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节
嫏嬛对此是无所谓的,反正被占便宜的也不是她,不过嫏嬛让她在私底下将母上这个称呼给改了,毕竟喜当妈这种事,还是算了吧。
“我要回去了,”嫏嬛从座位上站起来,蹲在裴婧面前,“你要跟我一起回去吗?”
裴婧沉默。
她自然清楚,嫏嬛说的回去自然不是回青鸾国,虽然一开始将嫏嬛视为妖怪,但说实话,就以嫏嬛表现出的这些,称她是神仙还是妖怪都没有意义,反正都是他们这些凡人惹不起的。
所以裴婧自然知道,跟嫏嬛回去代表着什么。
那绝对会是跟现在完全不同的新天地,哪怕嫏嬛不曾透露过那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裴婧也能想象。
凡俗世界,哪怕权利再大,到老时也不过一场空,更别提万一运气不好,遇上像嫏嬛这样的人,连反抗都做不到,整个国家就可能分崩离析了。
这样的诱惑,哪怕裴婧尚且年幼,对长生不老不如寿命将近之人那样渴望,也明白这究竟是多大的好处。
这远非一个国家下任继承人可比的。
但是……
裴婧沉默了良久,才开口道:“多谢上仙美意,儿臣也心向往之,只是恕儿臣难以从命。”
嫏嬛有些好奇:“为何?”
“……我是青鸾国的储君,国在前,我在后,”裴婧沉默了许久,才坚定道,“我不能因为一己之私,就弃这个国家而不顾。”
跟她的母亲不同,裴婧自出生起接受的就是储君的教育,从小老师的循循教导,这两年跟着嫏嬛征战四方,更亲眼见到过战败国是如何向嫏嬛祈求栖息之地的,她几乎可以想象,如果自己随着嫏嬛离开,这个国家的未来。
贤王不适合这个位置,嫏嬛打下的江山太大了,她压不住那些能臣弄臣,她也没有其它兄弟姊妹可以替代她,靠着嫏嬛的余威,也许继任者能勉强管理好这个国家,但下一任呢?
裴婧不想这个国家,二世而亡。
更不想青鸾国的子民,被反叛者赶尽杀绝!
第79章
裴婧的想法,嫏嬛理解,不过理解归理解,但嫏嬛却并不认同。
她是一个完全的利己主义者,责任心只会在不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所以就算处在跟裴婧一样的位置,她也大概率会做出跟她截然不同的选择出来。
并且,她反而会去质疑那个做出跟自己截然不同选择的人。
当然,嫏嬛倒不是觉得跟自己意见相左对方的选择就一定是错误的,也不是质疑她现在做下的决定并不是出自本心,恰恰相反,嫏嬛相信她是真的是这样认为的,毕竟这种做法相当于放弃了更远大的前途,如果是假的话,她图什么?
但嫏嬛却认为,她日后有很大可能会后悔。
裴婧现在还年轻,又被保护得很好,所以理所当然的,她并不渴望长生不老,也对强大的力量没有执念,内心的责任感直接压倒了对修行的渴望,可日后呢?
当她垂垂老矣,发现自己走几步路就开始喘气,看到自己原本的华发变为银丝,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直接答应下来?
嫏嬛习惯性以阴暗的想法去揣测别人,不过此时的想法其实跟阴暗搭不上边,只是纯粹以现实为基础发散思维而已。
君不见,多少英明神武的帝王,在上位后期,莫不沉溺于求仙问道,为此做出荒唐事的不在少数。
譬如始皇帝、譬如刘彻……
人的想法,一直都会随着年龄而变化,甚至完全推翻自己年轻时的想法,所以嫏嬛很好奇,裴婧在执政晚年,是还坚持着自己如今的想法,还是跟那些‘前辈’一样,开始恐惧死亡,用尽各种方法试图长生不死?
