觉得丢人现眼,便在第一时间让新寡的儿媳“自尽”了,这样既能把丑事遮盖过去,还能得个节烈的好名声,也算坏事变好事,要不然他们早打到江家门上来了。
江家人怒冲冲去,灰溜溜回,自己也觉得丢脸对不起陶家,自然连个屁也不敢放。
这件事便这么不了了之了,在江陶两家的默许下,大姐慧秀从此便成了个死人。
冬秀听完颇觉不可思议,私奔?她一个深宅妇人连外男也少见,哪里就那么容易找到一起私奔的人,别是被人拐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