结局究竟如何,时间会证明一切,嫏嬛也没有非让裴婧答应自己的打算,所以朝她摆摆手,示意她可以走了。
虽然有些遗憾裴婧没能落入自己手里,不过对方也不是或不可缺的,因此嫏嬛没想再争取一下,只是在心里加深了一下印象,等出去之后差人留意一下裴婧,等她老年死,她再过来问一问,就知道她想要知道的答案了。
见嫏嬛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拒绝而不满,裴婧心下松了一口气,朝嫏嬛行了一礼后,这才恭敬退下,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人。
由于不想‘飞升’那天出现什么意外,嫏嬛并没有在做下决定后就立地飞升,而是打算选一个良辰吉日,可惜还没等那个好日子到来,嫏嬛就因为另一件事不得不暂缓离开的脚步。
——青鸾国国内有瘟疫发生,已经有一座小县城,变为了死城,往都城传信的信使,亦感染了瘟疫,一路中不知感染了多少人。
朝堂因为这件事掀起了轩然大-波,哪怕在嫏嬛眼里,这亦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了。
要知道,古代的传染性疫病,大多时候都是人祸,只有少部分是因为天灾。
而最近这几年,虽然发生过一些天灾,但因为并不严重,救治又及时,并没有产生什么不可挽回的后果。
而人祸,就更不可能了。
古代的瘟疫,都是随人走的,再精确一点,就是随军队走的。
毕竟每支军队都是行走的造粪机器,每天产生的粪便都是个天文数字,而这些秽物上又带着无数病菌,一旦没有处理好,瘟疫便会发生。
而两支军队打起来时,死去的尸体堆在一起,也是很容易产生瘟疫的。
不过这么久以来,哪怕古人并不懂什么叫科学,但也清楚究竟是什么东西造成的传染病,所以每次交战后,双方都会收拢尸体焚烧或是掩埋,因此发生瘟疫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嫏嬛在开始打仗后,也格外注意这一点,毕竟这不是九州,一旦发展成了疫病,那不仅仅是战力折损,而是一场不可挽回的灾难。
疫病在这种落后的世界里,几乎是无敌的,大部分时候都找不出合适的方子来,只能等高温杀毒和人体的免疫系统全力运转起来,让自己自愈。
故而在嫏嬛看来,这场瘟疫,实在来得很诡异,她带兵两年间,军队间无有瘟疫发生,侵占国都时,无有瘟疫发生,如今天下太平,每天几乎都没死几个人,瘟疫却发生了?
这不是搞笑吗?
不,确切的说是在搞事。
毕竟她一上位就有瘟疫发生,哪怕她之前有诸多光环在身,此时也必然有人心生疑虑,怀疑嫏嬛在弄虚作假。
不然这瘟疫是怎么来的?
皇权时代,天子什么都管,不如此,也称不上天子了。
但这也是把双刃剑,你什么都管,但同样的,如果民间闹起了饥荒、干旱、洪水、瘟疫,那肯定也都是你这个天子做得不对,老天才会降下惩罚。
这种想法,在后世看来是很可笑的,但在这个年代,不仅民间大范围认同这种说法,连朝堂上的大臣们,也是基本认同的。
所以每逢天灾,皇帝才会火急火燎的去处理,许多反贼,也会趁着这个时机去造反。
不过尽管觉得这场瘟疫针对性十足,嫏嬛内心也偏向于这是一场巧合。
毕竟这个小世界已经算得上是太虚天的后花园之一了,如果在这种地方还能被人暗算到,那太虚天早就该散伙了。
嫏嬛心里对此还是有些不安的,虽然以她的体质而言这种凡俗瘟疫对她根本造不成影响,但她怕治下的百姓因此十不存一,不过尽管心里担忧,但嫏嬛甩锅还是甩得毫不犹豫,得到消息后就立马下了个罪己诏昭告天下。
罪己诏,在皇权时代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大杀器,因为在古代,不论是高层还是底层,内心都认同着一个观念,那就是皇帝是不会出错的。
所以一道罪己诏,便能让百姓归心,因为在百姓看来,这个皇帝竟然会认错,天啦,他一定是个好皇帝!
当然,说是罪己诏,其实通篇都是在推卸责任,其中大部分锅还是甩给了别人,皇帝错就错在御下不严、对坏人抱有怜悯之心、好心办了坏事之类的。
这次的事,便被嫏嬛给定性成了前朝余孽作祟,是他们给县城的水中下了毒,导致整个县城都感染了瘟疫,她不该顾念旧情当初没有对前朝余孽赶尽杀绝,此时自责不已,并一想到死去的百姓,就忍不住泪流满面云云。
在这个罪己诏还未出现的年代,嫏嬛情深意切的此诏一出,顿时忽悠住了不少人,至少是没人把瘟疫往嫏嬛身上扯了,有心想往她身上扯的,面对此大事,也只能闭口不言。
随后,嫏嬛便安排军队将县城周围给围了起来,只许进不许出,患病者隔离以防传染,又派遣了医术高绝的御医过去,亦发文寻找民间名医,一旦有人成功研制出了有用的特效药,不仅赏黄金千两,还会加官进爵。
其余细节,嫏嬛则是跟大臣们商量着来做,免得因为有自己忽略的细节而导致死亡人数骤升。
不过古代面对疫情的方法确实不多,因此嫏嬛开始绞尽脑汁回忆上辈子看到过的中药,然后将有用的药材都写上,比如大黄、姜、葱、豉等物,拿给御医去研究剂量究竟放多少才合适。
当然,嫏嬛也做好了使用激进手段的准备。
毕竟古代交通不发达,能传染的地域有限,如果研究不出有效的药方,群体免疫又不行的话,那嫏嬛就只能选择屠-杀和焚烧了。
不过如果不是实在逼不得已,嫏嬛是不会选择这种做法的。
毕竟他们没挡着自己的路,本不该死。
……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嫏嬛并没有亲自去看的打算,只通过书信和旁人口述知道了这次瘟疫的具体情况。
一开始是高烧不退,第二日开始腹痛如绞,第三日便失去了大部分行动能力,眼球外凸,第四日开始呼吸困难,至第五日人便失去了生命体征,第六日身体便开始出现腐烂的症状,第七日身体便会留出脓水,触闻皆会感染。
其来势汹汹,让人闻之色变,畏之如虎。
而进去治病的御医,哪怕做出了种种防范措施,也大半被感染了,《千金方》中总结的传染病里,并没有这等发病迅速几乎不给人准备时间的病症,《瘟疫论》里亦没有,甚至连相似的病例都找不到,这导致许多御医只能从无到有的去摸索,拿自己试药,然而等派去的御医因此死了大半后,也依旧没有试出有用的药方,甚至连稍微遏制一下,延缓病症的药方都没有。
如此骇人的消息,让朝野间的大臣们都坐不住了,顿时便忍不住开始向嫏嬛提议,放弃那块区域内的百姓,直接焚烧以免病情扩散。
这个选择,无疑是相当于放弃了那批人的性命,嫏嬛不知道这些人中究竟有多少是因为怕死才赞同的这条提议,又有多少,是理智的认为牺牲这一小部分人拯救大部分人是正确的做法。
不过不管他们内心是自私还是无私,对嫏嬛来说都没有意义,她没有兴趣去解析,也并不赞同这个选择,当场便否决了。
第80章
瘟疫这件事,其实处处透露着诡异。
首先,此时并不是容易滋生瘟疫的季节,其次,天下大乱时没有瘟疫发生,她打上皇都时两军交战血流成河时也没有瘟疫发生,却在几个月后发生了。
当然了,有些病毒的潜伏期确实比较长,在几个月后集体爆发也有可能,但之后的症状,却又说明了这个病毒的潜伏期最多也就一天,症状可以说是十分明显。
在这个前提下,嫏嬛自然不会同意手下这种做法。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这种手段虽然残忍,却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如果这只是一场普通瘟疫,在迟迟研究不出有效的药方,情况不能再拖延下去的时候,嫏嬛并不会反对他们的做法,可现在不同。
九州有不少修士喜欢拿凡人试药,所以嫏嬛大致能分清楚,普通瘟疫跟掺杂了玄幻因素瘟疫的差别。
这两者间的特征差别其实是很明显的。
九州有不下十种能带来瘟疫的妖族,这类瘟疫的病症大多都是发病极快,几乎没有潜伏期,感染之后的症状有些跟普通瘟疫没什么差别,有些症状却极恐怖,这主要还是看对方究竟是哪种疫兽;
九州另一种常见的瘟疫则是由修士人为制造的,这种瘟疫虽然都是针对修士而研发出来的,但在用到修士身上之前,却基本都会在普通人身上试药。
毕竟哪怕是普通散修,要是死得太多也会引起周围势力的特别关注,很容易就让实验半路夭折,因此这些修士很多都会在削减用量后拿普通人来试药。
偏远地区的普通人城镇,哪怕是发生了瘟疫,也无法及时上报,因此往往等大势力得到消息赶过去后,对方就已经实验完溜走了,比起给修士下药的风险来说,给完全反抗不了的普通人下药无疑是一件既容易,且没什么后患的事。
更何况,这样沾的因果其实也不算多。
普通人的命,是不值钱的,屠杀十个普通人沾染的因果,可能还没有杀死一个修士沾染的因果多,毕竟这两种人,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世界的重要性自也不同。
像凡俗界的皇帝、宰相、大儒,哪怕是大能都不愿随意打杀,因为他们的命关系到的不仅仅只有他们的家庭,还有他们治下上万人的性命。
可普通人影响力却有限,因此有些修士才会找他们下手,毕竟这些都是软柿子。
而修士所带来的因果大,则是因为他们从修炼开始吸纳的便是世界的真气,九州大世界以自身供养他们,在他们没有反哺这个世界前,九州都是在做赔本买卖,而你在这之前把欠债的杀了,九州大世界这个债主,自然不会轻拿轻放。
不过哪怕如此,修士间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争斗也不算少。
好在,虽然九州的普通人孱弱,随便一个肉身境修士便能杀个七进七出,但许多势力却会自发性的保护百姓,更何况,大多数修士都还是有人性的,所以哪怕发生了争斗,也会下意识避开百姓。
“我要回去了,”嫏嬛从座位上站起来,蹲在裴婧面前,“你要跟我一起回去吗?”
裴婧沉默。
她自然清楚,嫏嬛说的回去自然不是回青鸾国,虽然一开始将嫏嬛视为妖怪,但说实话,就以嫏嬛表现出的这些,称她是神仙还是妖怪都没有意义,反正都是他们这些凡人惹不起的。
所以裴婧自然知道,跟嫏嬛回去代表着什么。
那绝对会是跟现在完全不同的新天地,哪怕嫏嬛不曾透露过那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裴婧也能想象。
凡俗世界,哪怕权利再大,到老时也不过一场空,更别提万一运气不好,遇上像嫏嬛这样的人,连反抗都做不到,整个国家就可能分崩离析了。
这样的诱惑,哪怕裴婧尚且年幼,对长生不老不如寿命将近之人那样渴望,也明白这究竟是多大的好处。
这远非一个国家下任继承人可比的。
但是……
裴婧沉默了良久,才开口道:“多谢上仙美意,儿臣也心向往之,只是恕儿臣难以从命。”
嫏嬛有些好奇:“为何?”
“……我是青鸾国的储君,国在前,我在后,”裴婧沉默了许久,才坚定道,“我不能因为一己之私,就弃这个国家而不顾。”
跟她的母亲不同,裴婧自出生起接受的就是储君的教育,从小老师的循循教导,这两年跟着嫏嬛征战四方,更亲眼见到过战败国是如何向嫏嬛祈求栖息之地的,她几乎可以想象,如果自己随着嫏嬛离开,这个国家的未来。
贤王不适合这个位置,嫏嬛打下的江山太大了,她压不住那些能臣弄臣,她也没有其它兄弟姊妹可以替代她,靠着嫏嬛的余威,也许继任者能勉强管理好这个国家,但下一任呢?
裴婧不想这个国家,二世而亡。
更不想青鸾国的子民,被反叛者赶尽杀绝!
第79章
裴婧的想法,嫏嬛理解,不过理解归理解,但嫏嬛却并不认同。
她是一个完全的利己主义者,责任心只会在不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所以就算处在跟裴婧一样的位置,她也大概率会做出跟她截然不同的选择出来。
并且,她反而会去质疑那个做出跟自己截然不同选择的人。
当然,嫏嬛倒不是觉得跟自己意见相左对方的选择就一定是错误的,也不是质疑她现在做下的决定并不是出自本心,恰恰相反,嫏嬛相信她是真的是这样认为的,毕竟这种做法相当于放弃了更远大的前途,如果是假的话,她图什么?
但嫏嬛却认为,她日后有很大可能会后悔。
裴婧现在还年轻,又被保护得很好,所以理所当然的,她并不渴望长生不老,也对强大的力量没有执念,内心的责任感直接压倒了对修行的渴望,可日后呢?
当她垂垂老矣,发现自己走几步路就开始喘气,看到自己原本的华发变为银丝,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直接答应下来?
嫏嬛习惯性以阴暗的想法去揣测别人,不过此时的想法其实跟阴暗搭不上边,只是纯粹以现实为基础发散思维而已。
君不见,多少英明神武的帝王,在上位后期,莫不沉溺于求仙问道,为此做出荒唐事的不在少数。
譬如始皇帝、譬如刘彻……
人的想法,一直都会随着年龄而变化,甚至完全推翻自己年轻时的想法,所以嫏嬛很好奇,裴婧在执政晚年,是还坚持着自己如今的想法,还是跟那些‘前辈’一样,开始恐惧死亡,用尽各种方法试图长生不死?
结局究竟如何,时间会证明一切,嫏嬛也没有非让裴婧答应自己的打算,所以朝她摆摆手,示意她可以走了。
虽然有些遗憾裴婧没能落入自己手里,不过对方也不是或不可缺的,因此嫏嬛没想再争取一下,只是在心里加深了一下印象,等出去之后差人留意一下裴婧,等她老年死,她再过来问一问,就知道她想要知道的答案了。
见嫏嬛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拒绝而不满,裴婧心下松了一口气,朝嫏嬛行了一礼后,这才恭敬退下,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人。
由于不想‘飞升’那天出现什么意外,嫏嬛并没有在做下决定后就立地飞升,而是打算选一个良辰吉日,可惜还没等那个好日子到来,嫏嬛就因为另一件事不得不暂缓离开的脚步。
——青鸾国国内有瘟疫发生,已经有一座小县城,变为了死城,往都城传信的信使,亦感染了瘟疫,一路中不知感染了多少人。
朝堂因为这件事掀起了轩然大-波,哪怕在嫏嬛眼里,这亦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了。
要知道,古代的传染性疫病,大多时候都是人祸,只有少部分是因为天灾。
而最近这几年,虽然发生过一些天灾,但因为并不严重,救治又及时,并没有产生什么不可挽回的后果。
而人祸,就更不可能了。
古代的瘟疫,都是随人走的,再精确一点,就是随军队走的。
毕竟每支军队都是行走的造粪机器,每天产生的粪便都是个天文数字,而这些秽物上又带着无数病菌,一旦没有处理好,瘟疫便会发生。
而两支军队打起来时,死去的尸体堆在一起,也是很容易产生瘟疫的。
不过这么久以来,哪怕古人并不懂什么叫科学,但也清楚究竟是什么东西造成的传染病,所以每次交战后,双方都会收拢尸体焚烧或是掩埋,因此发生瘟疫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嫏嬛在开始打仗后,也格外注意这一点,毕竟这不是九州,一旦发展成了疫病,那不仅仅是战力折损,而是一场不可挽回的灾难。
疫病在这种落后的世界里,几乎是无敌的,大部分时候都找不出合适的方子来,只能等高温杀毒和人体的免疫系统全力运转起来,让自己自愈。
故而在嫏嬛看来,这场瘟疫,实在来得很诡异,她带兵两年间,军队间无有瘟疫发生,侵占国都时,无有瘟疫发生,如今天下太平,每天几乎都没死几个人,瘟疫却发生了?
这不是搞笑吗?
不,确切的说是在搞事。
毕竟她一上位就有瘟疫发生,哪怕她之前有诸多光环在身,此时也必然有人心生疑虑,怀疑嫏嬛在弄虚作假。
不然这瘟疫是怎么来的?
皇权时代,天子什么都管,不如此,也称不上天子了。
但这也是把双刃剑,你什么都管,但同样的,如果民间闹起了饥荒、干旱、洪水、瘟疫,那肯定也都是你这个天子做得不对,老天才会降下惩罚。
这种想法,在后世看来是很可笑的,但在这个年代,不仅民间大范围认同这种说法,连朝堂上的大臣们,也是基本认同的。
所以每逢天灾,皇帝才会火急火燎的去处理,许多反贼,也会趁着这个时机去造反。
不过尽管觉得这场瘟疫针对性十足,嫏嬛内心也偏向于这是一场巧合。
毕竟这个小世界已经算得上是太虚天的后花园之一了,如果在这种地方还能被人暗算到,那太虚天早就该散伙了。
嫏嬛心里对此还是有些不安的,虽然以她的体质而言这种凡俗瘟疫对她根本造不成影响,但她怕治下的百姓因此十不存一,不过尽管心里担忧,但嫏嬛甩锅还是甩得毫不犹豫,得到消息后就立马下了个罪己诏昭告天下。
罪己诏,在皇权时代几乎可以看作是一个大杀器,因为在古代,不论是高层还是底层,内心都认同着一个观念,那就是皇帝是不会出错的。
所以一道罪己诏,便能让百姓归心,因为在百姓看来,这个皇帝竟然会认错,天啦,他一定是个好皇帝!
当然,说是罪己诏,其实通篇都是在推卸责任,其中大部分锅还是甩给了别人,皇帝错就错在御下不严、对坏人抱有怜悯之心、好心办了坏事之类的。
这次的事,便被嫏嬛给定性成了前朝余孽作祟,是他们给县城的水中下了毒,导致整个县城都感染了瘟疫,她不该顾念旧情当初没有对前朝余孽赶尽杀绝,此时自责不已,并一想到死去的百姓,就忍不住泪流满面云云。
在这个罪己诏还未出现的年代,嫏嬛情深意切的此诏一出,顿时忽悠住了不少人,至少是没人把瘟疫往嫏嬛身上扯了,有心想往她身上扯的,面对此大事,也只能闭口不言。
随后,嫏嬛便安排军队将县城周围给围了起来,只许进不许出,患病者隔离以防传染,又派遣了医术高绝的御医过去,亦发文寻找民间名医,一旦有人成功研制出了有用的特效药,不仅赏黄金千两,还会加官进爵。
其余细节,嫏嬛则是跟大臣们商量着来做,免得因为有自己忽略的细节而导致死亡人数骤升。
不过古代面对疫情的方法确实不多,因此嫏嬛开始绞尽脑汁回忆上辈子看到过的中药,然后将有用的药材都写上,比如大黄、姜、葱、豉等物,拿给御医去研究剂量究竟放多少才合适。
当然,嫏嬛也做好了使用激进手段的准备。
毕竟古代交通不发达,能传染的地域有限,如果研究不出有效的药方,群体免疫又不行的话,那嫏嬛就只能选择屠-杀和焚烧了。
不过如果不是实在逼不得已,嫏嬛是不会选择这种做法的。
毕竟他们没挡着自己的路,本不该死。
……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嫏嬛并没有亲自去看的打算,只通过书信和旁人口述知道了这次瘟疫的具体情况。
一开始是高烧不退,第二日开始腹痛如绞,第三日便失去了大部分行动能力,眼球外凸,第四日开始呼吸困难,至第五日人便失去了生命体征,第六日身体便开始出现腐烂的症状,第七日身体便会留出脓水,触闻皆会感染。
其来势汹汹,让人闻之色变,畏之如虎。
而进去治病的御医,哪怕做出了种种防范措施,也大半被感染了,《千金方》中总结的传染病里,并没有这等发病迅速几乎不给人准备时间的病症,《瘟疫论》里亦没有,甚至连相似的病例都找不到,这导致许多御医只能从无到有的去摸索,拿自己试药,然而等派去的御医因此死了大半后,也依旧没有试出有用的药方,甚至连稍微遏制一下,延缓病症的药方都没有。
如此骇人的消息,让朝野间的大臣们都坐不住了,顿时便忍不住开始向嫏嬛提议,放弃那块区域内的百姓,直接焚烧以免病情扩散。
这个选择,无疑是相当于放弃了那批人的性命,嫏嬛不知道这些人中究竟有多少是因为怕死才赞同的这条提议,又有多少,是理智的认为牺牲这一小部分人拯救大部分人是正确的做法。
不过不管他们内心是自私还是无私,对嫏嬛来说都没有意义,她没有兴趣去解析,也并不赞同这个选择,当场便否决了。
第80章
瘟疫这件事,其实处处透露着诡异。
首先,此时并不是容易滋生瘟疫的季节,其次,天下大乱时没有瘟疫发生,她打上皇都时两军交战血流成河时也没有瘟疫发生,却在几个月后发生了。
当然了,有些病毒的潜伏期确实比较长,在几个月后集体爆发也有可能,但之后的症状,却又说明了这个病毒的潜伏期最多也就一天,症状可以说是十分明显。
在这个前提下,嫏嬛自然不会同意手下这种做法。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这种手段虽然残忍,却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如果这只是一场普通瘟疫,在迟迟研究不出有效的药方,情况不能再拖延下去的时候,嫏嬛并不会反对他们的做法,可现在不同。
九州有不少修士喜欢拿凡人试药,所以嫏嬛大致能分清楚,普通瘟疫跟掺杂了玄幻因素瘟疫的差别。
这两者间的特征差别其实是很明显的。
九州有不下十种能带来瘟疫的妖族,这类瘟疫的病症大多都是发病极快,几乎没有潜伏期,感染之后的症状有些跟普通瘟疫没什么差别,有些症状却极恐怖,这主要还是看对方究竟是哪种疫兽;
九州另一种常见的瘟疫则是由修士人为制造的,这种瘟疫虽然都是针对修士而研发出来的,但在用到修士身上之前,却基本都会在普通人身上试药。
毕竟哪怕是普通散修,要是死得太多也会引起周围势力的特别关注,很容易就让实验半路夭折,因此这些修士很多都会在削减用量后拿普通人来试药。
偏远地区的普通人城镇,哪怕是发生了瘟疫,也无法及时上报,因此往往等大势力得到消息赶过去后,对方就已经实验完溜走了,比起给修士下药的风险来说,给完全反抗不了的普通人下药无疑是一件既容易,且没什么后患的事。
更何况,这样沾的因果其实也不算多。
普通人的命,是不值钱的,屠杀十个普通人沾染的因果,可能还没有杀死一个修士沾染的因果多,毕竟这两种人,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世界的重要性自也不同。
像凡俗界的皇帝、宰相、大儒,哪怕是大能都不愿随意打杀,因为他们的命关系到的不仅仅只有他们的家庭,还有他们治下上万人的性命。
可普通人影响力却有限,因此有些修士才会找他们下手,毕竟这些都是软柿子。
而修士所带来的因果大,则是因为他们从修炼开始吸纳的便是世界的真气,九州大世界以自身供养他们,在他们没有反哺这个世界前,九州都是在做赔本买卖,而你在这之前把欠债的杀了,九州大世界这个债主,自然不会轻拿轻放。
不过哪怕如此,修士间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争斗也不算少。
好在,虽然九州的普通人孱弱,随便一个肉身境修士便能杀个七进七出,但许多势力却会自发性的保护百姓,更何况,大多数修士都还是有人性的,所以哪怕发生了争斗,也会下意识避开百姓。